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粥样硬化的断层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春燕 杨志刚 +1 位作者 余建群 周翔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3-856,共4页
虽然选择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该检查费用高,有一定的危险性。断层影像检查方法如电子束CT、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作为无创性的冠脉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各种扫描技术的进一... 虽然选择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该检查费用高,有一定的危险性。断层影像检查方法如电子束CT、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作为无创性的冠脉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各种扫描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必将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诊断冠脉疾病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的非侵袭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断层影像 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方法 冠脉粥样硬化 其临床应用 断层 影像诊断技术 选择性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洪江 李克军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1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肝内梗阻性黄疸,仅占梗阻性黄疸的2%~3%,其特点是由于肝内胆小管的弥漫性病变所致,... 1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肝内梗阻性黄疸,仅占梗阻性黄疸的2%~3%,其特点是由于肝内胆小管的弥漫性病变所致,无明显肝外胆管阻塞,包括胆汁淤滞型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药物性肝炎等,临床上也称之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属内科梗阻性黄疸,不宜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梗阻性黄疸 影像检查方法 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药物性肝炎 肝外胆管阻塞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影像检查方法对肝外胆道梗阻的诊断(附50例分析)
3
作者 刘爱琴 史玉峰 +5 位作者 孙政育 马树华 姚志兰 言莱青 徐爱哲 韩圣辉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12期34-34,共1页
明确肝外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此近年来虽有 MRI、CT 等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传统的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TC 和 B 超等方法仍列为常规的检查技术。新近一些文献比较了 CT 与 PTC 等检查技术,指出在梗阻部位和病因... 明确肝外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此近年来虽有 MRI、CT 等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传统的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TC 和 B 超等方法仍列为常规的检查技术。新近一些文献比较了 CT 与 PTC 等检查技术,指出在梗阻部位和病因诊断方面前者准确性不如后者。本文采用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TC 及 B 超检查方法综合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及探讨这种综合诊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为肝外胆道梗阻的病人,年龄最大71岁,最小36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全部病例均进行了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IC 及 B 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道梗阻 影像检查方法 胰头癌 低张 病因诊断 手术病理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梗阻部位 壶腹癌 胆管癌
下载PDF
合理选择创伤患者影像检查方法,避免漏诊和误诊
4
作者 陆普选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0期3-4,共2页
国家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使随之而来的工业意外事故、交通事故、厂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创伤患者也大量增多,尤以重症患者增长率为高。创伤后遗伤残的增加,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降低无疑靠... 国家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使随之而来的工业意外事故、交通事故、厂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创伤患者也大量增多,尤以重症患者增长率为高。创伤后遗伤残的增加,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降低无疑靠临床提高医疗创伤的诊治水平。放射诊断在急诊创伤中担负着首诊功能,其漏、误诊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因此,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应当重视创伤患者影像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和了解与熟悉常见骨折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诊断正确率和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创伤患者 误诊 漏诊 救治成功率 诊断正确率 意外事故 交通事故
下载PDF
膝关节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对比分析
5
作者 吴标 谭国强 李宗业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24期3456-3457,共2页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膝关节疾病 对比分析 正确诊断 X线平片 关节造影 核素显像 常见病种 临床医师
下载PDF
心肌桥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靳岩伟 郭瑞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12期928-929,959,共3页
心肌桥(MB)是一种先天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大多数人的冠状动脉都走行于心外膜脂肪组织中,但少数人的部分冠状动脉或者冠状动脉分支的某一部分会行走在心肌纤维中,被心肌纤维部分或完全包绕,这部分心肌纤维束称作心肌桥(MB),这... 心肌桥(MB)是一种先天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大多数人的冠状动脉都走行于心外膜脂肪组织中,但少数人的部分冠状动脉或者冠状动脉分支的某一部分会行走在心肌纤维中,被心肌纤维部分或完全包绕,这部分心肌纤维束称作心肌桥(MB),这部分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 MCA)。Crainiciana 在1922年提出了“壁冠状动脉”的概念,Portsmann 在1960年通过造影术形象地阐述了“心肌桥”[1]。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供血的影响已基本证实。研究表明,MB 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它可导致心肌缺血,并且引起心绞痛等不适,甚至有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事件发生。因此,早期发现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变化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桥 影像检查方法 壁冠状动脉 心外膜脂肪组织 胚胎发育过程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
下载PDF
多影像检查方法防止隐匿肋骨骨折漏诊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敬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7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多种影像检查防止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漏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43例漏诊的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X线片,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过程,对比单一胸片检查与多影像检查在隐匿肋骨骨折中准确性... 目的探讨运用多种影像检查防止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漏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43例漏诊的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X线片,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过程,对比单一胸片检查与多影像检查在隐匿肋骨骨折中准确性的区别。结果常规胸部正斜位片对43例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漏诊比例大,通过动态透视点片、延期复查、CT检查及超声多种影像检查方法提高了准确性。结论通过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及多体位检查可防止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之类隐匿骨折的漏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肋骨骨折 漏诊
下载PDF
无症状肝癌影像检查方法的对比
8
作者 李炯佾 徐宣国 +1 位作者 宋来青 李兆军 《青岛医药卫生》 2005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无症状 肝癌 1999年 检查设备 重视程度 健康查体 发病率 检出率
下载PDF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
9
作者 海姗姗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11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探究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挑选于我院进行检查的32例糖尿病患者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无创影像检查方法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的结果。结果将无创影像检查方法的结... 目的探究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挑选于我院进行检查的32例糖尿病患者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无创影像检查方法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的结果。结果将无创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与DSA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的符合率为65.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72.9%,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符合率为85.4%,无创影像与DSA符合率最高。结论将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可详细了解到患者动脉硬化的具体情况,敏感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双坤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5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早期乳腺癌 放射性核素显像 彩色超声多普勒 女性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乳腺X线检查 降低死亡率 癌生存率
下载PDF
影像检查方法那么多,怎么选
11
作者 居胜红 《家庭用药》 2018年第12期70-71,共2页
身边不少朋友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看病就看病,为什么医生总是让我拍片子?到底有何用处呢?要诊断一个疾病,除了凭诊断标准和临床经验去判断之外,明确发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对于精准治疗非常重要。而医生让患者做影像检查,... 身边不少朋友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看病就看病,为什么医生总是让我拍片子?到底有何用处呢?要诊断一个疾病,除了凭诊断标准和临床经验去判断之外,明确发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对于精准治疗非常重要。而医生让患者做影像检查,就是为了获取有效的影像资料,第一时间把病灶的实际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有时候影像检查必须做,对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临床医生 诊断标准 病灶大小 临床经验 影像资料 临床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乳腺影像检查方法优选及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静 柯承露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3期167-170,共4页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女性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筛查、早期诊断、治疗前分期、疗效评估、监测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乳腺影像检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乳腺X线...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女性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筛查、早期诊断、治疗前分期、疗效评估、监测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乳腺影像检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和MRI。知晓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适应证,合理利用综合影像检查方法,能够对乳腺病变进行精准的诊断和评估,指导临床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临床应用 乳腺癌 优选 早期诊断 乳腺X线摄影 疗效评估 影像检查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喜娟 郝敬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70-274,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表现及肺功能检查(PFT)等综合分析确定。PFT测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表现及肺功能检查(PFT)等综合分析确定。PFT测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总量(TLC)、残气量(RV)等指标,反映肺的整体功能,当肺组织破坏〉30%时才会出现异常^[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影像检查方法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FEV1 FVC 一氧化碳弥散量 肺功能检查 用力肺活量
下载PDF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燕 赵建农 许持卫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乳腺癌 癌发病率 医学影像 恶性肿瘤 身心健康 早期检出 死亡率
下载PDF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的不同体位影像检查结果差异研究
15
作者 刘嘉 李虹成 +3 位作者 潘志华 沈鲲 肖科 涂波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主弯及节段弯应用不同体位影像检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6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患者,均接受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站立位X射线和仰卧位CT检查,分析不同体位影像学检查在先天性半... 目的:探究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主弯及节段弯应用不同体位影像检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6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患者,均接受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站立位X射线和仰卧位CT检查,分析不同体位影像学检查在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主弯及节段弯检查中的价值。结果:106例患者经X射线、CT及MRI检出脊柱异常分别为125处、186处及152处,3种检查方式对于分节不良、半椎体、肋骨畸形以及脊柱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5,χ^(2)=11.631,χ^(2)=9.725,χ^(2)=6.172;P<0.05),MRI对脊髓异常(脊髓纵裂、脊髓低位伴椎管内脂肪瘤及脊髓硬膜外脂肪瘤)检出率显著优于X射线与CT(χ^(2)=62.540,χ^(2)=19.670,χ^(2)=20.978;P<0.05)。3种检查方式对于主弯角度和冠状面平衡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79,F=539.564;P<0.05);其中,X射线测定主弯角度显著高于CT和MRI,冠状面平衡显著低于CT和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主弯角度=5.633,t=4.760;t冠状面平衡=39.878,t=40.579;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X射线与CT、MRI测定主弯角度均呈正相关(r=0.712,r=0.654;P<0.05);X射线、CT及MRI的3种检查方式获得的脊柱侧弯全貌、顶椎及脊髓畸形影像质量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19,χ^(2)=134.742,χ^(2)=99.366;P<0.05)。结论:站立位X射线与仰卧位CT可以有效检出先天性半椎体畸形,仰卧位MRI则可以有效发现脊髓异常,仰卧位CT与MRI可以有效评估脊柱侧弯主弯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脊柱侧弯主弯及节段弯 不同体位 影像检查方法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汪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9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早期检查和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接受诊疗的58例乳腺癌和5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以病理检验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分别对患者进行钼靶检查、超声检查以及...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早期检查和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接受诊疗的58例乳腺癌和5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以病理检验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分别对患者进行钼靶检查、超声检查以及两种结合检查,比对不同检验手段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符合率和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情况。结果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符合率明显好于两则中的任意一种诊断结果;X线组与超声组在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上相比无明显差异;两者联合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明显好于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超声和钼靶对检查于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更具有优势,可以准确诊断出疾病,为了患者接受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下载PDF
寰枢椎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会忠 郭艾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寰枢椎损伤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资料 伤患者
下载PDF
梗阻性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芹 么喜存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2期137-138,共2页
梗阻性肾病是由于泌尿道结构和(或)功能改变,阻碍尿液的排出,导致肾实质病理和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不是一个独立原发病,是由不同病因疾病共同引起的临床表现。尿路梗阻是梗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据美国肾脏病协会统计此病发病... 梗阻性肾病是由于泌尿道结构和(或)功能改变,阻碍尿液的排出,导致肾实质病理和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不是一个独立原发病,是由不同病因疾病共同引起的临床表现。尿路梗阻是梗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据美国肾脏病协会统计此病发病率在男性泌尿道疾病中居第4位,在女性中占第6位,由梗阻性肾病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终末期肾病的2%。多数梗阻性肾病是可逆的,如能及时发现和解除梗阻、引流肾脏尿液,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梗阻时间越长,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机会就越小。若本病诊治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的衰竭甚至发生尿毒症。因此,认识和研究梗阻性肾病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肾病 影像检查方法 泌尿道疾病 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协会 临床综合征 终末期肾病 肾功能恢复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虹 窦克非 刘牮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6年第6期283-285,共3页
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骼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据文献报道全世界大约有两亿患者,我国保守的估计也有近6000万患者。可见... 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骼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据文献报道全世界大约有两亿患者,我国保守的估计也有近6000万患者。可见骨质疏松已成为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病症,如何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影像检查方法 代谢性骨病 骨量减少 显微结构 人类健康 骨组织 早预防
下载PDF
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展与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闻建民 徐庆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影像检查方法 肺癌 介入放射学 早期诊断 影像技术 X线平片 有创性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