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常见微创术式及ICD编码分析
1
作者 许萍 张宝珍 江丽凤 《现代医院》 2023年第10期1535-1537,共3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腹腔镜为主的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拓展出一些新的微创术式,如经肛门内镜微创切除术(TEM)、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腹腔镜为主的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拓展出一些新的微创术式,如经肛门内镜微创切除术(TEM)、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等。原有的手术操作代码国家临床版2.0手术编码已经不能精准表达这些新术式,2020年发布的手术操作代码国家临床版3.0在手术分类相应亚目下拓展了直肠癌新微创术式的手术编码。通过学习各种直肠癌微创术式的手术方法和技术特点,了解临床手术名称填写与编码之间的差异,结合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版的手术分类规则,梳理总结临床常用的几种直肠癌微创根治术ICD编码,为手术操作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微创术式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taTME术 ICD-9-CM3编码
下载PDF
不同微创术式对肾下盏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华婷婷 楼国新 +1 位作者 陈鲜宝 王栋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术式对肾下盏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组均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肾...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术式对肾下盏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组均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 一次手术时,观察组术后清石效果较对照组差(P<0.05),二次手术时,观察组的清石效果较对照组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肾下盏结石患者的微创术式治疗中,第一次手术,经皮肾镜碎石术结石清除效果明显,手术时间更短;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术后血红蛋白下降、运载蛋白增多、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更具优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更低,对患者肾脏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微创术式 肾下盏结石 结石清除效果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下载PDF
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与探究
3
作者 李春博 吴忠坤 +2 位作者 宋平辉 王奔 王晓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90-0092,共3页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象予以手术干预,分析微创手术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纳入随机对照分析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处理方案,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象予以手术干预,分析微创手术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纳入随机对照分析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处理方案,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联合治疗,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结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改善结果更好。结论 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微创术式
下载PDF
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微创术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及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石波 谢明锐 +3 位作者 王军 杨衡 李宗原 康斌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686-3688,共3页
在临床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IFF)通常是指介于股骨颈基底位置与小转子水平间的有关部位骨折。IFF患者大部分和骨质疏松有一定联系,因此,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亦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较大威... 在临床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IFF)通常是指介于股骨颈基底位置与小转子水平间的有关部位骨折。IFF患者大部分和骨质疏松有一定联系,因此,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亦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较大威胁的一类创伤型病症[1]。对于IFF的治疗,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近年来,微创术式的不断发展,使得治疗方案更加丰富。有报道表明[2],单纯手术对于 IFF患者而言,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上升空间,而药物联合微创术式的治疗方案逐渐被医务工作者们关注。本文分析了胎盘多肽注射液对接受微创术式的老年IFF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胎盘多肽注射液 骨折患者 微创术式 疗效 治疗方案 预后 股骨颈基底
下载PDF
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黄进 刘晓翔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88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对照组(实施开放性修补术)各44例... 目的:研究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88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对照组(实施开放性修补术)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胃肠动力恢复相关指标(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h^3d的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3d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术后1h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d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是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微创术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利于血清胃泌素,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微创术式 开放性修补术 胃肠动力
下载PDF
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刚 彭旭东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典的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治疗组采取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消痔灵注射微创术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 目的探讨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典的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治疗组采取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消痔灵注射微创术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狭窄、愈合时间及尿潴留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无肛门功能及形态改变,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保留齿线分段缝扎的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保留了齿线功能,损伤小,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微创术式
下载PDF
微创术式治疗Lisfranc损伤19例报告
7
作者 曹立峰 陈楚鹰 廖文立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633-633,共1页
Lisfranc损伤义称跖跗关节损伤或中足损伤、易漏诊和误诊,导致足部急慢性并发症。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透视下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19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固定治疗 足损伤 微创术式 跖跗关节损伤 慢性并发症 伤患者 空心钉
原文传递
微创术式与常规开胸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显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术式与常规开胸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手术时间、术...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术式与常规开胸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手术时间、术后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心率、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镇痛药使用率、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术式 常规开胸术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松煊 卫书山 林万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胃穿孔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穿孔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44)与开腹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出院前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的胃... 目的对比分析胃穿孔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穿孔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44)与开腹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出院前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的胃肠动力相关检查、术前术后1个月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开腹组短(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胃泌素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微创组较开腹组高(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1个月5 h胃排空率、胃电图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胃穿孔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可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微创术式 传统开放性修补术 胃肠动力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彭英俊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6期19-20,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永顺县河西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27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A组91例采用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术;B组93例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切...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永顺县河西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27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A组91例采用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术;B组93例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C组90例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LC。观察3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C组两种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输液量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P<0.05);术后排气、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较A组缩短(P<0.05);B组、C组住院费用较A组低(P<0.05);且B组和C组研究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有并发症,A组发生胆瘘5例和胆汁性腹膜炎2例,以这两种并发症为主;B组发生胆瘘1例和黄疸1例;C组仅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8%(11/91)高于B组的2.15%(2/93)和C组的(1.1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微创术式 胆囊结石 合并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子宫病变的手术学疗效及对机体创伤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燕媚 李容芳 +2 位作者 黄利川 杨碧静 刘常为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术和单纯经阴式子宫切除术两种微创术式治疗子宫病变的疗效及对机体创伤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这6...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术和单纯经阴式子宫切除术两种微创术式治疗子宫病变的疗效及对机体创伤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这60例子宫病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阴腹联合方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机体创伤性指标: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性功能(FSFI)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等。结果:研究组粘连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粘连患者明显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无粘连患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FSFI、SF-36评分相较无显著差异,而且术后两组患者FSFI、SF-36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FSFI、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而且研究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明显,此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腹联合方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患患者时,在提高患患者性生活质量方面与单纯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疗效相当,但其具有手术时间、康复时间更短、并发症更低、机体创伤更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病变 微创术式 疗效 性功能 预后效果
下载PDF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云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LC+LCBDE与EST+LC这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9例,A组采用LC+LCBDE治疗,B组采用EST+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 目的探讨LC+LCBDE与EST+LC这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9例,A组采用LC+LCBDE治疗,B组采用EST+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结石残留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总时间及住院费用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术式各具优缺点,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胆总管结石的数目、大小及可用医疗设备情况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微创术式
下载PDF
微创术式与开放性术式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海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4期3966-3968,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创术式与开放性术式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究微创术式与开放性术式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天时两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时,两组CD3^(+)、CD4^(+)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PCT、IL-6、IL-8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术式,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经腹腔镜下微创阑尾切除术治疗更利于降低术中血管、组织损伤,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更小,亦有利于控制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阑尾炎 微创术式 开放性术 细胞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微创术式的探讨
14
作者 谷晓芬 陈海霞 刘晓红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非脱垂子宫 微创术式 腹腔镜辅助下阴子宫切除术 基层医院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腺肌瘤
下载PDF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恩忠 谢福生 李川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胆囊结石作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部分患者会伴有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1-3],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胆囊结石多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不同术式预后、治疗效果均有一定差异[4]... 胆囊结石作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部分患者会伴有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1-3],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胆囊结石多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不同术式预后、治疗效果均有一定差异[4]。本文旨在比较两种微创术式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 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 微创术式 结石残留 腔镜胆囊切除术 乳头切开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下载PDF
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饶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6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两种微创术式获取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通过奇偶法的形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ERCP、EST与LC联... 目的分析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两种微创术式获取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通过奇偶法的形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ERCP、EST与LC联合治疗,观察组为LCBDE联合L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经过比对,能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存在(P <0.05)。结论使用LCBDE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获取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术式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安全 手术效果 胆囊镜
下载PDF
单纯性肾囊肿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4期127-128,共2页
目的 探究单纯性肾囊肿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 目的 探究单纯性肾囊肿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费用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应以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肾囊肿 微创术式 肾囊肿穿刺硬化 肾囊肿去顶术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术式与开腹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口取石... 目的探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口取石术,对照组采取开腹胆总管取石术并行T管引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8 h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时间更长,住院费用略高,但术中出血量较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可结合患者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术式 胆总管结石 开腹术 效果 并发症 住院费用
下载PDF
不同微创术式联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长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5期429-430,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微创术式联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36例,根据患者出血部位深浅、临床分级及出血量等情况综合考虑,给予行小骨窗手术、微创穿...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微创术式联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36例,根据患者出血部位深浅、临床分级及出血量等情况综合考虑,给予行小骨窗手术、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术后3个月评价其疗效为优15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8.9%,死亡1例,病死率为2.8%。结论不同微创术式联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微创术式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富荣 杨渊 +1 位作者 陈海涛 沈茂荣 《微创医学》 2006年第2X期137-138,共2页
锁骨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法较多。2003年4月2006年1月,我院先后应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锁骨骨折29例,现对其疗效分析如下。
关键词 锁骨骨折 疗效分析 治疗方法 微创术式 临床常见疾病 创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