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继承和借鉴中创新中国演剧--访导演艺术家徐晓钟
1
作者 陈敏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2期112-124,I0004,共14页
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戏剧艺术的本性陈敏(以下简称“陈”):高峰作品难出是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突出问题,您执导的《桑树坪纪事》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当代戏剧的高峰作品,具有里程碑意义。曹禺先生以“完美的艺术”评价您的作品,他说,“... 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戏剧艺术的本性陈敏(以下简称“陈”):高峰作品难出是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突出问题,您执导的《桑树坪纪事》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当代戏剧的高峰作品,具有里程碑意义。曹禺先生以“完美的艺术”评价您的作品,他说,“戏处理得很精彩很有趣味”,看了您的戏,他的感想是,“海是装不满的,人的路是走不尽的,花是不谢的,感情的长河是流不完的”。[1]您能否结合个人的成长历程,谈谈执导《桑树坪纪事》的感受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文艺创作 戏剧艺术 里程碑意义 充分重视 成长历程
下载PDF
徐晓钟戏剧舞台设计的创造性理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0-173,共4页
在戏剧艺术日益寂寞、萧索、凋蔽状态下,徐晓钟提出了"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以及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观,他同时将舞台设计提高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他认为,... 在戏剧艺术日益寂寞、萧索、凋蔽状态下,徐晓钟提出了"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以及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观,他同时将舞台设计提高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舞台设计要揭示出剧本的思想、形象和艺术风貌,希望舞台美术设计者既是导演构思的体现者,又是导演构思的参加者,而决不只是一个执行者。并且一定要净化舞台,以便腾出最好的空间给演员驰骋,使演员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精湛的表演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徐晓钟 戏剧舞台设计 表现美学 净化舞台
下载PDF
论徐晓钟的“表现美学”戏剧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迎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9-45,共7页
徐晓钟是继焦菊隐、黄佐临之后的著名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是新时期最具影响的戏剧革新家,他以开拓的精神从理论到实践继承并超越了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继承并超越了焦菊隐和黄佐临,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创... 徐晓钟是继焦菊隐、黄佐临之后的著名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是新时期最具影响的戏剧革新家,他以开拓的精神从理论到实践继承并超越了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继承并超越了焦菊隐和黄佐临,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创造了既民族化又现代化的戏剧理论。具体表现为: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强调表演艺术的提高与融合;重视舞台美术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戏剧观 “表现美学”
下载PDF
论徐晓钟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新时期戏剧导演艺术
4
作者 杨迎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徐晓钟是继焦菊隐、黄佐临之后的著名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新时期以来,面对电影电视的空前发展给戏剧带来的重大冲击,他清醒地意识到,要"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必须把"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放在首位,提出了从"... 徐晓钟是继焦菊隐、黄佐临之后的著名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新时期以来,面对电影电视的空前发展给戏剧带来的重大冲击,他清醒地意识到,要"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必须把"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放在首位,提出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观,创造了既民族化又现代化的戏剧导演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徐晓钟 戏剧 表现关学 导演艺术
下载PDF
徐晓钟导演艺术中的转台运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洋 《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10-112,153,共4页
转台是徐晓钟的导演作品中最为经常使用的舞台物质手段。在徐晓钟的"表现美学"导演艺术观的戏剧美学体系下,转台已摆脱了快速换景这一单纯的机械功用,而是以其独特的转动方式并且在演员的表演以及其他舞台美术手段的和谐配合... 转台是徐晓钟的导演作品中最为经常使用的舞台物质手段。在徐晓钟的"表现美学"导演艺术观的戏剧美学体系下,转台已摆脱了快速换景这一单纯的机械功用,而是以其独特的转动方式并且在演员的表演以及其他舞台美术手段的和谐配合下共同组成了一组组丰富多变且极具导演个性与创造力的舞台行动语汇(导演语汇),来实现创造"诗化场面"的"表现美学"导演思想的美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表现美学 转台 导演语汇
下载PDF
戏剧创作中的《浮士德》精神——古诺、林兆华、徐晓钟三种导演版本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孟亮 《艺苑》 2011年第5期30-31,共2页
这次座谈,我们观看了三种不同的《浮士德》舞台演出版本,下面我想稍加比较,谈谈自己的感想。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1816—1893)的歌剧《浮士德》被说成是西洋歌剧中伟大而完美的杰作,于1859年3月19日首演于巴黎抒情剧院。此剧曲... 这次座谈,我们观看了三种不同的《浮士德》舞台演出版本,下面我想稍加比较,谈谈自己的感想。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1816—1893)的歌剧《浮士德》被说成是西洋歌剧中伟大而完美的杰作,于1859年3月19日首演于巴黎抒情剧院。此剧曲调通俗、色彩丰富、抒情柔美,开创了一代先风,也奠定了古诺世界歌剧大师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戏剧创作 版本 林兆华 徐晓钟 精神 导演 西洋歌剧
下载PDF
浅析徐晓钟的导演艺术追求--以话剧《桑树坪纪事》《浮士德》为例
7
作者 张紫薇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9期39-40,共2页
徐晓钟是著名的话剧导演、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在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他在戏剧文本与个人的导演创作上均有着极高的艺术美学追求。本文以《桑树坪纪事》《浮士德》两部作品为例简要分析了其作为导演在话剧领域的艺... 徐晓钟是著名的话剧导演、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在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他在戏剧文本与个人的导演创作上均有着极高的艺术美学追求。本文以《桑树坪纪事》《浮士德》两部作品为例简要分析了其作为导演在话剧领域的艺术探索,主要包括将文学性作为第一性的编创追求、提出了“形象种子”的概念与创造了现实主义“表现美学”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文学性 形象种子 表现美学 导演艺术
下载PDF
灵魂,行走在无边的大海上 访大型话剧《浮士德》导演徐晓钟
8
作者 熊梦楚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25,25,共1页
做这个戏总是觉得很遗憾。戏剧让我们走进人生、走进世界,《浮土德》就是走进人生、走进世界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 《浮士德》 徐晓钟 灵魂 海上 导演 话剧 《浮土德》
下载PDF
追寻 厌弃 沉迷 挣脱 观徐晓钟导演的话剧《浮士德》
9
作者 蔡兴水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7,共2页
话剧《浮土德》澄明、清醇、真切、自然,透射出导演厚重而纯净的人格魅力。欣赏这出戏,更像是在感受他那博大的胸怀,感受他那激情与妩媚交融、博杂与温馨同在的艺术滋润。其实.这出戏应该被看作是一位大师与另一位大师的对话,是一... 话剧《浮土德》澄明、清醇、真切、自然,透射出导演厚重而纯净的人格魅力。欣赏这出戏,更像是在感受他那博大的胸怀,感受他那激情与妩媚交融、博杂与温馨同在的艺术滋润。其实.这出戏应该被看作是一位大师与另一位大师的对话,是一个当代的中国灵魂在与另一个时空的灵魂的对视。这出戏为当代中国戏剧舞台的呈示及戏剧艺术发展方向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话剧 导演 徐晓钟 沉迷 艺术发展 戏剧舞台 当代中国
下载PDF
名导教头 桃李满园 记第21届“白玉兰”育人奖获得者徐晓钟
10
作者 薄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共1页
本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别授予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前院长徐晓钟育人奖.这是继第15届"白玉兰"授予周小燕育人奖之后,第二位戏剧教育家获此殊荣. 颁奖晚会上,当嘉宾宣布育人奖得主为徐晓钟时,台下立刻响起... 本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别授予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前院长徐晓钟育人奖.这是继第15届"白玉兰"授予周小燕育人奖之后,第二位戏剧教育家获此殊荣. 颁奖晚会上,当嘉宾宣布育人奖得主为徐晓钟时,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中,84岁高龄、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徐晓钟缓缓步上舞台.只是一上场的他却习惯地站在了舞台的边缘,在主持人白燕升的邀请后方才走到舞台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白玉兰 育人 获得者 戏剧表演艺术 中央戏剧学院 桃李 颁奖晚会
下载PDF
人生与艺术之海的探索者 解读《浮士德》及徐晓钟的导演艺术
11
作者 刘明厚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诗剧《浮士德》是18世纪德冒“大文豪歌德(1749—1832)用了60年时间创作出来的杰作。1831年8月31日,歌德终于为他的这部不朽之作划上了句号,此时的他已是83岁高龄。这部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 诗剧《浮士德》是18世纪德冒“大文豪歌德(1749—1832)用了60年时间创作出来的杰作。1831年8月31日,歌德终于为他的这部不朽之作划上了句号,此时的他已是83岁高龄。这部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的自由和人生意义、挑战神的权威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人生意义 导演艺术 徐晓钟 探索者 解读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徐晓钟戏剧理论探析
12
作者 陈月娥 《上海戏剧》 2015年第3期47-49,共3页
一、“综合”的戏剧观 “综合”一词很早就已经被提出来讨论过,较早见于当代中国戏剧家们倡导、试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完全戏剧观”。所谓“完全的戏剧”即除语言、唱、念、做、打等手段之外,宗教仪式中的面具、杂技、说唱、乃至... 一、“综合”的戏剧观 “综合”一词很早就已经被提出来讨论过,较早见于当代中国戏剧家们倡导、试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完全戏剧观”。所谓“完全的戏剧”即除语言、唱、念、做、打等手段之外,宗教仪式中的面具、杂技、说唱、乃至傀儡、魔术等都可以融入其中,形成真正的“综合艺术”。徐晓钟一直主张“以我为主,辩证地兼收并蓄”的美学原则:要在掌握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与观众的欣赏习惯辩证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理论 徐晓钟 美学原则 当代中国 宗教仪式 综合艺术 传统艺术 兼收并蓄
下载PDF
徐晓钟导演“梅花版”《雷雨》回眸
13
作者 栗征 《福建艺术》 2022年第8期30-35,共6页
一在徐晓钟先生堪称辉煌灿烂的导演生涯中,2003年执导的《雷雨》显得有些不起眼。除发表过一篇《实现老师夙愿再读〈雷雨〉诗情——〈雷雨〉导演阐述》[1]外,徐晓钟本人日后很少提起此版《雷雨》的创作。而这篇导演阐述,相比他所写的《... 一在徐晓钟先生堪称辉煌灿烂的导演生涯中,2003年执导的《雷雨》显得有些不起眼。除发表过一篇《实现老师夙愿再读〈雷雨〉诗情——〈雷雨〉导演阐述》[1]外,徐晓钟本人日后很少提起此版《雷雨》的创作。而这篇导演阐述,相比他所写的《〈春秋魂〉导演阐述》《歌剧〈图兰朵〉导演阐述》,无论篇幅还是深度都有所不及,更不要说像《培尔·金特》和《桑树坪纪事》那样,把极为详尽的导演构思公之于众。学术界对此版《雷雨》也缺乏足够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阐述 徐晓钟 导演构思 《桑树坪纪事》 《雷雨》 图兰朵 雷雨 《培尔·金特》
下载PDF
以有相之形,显无相之真--读徐晓钟《导演艺术论》有感
14
作者 王婷 《剧影月报》 2022年第4期22-23,共2页
戏剧起源于祭祀,娱神。剧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庙宇。既然“人是按照神的样子塑造的”,那么,演出就不仅仅是演出,它应该是一个神圣、严肃、鲜活的生命过程,导演艺术的使命就在此!一、剧目的选择,关乎导演创作的艺术性导演艺术是将抽象的... 戏剧起源于祭祀,娱神。剧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庙宇。既然“人是按照神的样子塑造的”,那么,演出就不仅仅是演出,它应该是一个神圣、严肃、鲜活的生命过程,导演艺术的使命就在此!一、剧目的选择,关乎导演创作的艺术性导演艺术是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形象化演出的艺术。形象是戏剧的特质,形象亦是意象的途径。纵观徐晓钟的导演创作:《麦克白》《培尔·金特》《浮士德》《樱桃园》等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导演艺术 徐晓钟 文字转换 《麦克白》 《樱桃园》 戏剧起源 艺术论
下载PDF
徐晓钟同志在第17届“田汉戏剧奖”开幕式上的讲话
15
《戏剧丛刊》 2003年第5期4-4,共1页
关键词 徐晓钟 “田汉戏剧奖” 开幕式 中国 戏剧事业 戏剧题材 创作意识 剧场形态
下载PDF
新时期戏剧的“综合”趋势与徐晓钟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世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5,共15页
关键词 发展趋势 综合化 戏剧思潮 表现手法 体验派 表现派 徐晓钟 戏剧
原文传递
钟鸣戏苑开新篇——谈徐晓钟导演艺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扬忠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6,共9页
徐晓钟教授是一位学者型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导演艺术家。他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持之以恒地进行导演理论的各项专题研究,随时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导演理论。他运用自己的理论指引舞台艺术实践,成功地创作出《桑树坪纪事》《马克... 徐晓钟教授是一位学者型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导演艺术家。他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持之以恒地进行导演理论的各项专题研究,随时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导演理论。他运用自己的理论指引舞台艺术实践,成功地创作出《桑树坪纪事》《马克白斯》《浮士德(第一部)》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本文对《桑》剧演出进行重点分析。他的导演理论和舞台艺术实践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晓钟同志的导演理论来源于三个戏剧文化渊源:中国古典戏曲的美学思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的演剧理论、方法。他将三者融合,创新发展,开创一个导演艺术再现美学与表现美学相结合的新篇章。阐述布氏演剧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导演艺术论 舞台艺术实践 《桑树坪纪事》 导演再现美学与表现美学相结合 借鉴与创新 布莱希特演剧理论 方法
原文传递
徐晓钟导演学的独特标识——《导演艺术论》学习札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仲年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6,共10页
徐晓钟的主体身份是戏剧教育家。徐晓钟导演学发展了焦菊隐、黄佐临等导演学派理论内涵,具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即"导演艺术构思诗学"。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向‘表现美学’拓宽的导演艺术"、"演出的形象种子... 徐晓钟的主体身份是戏剧教育家。徐晓钟导演学发展了焦菊隐、黄佐临等导演学派理论内涵,具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即"导演艺术构思诗学"。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向‘表现美学’拓宽的导演艺术"、"演出的形象种子论"和"把自己的形式赋予自己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导演学 独特标识
原文传递
徐晓钟的导演艺术及其对哲理戏剧的内涵把握和体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68,78,共4页
学院派导演徐晓钟先生在其导演创作生涯中曾有多部佳作,如《马克白斯》《培尔·金特》《桑树坪纪事》《浮士德》等。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他在西方戏剧的中国化演绎和民族戏剧的导演领域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总体说来,徐晓钟先生导... 学院派导演徐晓钟先生在其导演创作生涯中曾有多部佳作,如《马克白斯》《培尔·金特》《桑树坪纪事》《浮士德》等。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他在西方戏剧的中国化演绎和民族戏剧的导演领域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总体说来,徐晓钟先生导演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哲理意味,表面看来剧中的矛盾冲突似乎不算很强烈,但往往会蕴含着较强、较深刻的哲思,营造出令人深思的戏剧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徐晓钟导演作品《浮士德》等探索其独特的导演艺术及哲理戏剧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导演艺术 哲理戏剧 《浮士德》
原文传递
在“徐晓钟导演艺术及导演教学成果研讨会”上的致辞
20
作者 郝戎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7,共3页
尊敬的各位来宾,领导、专家、同仁、校友、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你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央戏剧学院的东城校区,今天在这里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徐晓钟导演艺术及导演教学成果研讨会”。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学... 尊敬的各位来宾,领导、专家、同仁、校友、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你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央戏剧学院的东城校区,今天在这里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徐晓钟导演艺术及导演教学成果研讨会”。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参会单位35家、特约代表81位,来宾120余人。其中有全国性的协会、杂志社、研究机构,重点的艺术院校、戏剧院团、多家媒体等,我们的相聚为着戏剧事业的发展,我们的主题是“徐晓钟导演艺术及导演教学成果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艺术 教学成果 徐晓钟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央戏剧学院 致辞 研究机构 艺术院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