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造影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
1
作者 丁姣姣 韩伟 +1 位作者 高军喜 宋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9-45,50,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节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建立预测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合理规范的...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节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建立预测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合理规范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404个结节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函数按照7∶3分为建模组(n=282)与验证组(n=12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应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构建模型显示结节边缘、声晕、多灶性、包膜下生长或侵犯包膜、消退模式是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AUC为0.747(0.690~0.804),最佳cut-off值为0.430,灵敏度0.65,特异度0.73;验证组AUC为0.778(0.697~0.860),最佳cut-off值为0.419,灵敏度0.64,特异度0.8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可个体化预测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指导高风险人群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下载PDF
CircRNA_000121在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2
作者 白超 杨雯雯 +3 位作者 祁光伟 杨柳雨 罗军 刘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研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中circRNA_000121表达情况。方法 以2022年1-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MC伴有颈部... 目的 研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中circRNA_000121表达情况。方法 以2022年1-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MC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区)[PTMC(L)组]患者30例,PTMC不伴有淋巴结转移(PTMC组)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外周血标本、术中甲状腺癌组织及一般资料。通过qRT-PCR检测2组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circRNA_000121、miR-146b-3p和MMP2的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ircRNA_000121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ircRNA-000121与miR-146b-3p、miR-146b-3p与MMP2在PTMC外周血标本、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PTMC组患者比较,PTMC(L)组患者的外周血和组织标本中circRNA_000121、MMP2呈高表达,miRNA-146b-3p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置信区间(95%CI)0.915~1.000,灵敏度0.933,特异度1.000;组织标本AUC为0.943,置信区间(95%CI)0.874~1.000,灵敏度0.900,特异度0.96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00121、miRNA-146b-3p、MMP2在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rcRNA_000121在PTMC(L)患者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呈高表达,与外周血表达一致,circRNA_000121在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有望成为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circRNA_000121
下载PDF
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点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季振华 蒋斌 +2 位作者 陈卫贤 戴文成 张钦鑫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首次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743例,男性152例作为研究组,女性59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首次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743例,男性152例作为研究组,女性59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多灶性、肿瘤分布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肿瘤包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mm、多灶、双侧分布、有包膜侵犯为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mm、包膜侵犯为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相对于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出现包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临床对于肿瘤最大径>5 mm、有包膜侵犯的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要尤为重视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马艳飞 石铁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直径和、腺体外侵袭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单侧 多灶性 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微波消融术后疗效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邓伟 张英霞 +1 位作者 闫诺 李昊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2-305,35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疗效及结节体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微波消融治疗的低危PTMC患者63例,于术后1 d和1、3、6、12个月进行随访,对临床疗效及结节体积进行观察;根据结节吸收情况分为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疗效及结节体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微波消融治疗的低危PTMC患者63例,于术后1 d和1、3、6、12个月进行随访,对临床疗效及结节体积进行观察;根据结节吸收情况分为结节消失组(19例)与结节未消失组(43例),分析影响结节体积的相关因素。结果:63例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成功,1例因颈部淋巴结转移转行外科手术。术后疼痛1例、出血2例、声音改变1例,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微波消融后结节体积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术后6个月时结节体积恢复至术前水平,19例结节术后12个月完全吸收,其中4例发生在术后6个月。2组在有无微小钙化灶、与最近被膜的距离、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术后1 d结节体积、消融时间、消融热量及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年龄、术前结节体积、单位体积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低危PTMC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年轻患者、小病灶及单位体积能量高的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结节吸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微小乳头状癌 临床疗效 吸收率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6
作者 李建宁 司志雯 +2 位作者 于明秀 蒋雪梅 张远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方法:收集110例PTMC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多模态超声特征,并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2岁、男性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方法:收集110例PTMC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多模态超声特征,并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2岁、男性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P<0.05);结节最大截面横径≥0.52 cm或纵径≥0.66 cm是PTMC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均P<0.01);微钙化和弹性评分≥4分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微钙化是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结节内伴微钙化的PTMC患者,应加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桂佳佳 张晴 +1 位作者 陈伟伟 陈秋怡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是...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是否转移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4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79例,未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转移组比,转移组患者女性、年龄<45岁、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发生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原发病灶直径>5 mm、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占比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45岁、有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有病灶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为导致病灶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842、2.141、1.241、1.421、1.482、1.211、1.212、1.246,均P<0.05)。结论女性、年龄≥45岁、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有病灶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为导致病灶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结合上述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降低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中央区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适形切除术可行性的探讨: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报告
8
作者 张冬晨 曹键 +4 位作者 李晨 陈国帅 杨晓东 叶颖江 姜可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者,其可获得不劣于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远期肿瘤结果。该术式或可成为未来的PTMC诊疗的一部分,PTMC精准医疗需依赖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技术早期识别淋巴结微浸润等高风险因素,实现生物学外科理念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腺适形切除术 预后 功能保护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王畅 王志勇 +2 位作者 熊辉 周锋 王宏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90例PTMC患者资料,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接受超声检查。观察PTMC患者超声引导下RFA术前与术后的超...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90例PTMC患者资料,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接受超声检查。观察PTMC患者超声引导下RFA术前与术后的超声特征。结果 RFA治疗PTMC的超声特征主要表现为术前呈低回声,部分结节边界不清,伴有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多为Ⅰ级与Ⅱ级;术后即刻为消融结节内呈不均匀强回声,边界欠清晰,直径较术前结节增大;术后6个月时病灶结节呈清晰的低回声,内部无血流信号。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病灶结节的最大直径、平均体积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病灶结节的平均缩小率<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MC病灶结节直径≤5 mm患者超声引导下RFA的消融时间短于>5 mm的患者,消融能量低于>5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FA治疗PTMC后病灶结节直径与体积逐渐缩小,术后结节内部回声信号强度变低及内部无血流信号是RFA术后较为特异的超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微小乳头状癌
下载PDF
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在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洪伟 贾高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甲状腺切除方式均采用峡部+患...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甲状腺切除方式均采用峡部+患侧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腔镜组(40例)和开放组(40例)。腔镜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手术,开放组行颈前切口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切开总长度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开放组,瘢痕自我关注度得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术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美容效果理想,还可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乳晕入路 腔镜 微小乳头状癌 开放手术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于一行 牛雅宁 +5 位作者 张孟丽 范志娜 马丙鑫 李闯 李国庆 吴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基于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184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8例)和验证集(56例),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 目的基于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184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8例)和验证集(56例),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1例(转移组)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03例(无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资料中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提取结节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降维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别构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模型诊断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包膜浸润均为PTM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OR=3.131、3.245,均P<0.05)。共筛选出11个系数非零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基于超声影像组学、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诊断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5%可信区间:0.74~0.82)和0.72(95%可信区间:0.68~0.75);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诊断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7(95%可信区间:0.83~0.90)和0.81(95%可信区间:0.78~0.83),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均高于超声影像组学模型(P=0.043、0.036)。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在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田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应用效果及效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91例,入组病例均采用手术干预,术中行冰冻切片病...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应用效果及效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91例,入组病例均采用手术干预,术中行冰冻切片病理辅助检查,以石蜡切片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临床诊断效能。将冰冻切片结果与金标准是否符合分为符合组与非符合组,查阅患者一般资料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1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金标准检查确诊36例,确诊率为39.56%。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阳性患者33例,与金标准检查准确度为87.91%(80/91),诊断灵敏度为80.56%(29/36)、特异度为92.73%(51/55)、阳性预测值87.88%(29/33)、阴性预测值为87.93%(51/58);91例患者冰冻切片诊断2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肿瘤直径、甲状腺钙化、包膜侵犯及多病灶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冰冻切片诊断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其效能常受到包膜侵犯和肿瘤直径的影响,应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二次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种方式联合检测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13
作者 陈泳生 王维策 +3 位作者 杜国能 王彦 敖颖 罗锦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B)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超声影像数据报告系统(th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B)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超声影像数据报告系统(th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4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确诊PTMC为“金标准”,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评分为TI-RADS 4类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的患者51例,按照入院不同时间将标本分为US-FNAB检查组(2021年1—10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2021年11月—2022年8月)、联合检测组(2022年9月—2023年6月),各17例。US-FNAB组检查采用US-FNAB检查;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采用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检测组采用US-FNAB+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比较3组诊断效能,筛选出TI-RADS 4类PTMC术前诊断最优的检测方法。结果以术后病理确诊为PTMC为“金标准”,US-FNAB检查组检出PTMC阳性6例,阴性11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检出PTMC阳性7例,阴性10例;联合检测组检出PTMC阳性15例,阴性2例。联合检测组诊断TI-RADS 4类PTMC的敏感度、准确率(92.86%、82.35%)高于US-FNAB检查组(35.71%、41.18%)、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42.86%、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组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US-FNAB检查组、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FNAB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用于TI-RADS 4类PTMC患者术前诊断中,其敏感性、准确性高,可提高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 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 TI-RADS 4类 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效能 漏诊率
下载PDF
高频超声指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识别的价值
14
作者 蓝新连 华绪俊 龚旺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指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识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PTMC患者,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转移组(n=34)和未转移组(n=64)。比较转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指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识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PTMC患者,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转移组(n=34)和未转移组(n=64)。比较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PTMC结节形态、内部钙化、侵及被膜和血流分布等高频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分析高频超声特征对PTMC伴LNM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关于结节形态、内部钙化、侵及被膜和血流分布等超声特征有明显差异(P<0.05),结节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分析,纵横比、内部钙化、侵及被膜、血流分布为PTMC伴LNM的具有正向预测价值。使用ROC曲线评价高频超声特征对PTMC伴LNM的预测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0%、78.10%,AUC为0.832,95%CI为0.745~0.919。结论:高频超声诊断PTMC伴LNM时,结节形态、内部钙化、侵及被膜和血流分布等指标具有正向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SBAR模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未名 牛万成 +2 位作者 张召辉 周峰 许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3-0096,共4页
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进展缓慢,学界提出了积极监测的诊疗策略。积极监测策略收益与风险并存,需要向患者充分说明,采用标准化沟通模板可以使沟通事项充分、全面,从而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和质量。SBAR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沟通模... 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进展缓慢,学界提出了积极监测的诊疗策略。积极监测策略收益与风险并存,需要向患者充分说明,采用标准化沟通模板可以使沟通事项充分、全面,从而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和质量。SBAR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包括现况、背景、评估、建议四个模块,该模式兼具医学与人文要素,能够使患者产生放松感、亲近感、信赖感、价值感,并能够使患者从客体化、边缘化、“失语”化状态回归共同叙事主体,参与共同决策。医患关系是一种陪伴关系,医患沟通实践中走进患者内心,陪伴患者共度一段艰难的人生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积极监测 SBAR沟通模式 共同决策 陪伴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16
作者 崔桂华 李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1-3,8,共4页
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得以不断提升,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已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微创疗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尽管热消融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已经有很多的循证医... 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得以不断提升,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已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微创疗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尽管热消融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已经有很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但在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近年来也发布了一些关于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专家共识,本文中将总结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目前的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消融 腺结节 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7
作者 吴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146-148,共3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镇江瑞康医院2019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8例PTM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各...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镇江瑞康医院2019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8例PTM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各项彩超特征及病灶部位血流参数,同时研究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彩超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结节边界模糊、内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纵横比> 1及血流信号2~3型占比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 <0.05)。研究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 <0.05)。彩超技术共检出PTMC 69例,漏诊2例,误诊3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超技术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06%、95.00%、96.09%。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边界模糊、内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纵横比> 1及血流信号2~3型占比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PTMC患者(P <0.05)。结论:彩超技术诊断PTMC的效能较佳,可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血清TSH、TgAb、TPOAb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相关性
18
作者 申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15-0018,共4页
分析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从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彩超提示患者患有TI-RADS4a及4b类且直径小于10mm结... 分析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从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彩超提示患者患有TI-RADS4a及4b类且直径小于10mm结节的患者299例。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有15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45例,记录了299例术前血清TSH、TgAb、TPOAb浓度的患者的数据,并通过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回报PTMC组中有106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结果 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TSH、BMI以及年龄都是导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另外,研究表明TSH和BMI均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是0.491、0.990,OR为1.635、1.104)。年龄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间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037,OR为0.963)。通过ROC曲线可以发现,在甲状腺良恶性的比较中,年龄与BMI与TgAb、TPOAb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小于0.65。TSH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704,敏感性为0.545,特异性为0.828,约登指数为0.373,对应TSHcut-off值为2.465μU/mL。结论 年龄、BMI、TSH、TgAb、TPOAb与PTM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年龄、BMI、TSH均是PT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MI、TSH呈正相关,年龄呈负相关。TSH可作为PTMC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当TSH>2.465时,需警惕PTM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促甲腺素 腺球蛋白
下载PDF
灌注峰值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邹文 朱皓华 +1 位作者 邓志生 许丽萍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26-327,334,共3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该类疾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随着超声医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首选...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该类疾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随着超声医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尤其超声造影参数灌注峰值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超声诊断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诊断 灌注峰值 研究进展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20
作者 王瑞才 朱建友 +8 位作者 徐少艳 王爱云 杨海萍 刘斌 张燕 邵钰铭 熊国祥 崔晓涵 霍萌萌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10-812,共3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存在一定漏诊率,如何运用一种类型工具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成为一个难点,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假阴性率。显著降低了PTMC术中冰冻切片...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存在一定漏诊率,如何运用一种类型工具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成为一个难点,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假阴性率。显著降低了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假阴性率,可作为病理科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重要的质量控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切片 组织病理学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