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罗文彬 李国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双眼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40眼)与对照组(20例,40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采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及内皮细胞数目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目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目均高于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不增加患者术后眼压,且可减少术后内皮细胞的丢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2
作者 陈志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0期20-23,共4页
近年来,减小手术切口是白内障手术关注的重点,但在缩小手术切口的同时还需注意保证其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MICS)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包括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MICS)... 近年来,减小手术切口是白内障手术关注的重点,但在缩小手术切口的同时还需注意保证其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MICS)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包括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MICS)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MICS),对白内障患者具有较高的手术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功能与前房稳定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此,现就MICS手术概念,MICS对前房稳定性、视功能、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手术源性散光的影响,以及适用于MICS的人工晶状体(IOL)进行阐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为疾病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前房稳定性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并虹膜周切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PACG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徐宁宁 郭珊珊 刘柄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并虹膜周切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PAC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 目的:探究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并虹膜周切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PAC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试验组(n=48例)。对照组采取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并虹膜周切术手术方案。对比组间患者眼压、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组间患者眼压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眼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组间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出现前房出血、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及短暂性眼压增高等并发症总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并虹膜周切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PACG,有助于降低患者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并虹膜周切术 白内障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1.4mm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斌兵 林敏 +5 位作者 朱宇东 林文雄 鲍炯琳 李青 周四萍 臧晶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观察1.4mm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56眼),年龄55~75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8眼。Ⅰ组行1.4mm双手微切... 目的观察1.4mm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56眼),年龄55~75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8眼。Ⅰ组行1.4mm双手微切口冷超声乳化联合Acri.Smar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行传统同轴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散光改变、裸眼视力和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同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Ⅰ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5±0.63)min,超声乳化能量为9.6%(Ⅲ级核)和11.6%(Ⅳ级核);Ⅱ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15±0.56)min,超声乳化能量为12.5%(Ⅲ级核)和20.4%(Ⅳ级核);两组比较,Ⅰ组超声时间更短,超声能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Ⅰ组裸眼视力≥0.5的分别占82.14%、92.86%和100%,Ⅱ组裸眼视力≥0.5的分别占53.57%、71.43%和96.43%;术后第1天、第1周,Ⅰ组视力≥0.5者均多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0.8者均占92.86%,无差异。角膜散光变化:术前与术后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Ⅱ组角膜散光大于Ⅰ组(P<0.05),术后第1周和第1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手冷超乳联合Acri.Smart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使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至1.4mm,手术源性散光更小,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法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视力 角膜散光
下载PDF
初学者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许荣 王勇 赵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学习方法,研究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2由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初学者完成的1 080眼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270眼。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学习方法,研究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2由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初学者完成的1 080眼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270眼。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累积发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并发症率、术后1d;1mo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分析各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术后1mo的BCDVA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25.15±3.11min,显著长于B组(15.20±3.40min)、C组(14.71±3.02min)和D组(14.41±2.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Ⅱ级核和Ⅲ级核的CDE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1)。B组(95.9%)、C组(97.8%)和D组(98.5%)的撕囊成功率均高于A组(80.7%)(均P<0.01)。A组后囊膜破裂发生率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5),但C组与D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1d角膜水肿发生率和术后1d BCD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P=0.53)。结论: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规范训练,选择合适的患者,正确处理并发症等有利于初学者安全的学习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白内障 初学者
下载PDF
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春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观察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根据本院临床研究中心经过双盲法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使用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 目的观察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根据本院临床研究中心经过双盲法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使用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使用3.0 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散光等恢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矫正情况,研究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地形图散光比较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微切口在患者散光的矫正率中随时间变化增长。检测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术后7d,研究组角膜内皮细胞单位密度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30 d、90 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角膜内皮细胞增长长期随访中,微切口与小切口无明显差异。通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7 d、30 d、90 d眼内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统计学显示无意义。结论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有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硬核白内障
下载PDF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婷 贺经 马雄雄 《医学综述》 2018年第5期956-960,共5页
白内障在临床眼科疾病中所占比例很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或其他眼部疾病的复杂白内障患者也逐渐增加。因此,对于复杂白内障患者来说,白内障手术不仅仅单纯解决白内障问题,而是同时联合前... 白内障在临床眼科疾病中所占比例很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或其他眼部疾病的复杂白内障患者也逐渐增加。因此,对于复杂白内障患者来说,白内障手术不仅仅单纯解决白内障问题,而是同时联合前后节手术为患者一次性治疗多种疾病,从而以最小的创伤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学者及专家将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MICS)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被医师和患者广泛接受。未来,1.8 mm C-MICS将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下载PDF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角膜规则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章成芝 徐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比较1.8 mm和3.0 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及角膜规则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根据患者对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分为:A组24例(30眼)行1.8 mm透明角膜微... 目的比较1.8 mm和3.0 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及角膜规则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根据患者对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分为:A组24例(30眼)行1.8 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24例(32眼)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FLS)、干眼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结果术后1 d、7 d B组BUT均短于A组(均为P<0.05)。术后1 d B组SⅠt低于A组(P<0.05)。术后1 d、7 d、1个月B组FLS均高于A组(均为P<0.05)。术后1 d、7 d B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A组(均为P<0.05)。术后1 d、7 d、1个月B组SAI、SRI均高于A组(均为P<0.05)。A组BUT、FLS、干眼主观症状评分、SAI于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SⅠt和SRI于术后7 d恢复至术前状态;B组各项结果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1.8 mm切口较3.0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更轻,泪膜功能及角膜规则性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泪膜 干眼 角膜规则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36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邬可为 史才财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6期461-461,共1页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伴有术后干眼症的出现,影响了患者视物的舒适度和术后视力的恢复。近来,笔者采用杞菊地黄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有较好...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伴有术后干眼症的出现,影响了患者视物的舒适度和术后视力的恢复。近来,笔者采用杞菊地黄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眼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1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干眼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5期68-69,共2页
目的对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12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改善,且... 目的对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12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改善,且治疗1周后眼压(13.24±3.45)mm Hg相较于治疗前(36.27±4.32)mm Hg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患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宝焕 赵琼 +2 位作者 马雪琼 沈明娟 李平 《甘肃医药》 2014年第9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为90眼。试验组行1.8mm同轴超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为90眼。试验组行1.8mm同轴超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3.0~3.2mm标准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AO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术中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43±0.22)min,有效超声能量为(4.83±2.72)%,术中对照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9±0.18)min,有效超声能量(9.50±3.48)%,两组比较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更短,超声能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试验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角膜散光对照组大于试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月趋于稳定,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前房密闭稳定、超声乳化时间短、超声效率较高、手术源性散光减小,早期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新型角膜地形图仪对不同方位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分析
12
作者 张鹏 韩坤岭 +1 位作者 王延铮 王延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174-0175,共2页
使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新的第四代角膜地形图泪膜后比较病人病情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他们根据白内障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随访第一组接受同轴微切口清晰上边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共75例中,第二组接收到... 使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新的第四代角膜地形图泪膜后比较病人病情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他们根据白内障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随访第一组接受同轴微切口清晰上边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共75例中,第二组接收到的水平边缘透明切口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共67例。3个月,使用新的四代角膜地形图仪来比较术前和术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 BUT),撕裂河流高度,基本泪液分泌试验(SCHI rmerI试验)和主观干两个眼感官评分的群体。比较手术后和手术前的结果在不同的时间和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的影响程度的差异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 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 泪膜 干眼
下载PDF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蒋宇振 刘奕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91,共6页
关键词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白内障 创外科 发展方向 手术器械 能量释放模式
原文传递
新型角膜地形图仪对不同方位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国华 王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 使用新型四代角膜地形图仪(Keratograph4,oculuS,德国)比较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和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microincision coaxial cataract surgery)前后泪膜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 目的 使用新型四代角膜地形图仪(Keratograph4,oculuS,德国)比较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和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microincision coaxial cataract surgery)前后泪膜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6~9月在宜昌爱尔眼科医院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42例142只眼,根据白内障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第一组接受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共75例,第二组接受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共67例.随访3个月,使用新型四代角膜地形图仪比较术前术后两组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及患者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手术对两组病人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NIBUT、泪河高度、SIt及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577.541,P<0.001;F组别=9523.241.P<0.001;F组,=6781.533.P<0.001;F组别=4796.753,P<0.001),术后1d、7d及1个月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组NIBUT及泪河高度明显低于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而术后各时期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干眼感觉评分值明显高于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NIBUT、泪河高度、SIt及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不全相同(F时间=24422.500,P<0.001,F时间=8459.923,P<0.001;F时间=5649.853,P<0.001;F时间=5649.853,P<0.001).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术前NIBUT、泪河高度、SIt及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分别与术后1d,7d,1 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术后3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比,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的影响更小,患者术后早期干眼症状更轻微,术后眼表舒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 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 泪膜 干眼
原文传递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天 石荣先 程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中观察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角膜水肿和视力情况。结果术中B组前房稳定性略低于A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乳化时间B组明显少于A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B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第7天B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硬核型白内障来说,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硬核型白内障
下载PDF
房角分离术及微切口超声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珊 周清怡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0期1830-1833,共4页
目的 探讨房角分离术+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PACG合并白内障临床资料。据治疗方式分对照组(n=50,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目的 探讨房角分离术+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PACG合并白内障临床资料。据治疗方式分对照组(n=50,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观察组(n=52,房角分离术+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的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两组的眼压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前房深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房角分离术+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可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力 并发症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佳莹 刘玲玲 +1 位作者 黄新欣 刘立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对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青光眼术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且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信封式... 目的对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青光眼术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且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信封式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以及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及48h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术后视力>0.9占比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 综合护理 眼压
下载PDF
雷珠单抗辅助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19
18
作者 韩少平 樊冬生 +2 位作者 陈阳 侯敏 曹雨露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6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辅助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72眼)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依照患者自愿原则选择治...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辅助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72眼)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依照患者自愿原则选择治疗方式,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32眼)和观察组33例(40眼)。对照组给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雷珠单抗,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视力改善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血清生化指标,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逐渐提高,均高于术前(P均<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率可达80.00%,高于对照组(53.13%,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CMT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的CMT则逐渐提高,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水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大量出血、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玻璃体再积血、术后高眼压及术后虹膜新生血管(INV)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2.50%、10.00%、5.00%、7.50%,低于对照组(15.63%、18.75%、31.25%、18.75%、28.13%,P<0.05)。结论雷珠单抗辅助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避免CMT增加,且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CysC、GAS6及SDF-1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23G玻璃体切割术
原文传递
整体性护理在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晴晴 钟晓丽 方艳霞 《医疗装备》 2017年第9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整体性护理在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性护理。比... 目的探讨整体性护理在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前后视力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视力状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给予整体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术 白内障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 护理
下载PDF
双线性控制微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陈晖 李一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控制系统结合爆破能量释放模式实施微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及微切口手术组,分别实行3.0mm切口常规超声乳化及1.4mm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记...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控制系统结合爆破能量释放模式实施微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及微切口手术组,分别实行3.0mm切口常规超声乳化及1.4mm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记录2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散光。结果微切口组术中实际使用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微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手术源性散光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常规组术后角膜水肿多于微切口组。结论利用双线性控制结合爆破模式进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可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减少手术源性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爆破模式 角膜内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