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钛板内固定与颌间结扎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巩传芬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与颌间结扎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8月—2023年8月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下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0)以颌间结扎牵引治疗,观察组(n=40)以微型钛板...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与颌间结扎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8月—2023年8月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下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0)以颌间结扎牵引治疗,观察组(n=40)以微型钛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分析面部功能及牙周指标,并比较并发症风险。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面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菌斑、软垢、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骨骨折以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优良率高于颌间结扎牵引治疗,有利于改善面部功能、牙周指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颌间结扎牵引 下颌骨折 面部功能 牙周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型钛板治疗颅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温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0-0013,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在颅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颅骨骨折患者中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这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一期行碎骨片摘除术和二期行颅骨... 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在颅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颅骨骨折患者中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这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一期行碎骨片摘除术和二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而观察组接受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了解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25±2.67)d、(26360.50±1981.90)元和(27.30±3.70)d、(47285.47±1374.35)元,有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疾病治愈率分别为94.00%和78.00%,有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皮下积液占比分别为6.00%(3/50)、4.00%(2/50)和10.00%(5/50)、8.00%(4/50),有差异,(P<0.05)。结论 微型钛板在治疗颅骨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性,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使患者住院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颅骨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辅助微型钛板内固定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喉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秦阳 钱茂华 王军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30-93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辅助微型钛板内固定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激光切除组(43例... 目的 探讨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辅助微型钛板内固定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激光切除组(43例)和内固定组(38例)。其中激光切除组行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内固定组行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辅助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统计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发音功能、吞咽功能、拔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声门型喉癌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激光切除组(P<0.05),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术后20 d的拔管率高于激光切除组(P<0.05),拔管天数短于激光切除组(P<0.05),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声门型喉癌患者的发音功能优良率高于激光切除组(P<0.05),吞咽功能与激光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辅助微型钛板内固定有助于促进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喉功能恢复,喉腔生理形态基本保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进行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术患者比较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CO_(2)激光切除 微型钛板内固定 声门型喉癌 吞咽功能 发音功能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王平花 何水芳 陈虹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2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2例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型钛板内固定)38例、对照组(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2例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型钛板内固定)38例、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3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术前、术后4、12周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疼痛NRS评分及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观察组在骨痂形成、肿胀消退、张口度恢复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两组术后4周时观察组张口度(25.84±4.15)m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48±3.18)mm,而疼痛NRS评分(0.32±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3±0.75)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观察组在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咬合关系及AF-BF距、AXB角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比较,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效果更佳、术后恢复进程更快、口腔功能改善更优以及下颌骨骨折更稳定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下颌骨复杂性骨折 临床效果 术后功能恢复 骨折稳定性
下载PDF
钛合金拉力螺钉与传统微型钛板对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郑重 谢涌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54-155,158,共3页
目的:探讨对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与传统微型钛板行内固定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6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钛合金组与传统组,各33例。... 目的:探讨对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与传统微型钛板行内固定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6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钛合金组与传统组,各33例。钛合金组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固定,传统组采用传统微型钛板固定。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有关指标、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康复状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P>0.05),手术有效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钛合金组低于传统组(P<0.05);钛合金组患者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均优于传统组(P<0.05)。钛合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传统组临床总有效率78.79%(P<0.05)。结论: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治疗效果较传统微型钛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手术中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治疗暴露面积较小,术后恢复也更快。但因暴露面积小,视野差,进而对主刀医师的操作要求更高,故如何选择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拉力螺钉 传统微型钛板 髁状突矢状骨折 内固定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循证医学理念下多方协同护理在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陈阿如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1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究循证医学理念下多方协同护理在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2例进行过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颌骨骨折患者。利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 目的探究循证医学理念下多方协同护理在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2例进行过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颌骨骨折患者。利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循证医学理念采用多方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以及干预2个月前后的自尊评估量表(SES)和舒适状况量表(GCQ)。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感染(21.95%vs.51.22%,P=0.006)、口腔溃疡(2.43%vs.21.95%,P=0.007)、口臭(34.15%vs.65.85%,P=0.00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ES、GCQ各子项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医学理念下的多方协同护理有助于改善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颌骨骨折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自我接纳程度以及舒适需求满足程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协同护理 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7
作者 陈从容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评价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巨野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的78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型钛板... 目的评价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巨野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的78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4.8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I评分(1.24±0.23)分、DI评分(1.31±0.36)分、PI评分(2.00±0.2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00±0.23)月和手术时间(40.25±3.69)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牙龈炎、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颌面部、咀嚼功能、开口功能评分分别为(1.05±0.12)分、(0.59±0.11)分、(0.71±0.24)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恢复颌面部功能,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 开口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冯雪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发际... 目的:观察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水平、术后康复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可降低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康复指标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 颧骨复合体骨折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探析
9
作者 徐云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87-0089,共3页
探究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手足部骨折患者70例(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各35例,判定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 探究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手足部骨折患者70例(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各35例,判定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观察组功能恢复有效率更高,术后观察组ATM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肿胀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部骨折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康复指标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牵引钉及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中的疗效及经济性分析
10
作者 曾宪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37-0039,共3页
对微型钛板内固定、牵引钉及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中的疗效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4月到2023年12月在我院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分为牙弓夹板治疗的对照组和牵引钉治疗的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 对微型钛板内固定、牵引钉及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中的疗效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4月到2023年12月在我院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分为牙弓夹板治疗的对照组和牵引钉治疗的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比较SF-36评分,观察组均更高,观察组牙周情况数据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牵引钉及牙弓夹板均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牵引钉治疗效果更显著,对患者舒适度、牙周情况的改善优于牙弓夹板,但医疗费用略高,患者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内固定 牵引钉 牙弓夹 颌骨骨折
下载PDF
传统“L”型切口与改良切口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11
作者 刘胜元 马建军 +3 位作者 曾国华 韦正知 黄建民 陈灿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改良切口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与“L”型切口可塑性加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就诊的9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改良切口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与“L”型切口可塑性加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就诊的9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L”型切口可塑性加压钢板内固定,研究组采用跗骨窦改良切口微型钛板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关节畸形、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57±2.5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2.52±2.47)d。研究组的骨折愈合良好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负性情绪评分,两组患者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改良切口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L”型切口可塑性加压钢板,并发症的发生率亦较低,可以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改良切口 微型钛板 可塑性加压钢
下载PDF
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12
作者 陈广东 杨惠林 +2 位作者 王根林 干旻峰 陈俊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0-854,共5页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0例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另25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颈椎曲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β,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随访3~15个月,平均7.3±3.8个月;B组随访3~17个月,平均7.7±3.3个月。A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57.3%±19.0%,B组为56.1%±8.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为18.8°±5.9°,与术前18.3°±5.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为17.1°±5.5°,与术前19.0°±5.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0.3°±4.4°,与B组的39.0°±4.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20,明显低于B组的15/25(P<0.05);B组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和传统缝线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扩大椎成形术 单开门 微型钛板
原文传递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加微型钛板固定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成程 林月秋 +1 位作者 陈建明 周吉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制备新鲜羊颈椎标本10具,分成两组,每组5具。A组,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B组,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联合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制备新鲜羊颈椎标本10具,分成两组,每组5具。A组,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B组,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联合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两组先分别测完整标本状况下弯曲、左右侧屈及轴性旋转的生物力学数据。A组、B组制成手术模型标本后再分别测上述生物力学数据,与完整标本对比。结果:A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抵抗左右侧屈(P<0.05)及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B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及左右侧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但较A组差异小(P<0.05)。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结合微型钛板固定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其颈椎标本在对抗侧屈及轴性旋转载荷方面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单纯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方韧带复合体 微型钛板 单开门 椎管成形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微型钛板与锚定法颈椎单开门治疗颈椎病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温世锋 郭东明 +3 位作者 徐中和 肖文德 李菊根 尹庆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0-352,354,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单开门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5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内固定技术分为微型钛板固定技术(A组)26例和锚定法固定技术(B组)29例。... 目的比较颈椎单开门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5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内固定技术分为微型钛板固定技术(A组)26例和锚定法固定技术(B组)29例。通过比较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而影像学结果则通过比较X线颈椎曲度变化值和MRI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进行评估。结果其中50例获得随访6~42个月,平均(27.1±9.9)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颈椎曲度变化值、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变化值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颈椎单开门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但微型钛板固定技术获得更好的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成形术 单开门 微型钛板 锚定法
原文传递
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良 庞清江 +1 位作者 张前法 黄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疾病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0年6月~2004年9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8~56岁。病程3个月~3年。其中发育性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7例... 目的 探讨采用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疾病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0年6月~2004年9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8~56岁。病程3个月~3年。其中发育性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7例。均伴腰椎间盘突出:L5、S1 6例,L4,5,9例,L3,4 2例,L3~5 1例;伴侧隐窝狭窄13例。应用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治疗,半侧椎板回植3例,全椎板回植14例,2个节段椎板回植1例。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3个月~4年3个月,平均1年8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3~9个月后骨性融合。CT随访示无回植椎板移入椎管或移位倾向,无截骨前缘过度增生对硬脊膜产生新的压迫等,无明显椎间退变及椎间不稳;椎管矢状径扩大1.8~5.6mm,平均3.2mm;横径扩大1.3~4.4mm,平均1.8mm,症状无复发。结论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腰椎管狭窄手术应用中安全可靠、疗效好,椎管扩大明显,椎板重建可靠,恢复了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椎管成形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经宇 张春霖 +1 位作者 翟福英 李振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80-1385,共6页
背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开展一项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保留颈椎重要结构的基础上对颈椎病实现脊髓减压。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 背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开展一项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保留颈椎重要结构的基础上对颈椎病实现脊髓减压。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3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轴性症状明显率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明显低于单开门组(P<0.05),颈曲指数丢失值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显著低于单开门组(P<0.05)。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末次随访1例患者2枚钛钉轻微松动,患者无异常症状。单开门组治疗中6例开门时出现铰链侧断裂,将断裂椎板切除,脊髓表面覆盖人工硬脊膜加以保护。结果表明,微创颈椎管成形组与单开门组相比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无差别,但治疗后并发症远低于单开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髓型颈椎病 微创 单开门 椎管成形术 微型钛板 棘突韧带复合体 轴性症状 颈椎 颈曲指数 JOA评分
下载PDF
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中的应用:近期随访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柏臻 华强 赵慧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681-5686,共6页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时,椎管发生再狭窄、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轴性症状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持久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和减少颈椎后部组织结构的干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有必要。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置...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时,椎管发生再狭窄、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轴性症状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持久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和减少颈椎后部组织结构的干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有必要。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共67例,其中微型钛板组27例使用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缝线组40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两组的减压节段均为C3-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曲度变化值,术后6个月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丢失不明显,缝线组颈椎曲度部分丢失(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微型钛板组明显低于缝线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微型钛板组(35.2±6.2)°与缝线组(34.0±4.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微钛板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法能减轻术后的轴性症状以及防止颈椎曲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微型钛板 颈椎病 成形术 单开门 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阎志毓 叶星 +1 位作者 梁晓杰 边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部骨折临床应用特点及效果,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此项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复合性颌面骨折(至少伤及上下颌骨或单发上、下颌骨两处以上骨折)病例,共171处骨折;采用不同形状的异型微型钛板...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部骨折临床应用特点及效果,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此项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复合性颌面骨折(至少伤及上下颌骨或单发上、下颌骨两处以上骨折)病例,共171处骨折;采用不同形状的异型微型钛板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并根据骨折部位采用不同时间的颌间弹性牵引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对颌面部外型保持满意;61例手术后患者骨折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仅有1例因伤口感染或颌间固定时间较短而造成骨不连。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异型微型钛板可用于多种复杂的颌面部骨折,对于同时伤及上下颌骨或两处以上的复杂骨折病例,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尽量控制在2周以内,建议应用颌间弹力牵引2~4周,从而更好地保证伤口、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颌面部损伤 微型钛板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胡超 王建华 +1 位作者 张纲 谭颖徽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 目的: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颌骨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冬月 海涌 +2 位作者 刘玉增 关立 孟祥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参数及平衡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型钛板法后路...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参数及平衡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型钛板法后路单开门组(A组),共29例;锚定法后路单开门组(B组),共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时,颈椎X线侧位片上C2椎体矢状面垂直轴线至C7椎体后上缘的距离(C2-7 SVA)、C2与C7椎体后缘切线夹角(C2-7 Cobb角)、T1椎体上缘连线与水平线的交角(T1 Slope)。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病程、颈痛VAS、JOA评分、NDI评分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颈痛VAS、N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时,颈椎NDI评分A组优于B组(P<0.05),其他指标均相似(P>0.05)。在影像学参数上,术后两组C2-7 SVA和T1 Slope均增加,C2-7 Cobb角均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的C2-7 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参数C2-7 SVA差值与临床指标NDI评分差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两种术式术后颈椎都有前倾,但微型钛板法术后患者的颈椎矢状面平衡优于锚定法,其颈椎功能状态亦优于锚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型钛板 锚定法 颈椎 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