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2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与X线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英杰 史守良 +2 位作者 刘丽波 石运力 辛宇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分析MRI与X线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CS)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60例高度疑似SCS患者,分别给予X线、MRI检查,将试验检查、肌电图检查等综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比较X线、MRI... 目的:分析MRI与X线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CS)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60例高度疑似SCS患者,分别给予X线、MRI检查,将试验检查、肌电图检查等综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比较X线、MR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X线、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分析X线与MRI诊断效能,比较X线、MRI颈椎曲度异常分型检出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91.67%)、灵敏度(92.45%)、特异度(85.71%)均高于X线(58.33%、64.15%、14.29%)(P<0.05)。Kappa检验X线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86),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5)(P<0.05)。X线颈椎曲度反弓(8.33%)、减小(21.67%)、S型(8.33%)检出率与MRI(20.00%、30.00%、20.00%)比较(P>0.05);X线颈椎曲度增大(28.33%)、垂直(33.33%)检出率高于MRI(13.33%、16.67%)(P<0.05)。结论:MRI可提高SCS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还可提供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横突孔狭窄、侧隐窝狭窄、后纵韧带增厚、黄韧带增厚、脊髓水肿或变性等影像学征象,临床价值较高。但X线在颈椎曲度增大、垂直方面的检出率高于MRI,临床医生在具体诊断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X线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诊断效能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2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孙苏 冷迪雅 +5 位作者 王晶艳 顾培玉 杨连丰 吴大明 孙超 张娟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并分析上述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 男女比例2.96∶1,男性和女性ST均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男性发生2枚ST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1),女性ST倒置的比例更高(P<0.001)。最常见的ST相关的并发症是鼻腭管管壁骨质吸收,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此外,ST累及解剖结构及相关临床并发症还包括鼻底骨质吸收,形成颌骨囊肿,牙滤泡间隙增宽,邻牙阻生、移位或扭转、根吸收。结论 男性和女性上颌前牙区的ST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发病特点存在性别差异。ST可导致多种并发症,CBCT的准确分析有助于ST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多生牙 并发症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叶欣 黄建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14-819,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切除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乳头状癌的82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癌(pDCIS)组23例,包裹性...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切除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乳头状癌的82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癌(pDCIS)组23例,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组10例,实性乳头状癌(SPC)组13例,浸润性乳头状癌组24例,乳头状癌伴其他成分(混合型)组12例,对各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PC组及pDCIS组多表现为乳头溢液或溢血(P=0.013),EPC组在超声下典型特征是囊实性界清肿块(P=0.002),SPC组增强MRI下多呈区域强化(P=0.012),乳腺乳头状癌易被乳腺X线检查漏诊。结论超声联合增强MRI有助于乳腺乳头状癌检出和亚型鉴别。囊实性肿块是EPC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提高对不同亚型的认识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影像学特征 包裹性乳头状癌
下载PDF
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模型构建
5
作者 李欣 朱小刚 骆敏霞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 分析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并构建诊断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016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菌阴肺结核组(n=478)、非结核肺病组(n=538,其中肺癌200例、肺炎338例),均行MSC... 目的 分析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并构建诊断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016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菌阴肺结核组(n=478)、非结核肺病组(n=538,其中肺癌200例、肺炎338例),均行MSCT检查,分析两组MSCT影像学特征,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相关征象,构建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间的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空洞、钙化、分叶征等MS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空洞是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获得联合诊断模型方程式:Log(P)=-1.256+1.455×树芽征+0.982×小叶中心结节+1.023×空洞,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25,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94%、70.97%。结论 以MSCT影像学特征构建的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模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疗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层螺旋 影像学特征 菌阴活动性肺结核 诊断模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学亚型的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6
作者 丁智慧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28,234,共5页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的第五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将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学亚型分为粗梁-团块型、脂肪性肝炎样型、纤维板层型、硬化型、透明细胞型、嫌色细胞型、富含淋巴...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的第五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将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学亚型分为粗梁-团块型、脂肪性肝炎样型、纤维板层型、硬化型、透明细胞型、嫌色细胞型、富含淋巴细胞型、富含中性粒细胞型8种。不同亚型HCC因其组织病理特征有所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然而,国内外关于各亚型的影像表现研究较少,临床基于组织病理学亚型的治疗建议尚未明确。基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已报道的HCC各亚型相关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现存之局限、未来之挑战,以期为增加HCC各亚型了解、明确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亚型 影像学特征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超声诊断在非典型胆囊结石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7
作者 赵春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40-0143,共4页
分析超声诊断在非典型胆囊结石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0例非典型胆囊结石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以手术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中,共有506名... 分析超声诊断在非典型胆囊结石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0例非典型胆囊结石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以手术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中,共有506名患者确诊为非典型胆囊结石,准确率为97.30%。其中包括218例泥沙型结石,153例充满型结石,92例颈部结石,43例附壁结石。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诊断应用在非典型胆囊结石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能够明显展示影像学特征,能够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结石,对于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非典型胆囊结石 应用效果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多模态MRI扫描在宫颈癌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对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
8
作者 任娜娜 郭红丽 +1 位作者 田慧 王阳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在宫颈癌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对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态MRI扫描,观察宫颈癌患者多模态MRI扫描后的影像...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在宫颈癌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对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态MRI扫描,观察宫颈癌患者多模态MRI扫描后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病理分期,将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多模态MRI扫描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Ⅰ期91例,Ⅱ期67例,Ⅲ期28例,Ⅳ期14例。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快扩散系数(D^(*))、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容积分数(V_(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MRI扫描评估宫颈癌病理分期的灵敏度为96.50%,特异度为98.83%,准确率为98.25%。结论:多模态MRI扫描用于宫颈癌的病理分期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病理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影像学特征 病理分期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小儿MPP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杨菊萍 丁春杰 +1 位作者 陈静 王建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20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为PB组(n=48)和非PB组(n=15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20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为PB组(n=48)和非PB组(n=158),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小儿MPP并发PB的重要相关因素。结果PB组患儿热峰、热程、住院时间、支气管镜次数,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的发生率均高于非PB组(P<0.05);PB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红细胞沉降率(ESR)和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非PB组(P<0.05);PB组患儿胸部CT双肺实变、胸腔积液、节段性肺不张、支气管黏液嵌塞征和累及胸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PB组(P<0.05);PB组患儿支气管镜下可见痰栓堵塞呼吸道,堵塞部位以右下20.83%(10/48)和≥2个肺叶累积29.17%(14/48)最为多见,PB组患儿发生黏膜坏死的比例明显高于非P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11d、胸腔积液征、CRP>36.82mg/L和LDH>545.29U/L是MPP患儿并发PB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MPP患儿并发PB热峰高、热程较长,有CRP、LDH、CK-MB、ESR明显升高的特征,胸部CT表现有胸腔积液,伴肺不张;热程>11d、胸腔积液征、CRP>36.82mg/L和LDH>545.29U/L是MPP患儿并发PB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塑型性支气管炎 小儿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分析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果
10
作者 黄苑君 刘贤明 张云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诊断与MSCT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比较超声与MSC... 目的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诊断与MSCT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比较超声与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并比较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CT征象。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62例为阳性,18例为阴性;超声诊断真阳性51例,真阴性13例;MSCT诊断真阳性59例,真阴性16例。MSCT诊断敏感性、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6%、93.75%、84.21%,高于超声诊断的82.26%、80.00%、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MSCT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结果显示,59例真阳性病例中25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8例为化脓性阑尾炎,16例为穿孔坏疽性阑尾炎,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周围渗出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敏感性、准确性高,通过CT征象观察有利于实现疾病类型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急性阑尾炎 影像学特征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真菌性肺炎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分析
11
作者 刘开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肺炎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48例真菌性肺炎患者,以细菌学+免疫学检测为金标准,分析真菌性肺炎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统计各种CT影像征象。结果纯多发斑片状病灶患者12例,占比25.0%;纯... 目的探讨真菌性肺炎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48例真菌性肺炎患者,以细菌学+免疫学检测为金标准,分析真菌性肺炎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统计各种CT影像征象。结果纯多发斑片状病灶患者12例,占比25.0%;纯多发结节状病灶患者10例,占比20.8%;斑片状病灶+结节状病灶患者14例,占比29.2%;结节状病灶+空洞患者6例,占比12.5%;单发结节灶患者2例,占比4.2%;单发斑片状病灶4例,占比8.3%。真菌性肺炎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非常复杂,单从肺部病灶数目及形态方面就具有显著多样性,其中以多发斑片状、多发结节状为主。其中斑片状病灶+结节状病灶患者最多,其次是纯多发斑片状病灶患者,总体而言多发病灶患者占了绝大多数,高达87.5%(42/48);肺部单发病灶患者只有6例,仅占12.5%。结论真菌性肺炎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多样,以多发斑片状影、多发结节状影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较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肺炎 螺旋CT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泪腺Mikulicz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李恒 蒋士杰 +3 位作者 吕朋 陈利军 赵荧 杨立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1-14,51,共5页
目的探讨泪腺Mikulicz病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泪腺Mikulicz病的15例患者,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为双侧泪腺受累,部分患者起初为单侧泪腺受累,后逐渐发展为双侧... 目的探讨泪腺Mikulicz病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泪腺Mikulicz病的15例患者,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为双侧泪腺受累,部分患者起初为单侧泪腺受累,后逐渐发展为双侧对称肿大。大部分病变半包绕在眼球周围(眼球形态正常,未因受挤压而变形),沿外直肌长轴生长,部分病变表现为“燕尾征”,边缘光滑。CT表现为等密度,MRI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I)略低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I)略高或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为等信号。10例MRI增强呈较均匀明显强化,其中1例患者有胃淋巴瘤病史,且双侧腮腺受累,腮腺体积轻微增大,弥漫性信号异常。结论泪腺Mikulicz病是一种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眶CT和MRI不仅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受累范围,而且对其性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Mikulicz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MIKULICZ病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13
作者 孔维仁 李双战 陈亚南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09-811,815,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2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MRI...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2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MRI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检出的正确率。结果CT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检出的正确率为73.08%,MRI正确率为78.85%,二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52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26例为右心房占位,7例为右心室占位,5例仅表现为大量心包积液,14例未发现明显异常;MRI检查发现38例表现为右心房占位,3例表现为为纵隔占位,1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有赖于多种影像学的辅助诊断,CT检查和心脏MRI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CT MRI 影像学特征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胸腺瘤MSCT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14
作者 闻敏 李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4-0137,共4页
分析胸腺瘤MSCT影像学特征,并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展开探讨。方法 筛选2019年9月-2023年6月时间段,采集72例来我院就诊的胸腺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开展MS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以病理学活检结果为标准,对MSCT在胸腺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 分析胸腺瘤MSCT影像学特征,并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展开探讨。方法 筛选2019年9月-2023年6月时间段,采集72例来我院就诊的胸腺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开展MS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以病理学活检结果为标准,对MSCT在胸腺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计纳入72例研究对象,共检出85个病灶,相较病理学检查结果,MSCT低危型诊断准确率为96.97%,高危型诊断准确率为83.33%,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7.65%,疾病诊断准确率为94.44%。CT平扫时纵隔窗见软组织密度影,在肺窗示能够观察到前纵隔椭圆形的高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可见强化,均匀或不均匀,静脉期持续性强化。结论 MSCT对胸腺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呈现出清晰的病灶特征,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胸腺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早期周围型肺癌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分析
15
作者 马兵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9-0102,共4页
评估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8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进行CT影像学特征分析,同时选取87例正常肺组织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者检查情况采用对比分析法并进... 评估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8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进行CT影像学特征分析,同时选取87例正常肺组织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者检查情况采用对比分析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CT影像学特征包括X光密度、肿瘤直径、形状、边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分布分析和检验结果均表明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CT影像学特征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CT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早期治疗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周围型肺癌 CT诊断 影像学特征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模型
16
作者 刘国文 李智锋 +2 位作者 钟丽珍 赵仕懂 黄志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32-34,37,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77例,作为建模队列,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复杂性阑... 目的:探究基于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77例,作为建模队列,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复杂性阑尾炎组(n=74)、非复杂性阑尾炎组(n=203);另收集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5例,作为验证队列。首先收集277例患者相关资料与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临床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进行独立验证。结果:诊断模型为Z=0.852×坏疽或穿孔赋值+0.015×阑尾周围积液赋值+0.221×阑尾腔内粪石赋值+0.035×脓肿赋值+0.045×回盲部淋巴结增大赋值+0.075×WBC+0.204×NE+0.170×LF+0.210×CRP+0.075×ALB+0.108×SII。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01,灵敏度为84.58%,特异度为75.49%;经验证,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6.58%;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100.00%。结论:本次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模型的效果较好,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术前可使用该诊断模型分辨复杂性还是非复杂性,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学特征 临床指标 急性复杂性阑尾炎 诊断模型
下载PDF
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
17
作者 王静海 王阔 薛久巍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和癌性腹膜炎(CP)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和癌性腹膜炎(CP)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TBP组(38例)和CP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SCT影像学特征,包括腹水情况、腹膜内淋巴结改变、肠系膜改变、大网膜改变及壁层腹膜改变情况。结果TBP组患者腹水量为少量及中量、腹水密度>20Hu占比高于CP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项腹膜内淋巴结改变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系膜改变中伴结节影及伴结节、块影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BP组患者肠系膜改变中未见异常占比低于CP组,污迹样改变占比高于CP组(均P<0.05)。TBP组患者大网膜改变中污迹样增厚伴小结节占比高于CP组,污迹样增厚伴大结节及块、饼状增厚占比低于CP组(均P<0.05)。两组患者壁层腹膜改变中宽带样增厚及结节、块状增厚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BP组患者壁层腹膜改变中未见异常占比低于CP组,均匀增厚占比高于CP组(均P<0.05)。结论MSCT图像中腹水量、腹水密度、肠系膜改变、大网膜改变和壁层腹膜改变均可作为TBP和CP的鉴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结核性腹膜炎 癌性腹膜炎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18
作者 周群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扫描... 目的: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扫描发现,肝硬化再生结节组患者平均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均高于小肝癌结节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03、5.593,P<0.05);肝硬化再生结节组T_(1)WI稍高信号及等信号呈现率高于小肝癌结节组(χ^(2)=12.158、10.627,P<0.05),等信号或低信号呈现率则低于小肝癌结节组(χ^(2)=31.611,P<0.05);肝硬化再生结节组T_(2)WI低信号呈现率高于小肝癌结节组,等信号、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呈现率低于小肝癌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3,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够更好地鉴别出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再生结节 小肝癌结节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颅脑CT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9
作者 姚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CT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n=55)和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 目的:探讨颅脑CT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n=55)和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n=125)。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颅脑CT检查,分析两组CT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脑萎缩检出率为56.36%高于对照组的3.20%(P<0.05)。观察组侧脑室异常、皮质异常、髓质异常、脑萎缩、检出透明腔率分别为14.55%、38.18%、36.36%、56.36%、56.36%,高于对照组的3.20%、12.80%、14.40%、2.40%、22.40%(P<0.05)。观察组MP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萎缩率在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性格、家族史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颅脑CT检查发现,多数患者伴有脑萎缩及透明隔腔,可根据该特征判断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治疗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研究
20
作者 于福义 张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成像(MRI)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乳山市中医院就诊的88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成像(MRI)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乳山市中医院就诊的88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检出情况、影像学特征、诊断效能。结果:CT及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游离、椎间盘膨出检出率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扫描在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中的检出率均较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及MRI均可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但MRI检查准确率更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征检出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影像学扫描方法,并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