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根系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影响
1
作者 王任重远 张守红 +5 位作者 章孙逊 闫婧 杨航 王恺 张成玉 魏良怡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6,共9页
【目的】绿色屋顶具有滞留雨水、削减和延缓洪峰等径流调控功能,但植物根系对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根系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为绿色屋顶植物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在北京城区搭建... 【目的】绿色屋顶具有滞留雨水、削减和延缓洪峰等径流调控功能,但植物根系对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根系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为绿色屋顶植物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在北京城区搭建的3种不同根系特征植物(佛甲草、大花马齿苋、八宝景天)和无植被覆盖(对照)绿色屋顶的降雨产流和基质含水量动态变化监测,测定植物根长密度和根径等根系特征,定量分析植物根系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结果】含根系绿色屋顶基质的平均雨水滞蓄量比对照绿色屋顶高2.1~4.1 mm,但平均产流时间较对照绿色屋顶提前6~10 min,平均峰现时间提前9~26 min。在总根长密度相近的情况下,根茎较粗的八宝景天绿色屋顶的径流调控功能优于根茎较细的大花马齿苋绿色屋顶。佛甲草绿色屋顶的总根长密度和平均根径最大,其雨水初损占比最低,最易产流,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其径流调控效益相对其他两种植物的绿色屋顶下降更明显。【结论】植物根系可提高绿色屋顶基质的滞蓄能力,但会导致绿色屋顶产流提前;同时根系的径级分布也会影响绿色屋顶的径流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根系特征 基质 雨水滞蓄能力 径流调控
下载PDF
北京市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效益研究
2
作者 陈都伟 张文龙 +2 位作者 杨默远 于磊 张守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6,共8页
生物滞留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径流调控和生态修复等功能。然而,在北方城市,有关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效益的研究仍相对匮乏。研究基于2020至2022年雨季(5至9月)对位于北京市西郊的生物滞留池50场降雨径流过程监测数据,定... 生物滞留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径流调控和生态修复等功能。然而,在北方城市,有关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效益的研究仍相对匮乏。研究基于2020至2022年雨季(5至9月)对位于北京市西郊的生物滞留池50场降雨径流过程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效益变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具有良好的径流调控效益,场降雨径流削减率(R_(V))、峰值削减率(R_(p))和峰值延迟时间比(R_(d))分别为43.27%~99.89%,43.71%~99.27%和1.01~45.50。根据开发前、后径流系数比,将R_(V)和R_(p)的调控目标均设为67%,根据开发前、后汇流时间比,将R_(d)的调控目标设为6,生物滞留池R_(V)、R_(p)和R_(d)超过调控目标的概率分别为86%、90%和18%。R_(V)与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呈显著负相关(P<0.05),R_(p)和R_(d)均与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望为北方城市生物滞留池的水文设计和径流调控效益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池 海绵城市 径流调控 自然降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SWMM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研究
3
作者 张成玉 张守红 +4 位作者 章孙逊 闫婧 魏良怡 杨航 王任重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2-430,共9页
对比研究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可为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水文设计和评估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北京市试验绿色屋顶2019年降雨-径流过程监测数据率定并检验SWMM,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区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绿色... 对比研究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可为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水文设计和评估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北京市试验绿色屋顶2019年降雨-径流过程监测数据率定并检验SWMM,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区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种植佛甲草(Sedum lineare)的轻质基绿色屋顶具有较强的径流调控功能,监测期平均径流和峰值流量削减率分别为73.22%,77.63%。(2)SWMM可较精确地模拟绿色屋顶径流量和峰值流量,率定期平均Nse和R^(2)分别为0.64,0.73,检验期平均Nse和R^(2)分别为0.66,0.64。(3)在不同设计暴雨重现期下,三个城市的绿色屋顶径流削减率不同,但均随重现期的增大呈指数衰减趋势。(4)三个城市绿色屋顶径流削减率和峰值流量削减率均随基质层厚度的增加而上升,但达到某一厚度后径流调控效益不再增加,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临界基质厚度为500 mm,广州为800 mm。综上,气候条件和基质厚度是影响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的主要因素,故在不同气候区城市布设绿色屋顶需综合考虑各因素,以达到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径流调控效益 SWMM 气候区 基质厚度
下载PDF
坡面径流调控薄层水流水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67
4
作者 吴淑芳 吴普特 原立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9,共6页
为澄清复杂地表的水流运动过程、水流水力学参数受流量及地表状况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实地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鱼鳞坑、苜蓿草地、秸秆覆盖不同径流调控措施的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包括水流流速、水深、... 为澄清复杂地表的水流运动过程、水流水力学参数受流量及地表状况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实地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鱼鳞坑、苜蓿草地、秸秆覆盖不同径流调控措施的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包括水流流速、水深、流态、阻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的平均流速与水深主要受流量控制,其二者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地表状况与流量大小直接影响着坡面流态,对于裸地与鱼鳞坑坡面,流量较小时属于层流与缓流,在流量达到3.0m3/h时,属于过渡流、紊流和急流;而苜蓿草地、秸秆覆盖坡面均属于层流和缓流;并提出复杂坡面的阻力系数由颗粒阻力、形态阻力、波阻力叠加而成,其大小主要受地表状况影响;阻力系数与土壤侵蚀率呈现良好对数关系。总之,坡面采取径流调控措施后,其地表抗侵蚀力和泥沙搬运的能力明显强于裸地,径流流速明显降低,水流流态明显平缓,水流受阻力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揭示不同径流调控措施对坡面拦泥蓄水、减流减沙及侵蚀动力学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水力学 径流调控 放水试验 薄层水流
下载PDF
不同农作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径流调控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付斌 胡万里 +2 位作者 屈明 段宗颜 刘宏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通过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动态监测降雨-径流过程中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研究4种农作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径流量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顺坡垄作>横坡垄作+揭膜>横坡垄作+秸秆覆盖+揭膜>横坡垄作,泥沙... 通过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动态监测降雨-径流过程中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研究4种农作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径流量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顺坡垄作>横坡垄作+揭膜>横坡垄作+秸秆覆盖+揭膜>横坡垄作,泥沙流失量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顺坡垄作>横坡垄作>横坡垄作+秸秆覆盖+揭膜>横坡垄作+揭膜。不同农作措施对应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泥沙流失>径流流失>产径流降雨。在4种农作措施中,横坡垄作+秸秆覆盖+揭膜农作措施对径流流失和泥沙流失的调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措施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径流调控
下载PDF
农业流域“汇”型景观结构对径流调控及磷污染物截留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夏晖 尹澄清 单保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99,共7页
选取天津于桥水库北岸桃花寺流域作为实验流域 ,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对生态水文及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野外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流域中广泛分布于季节性河流附近的汇型景观结构 (石坝、植草水道、植被过滤带、干塘、缓冲区等 ... 选取天津于桥水库北岸桃花寺流域作为实验流域 ,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对生态水文及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野外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流域中广泛分布于季节性河流附近的汇型景观结构 (石坝、植草水道、植被过滤带、干塘、缓冲区等 ) ,通过滞留 /缓冲功能 ,对地表径流的流速及流量具有双重调控作用 ,延长了养分物质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 ,对产生于不同源区的面源污染径流具有截留、吸纳、贮存作用 ,使径流中泥沙和磷素浓度逐渐得到降低 ,减少了养分对下游水体的负荷输出 .多次降雨径流的监测结果表明 ,无论在大暴雨下的连续流事件还是在小雨下的间断流事件中 ,汇型景观结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养分持留功能 .在 2 0 0 3年 6月 2 2日连续径流事件中 ,地表径流的流速可由系统入口处的 3 7 2cm·s- 1 降至系统出口处的 11 1cm·s- 1 ,污染径流体积可削减 5 0 2 % ,TSS、TP、TDP、DRP的持留率分别可达 72 7% ,69 3 % ,5 9 8%和 5 7 9% .在间断径流事件中 ,污染径流全部为汇型景观结构所截留 ,泥沙和磷素的持留率更高 .对 2 1场降雨 径流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调控 磷污染物 截留作用 面源污染 水质 景观结构 污染物 农业
下载PDF
草地坡面径流调控放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冯浩 吴淑芳 +1 位作者 吴普特 李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5,109,共4页
通过坡面放水模拟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放水流量下草地减水减沙效应,并从起流历时、径流流速、径流深度等方面分析了草地调控水沙的机理。结果表明:(1)草地具有显著的减水减沙效应,平均径流系数较对照减少28.3%,输沙率较对照减少78.4... 通过坡面放水模拟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放水流量下草地减水减沙效应,并从起流历时、径流流速、径流深度等方面分析了草地调控水沙的机理。结果表明:(1)草地具有显著的减水减沙效应,平均径流系数较对照减少28.3%,输沙率较对照减少78.4%。(2)裸地与草地坡面产流规律一致,裸地土壤坡面的输沙率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而草地坡面的输沙率呈先增后减然后逐渐趋于稳定。(3)草地能将坡面径流起流历时推迟3倍以上,可将径流流速减小40%,从而使草地坡面的径流入渗率明显增加,使径流的冲刷能力和输沙能力迅速下降。(4)草地对径流深度的影响不明显,径流深度的变化难以反映草地对径流的调控作用,径流流速可能会更好地反映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调控效果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放水冲刷 减水减沙 径流调控
下载PDF
基于作物需水与降雨径流调控的隔坡梯田结构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改革 高建恩 +3 位作者 韩浩 孟岩 幸定武 赵文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1期24-32,共9页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作物普遍存在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问题,基于作物需水过程和降雨径流调控理念,利用WEPP模型对不同梯田模式下春玉米生育期的降雨、径流、入渗、蒸发、土壤水进行作物生育期需水耗水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作物普遍存在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问题,基于作物需水过程和降雨径流调控理念,利用WEPP模型对不同梯田模式下春玉米生育期的降雨、径流、入渗、蒸发、土壤水进行作物生育期需水耗水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条件下,单一模式隔坡梯田不能完全解决春玉米需水与天然来水在时间上的错位问题,且一般情况下需要1∶6~1∶8平坡比收集降雨径流,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结合水窖,不但能大量节约土地资源、满足作物需水,且隔坡梯田作物年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较无隔坡条件均增加50%以上,基本实现作物增产和减少水土流失的双重目标;得出的典型模式隔坡梯田平坡比取值参考表可供黄土丘陵沟壑区隔坡梯田设计规划参考。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隔坡梯田与水窖蓄水配合,不但可满足作物生长过程需水,而且又可防止水土流失,是适宜推广的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方式,这对坡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 降雨径流调控 WEPP 隔坡梯田 结构优化
下载PDF
红壤坡地覆盖与敷盖径流调控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冬兵 张平仓 杨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坡面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通过土壤水分渗漏装置(Drainage Lysimeter),探讨红壤坡地覆盖与敷盖径流调控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不仅年总径流量存在差异,而且径流分配差异更明显;百喜... 坡面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通过土壤水分渗漏装置(Drainage Lysimeter),探讨红壤坡地覆盖与敷盖径流调控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不仅年总径流量存在差异,而且径流分配差异更明显;百喜草敷盖处理年总径流量最大,对照次之,百喜草覆盖最小;百喜草覆盖和百喜草敷盖处理的地表径流远小于对照处理,而地下径流量却超出对照处理许多;年均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调配比值百喜草覆盖、百喜草敷盖和对照处理分别为1/51.7,1/35.5和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水分渗漏装置 径流调控 覆盖 敷盖
下载PDF
基于径流调控的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卫宾 刘生云 董增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2,85,共3页
根据南方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的调控作用,构建了基于径流调控的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可利用基于Pareto强度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模型应用于江西省修河流域,对各项措施进行了优化配置。
关键词 径流调控 水土保持 多目标决策 优化配置
下载PDF
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的精髓——四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 被引量:49
11
作者 郭廷辅 段巧甫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共5页
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 ,径流聚散工程体系是径流调控理论的具体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解决坡面径流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问题 ,不论是坡面措施还是沟道措施 ,都是依据径流调控理论 ,在径流聚散工程体系中各自起... 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 ,径流聚散工程体系是径流调控理论的具体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解决坡面径流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问题 ,不论是坡面措施还是沟道措施 ,都是依据径流调控理论 ,在径流聚散工程体系中各自起着处理不同地段坡面径流的作用 ,各项措施相互依存和互补。径流调控理论是成功防治水土流失的科学指南 ,是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径流调控理论 径流聚散工程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漓江含沙量预测及侵蚀坡面径流调控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覃星铭 蒋忠诚 +2 位作者 罗为群 邓艳 赵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讨漓江含沙量变化及其流域内侵蚀坡面径流的调控对策,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理论对漓江含沙量进行了预测,并依据漓江流域侵蚀坡面的类型、分布和侵蚀特征,分析研究了适用于漓江流域侵蚀坡面径流调控的技术方法。研... 为了探讨漓江含沙量变化及其流域内侵蚀坡面径流的调控对策,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理论对漓江含沙量进行了预测,并依据漓江流域侵蚀坡面的类型、分布和侵蚀特征,分析研究了适用于漓江流域侵蚀坡面径流调控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S-SVM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快速的预测漓江含沙量;提出的4种径流调控技术模式具有分流、截沙、储水灌溉的生态功能,适用性强,对增强侵蚀坡面水土保持,解决漓江降沙减沙,缓解漓江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预测 LS-SVM 径流调控 漓江中上游
下载PDF
几种坡面径流调控措施的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小娟 郭雪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8,共4页
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子,通过坡面径流调控手段消除水土流失动力,同步实现水土流失防治与雨水资源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人工降雨的模拟方法,以不同坡面径流调控... 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子,通过坡面径流调控手段消除水土流失动力,同步实现水土流失防治与雨水资源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人工降雨的模拟方法,以不同坡面径流调控措施的筛选与优化配置各种地表径流调控措施为主要研究内容,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筛选出集成化、高效、低成本的坡面径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径流 雨水集蓄利用 产流产沙 径流调控
下载PDF
WEPP在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调控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幸定武 高建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67,95,共3页
针对黄土高原坡面降雨径流调控优化难以采用数学模型的情况,根据杨凌岭后降雨径流调控试验站部分降雨、产流、产沙观测资料,对WEPP 2006年坡面版应用于黄土高原坡面产流、产沙模拟计算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EPP可对降雨径流调... 针对黄土高原坡面降雨径流调控优化难以采用数学模型的情况,根据杨凌岭后降雨径流调控试验站部分降雨、产流、产沙观测资料,对WEPP 2006年坡面版应用于黄土高原坡面产流、产沙模拟计算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EPP可对降雨径流调控措施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模拟计算,但需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并根据实测资料进行验证;WEPP对缓坡径流量和产沙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陡坡的模拟计算,对裸地径流量和产沙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径流调控措施(苜蓿地)的模拟计算,对径流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产沙量的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 径流调控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与径流调控工程对位配置数量化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富 高嶙 赵克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4,111,共9页
在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以位于黄土丘陵区第5副区的安定区九华沟流域为例证,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域环境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常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限制性因子,通过植物措施需求位与所处环境资源位的数量化分析,以植物措... 在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以位于黄土丘陵区第5副区的安定区九华沟流域为例证,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域环境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常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限制性因子,通过植物措施需求位与所处环境资源位的数量化分析,以植物措施对位配置为指导,以径流调控工程技术为手段,以满足植物需水为目标,进行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需求位与治理区环境资源位的适宜性匹配,达到植物措施的对位配置,通过试验使林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生态位 资源位 对位配置 径流调控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柏木林水土保持措施径流调控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婧 康必均 +6 位作者 李菲 查同刚 齐实 何凡 张爽 张俊洁 何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022-6032,共11页
川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针对该区域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柏木林生态服务功能日益下降的现状,通过天然降雨下坡面径流小区降雨径流原位观测试验,对比分析了3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径流调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场降雨在一定阈值... 川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针对该区域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柏木林生态服务功能日益下降的现状,通过天然降雨下坡面径流小区降雨径流原位观测试验,对比分析了3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径流调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场降雨在一定阈值内:总雨量9.6~51.0 mm,平均雨强3.4~31.9 mm/h,随着雨量增大、雨强增强,措施径流小区的径流调控能力逐渐增强,对照径流小区的平均径流系数最大可达措施径流小区的1.8倍,措施径流小区平均入渗率最大可达对照径流小区的3.6倍。水平阶、垒穴/培土和综合措施最大可消减径流峰值的54%、46%和55%,最大可减少坡面径流总量的59%、39%和38%。中雨时,垒穴/培土措施和综合措施消减径流峰值、减少坡面径流总量的效果优于水平阶;大雨、暴雨时,水平阶优于垒穴/培土措施和综合措施,尤其是短历时、强降雨。综合径流调控的效果来看,在川东雨季多短历时、暴雨的气候特点下,水平阶能够发挥最优的水土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小区 径流调控 径流峰值 雨强
下载PDF
基于参数敏感性和径流调控的LID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丽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83,88,共7页
以上海中心城区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和Morris筛选法确定典型低强度降雨下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5种LID优化调控径流及污染的参数各不相同:透水铺装为调蓄层渗透率和厚度,调蓄层渗透率30... 以上海中心城区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和Morris筛选法确定典型低强度降雨下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5种LID优化调控径流及污染的参数各不相同:透水铺装为调蓄层渗透率和厚度,调蓄层渗透率30mm/h时径流和SS负荷调控效果最优(削减率分别为91%和89%);生物滞留设施为调蓄层渗透率和可蓄水深度,且上层土壤渗透率是影响调控效果的关键因素;雨水桶为高度700mm时能够调控区域全部径流;绿色屋顶为厚度,但受屋顶承重限制当厚度较小时,对径流及SS负荷的调控效果不大;植草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时,对径流峰值和SS负荷调控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应针对不同LID类型选择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参数 SWMM模型 敏感性分级 径流调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半干旱区径流调控工程林草间作模式土壤水分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富 安彪 +2 位作者 刘彦江 华荣祥 牛娟红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5期59-61,76,共3页
为解决林地土壤干化问题,安定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了以隔坡水平阶为主体的径流调控工程。对隔坡水平阶不同部位2 m土层内土壤水分含量和不同植物措施的保存率、产出效益的调查分析表明,在退耕地实施的隔坡水平阶,大旱之年2 m土层内... 为解决林地土壤干化问题,安定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了以隔坡水平阶为主体的径流调控工程。对隔坡水平阶不同部位2 m土层内土壤水分含量和不同植物措施的保存率、产出效益的调查分析表明,在退耕地实施的隔坡水平阶,大旱之年2 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平均达到6.95%,其中产流区达到7.05%、蓄水区达到6.63%;侧柏林保存率达到92%,多年生紫花苜蓿鲜草产量达到22 417 kg/hm2。以径流调控工程为依托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全区森林覆盖率由9.8%提高到11.2%,林草覆盖率达到19.45%,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调控 林草间作 土壤水分 效益分析 半干旱区
下载PDF
透水铺装径流调控效益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美玉 张守红 +1 位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112,130,共9页
透水铺装作为一种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的低影响措施,具有降低地表径流量和洪峰流量、改善雨水径流水质、补给地下水等功能,因而,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文章从透水铺装结构与分类、透水铺装径流调控机理、透水铺装水量削... 透水铺装作为一种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的低影响措施,具有降低地表径流量和洪峰流量、改善雨水径流水质、补给地下水等功能,因而,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文章从透水铺装结构与分类、透水铺装径流调控机理、透水铺装水量削减与水质净化效益、透水铺装堵塞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透水铺装径流调控研究进展,并从透水铺装流域/区域尺度径流调控效益、透水铺装维护方法、冬季透水铺装的径流调控效果、透水铺装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和透水铺装全生命周期效益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和重点,以期为透水铺装径流调控效益研究及透水铺装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铺装 径流调控 水量削减 水质净化 堵塞 清理维护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坡面径流调控造林效益研究
20
作者 王志雄 段景峰 郜文旺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典型小流域坡面径流调控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分析水平阶整地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与对照不整地造林的土壤水分、养分与树木生长量等,对径流调控工程的抗旱性能及其生产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20~8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水平... 以典型小流域坡面径流调控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分析水平阶整地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与对照不整地造林的土壤水分、养分与树木生长量等,对径流调控工程的抗旱性能及其生产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20~8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水平阶>鱼鳞坑>对照;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为水平阶>鱼鳞坑>对照,土壤容重水平阶<鱼鳞坑<对照;水平阶整地的造林保存率和树木年生长量均高于鱼鳞坑整地;整地投入水平阶>鱼鳞坑>对照。综合考虑,在黄土高塬沟壑区条件比较好、比较完整的坡面应采用水平阶整地,在条件一般的坡面及陡坡地可采用鱼鳞坑整地,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效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阶 鱼鳞坑 径流调控 土壤水分 树木生长量 坡面 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