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囊化技术的益生菌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动听 黄莎 +2 位作者 杨选 王晔洋 李伟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8-429,共12页
为解决益生菌产品在胃肠液中裸菌存活率低,活菌数不够,性能不理想的问题,近年来微囊化技术被广泛研究并逐渐运用于商业益生菌产品。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基于微囊化益生菌产品近年来在体内外的功能性评价研究,包括体外试验探究微囊化益生菌... 为解决益生菌产品在胃肠液中裸菌存活率低,活菌数不够,性能不理想的问题,近年来微囊化技术被广泛研究并逐渐运用于商业益生菌产品。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基于微囊化益生菌产品近年来在体内外的功能性评价研究,包括体外试验探究微囊化益生菌的存活、释放、黏附和抗菌等功能特性,以及体内试验探究益生菌存活、黏附、定植、抗腹泻、抗菌、抗炎、抗氧化、调控代谢综合征等功能特性,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对人体有效的益生菌产品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微囊化 体外 体内 功能性
下载PDF
鞘氨醇单胞菌的微囊化高密度培养优化
2
作者 王明成 刘道奇 +1 位作者 刘超英 柴迎慧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8期154-160,共7页
在家禽饲养过程中,饮水中添加鞘氨醇单胞菌可显著提高鸡肉和蛋的品质,但传统发酵培养下菌体密度低,不能满足家禽养殖的需求。为提高鞘氨醇单胞菌的产量,该研究首先测定了鞘氨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 在家禽饲养过程中,饮水中添加鞘氨醇单胞菌可显著提高鸡肉和蛋的品质,但传统发酵培养下菌体密度低,不能满足家禽养殖的需求。为提高鞘氨醇单胞菌的产量,该研究首先测定了鞘氨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为:蔗糖20.0g/L,酵母浸粉25.0g/L,NaCl 10.0g/L,KH_(2)PO_(4) 2.0g/L,pH 6.0,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基于以上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将微囊化鞘氨醇单胞菌连续培养4代,细胞数达到51.7×10^(9)CFU/mL,是最适培养条件下活菌数量的3.64倍,是优化前培养基正常培养条件下的29.4倍。因此,该试验不仅通过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而且通过微囊华高密度发酵使菌体密度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单胞菌 微囊化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喷雾干燥在药物微囊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凤前 陆彬 曾仁杰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CAS 1999年第1期57-60,共4页
综述了喷雾干燥在以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树脂、天然可生物降解材料、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等聚合物为囊材进行药物微囊化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及加入的辅料对微囊性质的影响,从而说明喷雾干燥是一种高效、方便、可... 综述了喷雾干燥在以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树脂、天然可生物降解材料、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等聚合物为囊材进行药物微囊化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及加入的辅料对微囊性质的影响,从而说明喷雾干燥是一种高效、方便、可控制的药物微囊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囊材 微囊化 药物微囊化 应用
下载PDF
肝细胞微囊化技术及其在生物型人工肝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维波 李兰娟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生物型人工肝的推广应用受限于缺乏足够数量的具有高度活性和良好功能的肝细胞。肝细胞微囊化为肝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冻存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微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合适的半透性,能保证肝细胞在微囊内长期存活,并... 生物型人工肝的推广应用受限于缺乏足够数量的具有高度活性和良好功能的肝细胞。肝细胞微囊化为肝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冻存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微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合适的半透性,能保证肝细胞在微囊内长期存活,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本文就肝细胞微囊化技术及其在生物型人工肝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生物型人工肝 肝细胞 微囊 微囊化技术 细胞微囊化 生物相容性 推广应用 长期冻存 体外培养
下载PDF
药物缓释微囊化技术在周围神经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文 蔡锦方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8期999-1000,共2页
周围神经损伤,平时战时均多见。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伤的一些统计。四肢神经伤约占外伤总数的10%,火器伤骨折中约有60%合并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后现在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尤其是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周... 周围神经损伤,平时战时均多见。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伤的一些统计。四肢神经伤约占外伤总数的10%,火器伤骨折中约有60%合并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后现在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尤其是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周围神经修复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疗效仍不理想,因为影响周围神经的再生条件是非常多的。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药物缓释的微囊化技术在制药及胰腺细胞、肝细胞的移植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口一,但其在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少见。本文就微囊化技术及其在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技术 周围神经修复 微囊化雪旺细胞 微囊化免疫抑制因子
下载PDF
微囊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农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北兴 张大侠 +3 位作者 张灿光 管磊 王凯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3-496,共14页
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微囊化技术(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和自组装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微流体及配位法两种微囊化新技术。结合国内农药微囊制剂的登记情况,提出应依据微囊化的目的开发相... 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微囊化技术(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和自组装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微流体及配位法两种微囊化新技术。结合国内农药微囊制剂的登记情况,提出应依据微囊化的目的开发相应的农药微囊产品,如掩蔽气味、抗光解、减少淋溶和飘移等,并应结合药剂的理化特性、防治对象、用药环境、施药方式、实践需要和最终的防治效果等综合因素,决定该农药是否适宜开发成微囊产品,并选择适宜的壁材、微囊化技术及剂型。指出种子处理剂微囊、果蔬保鲜剂微囊、植物精油微囊、昆虫性信息素微囊及土壤处理剂微囊是目前亟待拓展的微囊化研究方向,此外,芯材在不同环境中的释放动态、因缓释导致的农药残留问题及壁材的降解等也值得研究者关注。总之,研究开发安全、可降解的囊壁材料,探索高工效和真正具有控释效果的微囊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微流体技术 配位聚合物 囊壁材料 控制释放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在水环境中的光解及微囊化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管磊 张鹏 +3 位作者 王晓坤 任玉鹏 郭贝贝 刘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3-1497,共5页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在水环境中光化学降解及微囊化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吡唑醚菌酯在0.80~10.00 mg·L-1浓度范围内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速率与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吡唑醚菌酯在不同水溶...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在水环境中光化学降解及微囊化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吡唑醚菌酯在0.80~10.00 mg·L-1浓度范围内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速率与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吡唑醚菌酯在不同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去离子水、自来水、池塘水、饮用纯净水和河水;在H2O20.03~7.94 mmol·L-1内,光解速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7.94 mmol·L-1时是吡唑醚菌酯单独光解的1.14倍。2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在2.00、4.00、10.00 mg·L-1浓度下,紫外光照射132 h的光解率低于57.90%,表明微囊化明显降低了吡唑醚菌酯在水中的光降解速率。研究结果将为吡唑醚菌酯的合理使用和评估其在水体中的安全风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水环境 学降解 半衰期 微囊化
下载PDF
橄榄油微囊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官娥 李军 +2 位作者 邝立刚 漆小梅 李青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对橄榄油进行微囊化,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复凝聚法进行微囊化;索氏提取法进行含油量测定;浆法进行溶出度测定;光、热、湿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考查。结果所制橄榄油微囊含油量达35%以上;在模拟胃液(0.1 mol.L-1盐酸,不含酶)中4... 目的对橄榄油进行微囊化,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复凝聚法进行微囊化;索氏提取法进行含油量测定;浆法进行溶出度测定;光、热、湿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考查。结果所制橄榄油微囊含油量达35%以上;在模拟胃液(0.1 mol.L-1盐酸,不含酶)中45 min溶出度为(89.7±1.4)%(n=14);通过光、热、湿稳定性考察表明,橄榄油微囊与液体橄榄油相比,稳定性提高。结论制得了囊形圆整,流动性良好,塑性强,粒径分布均匀,含油量高,溶出度达到中国药典要求,稳定性良好的橄榄油微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微囊化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晓昀 陈儿同 +7 位作者 周燕 刘宝林 张华 徐文强 李巧巧 叶萍 彭承宏 韩宝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5483-5488,共6页
背景:微囊的免疫隔离保护和可控缓释的特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症、肝衰竭、镇痛、肿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目的:综述微囊化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4/2009PubMed... 背景:微囊的免疫隔离保护和可控缓释的特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症、肝衰竭、镇痛、肿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目的:综述微囊化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4/2009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0/2009万方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微囊化移植,微囊化可控缓释,微囊化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microencapsulated,transplantation,controlled release"。中文关键词为"微囊化"。结果与结论:微囊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了一个三维培养基质,改善细胞间的作用,提高细胞的功能;为异体细胞提供了免疫屏障,阻挡免疫细胞的识别,但又不妨碍营养物质、氧气及代谢产物运输;为机体提供可控的长期稳定缓释有效成分治疗疾病。微囊化技术在糖尿病方面研究比较多,在帕金森症、肝衰竭、脊髓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科领域、肿瘤癌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但微囊化技术从个别动物试验成功到真正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很漫长的历程,在拓宽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理想刚性结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半透膜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生物人工肝 胰岛 免疫隔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微囊化速溶香蕉粉的工艺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亮 熊华 +4 位作者 陈望华 黄军 陈升军 李庭 齐今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采用微胶囊化生产速溶香蕉粉。香蕉酶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1,果胶酶用量0.08mL/kg,淀粉酶用量0.04%,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得率达80.2%。酶解香蕉浆经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生产速溶微囊化香蕉粉粉末,干燥过程的进风温度为18... 采用微胶囊化生产速溶香蕉粉。香蕉酶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1,果胶酶用量0.08mL/kg,淀粉酶用量0.04%,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得率达80.2%。酶解香蕉浆经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生产速溶微囊化香蕉粉粉末,干燥过程的进风温度为185℃,出风温度为80℃。速溶粉产品有良好的速溶性和乳化稳定性,较好的复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酶解 速溶粉 微囊化
下载PDF
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曾旭 王向东 +2 位作者 王航辉 杨宝林 周聪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559-3562,共4页
目的:观察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择清洁级SD大白鼠120只,按... 目的:观察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择清洁级SD大白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单纯细胞悬液移植组、微囊化移植组,每组30只。制作T10节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不作移植;损伤对照组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脊髓损伤腔隙;单纯细胞悬液移植组植入吸附细胞悬液的明胶海绵块;微囊化移植组用与断端腔隙大小相吻合的明胶海绵块吸附10μL的微囊化细胞,植入洞腔。分别于术后12h,1,3,7,21d5个时间点对动物进行BBB评分后处死。取损伤区1cm范围脊髓节段,常规石蜡包埋,水平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变化。按BBB评分法对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共分22级,最低分0分,最高分21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恢复越完善。结果:纳入大鼠120只,存活96只,存活率为80%。其中以损伤对照组及单纯细胞悬液移植组死亡率较高,损伤对照组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脊髓损伤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的丧失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所导致的;而单纯细胞悬液移植组是因为免疫排斥反应所导致。①术后3d内各组间BBB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21d微囊化移植组和单纯细胞悬液移植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7.25±1.17),(4.58±0.38),(2.67±0.61)分;(10.42±1.63),(6.08±0.80),(3.33±0.68)分,F=4.528,3.821,P<0.05],且经微囊化处理后比单纯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移植运动功能恢复更好(F=4.112,P<0.05);而损伤对照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均较差。②光镜下损伤对照组、单纯细胞悬液移植组脊髓损伤后,脊髓内空洞增大,损伤范围基本确定,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在微囊化移植组脊髓损伤明显减轻,细胞皱缩不明显、胞质、胞核较清晰。③术后1,3,7d微囊化移植组TUNEL阳性细胞数及凋亡指数低于损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术后3d为例,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83±1.33),(14.50±1.05)个/视野,P<0.01;凋亡指数分别为10.45±1.58,17.06±1.23,P<0.01)。结论: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嗅球 微囊化
下载PDF
乳化凝胶化法微囊化益生菌抗胁迫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琳 贠婷婷 +3 位作者 綦文涛 李杰 王永伟 李爱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36-364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乳化凝胶化基础上制备的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为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乳化凝胶化基础上制备的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为110和130℃,各处理30、45和60 s;在配制好的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各处理30、90和180 min。结果表明:1)常温条件下储存5个月,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高出34.63%和19.46%。2)微囊化过程提高了益生菌,尤其是粪肠球菌在110和130℃高温下的耐受性[与菌粉组差异显著(P<0.05)]。3)模拟胃液处理30 min后,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的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提高了59.18%和51.80%,处理180 min后,分别提高了57.76%和46.73%。4)模拟肠液处理180 min,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耐受力分别提高了26.89%和21.16%。5)50 min时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释放率分别可达71.74%和87.47%。综合得出,基于乳化凝胶化原理上的微胶囊技术可显著增强布拉迪酵母菌和粪肠球菌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同时,表现出了体内缓慢释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微囊化益生菌 抗胁迫 布拉迪酵母菌 粪肠球菌
下载PDF
微囊化施万细胞异种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德明 刘德伍 +1 位作者 刘曾旭 宋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7-577,共1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施万细胞 异种细胞移植 微囊化 免疫组织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对微囊化重组CHO细胞生长代谢及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晶 张英 +4 位作者 王为 马隽宇 张华安 郭昕 马小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微囊化技术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生物技术,在细胞移植和药物控释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目前微囊化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还不成熟,阻碍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与应用。为了了解微囊化重组CHO细胞的生长代谢特性为今后规模化培养优... 微囊化技术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生物技术,在细胞移植和药物控释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目前微囊化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还不成熟,阻碍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与应用。为了了解微囊化重组CHO细胞的生长代谢特性为今后规模化培养优化提供技术参考,考察了主要氮源物质谷氨酰胺对微囊化重组CHO细胞生长代谢及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谷氨酰胺起始浓度从2.69mmolL增加到9.05mmolL时最大活细胞密度并没有增高,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差异。当谷氨酰胺起始浓度较低(2.69mmolL)时,葡萄糖的比消耗速率较大;当谷氨酰胺起始浓度增高时(7.91mmolL~9.05mmolL)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比消耗速率增大,但细胞对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利用率降低。谷氨酰胺对产物表达有显著影响,起始浓度为4.97mmolL时的内皮抑素累积浓度最高,达546.36ngmL,过低和过高谷氨酰胺起始浓度下内皮抑素的累积浓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微囊化 CHO细胞 代谢 内皮抑素
下载PDF
微囊化海藻酸离子移变凝胶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益清 孙多先 +1 位作者 刘静怡 吕景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通过静电脉冲技术制备了海藻酸 -壳聚糖 -海藻酸 ( 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ACA是一种以聚电解质配合物为囊膜 ,以海藻酸钠离子吸附剂为囊心物的微胶囊型离子吸附体系 .扫描电镜测试表明 ,ACA吸附重... 通过静电脉冲技术制备了海藻酸 -壳聚糖 -海藻酸 ( 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ACA是一种以聚电解质配合物为囊膜 ,以海藻酸钠离子吸附剂为囊心物的微胶囊型离子吸附体系 .扫描电镜测试表明 ,ACA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过程是微胶囊囊内海藻酸凝胶化的过程 ,其解吸附过程是海藻酸凝胶转变成海藻酸溶液的过程 .与传统离子交换树脂相比 ,ACA对 Pb2 +的吸附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很强的富集能力和较低的极限吸附浓度 ,并且能够被多次重复使用 .ACA的离子交换速率比传统离子交换树脂快得多 ,离子交换过程中 ,交换离子和吸附剂海藻酸分子的相互扩散大大提高了离子交换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结构 性能 离子吸附剂 海藻酸 微囊化 离子移变凝胶 壳聚糖
下载PDF
微囊化肿瘤细胞生长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旭朗 王为 +2 位作者 李锦军 于炜婷 马小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模型,探讨肿瘤细胞在微囊化环境中的生长特性和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大功率高压脉冲微胶囊制备仪制备微囊化MCF-7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特性;待微囊内的细胞体外生长成团后固定、石蜡包埋、制... 目的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模型,探讨肿瘤细胞在微囊化环境中的生长特性和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大功率高压脉冲微胶囊制备仪制备微囊化MCF-7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特性;待微囊内的细胞体外生长成团后固定、石蜡包埋、制作连续切片,HE染色并免疫组化检测HIF-1、cyclin D1、VEGF、p53、PCNA、BrdU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平面培养细胞做对照。结果人乳腺癌细胞微囊化后可继续生长增殖并聚集成团,同时消耗葡萄糖产生乳酸。微囊化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活性;当微囊内的细胞团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中心可出现坏死区,但分布于团块外层的细胞仍具有增殖活性;HIF-1和cyclin D1主要在位于细胞团内部的细胞表达;VEGF的表达与细胞所处位置无关;未检测到p53的阳性表达。平面培养MCF-7细胞可检测到PCNA和VEGF的表达。结论微囊化肿瘤细胞呈三维立体方式生长并存在相关基因的表达,是一种介于体外单层培养和体内移植瘤试验之间的新型肿瘤细胞特性研究、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模型,具有简单、方便和经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囊化 基因表达 MCF-7细胞
下载PDF
微囊化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继红 李光友 +1 位作者 石红旗 刘发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7-99,共3页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 ,使共轭亚油酸微囊化。对于不同的包埋剂和共轭亚油酸配比对微囊化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及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溶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适的共轭亚油酸和包埋剂配比 ,能降低产品的表面油 ;在最佳酸方共轭亚油酸 :包...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 ,使共轭亚油酸微囊化。对于不同的包埋剂和共轭亚油酸配比对微囊化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及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溶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适的共轭亚油酸和包埋剂配比 ,能降低产品的表面油 ;在最佳酸方共轭亚油酸 :包埋剂Ⅰ :包埋剂II =6∶7∶4时 ,产品的抗氧化性优于原料共轭亚油酸 ,溶出度也符合药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微囊化 喷雾干燥 包埋剂 热稳定性 溶出度 抗氧
下载PDF
ACA微囊化酵母细胞利用酒糟水解液发酵木糖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红英 王铮 +3 位作者 潘帅路 应鸿 张宿义 胡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ACA(Chitosan-alginate)微胶囊技术包埋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细胞能有效地发酵酒糟(文中均指丢糟)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在摇瓶条件下,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初始木糖质量浓度100g/L,发酵液初始pH值6.0,限制性供氧,... 通过ACA(Chitosan-alginate)微胶囊技术包埋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细胞能有效地发酵酒糟(文中均指丢糟)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在摇瓶条件下,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初始木糖质量浓度100g/L,发酵液初始pH值6.0,限制性供氧,分段改变摇床转速(0~24h为180r/min,24~48h为120r/min)使菌株在培养早期获得较高水平的通气率,而后降低菌株的呼吸率。每升氮源含酵母膏1.8g,蛋白胨3.0g,微囊化胶珠与水解液体积比为1∶4。此方法有望大幅降低原料预处理的成本,发酵结果良好,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木糖醇 酒糟 酵母 发酵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微囊化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武明 张玲华 杨汝德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22-225,共4页
本研究分别以壳聚糖/对苯二酰氯、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聚-L-赖氨酸(PLL)/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表面交联技术,将活性双歧杆菌微囊化。四种方法制备的微囊对双歧杆菌均有保护作用,有效地提高... 本研究分别以壳聚糖/对苯二酰氯、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聚-L-赖氨酸(PLL)/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表面交联技术,将活性双歧杆菌微囊化。四种方法制备的微囊对双歧杆菌均有保护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菌体的耐酸性能,其中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囊材制备的微囊效果最佳。微囊中的菌体仍然保持较高的活性,且能在微囊中继续增殖。该耐酸微囊化技术有希望应用于新型微生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微囊化 耐酸 制剂
下载PDF
移植用微囊化神经细胞 /组织制备及运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雄鹰 于炜婷 +2 位作者 王为 马小军 陈绍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5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APA)微胶囊用于神经细胞 /组织移植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大功率高压脉冲微胶囊制备仪制备APA微胶囊 ,包埋分离自大鼠周围神经的神经细胞 /组织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微囊化神经细胞 /组织培养液中神经...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APA)微胶囊用于神经细胞 /组织移植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大功率高压脉冲微胶囊制备仪制备APA微胶囊 ,包埋分离自大鼠周围神经的神经细胞 /组织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微囊化神经细胞 /组织培养液中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浓度。结果包埋神经细胞 /组织的APA微胶囊在培养后及经过一定时间的空运后 ,囊内的神经细胞 /组织正常生存并保持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功能。结论微囊化的神经细胞 /组织可以在体外培养和运输 ,并可分泌N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神经细胞 运输 实验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移植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