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皮肤微囊性淋巴管畸形和关节畸形为表现的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一例
1
作者 李梅赵 吴玮 +1 位作者 史建强 李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该患者乳头瘤样增生的皮疹加上肛周的发病部位很容易让人误诊为尖锐湿疣,本病合并骨的损害多为出生时就有,该患者后天出现的关节畸形报道罕见。
关键词 综合征 Klippel-Trenaunay 微囊性淋巴管畸形
下载PDF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病理特点与MRI特征
2
作者 陈平莲 王靖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7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学习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病理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在右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MRI特征、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提示病人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病理HE切片显微镜下见三种成分... 目的:探讨学习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病理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在右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MRI特征、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提示病人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病理HE切片显微镜下见三种成分,富于细胞区、微囊区及胶原性间质;免疫组化Vimentin (+++)、WT1 (+++)、CD10 (+++)、CyclinD1 (++)、Ki-67 (约5%+)、Calretinin (-)、α-inhibin(-)。结论: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临床较为罕见,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文献报道大部分为良性,治疗推荐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微囊性间质瘤 病理特点 MRI特征
下载PDF
微囊性附属器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王林茹 袁静 +2 位作者 李淑英 宋欣 曹晨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17-220,22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确诊的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收集患者临床信息、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额部,...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确诊的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收集患者临床信息、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额部,组织学检查见肿瘤位于真皮层,向深部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由基底样细胞及鳞状细胞组成,形态温和,呈岛状、条索状或腺管样结构,真皮浅层见大量小的角质囊肿,深部见导管分化结构,局部见神经侵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CK7、CK5、EMA,肿瘤细胞巢周围细胞p63阳性,而中央的细胞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论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独特的肿瘤实体,具有毛囊和汗腺双向分化,以局部浸润为主,需与圆柱状毛母细胞瘤、汗管瘤、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等鉴别,治疗常为Mohs显微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鉴别诊断 P63 BerEP4 Mohs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CT与动态增强MRI诊断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探讨
4
作者 周丹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6期661-663,共3页
目的 探讨CT与动态增强MRI诊断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CT与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 目的 探讨CT与动态增强MRI诊断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CT与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CT诊断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准确度为70.00%,特异度为72.7%,敏感度为77.6%,而动态增强MRI则分别为83.33%、78.7%、91.0%,均高于CT检查。与动态增强MRI比较,CT对肿块直径的判断更符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采取CT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均可清晰显示病灶血供以及形态、大小等情况。动态增强MRI的诊断准确度高于CT,而CT对肿块直径的判断更符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胰腺浆液微囊性囊腺瘤 病理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晓 欧阳斌燊 +3 位作者 汪亮亮 李婷 周燕 余宏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C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卵巢MCS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9岁。巨检:左侧卵巢结节状肿物,大小5.5 cm×5 cm×4.5 cm,表面不规则,...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C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卵巢MCS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9岁。巨检:左侧卵巢结节状肿物,大小5.5 cm×5 cm×4.5 cm,表面不规则,似有包膜;切开见一囊腔,囊腔直径2.5 cm,内有咖啡色液体,其余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质中。镜检:肿瘤细胞呈片巢状分布,多数细胞巢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圆形或融合成不规则形,囊腔空亮,部分内含稀薄淡粉或淡蓝色分泌物,囊腔周围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红染,核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染色质细腻,未见核分裂。部分区域细胞成片,无微囊形成。肿瘤细胞巢之间有大片黏液样或玻璃样变区,可见灶性出血。局部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胞质透明,核圆形居中,间质有丰富纤细的毛细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CD10、β-catenin和WT-1(+),desmin、SMA、α-inhibin、CD99、S-100、CKpan、EMA、calretinin、CD56、Cg A和Syn均(-);Ki-67增殖指数3%。结论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是一类独特的肿瘤,其组织起源还不清楚,生物学行为倾向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微囊性间质肿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耿敬姝 宋鸿涛 王艳颖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40-342,I0006,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癌,并结合WHO(2000)胰腺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对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介绍。方法对1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肿瘤位于胰尾,与脾分界不清,侵及胃壁、脾并与脾...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癌,并结合WHO(2000)胰腺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对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介绍。方法对1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肿瘤位于胰尾,与脾分界不清,侵及胃壁、脾并与脾动、静脉粘连。肿瘤由大量微小的囊组成,呈海绵状,囊腔内充满蛋白性质的液体,囊内壁衬以单层排列的扁平-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核小、圆形,无异型,脾内、脉管周围及胃壁平滑肌间均可见肿瘤浸润。结论浆液性囊腺癌组织学特征与浆液性微囊性腺瘤极其相似,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是其诊断恶性的要点,但其生长缓慢,切除肿瘤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浆液微囊性肿瘤 临床病理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左上唇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玮 宋晓陵 +1 位作者 陈盛 王三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1-1152,共2页
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左上唇唇红上缘肿物2年余入院,肿物略高于正常皮肤表面,颜色稍红,无疼痛、破溃。口内外双合诊,可扪及一2.5 cm×2.0 cm×1.0 cm肿物,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不活动,无触痛。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微囊性附属器癌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哲 李青 +2 位作者 黄高升 晏培松 张晓晖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28-29,I007,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1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消瘦、乏力而体格检查阴性 ;镜下肿瘤由...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1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消瘦、乏力而体格检查阴性 ;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 ,囊壁内衬单层立方上皮 ,胞质清亮 ,核小而圆、居中 ,核分裂象极少见 ,细胞无异型性 ,囊腔之间可见粗大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免疫组化瘤细胞keratin和EMA (+ ) ,S 10 0、vi mentin、actin、CGA、Syn、CEA、desmin和Ⅷ因子 (-)。结论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是一种罕见肿瘤 ,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部分肿瘤的良恶性很难确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浆液微囊性囊腺瘤 文献复习 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 被引量:5
9
作者 隋立荣 吕英志 孙立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8-59,i017,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1例发生于上唇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表现多样 ,肿瘤上部角质囊肿较多 ,看似良性 ,并向毛发方向分化 ,中部有鳞状细胞岛等 ,... 目的 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1例发生于上唇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表现多样 ,肿瘤上部角质囊肿较多 ,看似良性 ,并向毛发方向分化 ,中部有鳞状细胞岛等 ,深部有腺样结构 ,似汗管瘤 ,并见细胞簇及细胞条索 ,组织结构有明显异型性并累及横纹肌。结论 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 ,组织学形态需与良性及其他恶性的皮肤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临床病理 组织学形态 皮肤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晓岚 万珍玲 +1 位作者 何艾桦 陈春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MCST由混合性微囊、大囊、实性结构组成;透明变...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MCST由混合性微囊、大囊、实性结构组成;透明变的胶原纤维带分隔肿瘤细胞巢;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单一。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同时表达vimentin、CD10、WT-1、β-catenin。结论 MCST是新近认识的卵巢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目前文献报道较少,需积累更多的病例长期随访,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以便更好地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微囊性间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生明 张声 +5 位作者 陈余朋 刘雪咏 王鹏程 蔡珊珊 熊令根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SM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SMA中女性10例,男性3例;年龄39~74岁,平...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SM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SMA中女性10例,男性3例;年龄39~74岁,平均58.8岁;8例为体检时发现,无临床症状。9例伴肝和(或)肾囊肿,其中3例中央可见骨化。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壁衬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质透明并富含糖原。肿瘤细胞核小而圆,居中,无核仁,无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粗大的纤维组织分隔。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CK7、CK19、CK8/18、Cyclin D1和EMA均阳性,CEA、CD34、ER和PR均阴性。随访2~6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SMA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少见肿瘤,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浆液微囊性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3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成志明 沈肖俐 +2 位作者 赵丽华 田中华 张仁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7期479-481,共3页
对3例发生于面部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呈多向分化,典型的肿瘤表浅部角质囊肿较多并向毛发方向分化,真皮中部为线样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团,导管明显,而角质囊肿减少,深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腺样结构、... 对3例发生于面部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呈多向分化,典型的肿瘤表浅部角质囊肿较多并向毛发方向分化,真皮中部为线样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团,导管明显,而角质囊肿减少,深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腺样结构、细胞簇及细胞条索,组织结构有明显异型性并呈浸润性生长。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伴有导管分化并以局部浸润及破坏为主的低度恶性肿瘤,很少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面部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干文娟 杨玲 +3 位作者 邓敏 黄山 刘卫硕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SMA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对11例SMAP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SMAP患者均为女...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SMA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对11例SMAP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SMAP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1~68岁,平均55岁,伴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消瘦等临床症状。肿物位于胰腺头部5例(45.5%)。11例SMAP中10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肿瘤界清,切面呈蜂窝状。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小囊构成,囊壁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亮,细胞核小、无异型。免疫表型:11例SMAP均表达CK、CK7、CK18、CK19、EMA,3例表达NSE、α-ACT,Cg A、Syn、vimentin、TG、Calreti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D2-40、CD34血管阳性,二者在肿瘤细胞中阴性。结论 SMA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良性肿瘤,需与胰腺寡囊型囊腺瘤、假性囊肿、黏液性囊腺瘤、淋巴管瘤和毛细血管瘤、间皮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浆液微囊性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上腺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1例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军 王辉 邓妮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626-628,共3页
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是神经鞘瘤的一种罕见的新亚型,由Liegl等于2008年首次报道。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仅13例,主要发生于胃肠道和周围软组织,而发生于肾上腺的极其罕见心。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肾上腺的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并结合文献... 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是神经鞘瘤的一种罕见的新亚型,由Liegl等于2008年首次报道。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仅13例,主要发生于胃肠道和周围软组织,而发生于肾上腺的极其罕见心。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肾上腺的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以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 肾上腺 病理学特征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户燕姣 胡沙沙 +3 位作者 林东亮 张月娟 邵世宏 管静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9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C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卵巢MCST,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分叶、巢状分布,细胞巢之间为玻璃样变的间质,肿瘤细胞巢内见囊性腔隙,少部...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C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卵巢MCST,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分叶、巢状分布,细胞巢之间为玻璃样变的间质,肿瘤细胞巢内见囊性腔隙,少部分区域由实性的细胞巢构成;其中例1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例2细胞异型明显,并见多核肿瘤细胞及瘤巨细胞,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但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2例均为WT-1、CD10、β-catenin、cyclinD1和vimentin(+),其中例2 calretinin部分(+),Ki-67阳性指数<5%。结论 MCS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良性肿瘤,诊断需要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微囊性间质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腋窝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跃斌 高翠玲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96-596,共1页
患者,男,42岁,左腋窝无明显诱因出现包块17年,开始为黄豆大小硬结,近年来缓慢生长,4个月前因前臂感觉麻木不适在外院行理疗等治疗。治疗后出现皮肤轻度隆起并伴有表面糜烂,于2009-05-10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侧腋... 患者,男,42岁,左腋窝无明显诱因出现包块17年,开始为黄豆大小硬结,近年来缓慢生长,4个月前因前臂感觉麻木不适在外院行理疗等治疗。治疗后出现皮肤轻度隆起并伴有表面糜烂,于2009-05-10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侧腋窝处可见一6.0 cm×3.0 cm包块,皮肤表面瘢痕挛缩明显,局部可见皮肤破溃,已结痂,触之质硬,无波动感。左肩、肘、腕关节及左手各指运动无异常,左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前臂下段皮肤感觉较正常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微囊性附属器 腋窝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临床诊治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原玉芬 张新莲 张静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SMAP)的临床病理表现,提高诊治率。方法对4例患者临床病史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查显示肿瘤标记物值在正常范围,2例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肿... 目的分析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SMAP)的临床病理表现,提高诊治率。方法对4例患者临床病史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查显示肿瘤标记物值在正常范围,2例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肿物大体蜂窝状,镜下可见粗大的纤维组织将其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衬覆单层立方上皮。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上皮细胞显示EMA、CK7、CK19、CKL和inhibin均为阳性,而HMB45、Cg A、Melan A和Vimentin均为阴性。随访时长2到10个月,1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因胰漏等并发症去世,2例失访。结论 SMAP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少见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肿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浆液微囊性腺瘤 诊断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额部皮瓣旋转移植修复罕见鼻尖微囊性附属器癌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乐琪 陈丽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018-1019,共2页
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 of skin)属于汗腺癌的一个亚型,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和颈部,特别是鼻唇沟和眶周,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关键词 汗腺癌 附属器 微囊性 移植修复 皮瓣旋转 carcinoma 护理 鼻尖
下载PDF
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旭友 易祥华 +3 位作者 梁军 范德生 顾俊 邱维喆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M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1例MA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析手术标本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M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1例MA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析手术标本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腋下肿物伴有疼痛;CT示团片状稍低密度软组织影,增强见不均匀强化;病理示肿瘤细胞呈条索、细胞簇及腺样结构,异型性显著;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E1/AE3,CK19和EMA染色阳性。结论 MA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复发率较高;对于活检的标本极易误诊,明确诊断依赖手术切除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富强 谭改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左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腹胀不适、纳差,MRI检查发现囊实性肿...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左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腹胀不适、纳差,MRI检查发现囊实性肿物。肿块包膜完整,切面囊实性,实性区灰红色,质韧。镜下致密区呈实性细胞巢样,巢内可见微囊状排列,稀疏区散在微囊状结构,细胞致密与稀疏间见有大量玻璃样变的纤维性间质分割呈小叶状,部分区域间质见出血及血管增生扩张。微囊腔大小不等,囊腔空亮偶可有淡蓝色液体,囊内或囊壁外附有肿瘤细胞,细胞温和,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相对一致,细胞致密区胞质透明或空泡状,核小、核仁不明显,染色质细腻,核无明显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Inhibin、CD10、CK(AE1/AE3)、Calretinin、CK5/6、CD99均阴性。结论微囊性间质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起源不明、具有独特形态学及良性过程的间质肿瘤,CD10并不能作为一个特异性的诊断指标,需要大量病例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微囊性间质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