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裴汝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BS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F患者THA采用DAA效果优于PLA,手术切口更小,带来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首次下床、住院等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炎症因子水平低,功能恢复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术后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短期临床结果对比
2
作者 潘钊 冀家琛 +1 位作者 路玉峰 黄小强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080-6086,共7页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微创DAA和传统PLA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则应用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1) 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2) 对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3) 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 观察组(DAA)患者手术期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比对照组(PLA)数值小;住院时间因符合要求后术后出院时间基本相同,无特殊临床指导意义。2) 微创DAA组和传统PLA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 术后并发症的统计。DAA组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PLA)发生4例并发症,1例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微创DAA能够减少出血、减轻创伤,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所以符合DAA入路条件的,应用直接前(DAA)入路比后外侧入路(PLA)效果更好,可供临床医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下载PDF
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长留 李洪波 《医疗装备》 2023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应用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88例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行侧卧...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应用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88例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行侧卧位微创DAA术式,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PLA)术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髋关节功能、应激因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而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小于对照组,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6个月BB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皮质醇(Cor)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两者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微创DAA THA术治疗老年FNF患者,手术创伤小,机体应激反应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改善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世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3期4330-433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手术应用传统后外侧入...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手术应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研究组手术应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柄假体颈干角、髋臼外展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42. 6±6. 2) ml,少于对照组的(376. 6±16. 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2. 1±0. 7) d,短于对照组的(3. 7±1. 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1. 6±0. 3)分,低于对照组的(3. 2±0. 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3. 1±2. 1)分,高于对照组的(90. 4±5. 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方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入路 传统后外侧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平衡及功能恢复的差异对比 被引量:7
5
作者 岳鹏举 章其祝 +1 位作者 薛书生 吴琪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775-779,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平衡及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 2016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拟行THA的病人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AA组(微创DAA入路行THA术)和SuperPATH组(SuperPATH入路...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平衡及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 2016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拟行THA的病人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AA组(微创DAA入路行THA术)和SuperPATH组(SuperPATH入路行THA术),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天髋臼角(前倾角、外展角)。对比两组病人术前(T)、术后1周(T)、术后1个月(T)、术后3个月(T)及术后6个月(T)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结果 SuperPATH组切口长度(6.83±0.72)cm、术中出血量(61.54±10.08)ml、手术时间(125.13±11.27)分钟,DAA组分别为(8.06±0.84)cm、(80.23±15.74)ml、(115.76±10.85)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0.25±11.36)ml、(65.87±10.4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髋臼前倾角分别为(15.72±1.76)°、(15.96±1.85)°,外展角分别为(43.28±3.56)°、(42.75±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S评分组间、各时间点、交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时两组病人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时相比,T、T及T时两组病人BBS评分均降低(P>0.05),且T[(38.25±5.42)vs(34.86±6.08)分]、T时[(41.25±4.96)vs(37.17±4.03)分]SuperPATH组BBS评分高于DAA组(P>0.05);T、T时两组病人BB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组间、各时间点、交互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时两组病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时相比,T、T、T及T时两组病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升高(P>0.05),且T[(66.92±3.87)vs(62.35±3.29)分]、T时[(77.85±4.06)vs(75.02±3.75)分]SuperPATH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DAA组(P>0.05);T、T时两组病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DAA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8%、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微创DAA相比,SuperPATH入路行THA术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两种入路行THA术早期平衡及功能恢复均较好,且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直接前入路 SuperPATH 平衡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微创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春红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18-419,共2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末期髋关节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采用设计功能良好的人工假体替代病损髋关节,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能够有效改善关节功能,解除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大,出血多,需要切断...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末期髋关节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采用设计功能良好的人工假体替代病损髋关节,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能够有效改善关节功能,解除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大,出血多,需要切断许多功能肌肉,是骨科较大的手术类型,术后需要严格、艰苦的功能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康复。随着技术的进步,以不切断功能肌肉、尽量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功能损失的微创手术方法逐渐受到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俊彦 吴志斌 陈国坚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3期95-97,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直接前入路组4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股骨... 目的比较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直接前入路组4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髋关节功能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微创直接前入路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卞传宝 祝家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FN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PLA-THA,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FN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PLA-THA,观察组采用DAA-THA,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LA-THA比较,FNF患者采用DAA-THA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平衡功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张军 丁文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FN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THR,但对照组经后外侧入路行手术,观察组经DAA...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FN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THR,但对照组经后外侧入路行手术,观察组经DAA行手术,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疼痛程度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3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行THR相比,经DAA行THR在老年FN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疼痛更轻等优势,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直接前入路 疼痛 髋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的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10
作者 陈彦超 汤培政 +1 位作者 宋宏阁 郝光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的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微创直接前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A组,将实施传统后外侧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B组。术后进行为...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的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微创直接前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A组,将实施传统后外侧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B组。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225.05±50.05)mL,少于B组(280.25±60.55)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8.35±4.32)h,短于B组(32.73±4.5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3个月哈里斯髋关节(harris hipscore, Harris)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THR中实施微创直接前入路,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改善疼痛症状,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全髋置换术 微创直接前入路 传统后外侧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梁颖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3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61±1.19)分,低于对照组的(4.32±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为(90.27±5.94)分,高于对照组的(86.27±6.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相对于后外侧入路而言,选择微创直接前入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在缓解其术后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 微创直接前入路 疼痛程度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