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徐校佩 张睿婷 +1 位作者 李凯程 曾庆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07-11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影像学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影像学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40名2018~2020级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0名和研究组20名,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2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影像学评估能力,以及对于本次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学员基础理论知识及影像学评估能力评分[(82.30±8.03)分、(86.15±3.91)分],均高于对照组基础理论知识及影像学评估能力评分[(75.70±6.99)分、(82.60±4.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员教学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合理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有效强化CSVD影像学评估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 脑小血管病 影像 临床培训教 影像学评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神经影像
下载PDF
主动脉瓣反流的影像学评估与治疗策略
2
作者 刘然 付贺 +9 位作者 谢萌 王辉 高一峰 姚晶 夏瑀 卢志南 徐磊 朱俊明 张纯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3-578,共6页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瓣反流严重程度和解剖结构特征、评估心肌纤维化和判断手术阈值的重要手段。随着主动脉瓣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方式也发生变化。本文旨在梳理主动脉瓣反流的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技术与参数,结合指...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瓣反流严重程度和解剖结构特征、评估心肌纤维化和判断手术阈值的重要手段。随着主动脉瓣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方式也发生变化。本文旨在梳理主动脉瓣反流的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技术与参数,结合指南总结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多模态影像学评估 科心脏团队 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术前超声影像学评估
3
作者 王振东 刘洋 +1 位作者 徐臣年 杨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2期98-102,128,共6页
目的以CT测值为金标准,分析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评估主动脉根部解剖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接受TAVR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78例3D-TEE和CT数据符合要求的患者被纳... 目的以CT测值为金标准,分析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评估主动脉根部解剖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接受TAVR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78例3D-TEE和CT数据符合要求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基于两种不同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以及多平面重建的方法,对患者主动脉瓣环直径-面积来源、左室流出道(LVOT)直径、主动脉窦管交界(STJ)直径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对于瓣环和LVOT内径,3D-TEE测值明显小于CT,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710~0.928(P<0.01),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对于STJ,与CT相比,3D-TEE明显低估(P<0.01),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0.947~0.970,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两组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结论对于重度AS患者,3D-TEE主动脉根部测值与金标准CT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于CT检查受限的患者,3D-TEE可能成为术前影像评估的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根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神经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忠敏 郭艳芹 +1 位作者 韩璎 郭佑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研究显示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因而早期对侧支循环进行准确而完整地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评估急性脑梗...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研究显示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因而早期对侧支循环进行准确而完整地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手段,文中就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方法作一综述,旨在为合理的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云兵 杨进 +2 位作者 孔清泉 幸嵘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制定内窥镜下经椎间孔人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191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椎...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制定内窥镜下经椎间孔人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191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髂嵴高度、髂嵴最高点和S1椎弓根内侧缘所连直线与S1椎体上缘水平线的夹角(仅)、L5椎弓根下缘5mm(即L5椎弓根下缘距穿刺针的距离)与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d)、椎间隙后缘高度(HI)、椎间孔的垂直高度(H2)。将d与S1椎体上缘相交的位置分为3个区域,1区:L5/S1椎间隙中点以及对侧区域;2区:L5/S1椎间隙中点(不含此点)到S1椎弓根内侧缘;3区:S1椎弓根内侧缘以外的区域。所有患者均观察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并测量H1、H2,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者加测髂嵴高度、饯、d、d所落手术区域。H14mm及H2≤15mm为椎间孔狭窄。记录术中18G穿刺针穿刺达到靶向手术区域的次数。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85例(44.50%),L4/5及以上突出106例(55.50%)。突出位置在中央区17例(8.90%),在侧隐窝区146例(76.44%),在椎间孔区24例(12.57%),在椎间孔外侧区(极外侧区)4例(2.09%);椎间孔狭窄9例(4.71%)。85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髂嵴高度平对L4椎体中、上1/3者3例(3.53%),平对L4椎体下1/3及以下者82例(96.47%);d≤30。者69例(81.18%),30。〈仪≤40。者16例(18盘2%);d落在1区68例(80.00%),2区14例(16.47%),3区3例(3.53%)。当髂嵴高度平对L5椎体及以下者时,穿刺次数平均为16次(12~41次);平对L4椎体下1/3~IA/5椎间隙时,穿刺次数平均为29次(16~46次):平对L4椎体中、上1/3时.穿刺次数平均为39次(36~44次)。结论:髂嵴高度、&、d及d所落手术区域主要影响L5/S1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操作,对于突出节段在L4/5及以上者,穿刺针可水平进入而基本上不受上述影像学因素的影响。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H1、H2则对所有节段操作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前影像学评估 经椎间孔入路
原文传递
脑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像学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慧 谢春明 闫福岭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7-460,共4页
本综述阐述了侧支循环的概念及目前的影像学对于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以及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主要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4D CTA结合全脑容积CTP成像、基于CT血管成像最大密度投射重建成像技术、经... 本综述阐述了侧支循环的概念及目前的影像学对于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以及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主要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4D CTA结合全脑容积CTP成像、基于CT血管成像最大密度投射重建成像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等,从而为临床上评估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侧支循环 影像学评估 综述
下载PDF
重度听力障碍婴幼儿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宏征 周晓琴 +2 位作者 陈浩 万良财 郭梦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499-3501,共3页
目的:对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影像学评估,了解听觉系统的畸形或异常表现。方法:采用PHILIP64层螺旋CT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来自听力筛查转诊和专科门诊的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对内耳、听神经以及大脑皮层、脑白质的评估。... 目的:对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影像学评估,了解听觉系统的畸形或异常表现。方法:采用PHILIP64层螺旋CT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来自听力筛查转诊和专科门诊的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对内耳、听神经以及大脑皮层、脑白质的评估。结果:164例受检听力障碍婴幼儿中早产儿12例,足月新生儿152例。检查发现:外耳道闭锁2例,前庭水管扩大12例,耳蜗畸形3例,耳蜗未发育2例,共同腔畸形2例,外半规管发育异常2例,内听道狭窄2例,脑白质发育不良2例。影像学异常占17.1%。结论:影像学评估是对听力障碍婴幼儿筛查的重要项目,这对需要日后行人工耳蜗植入的病例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婴儿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骨膜促进兔膝关节骨-肌腱结点愈合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爱国 陈鸿辉 +3 位作者 江斌 董飞 杨小红 叶伟雄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8-1381,共4页
骨-肌腱结点是在肌腱韧带和骨相连的应力集中部位,因此他们在很多运动中容易遭受损伤,此类损失也称之为结点病。国内外已经有相关的促进骨-肌腱结点愈合研究。但骨-肌腱结点由于涉及到肌腱、钙化软骨、未钙化软骨和骨四层过渡结构其愈... 骨-肌腱结点是在肌腱韧带和骨相连的应力集中部位,因此他们在很多运动中容易遭受损伤,此类损失也称之为结点病。国内外已经有相关的促进骨-肌腱结点愈合研究。但骨-肌腱结点由于涉及到肌腱、钙化软骨、未钙化软骨和骨四层过渡结构其愈合机制较为复杂,且其愈合的分子机制及细胞机制仍然不甚清楚,我们通过对促进骨-肌腱结点愈合的研究并进行影像学检测,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骨-肌腱结点愈合的相关机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合机制 影像学评估 关节骨 肌腱 结点 骨膜 影像检测 应力集中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祁宇 薛静 高培毅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9期742-746,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的致死率和伤残率极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供血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侧支循环的建立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建...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的致死率和伤残率极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供血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侧支循环的建立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是选择治疗该疾病方案的关键。本文将对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及影像学评估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侧支循环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墨扬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5-717,共3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新兴介入技术。基于其"非直视"手术特点,术前影像学评估对于筛选患者、了解主动脉根部解剖毗邻及规划入路极为重要,有效而准确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可减低术中并发症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新兴介入技术。基于其"非直视"手术特点,术前影像学评估对于筛选患者、了解主动脉根部解剖毗邻及规划入路极为重要,有效而准确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可减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成功率。其中主要评估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技术各有不同。本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前影像学综合评估的流程、各评估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评估结果规划手术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学军 刘鹏程 +5 位作者 王成林 刘汉桥 冯飞 江国银 袁知东 曾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方法:37例感音性神经性聋患者术前常规行颞骨HRCT及MRI检查,术后行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其中5例术后行CT复查。结果:CT显示2例Mondini畸形(4耳),2例前庭导水管扩张(4耳),1例迷路骨化(1耳),1例...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方法:37例感音性神经性聋患者术前常规行颞骨HRCT及MRI检查,术后行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其中5例术后行CT复查。结果:CT显示2例Mondini畸形(4耳),2例前庭导水管扩张(4耳),1例迷路骨化(1耳),1例内听道狭窄(2耳)。MRI显示Mondini畸形3例(6耳),前庭导水管扩张2例(4耳),1例并内淋巴囊扩张(2耳),2例迷路纤维化(2耳)。术后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显示植入电极形态、位置良好。CT显示1例电极滑脱。结论:CT及MRI对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结合CT对术后评估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术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建康 胡锦清 林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前脑卒中所导致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越了冠状动脉疾病,积极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可降低这一社会负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临床病理学家Miller Fisher的研究即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随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逐渐成为重... 目前脑卒中所导致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越了冠状动脉疾病,积极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可降低这一社会负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临床病理学家Miller Fisher的研究即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随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逐渐成为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影像学评估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MILLER FISHER 社会负担 脑卒中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X线影像学评估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睿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术前X线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燕平 靳激扬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284-287,291,共5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定义为单位体积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骼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易于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影像学评估 全身代谢性骨病 世界卫生组织 骨量减少 显微结构 骨组织 骨骼
下载PDF
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结合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刚 王岩 +3 位作者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毛克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23-25,i0001,共4页
目的:以影像学评估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的方式进行植骨结合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01-04/2002-1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结合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患者198例,排除存在系统性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骨... 目的:以影像学评估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的方式进行植骨结合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01-04/2002-1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结合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患者198例,排除存在系统性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的患者,共64例完成15个月随访。47例单纯椎间盘切除后节段间融合,行间隙减压;12例单椎体次全切除;5例为二椎体次全切除,患者均未发生钛网或钢板脱出。单节段切除病变部位间盘;两个节段以上进行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彻底刮除椎间盘组织、软骨终板及椎体后缘的骨赘。手术中将适量的冷冻干燥异体松质骨浸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浸润,切除椎间盘彻底减压后,测量椎间高度。将浸润后的松质骨剪成3~5mm碎块填入修剪成大小合适的钛网。将容纳异体松质骨的钛网植入椎间隙中,轻轻打入2mm左右,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进行椎体间固定。所有病例伤口内均放置引流管,48h内拔除,术后两三天下地行走,佩带Philadelphia颈托固定两三个月。评估椎间融合的X线标准:在平片上钛网与上下椎板之间没有X线透光线或透光区,上下终板间有骨性连接,在伸屈位片上节段间没有活动。评估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间高度:依据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平均值,并分析椎间融合情况。评估治疗后椎间的稳定性:依据伸屈侧位X线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实验的64例患者全部完成15个月随访。①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体间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5d、术后15个月均明显提高犤(4.5±0.6),(9.1±0.7),(9.2±0.5)mm,P均<0.05;(24.4±2.8),(36.8±2.4),(36.4±2.2)mm,P均<0.05;(43.9±3.0),(53.9±3.2),(53.5±2.7)mm,P均<0.05犦;术后5d和术后15个月基本一致(P>0.05)。②治疗后椎体间稳定性:X线片未见钛网脱出、移位或下沉进入上下椎体等情况,无钛板折断或螺丝钉脱出现象。术后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钛网后方椎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少数病例MRI显示钛网中央存在长T2加权影像。③治疗后椎间融合情况:术后15个月随访,61例钛网后方均充满新骨,上下椎间骨性融合,3例钛网后方仍然存在透光区,融合率95%。结论: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同时结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椎间高度明显恢复并得到有效保持,且融合率高,融合节段稳定,未见钛网移位或下沉现象。由于术后随访时间较短,钛网内的异体骨能否被新骨替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结构 冷冻干燥法 骨移植 颈椎 钛板内固定 颈椎稳定性 影像学评估 钛网植入 异体骨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解剖分型、肝脏功能与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石 刘洋 张洪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6期634-636,F0002,共4页
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鉴于HC位于解剖复杂的肝门区域,常合并门静脉、肝动脉及尾状叶胆管受累,常须联合肝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目的,因此术前对HC解剖分型、肝脏功能及影像学评估非常重要... 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鉴于HC位于解剖复杂的肝门区域,常合并门静脉、肝动脉及尾状叶胆管受累,常须联合肝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目的,因此术前对HC解剖分型、肝脏功能及影像学评估非常重要。1肝门部胆管癌的解剖分型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1975年由Bismuth等[1]提出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并于1988年进行了改良;二是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提出的TNM分期,该分期定期更新,现已更新为第8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解剖分型 肝脏功能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像学评估及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杨 温明哲 马延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569-571,共3页
近年来,由于运输业的高速发展,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青壮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的重要因素,是医疗卫生领域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最近20年全球道路交通损伤从第十位已经上升... 近年来,由于运输业的高速发展,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青壮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的重要因素,是医疗卫生领域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最近20年全球道路交通损伤从第十位已经上升到了第四位[1]。TBI预后评估是神经外科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TBI预后评估主要依赖患者临床表现(如GCS评分)及神经量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预后 影像学评估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锋 孙羽东 +1 位作者 周建 赵志青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65岁)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9%[1]。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颈动脉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65岁)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9%[1]。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两种方法为主,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ENDARTERECTOMY CAROTID 外科手术 不稳定性斑块 脂质核心 纤维帽 影像学评估 狭窄程度
下载PDF
胆管细胞源性恶性肿瘤的外科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家鸿 杨立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6期6-7,共2页
起源于胆管细胞的胆系恶性肿瘤包括肝脏胆管细胞癌、胆管癌和胆囊癌。进展期胆管细胞源性肿瘤除了粘膜下浸润和表层扩展外,常直接累及或浸润主要肝胆管及周围结构,
关键词 胆系恶性肿瘤 胆管细胞癌 细胞源性 影像学评估 粘膜下浸润 外科 周围结构 胆囊癌
下载PDF
实体肿瘤治疗前后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蓉 郝新宝 潘卫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07-309,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肿瘤已经从不治之症,变为可防可治。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公认的方法主要有化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等。无论何种治疗,都将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治疗前的肿瘤分期、组织学证据、...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肿瘤已经从不治之症,变为可防可治。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公认的方法主要有化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等。无论何种治疗,都将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治疗前的肿瘤分期、组织学证据、肿瘤标志物水平、疗效预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尤其是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临床上将会重点关注术后肿瘤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后 实体肿瘤 影像学评估 组织证据 肿瘤标志物 现代医 不治之症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