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喷射角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满建国 王东 +2 位作者 张永丽 石玉 于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098-5112,共15页
【目的】研究不同喷射角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创新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0:... 【目的】研究不同喷射角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创新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0:生育期不灌水;T1、T2、T3、T4采用微喷带灌溉,微喷带带长均为40 m,喷射角分别为35°、50°、65°和80°。每条微喷带沿小麦种植行向铺设在行间,灌溉左右各4行(L1—L4)小麦,实际灌溉宽度1.6 m。【结果】(1)拔节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同一处理下,各取样区间L1—L4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其中T1、T2和T3处理的各行间上部土层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随行间距离微喷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随微喷带喷射角增大,灌溉水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系数显著增加。T4处理各行间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灌溉水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系数最高。(2)与T1、T2和T3处理相比,T4处理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对40—8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开花至成熟期20—8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升高,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总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降低,拔节至开花期的阶段耗水量、开花期补灌水量、总灌水量和总耗水量亦显著降低。(3)T4处理的籽粒产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贮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80°喷射角的微喷带灌溉处理是兼顾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灌溉 射角 土壤水分布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冬小麦
下载PDF
微喷带灌溉下带长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冰心 于振文 +2 位作者 石玉 赵俊晔 王玉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探讨测墒补灌下微喷带灌溉在小麦节水灌溉中的应用,在带宽80 mm下设置60 m(T1)、80m(T2)和100m(T3)3个带长处理,研究了微喷带灌溉下带长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其中,T1处理沿畦长方向设置0~6m(A)、14~20m(B)、34~40m(C)、54... 为探讨测墒补灌下微喷带灌溉在小麦节水灌溉中的应用,在带宽80 mm下设置60 m(T1)、80m(T2)和100m(T3)3个带长处理,研究了微喷带灌溉下带长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其中,T1处理沿畦长方向设置0~6m(A)、14~20m(B)、34~40m(C)、54~60m(D)4个取样区段,T2处理在T1处理的基础上增设74~80m(E)取样区段,T3处理在T2处理的基础上增设94~100m(F)取样区段。结果表明,T1处理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后不同取样区段0~60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T2处理拔节期灌水后表现为A、B、C、D>E,开花期灌水后表现为A、B、C>D>E;T3处理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后均表现为A、B、C>D>E>F。小麦拔节至开花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均表现为T3>T2>T1,开花至成熟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均表现为T1、T2>T3。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T1、T2>T3,灌溉水利用效率表现为T1>T2>T3。综上来看,在带宽80 mm条件下微喷带灌溉的带长为60m时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且水分分布均匀,应用效果最优,带长80m的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微喷带灌溉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微喷带灌溉秸秆覆盖麦田对地温及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爱平 亢秀丽 +3 位作者 靖华 崔欢虎 黄学芳 席吉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为有效应对气温升高对小麦生产系统的不利影响,寻求消减气温升高的适应性栽培途径,2019-2020年在山西临汾采用微喷带灌溉模式的田间大区对比方法,开展了灌溉未覆盖麦田(I)、灌溉覆盖麦田(IM)、未灌溉覆盖麦田(CK)对不同生育阶段5、10 c... 为有效应对气温升高对小麦生产系统的不利影响,寻求消减气温升高的适应性栽培途径,2019-2020年在山西临汾采用微喷带灌溉模式的田间大区对比方法,开展了灌溉未覆盖麦田(I)、灌溉覆盖麦田(IM)、未灌溉覆盖麦田(CK)对不同生育阶段5、10 cm地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10 cm地温与气温均呈现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表现为CK>I>IM。在越冬期至成熟期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IM<I<CK,I、IM与CK相比其地温降低率则表现为IM>I;各个生育阶段I、IM与CK相比其地温降低率均表现为越冬期>拔节期至成熟期>返青期至拔节期,且IM>I。各类麦田不同土层地温低于0℃的时间IM>I>CK,其中5 cm土层>10 cm土层,灌溉未覆盖麦田5 cm土层地温(I-5)>灌溉覆盖麦田5 cm土层地温(IM-5)>未灌溉覆盖麦田5 cm土层地温(CK-5)、灌溉覆盖麦田10 cm土层地温(IM-10)>灌溉未覆盖麦田10 cm土层地温(I-10)>未灌溉覆盖麦田10 cm土层地温(CK-10);同类麦田越冬期至成熟期地温5 cm土层小于10 cm土层的时间表现为CK>I>IM,不同类麦田越冬期至成熟期5 cm土层地温,I-5小于CK-5时间>IM-5小于CK-5时间>IM-5小于I-5时间,10 cm土层与5 cm土层趋势一致。籽粒产量表现为I>IM>CK,其中IM较I减产22.73%。水分利用效率I>IM>CK,灌溉水利用效率I>IM。该项研究为消减气温升高提高产量而进一步开展覆盖技术体系研究及开发降低地温(气温)新型覆盖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地温 秸秆覆盖 微喷带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增温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微喷带灌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家存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第6期8-10,共3页
微喷带是适宜辽宁西部地区补充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为了提高微喷带的适用性,文章通过与滴灌(DI)和漫灌(FI)做对比试验研究了玉米微喷带灌溉(SI)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I较FI节水35%,灌溉次数为DI处理的1/2;SI和DI较FI对植株营养生长有一... 微喷带是适宜辽宁西部地区补充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为了提高微喷带的适用性,文章通过与滴灌(DI)和漫灌(FI)做对比试验研究了玉米微喷带灌溉(SI)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I较FI节水35%,灌溉次数为DI处理的1/2;SI和DI较FI对植株营养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促进了生殖生长,获得较多的穗行数和行粒数;SI节水增产效果低于DI,仍较FI玉米产量和WUE分别提高1.1%和19.0%。因此,微喷带灌溉可用于玉米节水灌溉,尤其在滴灌等设备使用效率低的补充灌溉地区,微喷带是适宜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滴灌 比空种植 水分利用效率 微喷带灌溉
下载PDF
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满建国 王东 +2 位作者 于振文 张永丽 石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86-2196,共11页
于2010—2012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方式,设置40m(T40)、60m(T60)和80m(T80)3种带长的微喷带灌溉处理,研究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 于2010—2012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方式,设置40m(T40)、60m(T60)和80m(T80)3种带长的微喷带灌溉处理,研究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随微喷带带长缩短,灌溉水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均匀系数显著增加.拔节期补灌,T40和T60处理在距畦首0~40m范围内各小麦行间的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T80处理在距畦首38~40m、58~60m和78~80m处各小麦行间的0~20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距微喷带的距离增加而减小.T40处理的小麦在拔节至开花期间和开花至成熟期间分别对40~60cm和20~80cm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量显著高于T60和T80处理,而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总土壤贮水消耗量、开花期补灌水量、总灌水量和总耗水量显著低于T60和T80处理.随微喷带带长缩短,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升高,而流量降低,在灌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灌溉面积减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流量,40和60m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微喷带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灌溉 土壤水分布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冬小麦
原文传递
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分布和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冰心 赵俊晔 +1 位作者 石玉 于振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25-3633,共9页
为了研究麦田用微喷带灌溉的适宜带长,2015—2016和2016—2017两年度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带宽80 mm微喷带下带长为60 m(T_1)、80 m(T_2)和100 m(T_3)3个处理的试验,试验小区长度等于带长,试验小区内沿灌溉方向每20 m为一个取... 为了研究麦田用微喷带灌溉的适宜带长,2015—2016和2016—2017两年度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带宽80 mm微喷带下带长为60 m(T_1)、80 m(T_2)和100 m(T_3)3个处理的试验,试验小区长度等于带长,试验小区内沿灌溉方向每20 m为一个取样区段,依次命名为A、B、C、D、E,分析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不同处理A区段拔节期、开花期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T_1<T_2<T_3,B区段为T_1、T_2<T_3,C区段为T_1>T_2、T_3,D区段为T_2>T_3;各处理区段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T_1<T_2<T_3.2)不同处理A、B区段小麦开花后20、30 d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截获率、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上述指标为T_1>T_2、T_3,D区段为T_2>T_3;不同处理开花后20、30 d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率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T_1>T_2>T_3,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T_1、T_2>T_3.3)不同处理A、B区段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为T_1>T_2、T_3,D区段为T_2>T_3,整畦籽粒产量为T_1、T_2>T_3.4)两年度不同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T_1、T_2>T_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T_1>T_2>T_3.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带宽80 mm、带长60 m的处理(T_1)是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带长为80 m的处理(T_2)是较优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小麦利用微喷带进行节水高产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微喷带灌溉 土壤水分分布 干物质积累 籽粒产量
原文传递
微喷带组合灌溉灌水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珊珊 万书勤 +2 位作者 康跃虎 刘士平 焦艳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共5页
以国内外6种常见类型的带宽分别为35mm(N35)、45mm(N45)、60mm(N60)、80mm(N80)和带有侧翼带宽为55mm(双翼N55)和65mm(双翼N65)的微喷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冬小麦遮挡条件下微喷带组合灌溉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Cu。结果表明:作物遮挡条件下... 以国内外6种常见类型的带宽分别为35mm(N35)、45mm(N45)、60mm(N60)、80mm(N80)和带有侧翼带宽为55mm(双翼N55)和65mm(双翼N65)的微喷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冬小麦遮挡条件下微喷带组合灌溉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Cu。结果表明:作物遮挡条件下,每组喷孔均匀布置的双翼N65微喷带喷水未搭接部分的水量分布均匀性较好,水量搭接部分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并没有明显提高;其他5种每组喷孔单斜列布置的微喷带(N35、N45、N60、N80和双翼N55),搭接部分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明显比无搭接部分的高,平均提高了34.8%。因此,对于每组喷孔单斜列布置的微喷带,可以通过多根微喷带组合铺设来提高水量分布均匀性;而对于每组喷孔均匀布置的微喷带,单根微喷带的水量分布均匀性较高,通过微喷带组合铺设并不能显著提高水量分布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灌溉 灌水均匀性 水量分布均匀系数
下载PDF
条带种植模式下微喷带对冬小麦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宋鑫玥 刘胜尧 +5 位作者 贾宋楠 高震 范凤翠 杜雄 齐浩 张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缓解华北平原淡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高耗水的矛盾,解决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条带种植微喷带灌溉设置了4个灌水量处理:在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灌浆期5月下旬)3个生育时期设灌水15 ... 【目的】缓解华北平原淡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高耗水的矛盾,解决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条带种植微喷带灌溉设置了4个灌水量处理:在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灌浆期5月下旬)3个生育时期设灌水15 mm(W1)、22.5 mm(W2)、30 mm(W3)、37.5 mm(W4),以等行距种植常规地面畦灌在拔节期和灌浆初期各灌60mm为对照(CK),分析了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小麦生育期内总耗水量在306.46~399.4 mm,W1、W2、W3、W4处理和CK土壤水占总耗水的比例分别为44.2%、42.97%、41.24%、40.15%和38.4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溉水占总耗水的比例增加;冬小麦拔节至灌浆初期耗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的45.33%~53.68%,条带种植模式各处理在播种至灌浆初期耗水所占比重较大,CK则在灌浆初期至成熟期较大。微喷带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W4处理产量最高达9 682.66 kg/hm2;W3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CK提高了7.54%。【结论】微喷带灌溉灌水量在135~157.5mm,耗水量在367.5~400 mm时,冬小麦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微喷带灌溉 灌水量 耗水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豆苗微喷施肥适宜水溶肥用量研究初报
9
作者 周继华 王志平 +1 位作者 谷艳蓉 崔同华 《中国园艺文摘》 2013年第4期32-33,共2页
在微喷带灌溉施肥条件下,以常规复合肥撒施为对照,研究"芭田"和"圣诞树"2种水溶肥以不同用量微喷施入对豆苗产量、水分利用和产投比的分析,提出豆苗微喷施入"芭田"和"圣诞树"2种水溶肥效果较好... 在微喷带灌溉施肥条件下,以常规复合肥撒施为对照,研究"芭田"和"圣诞树"2种水溶肥以不同用量微喷施入对豆苗产量、水分利用和产投比的分析,提出豆苗微喷施入"芭田"和"圣诞树"2种水溶肥效果较好,前期喷施5kg/667m2,后期2次每次喷施6kg/667m2,共喷施17kg/667m2,比常规对照总纯养分投入减少14.8kg/667m2,分别增产10.9%和9.7%,节本增收417元/667m2和348元/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苗 微喷带灌溉施肥 水溶肥 用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麦棉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璇 关小康 +4 位作者 温鹏飞 王同朝 张昊 汪顺生 仝浩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6,53,共9页
【目的】揭示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和夏棉花(以下简称麦棉)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裂区设计开展大田试验,将麦棉种植模式设定为主区,主... 【目的】揭示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和夏棉花(以下简称麦棉)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裂区设计开展大田试验,将麦棉种植模式设定为主区,主区包含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2个水平,副区为灌溉方式,包含畦灌、微喷带灌溉和地表滴灌3个水平,共6个处理。【结果】相比麦棉套种模式,麦后移栽模式能够提升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提高冬小麦净收入;虽然麦后移栽模式下的棉花籽棉产量降低了5.64%,但麦棉合计净收入比麦棉套种模式提高了8.64%。相比畦灌和微喷带灌溉,地表滴灌能够显著提高麦棉株高、LAI、产量和经济效益,地表滴灌条件下的麦棉合计净收入比畦灌、微喷带灌溉分别提高36.01%和10.10%。麦后移栽和地表滴灌组合下的麦棉合计净收入最高,麦棉合计净收入最高达到15924.9元/hm^(2)。【结论】麦后移栽和地表滴灌分别是适宜于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与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套种 麦后移栽 畦灌 微喷带灌溉 地表滴灌 净收入
下载PDF
生育后期灌水量对河西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舵 李援农 +2 位作者 王增红 闵迪 杨金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探索河西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的微喷带灌水定额,以"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生育后期(孕穗期―成熟期)设置5次灌水,4个灌水定额30 mm(W30)、40 mm(W40)、50 mm(W50)及60 mm(W60),研究了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在微喷带灌溉下不同... 为探索河西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的微喷带灌水定额,以"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生育后期(孕穗期―成熟期)设置5次灌水,4个灌水定额30 mm(W30)、40 mm(W40)、50 mm(W50)及60 mm(W60),研究了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在微喷带灌溉下不同灌水量对其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后期灌水量的增加,春小麦株高呈增加趋势,W50和W60处理分别比W30处理高7.3%、9.27%;灌水有利于光合同化物向籽粒的转移,W50和W60处理千粒重分别比W30处理显著提高12.6%、15.29%;各处理春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均在W50处理达到最大,分别比W30显著高11.74%、35.95%和18.24%。从节水高产的角度综合考虑灌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50处理可作为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较适宜的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灌溉 春小麦 生育后期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