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锋”与“主流”的交融:管虎电影影像风格的转型
1
作者 余晴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30-133,共4页
在第六代导演集体转型的背景之下,管虎在兼顾商业性、艺术性和作者性的电影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凭借自身在影视圈日益积累的主流题材创作经验而实现了从纪实向狂欢、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型,逐步找到了商业、主流价值与艺术个性间的平衡。通... 在第六代导演集体转型的背景之下,管虎在兼顾商业性、艺术性和作者性的电影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凭借自身在影视圈日益积累的主流题材创作经验而实现了从纪实向狂欢、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型,逐步找到了商业、主流价值与艺术个性间的平衡。通过对管虎导演的电影作品进行文本阐释,对导演的转型历程和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影像风格的嬗变及其转型经验,可为第六代其他导演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影像风格 第六代 转型
下载PDF
陈剑莹电影作品的诗意化影像风格和浪漫情感表现
2
作者 李雪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陈剑莹的电影作品,喜欢用诗意化的影像风格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她的电影情感温柔细腻,画风清新唯美,展现着中国山水的特有诗意。同时,她电影的悲情浪漫主义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故事立足于现实,但通过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引领人... 陈剑莹的电影作品,喜欢用诗意化的影像风格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她的电影情感温柔细腻,画风清新唯美,展现着中国山水的特有诗意。同时,她电影的悲情浪漫主义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故事立足于现实,但通过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引领人们冲破现实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激励着人们心灵的升华和生命的成长。陈剑莹的电影还喜欢用隐喻性的叙事和诗意的影像相呼应,并体现电影的思想主旨,表达电影的浪漫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剑莹 诗意化 影像风格 浪漫情感
下载PDF
“彩练当空”的“暧昧”:《坚如磐石》的影像风格与类型创新
3
作者 李昕婕 侯亚轩 《艺苑》 2023年第6期17-22,共6页
扫黑电影《坚如磐石》在2023年国庆档上映,其历经四年的删改制作,最终以档期票房第一的成绩领跑整个国庆档,成为张艺谋在现实主义题材和形式美学之间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电影延续张艺谋的色彩美学,以“彩练当空舞”的姿态,将复杂的人... 扫黑电影《坚如磐石》在2023年国庆档上映,其历经四年的删改制作,最终以档期票房第一的成绩领跑整个国庆档,成为张艺谋在现实主义题材和形式美学之间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电影延续张艺谋的色彩美学,以“彩练当空舞”的姿态,将复杂的人性融入黑暗故事,以五彩斑斓的炫目霓虹糅合暗调影像,人性与色彩对比观照,形成了强有力的现实隐喻和命运象征。文章以此片为例,从电影类型角度出发,探讨扫黑题材电影的人物设计、影像风格和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形式美,认为电影中有趣的“暧昧”地带,恰是黑色犯罪类型片的延伸和变式,是中国扫黑题材电影的类型创新之处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坚如磐石》 扫黑题材 类型片 影像风格
下载PDF
韦斯·安德森的影像风格分析
4
作者 武计宏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1期45-46,50,共3页
目的:韦斯·安德森用镜头构建了一个镜像化的乌托邦世界,用视觉体验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感官盛宴。研究韦斯·安德森的影像风格,分析导演独特的电影语言以及对电影元素或符号的使用,对艺术电影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目的:韦斯·安德森用镜头构建了一个镜像化的乌托邦世界,用视觉体验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感官盛宴。研究韦斯·安德森的影像风格,分析导演独特的电影语言以及对电影元素或符号的使用,对艺术电影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以《布达佩斯大饭店》为例,对色彩、影像镜头及构图形式等电影元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美国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的影像风格。结果:导演韦斯·安德森在时空多元的把控上,通过虚拟摄像机的转化镜头,赋予电影文学历史底蕴,最大限度地与时代接轨,使电影艺术在全新的视觉影像下展现其最大的特色。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不仅构建了镜头的直观镜像化空间,更实现了对欧洲文化即理想王国的深层次复现。结论:融媒体时代,关于童话影像的重现,大体交织于“绝对真实”和“复现真实”两种对现实的参照,在拍摄中所使用的特效镜头以及一些语言,利用单纯的画面来记录影像的风格,都彰显了画面美与艺术美。正如真实是电影艺术的生命,在相关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韦斯·安德森通过影像语言的画面、色彩、构图形式以及最终的叙事视角的重组与复现,形成新的美学风格。分析其独树一帜的个人化影像风格,探究其如何实现艺术和商业的平衡,具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斯·安德森 影像风格 色彩美学 影像镜头 构图形式 风格
下载PDF
《大象》与《少年的你》:校园暴力影片的两极化影像风格与叙事策略
5
作者 陈宸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大象》与《少年的你》同作为校园暴力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却选择了两极化的影像风格与叙事策略,系同题材影片反同质化的艺术呈现范例。在对比二者的影像与叙事特征后可以发现,在二者风格迥异的客观影像表层下有着高度相通的精神内核,在... 《大象》与《少年的你》同作为校园暴力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却选择了两极化的影像风格与叙事策略,系同题材影片反同质化的艺术呈现范例。在对比二者的影像与叙事特征后可以发现,在二者风格迥异的客观影像表层下有着高度相通的精神内核,在观众主体心中引起了相似的情感共鸣,最大程度地引起大众对于未成年人生存困境、身心健康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少年的你 校园暴力影片 影像风格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影像风格探析
6
作者 王爱爱 《影视制作》 2023年第12期94-97,共4页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也都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在各大平台、电视栏目上播出。脱贫题材纪录片传递出中国人民顽强不息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精神面貌,本文将从影像风格方面分析此类作品,从景别、解说词以及镜...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也都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在各大平台、电视栏目上播出。脱贫题材纪录片传递出中国人民顽强不息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精神面貌,本文将从影像风格方面分析此类作品,从景别、解说词以及镜头视角进行研究,探寻此类题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风格 价值表达 脱贫攻坚 纪录片
下载PDF
杰夫·克隆威斯影像风格研究
7
作者 姚柳韵 《新传奇》 2023年第13期0093-0096,共4页
杰夫·克隆威斯是美国知名摄影师,曾获两次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也是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御用摄影师,他们共同合作了《消失的爱人》《龙纹身的女孩》《搏击俱乐部》等口碑电影。本文通过分析《搏击俱乐部》《社交网络》... 杰夫·克隆威斯是美国知名摄影师,曾获两次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也是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御用摄影师,他们共同合作了《消失的爱人》《龙纹身的女孩》《搏击俱乐部》等口碑电影。本文通过分析《搏击俱乐部》《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消失的爱人》中的摄影、色彩及人物调度,探讨杰夫·克隆威斯的影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夫·克隆威斯 影像风格 画面色彩 大卫·芬奇
下载PDF
浅谈宣传片的摄影影像风格——从摄影的四大手段谈宣传片拍摄 被引量:5
8
作者 齐虹 邵丹 李悦刘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9,共10页
本文试图用简明的分析,品类化的分类方式,配以众多案例的讲解,从摄影的四大手段入手,来讲解影视广告宣传片摄影中的常用手法与常见风格,并介绍了众多影视宣传片中的常用设备。与普通的摄影文章不同,本文对手法技巧的讲解更详细,更具体,... 本文试图用简明的分析,品类化的分类方式,配以众多案例的讲解,从摄影的四大手段入手,来讲解影视广告宣传片摄影中的常用手法与常见风格,并介绍了众多影视宣传片中的常用设备。与普通的摄影文章不同,本文对手法技巧的讲解更详细,更具体,适于读者理解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片 影像风格 摄影手段
下载PDF
《路边野餐》的乡土情结与诗化表达——毕赣个人影像风格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小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0-22,共3页
2015年,导演毕赣作品《路边野餐》斩获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银豹奖与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该... 2015年,导演毕赣作品《路边野餐》斩获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银豹奖与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该片于2016年7月登陆国内院线,为国内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与审美冲击。作为小成本独立电影,《路边野餐》真正做到了小而美、静而雅,但影片同时兼具了一个新人导演的大野心与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风格 乡土情结 野餐 国际电影节 个人 诗化 最佳影片 台湾电影
下载PDF
《解救吾先生》的纪实影像风格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杰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92,共3页
2015年上映的《解救吾先生》由丁晟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上映后,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近年来中国犯罪警匪片的典范之作。影片最特出之处,就在于其将犯罪警匪片演绎得如纪实片般真实,尤其是原型事件的当事人吴若甫加入剧... 2015年上映的《解救吾先生》由丁晟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上映后,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近年来中国犯罪警匪片的典范之作。影片最特出之处,就在于其将犯罪警匪片演绎得如纪实片般真实,尤其是原型事件的当事人吴若甫加入剧组并参演,进一步保证了影片与真实事件的无缝对接。真实的质感使影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从镜头处理、题材选取与改编、情感氛围营造三方面,分析《解救吾先生》的纪实影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救吾先生》 丁晟 影像风格 纪实
下载PDF
浅谈侯孝贤影像风格的美学特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臧金英 赵士萌 《今传媒》 2015年第5期134-135,共2页
侯孝贤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影片具备丰富的镜头美学特质,充足的文化叙事美学,纪实主义电影本体。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监制,都深深的形成了"侯式风格"。本文就以侯孝贤的影像风格为切入点,研究其镜头背后的诗意... 侯孝贤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影片具备丰富的镜头美学特质,充足的文化叙事美学,纪实主义电影本体。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监制,都深深的形成了"侯式风格"。本文就以侯孝贤的影像风格为切入点,研究其镜头背后的诗意与忧思,剖析这个文化韵味十足的电影诗人。将重点集中在侯孝贤电影的美学思想上,解读电影中的镜头和叙事,探究电影本体论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风格 影像风格 美学
下载PDF
解读另类导演王家卫的影像风格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是什么?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他八部作品的解读,回答王家卫电影的另类别致这个众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王家卫 影像风格 解读 导演 电影风格
下载PDF
潜藏的细腻与冷静——浅析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源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本文试图从创作经历、视角与景别、光影与色彩、动静节奏等方面,来由外而内地探究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香港新浪潮 香港电影 文艺片 影像风格
下载PDF
《老无所依》的影像风格及主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沭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5-46,共2页
科恩兄弟在《老无所依》中展示了其一贯的影像风格:沉稳、简约,高度抽象的背景,极端性格化的人物,激烈的冲突场面,以及开放性的结局,本片表现了"人类任何想要驾驭强悍命运的举动都会显得徒劳无功"这样一个关于现代人遭遇的后... 科恩兄弟在《老无所依》中展示了其一贯的影像风格:沉稳、简约,高度抽象的背景,极端性格化的人物,激烈的冲突场面,以及开放性的结局,本片表现了"人类任何想要驾驭强悍命运的举动都会显得徒劳无功"这样一个关于现代人遭遇的后现代性危机,即片名"老无所依"的主题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无所依 科恩兄弟 影像风格 主题
下载PDF
《战马》的叙事策略与影像风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97-98,共2页
英国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于1982年创作的小说《战马》被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搬上大银幕,成为其"战争史诗三部曲"的终结篇,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作品。斯皮尔伯格善于将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普通人物的命运、情... 英国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于1982年创作的小说《战马》被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搬上大银幕,成为其"战争史诗三部曲"的终结篇,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作品。斯皮尔伯格善于将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普通人物的命运、情感联系在一起,以冷暖交织和极具真实感的影像风格,去展现生命的尊严,揭示人性善的光辉与力量。《战马》集中体现了斯皮尔伯格的这一创作风格。本文从叙事策略和影像风格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影片《战马》的审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马》 叙事策略 影像风格
下载PDF
《太平轮》影像风格的现实性与诗意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卜景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0-102,共3页
《太平轮》以一种略带温情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与中华民族历史创伤紧密相关的海难故事。吴宇森在影片中运用了多种能指符号,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电影在影像风格上兼顾现实性与诗意性的特征。单纯从艺术角度而言,现实性有助于导演表达历史的... 《太平轮》以一种略带温情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与中华民族历史创伤紧密相关的海难故事。吴宇森在影片中运用了多种能指符号,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电影在影像风格上兼顾现实性与诗意性的特征。单纯从艺术角度而言,现实性有助于导演表达历史的残酷,命运的无情,而诗意性则服务于导演对爱进行渲染的温情美学。就这样的立意诉求以及具体艺术手法运用而言,《太平轮》已经超越了"资本狂欢"的范畴,不失为同期国产影片之中难得的、富有诚意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轮》 吴宇森 影像风格 诗意与现实
下载PDF
试论李安华语电影的影像风格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波 《艺苑》 2010年第5期36-39,共4页
本文通过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的分析,试图为华语电影影像风格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范式。李安的华语电影创作总体上体现出"淡雅平和"的艺术特征,他的影片以多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以中国特有元素为介质,既表现出... 本文通过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的分析,试图为华语电影影像风格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范式。李安的华语电影创作总体上体现出"淡雅平和"的艺术特征,他的影片以多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以中国特有元素为介质,既表现出其自身的印记,又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同时,他的影片还具有不求圆满,但求和谐的中庸之美。李安将电影思想内容以与之最相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创造出一道不同凡响的艺苑风景,为世界影坛所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华语电影 影像风格 特征
下载PDF
试论李安华语电影影像风格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波 《艺苑》 2012年第1期71-73,共3页
李安的华语电影创作,总体上体现出"淡雅平和"的艺术特征,他的影片以多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以中国特有元素为介质,既表现出李安自身的印记,又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同时,他的影片还具有不求圆满,但求和谐的中庸之... 李安的华语电影创作,总体上体现出"淡雅平和"的艺术特征,他的影片以多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以中国特有元素为介质,既表现出李安自身的印记,又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同时,他的影片还具有不求圆满,但求和谐的中庸之美。李安将电影思想内容以与之最相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创造出一道不同凡响的艺苑风景而为世界影坛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华语电影 影像风格 特征
下载PDF
《弗里达》的画面叙事与影像风格
19
作者 徐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106,共2页
《弗里达》由茱莉·泰摩执导,影片以传记片的性质讲述了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卡洛传奇的一生。不同于传统传记片的影像风格,影片有剧情片的某些特性。影片的叙事十分精炼,首先,影片围绕两条主要线索展开叙事,条理清晰而又... 《弗里达》由茱莉·泰摩执导,影片以传记片的性质讲述了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卡洛传奇的一生。不同于传统传记片的影像风格,影片有剧情片的某些特性。影片的叙事十分精炼,首先,影片围绕两条主要线索展开叙事,条理清晰而又充满情节张力。其次,在画面风格上,影片利用油画般的画面对观众的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尤其是情节展开中对弗里达画作的创造性应用,使影片演绎得自然流畅。本文从以上两方面,浅析影片的画面叙事与影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达》 画面 叙事 影像风格
下载PDF
《圣地额济纳》的影像风格与草原生态观
20
作者 张妙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1-82,共2页
影片《圣地额济纳》的成功在于其影之真、其情之圣。影片巧妙构筑画面中人、景、物的位置及形、光、色的配置,真实再现了宏大肃穆的历史大迁徙场面。整体恢弘壮阔、舒缓流畅又充满深情的影像充分表现了额济纳人民为新中国航天事业作出... 影片《圣地额济纳》的成功在于其影之真、其情之圣。影片巧妙构筑画面中人、景、物的位置及形、光、色的配置,真实再现了宏大肃穆的历史大迁徙场面。整体恢弘壮阔、舒缓流畅又充满深情的影像充分表现了额济纳人民为新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讴歌了蒙古民族深明大义、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与神圣情感。影片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渗透传达着蒙古民族崇尚自然、珍爱生命的草原生态观,展示着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地额济纳》 影像风格 空间造型 草原生态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