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音文献与行业人个体记忆的视听纪录——电影人口述史作为标本的交叉视点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第1期26-33,共8页
口述历史实践具有人群特征,其中与公共史学关系密切的行业人口述历史虽然是现代口述历史的主要类型之一,但却缺乏足够的公众与学术关注。作为行业人口述历史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不仅有着与总体同步的历程,也拥有相对其行业体量的重大... 口述历史实践具有人群特征,其中与公共史学关系密切的行业人口述历史虽然是现代口述历史的主要类型之一,但却缺乏足够的公众与学术关注。作为行业人口述历史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不仅有着与总体同步的历程,也拥有相对其行业体量的重大影响,在口述历史总体的网状结构中由于实践各方作为视听文献与文化创造者的行业特性而处于突出的交叉视点位置,从而在当下诸多突出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具有独特的多重视角,进而成为探讨这些问题的良好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电影人 行业人口述历史 影音文献
下载PDF
视觉人类学视野中的“影音文献” 被引量:9
2
作者 朱靖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7,共7页
近百年来,以影音媒介为载体的文献资料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除了对旧有影音作品进行搜集、修复、数字化存储与利用之外,海外与中国文化部门、学术机构与民间团体亦纷纷开展基于影像摄制的史志记录与档案累积,建立具有文献价值的数... 近百年来,以影音媒介为载体的文献资料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除了对旧有影音作品进行搜集、修复、数字化存储与利用之外,海外与中国文化部门、学术机构与民间团体亦纷纷开展基于影像摄制的史志记录与档案累积,建立具有文献价值的数字影像数据库。在这些影音文献的创制过程中,视觉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参照与遵循,一方面,视觉人类学既有的学术框架为影音文献采编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另一方面,影音文献项目也拓展了视觉人类学的应用领域,促进其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人类学 影音文献 理论建构
下载PDF
影音文献与公众传播:基于视觉人类学的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靖江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影音文献作为与传统的文字文献相互独立,又彼此补充的一种视听文献类型,近年来在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用武之地,无论是国家或地方的文化管理部门,还是民间文化传承机构,都越来越重视这一具有多媒体信息价值的文献形... 影音文献作为与传统的文字文献相互独立,又彼此补充的一种视听文献类型,近年来在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用武之地,无论是国家或地方的文化管理部门,还是民间文化传承机构,都越来越重视这一具有多媒体信息价值的文献形式。本年度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第二届"视觉人类学:影音文献与公共传播论坛",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影音文献的理论脉络与田野实践,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人类学 影音文献 公众传播 影像化传承 田野实践
原文传递
集体记忆视阈下图书馆影音记忆文献建设研究——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鑫 赵盼超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3,共5页
当前我国图书馆在影音记忆文献建设上存在不足,图书馆应深入认识借助影音记忆文献打造国家和民族集体记忆之场的职责。中国国家图书馆发起的"中国记忆"项目是国内图书馆界最早进行的影音记忆文献建设项目,在影音记忆文献建设... 当前我国图书馆在影音记忆文献建设上存在不足,图书馆应深入认识借助影音记忆文献打造国家和民族集体记忆之场的职责。中国国家图书馆发起的"中国记忆"项目是国内图书馆界最早进行的影音记忆文献建设项目,在影音记忆文献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证明了图书馆建设影音记忆文献的可行性。图书馆应以集体记忆理论为支撑,定位记忆,挖掘记忆资源,搭建开放的资源平台;抢救性拍摄,建立个人影像档案;形成影像集群,构建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从前期准备、拍摄、后期整理、推广发布、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具体的实施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影音文献 中国记忆 记忆之场 图书馆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的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以《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为例
5
作者 王磊 杜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5期63-69,共7页
在“前非遗”时期,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就运用影像工具记录当地的文化事项,近年来,以影音媒介为载体的文献资料逐渐受到文化部门和学界的关注,分别开展了针对不同文化事项的数字影音库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在“前非遗”时期,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就运用影像工具记录当地的文化事项,近年来,以影音媒介为载体的文献资料逐渐受到文化部门和学界的关注,分别开展了针对不同文化事项的数字影音库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项目就是围绕非遗传承人拍摄的非遗影像志集成,同时由于其文献价值的诉求,视觉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非遗影像志的摄制提供了学术框架,所以该文从实践摄制项目经历出发,结合项目要求和学术方法,分析非遗影像志中传承群体的呈现、文化生态的呈现和内容形式的表达,从而为非遗项目的活态化发展和保护探索出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影音文献 非遗影像志 影视人类学 记录呈现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当代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建构与学术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靖江 高冬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42,148,共12页
中国的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学科体系深受西方电影思潮和国际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影响,一直在理论与实践并行中批判性吸收和成长,随着影像民族志的学术活动逐年增加,强调影视人类学主体性的探索在学科交叉中获得了新生机,回到... 中国的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学科体系深受西方电影思潮和国际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影响,一直在理论与实践并行中批判性吸收和成长,随着影像民族志的学术活动逐年增加,强调影视人类学主体性的探索在学科交叉中获得了新生机,回到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框架,建构一个“影视—影像—视觉”人类学三圈学科系统更显必要。十余年来,学科规范性为中国影视人类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应用提供了基础,影音文献的发掘与建设、“学者电影”的当代实践、数字影像民族志新样态等影像实践刺激了学理性延伸,与国际影视人类学界的广泛交流提升了中国影视人类学的思考维度,传媒技术的迭代升级则进一步拓展了影像民族志的创作和传播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了影视人类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学科建构 影像民族志 影音文献
原文传递
北京民族志电影史:从王朝末日到市井生活(1900—1949)
7
作者 朱靖江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2,共9页
1900—1949年,中国华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经历了从首都到故都、从帝国中心到地方首府的演变历程,在这一时期,这座古老的城市既有趋向现代化的缓慢发展,又延续了很多传统的北方民俗事项。因此,尽管在20世纪前半叶,北京逐渐丧失了其政治... 1900—1949年,中国华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经历了从首都到故都、从帝国中心到地方首府的演变历程,在这一时期,这座古老的城市既有趋向现代化的缓慢发展,又延续了很多传统的北方民俗事项。因此,尽管在20世纪前半叶,北京逐渐丧失了其政治中心的法统地位,却依然以其宏伟的帝国风物和丰富的民间生活,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旅行者的关注,特别是一些早期电影摄制者的创作兴趣。不同背景的影像记录者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拍摄,展现出北京曲折的社会变迁与多元的文化样貌,并藉由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民族志电影资料存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民族志电影 民俗影像 影音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