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介导电流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高文良 张红 +4 位作者 袁谊 郭蕊 刘兴阳 邓显华 孙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检测不同浓度Pb^(2+)(1,5,10,50和10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GABA(1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并检测Pb^(2+)5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不同浓度GABA(1,10,50,100,500和10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②取15~19 d日龄雄性SD大鼠大脑制作厚度为350μm的脑片样本,记录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注入电流诱导的动作电位(AP),检测Pb^(2+)10μmol·L^(-1)(灌流速度2 mL·min^(-1))处理前和处理5 min后sIPSC和mIPSC振幅和频率及AP频率。结果①在10,50和100μmol·L^(-1)浓度时,随浓度升高,Pb^(2+)抑制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作用增强,IC_(50)值为(68±20)μmol·L^(-1)。②Pb^(2+)50μmol·L^(-1)抑制GABA最大激活电流(P<0.01),升高GABA的EC50值,由无Pb^(2+)组的(20±6)μmol·L^(-1)增加到(87±39)μmol·L^(-1),表明Pb^(2+)可能以非竞争性机制抑制I_(GABA)。③脑片实验中,与处理前比较,Pb^(2+)10μmol·L^(-1)处理5 min后可逆地抑制神经元sIPSC的频率(P<0.01)而未影响其振幅,而mIPSC的频率和振幅均未受到影响。此外,Pb^(2+)10μmol·L^(-1)抑制AP的频率(P<0.01),降低神经元的整体兴奋性。结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2+)可能通过抑制皮质神经元的AP抑制sIPSC的频率;提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抑制以及对脑片神经元sIPSC频率的抑制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反映了Pb^(2+)中毒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神经元 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对视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表达及其抑制性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黎一鸣 郑莎 +2 位作者 翁传煌 高唐鑫子 杨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5,381,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对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表达及其抑制性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为探索 CSPGs 抑制视皮层可塑性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硫酸软骨素酶(ChABC)处理体外培养的胎鼠视皮层神经元...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对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表达及其抑制性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为探索 CSPGs 抑制视皮层可塑性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硫酸软骨素酶(ChABC)处理体外培养的胎鼠视皮层神经元,降解其 CSPGs 后应用免疫荧光显色检测 CSPGs 降解情况及 GABA 能神经元的表达变化,并用膜片钳检测其自发性微小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以观察其抑制性突触传递功能变化情况。结果:0.1 U/ml ChABC 处理神经元后,CSPGs 被成功降解,GABA 能神经元细胞密度、mIPSCs 幅度和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SPGs 能促进GABA 能神经元表达及其抑制性突触传递功能的成熟,这可能是 CSPGs 抑制视皮层可塑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硫酸软骨素酶 膜片钳 自发性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下载PDF
神经降压素对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内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舰 冯宇鹏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内源性神经肽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在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内对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电压膜片钳记录方法,在脊髓薄片上观察NT对SG内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和微小抑制... 目的:研究内源性神经肽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在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内对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电压膜片钳记录方法,在脊髓薄片上观察NT对SG内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的频率和幅值的影响。结果:(1)灌流NT(2μmol/L)对SG内神经元mEPSCs的频率和幅值均无明显影响,说明NT不影响SG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2)灌流NT(2μmol/L)能增加SG内神经元mIPSCs的频率,但对幅值无明显影响,即NT可引起突触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但对突触后神经元无明显影响。结论:NT可通过增加SG内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途径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降压素 胶状质 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全细胞电压膜片钳
原文传递
宝宝乐口服液对瘦素调节VMN神经元mIPSC的影响
4
作者 杜永平 张月萍 +4 位作者 史正刚 牛瑜 徐彦博 杜兰芳 张国成 《中医儿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宝宝乐口服液对瘦素调节下丘脑腹内侧区(VMH)神经元mIPSC的影响。方法利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记录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实验大鼠VMN神经元的mIP-SC,取给药前1min和给药最后1min的数据,分析瘦素及宝宝乐口服液对mI... 目的观察中药宝宝乐口服液对瘦素调节下丘脑腹内侧区(VMH)神经元mIPSC的影响。方法利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记录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实验大鼠VMN神经元的mIP-SC,取给药前1min和给药最后1min的数据,分析瘦素及宝宝乐口服液对mIPSC频率的影响。结果瘦素使3组大鼠大部分VMN神经元的mIPSC频率减少,小部分VMN神经元的mIPSC频率增加。mIP-SC频率抑制或增加的程度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模型组mIPSC频率抑制的神经元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mIPSC增加的神经元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模型组mIPSC对瘦素无反应的神经元比例也减少;治疗组中mIPSC频率抑制或增加的程度恢复正常。结论厌食模型动物VMN对瘦素的整体敏感性增加,使VMN发出过度的饱信号,从而产生厌食;宝宝乐口服液可以纠正和改善这一病理过程,这应当是小儿厌食发生发展及运脾复方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宝乐口服液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下丘脑腹内侧核 膜片钳
下载PDF
丙泊酚对丘脑室旁核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玉龙 易琼 +4 位作者 徐薇 王锷 黄志力 陈永权 王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927,共9页
本研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索丙泊酚对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8周龄C57BL/6J小鼠急性脑片上,用单细胞逆转录PCR技术鉴定PVT神经元类型。记录丙泊酚给药前、后和洗脱后PVT... 本研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索丙泊酚对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8周龄C57BL/6J小鼠急性脑片上,用单细胞逆转录PCR技术鉴定PVT神经元类型。记录丙泊酚给药前、后和洗脱后PV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firing frequencies before,during,and after,F_(B),F_(D)and F_(W))及给药前、后的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 before and during,MPB and MPD)。探索木防己苦毒素(picrotoxin,PTX)阻断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后对丙泊酚作用的影响,以及丙泊酚对PVT神经元上自发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and 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IPSCs and mIPSCs)的影响。动物实验已获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显示,在脂肪乳组和2μmol·L^(-1)丙泊酚组,F_(B)、F_(D)、F_(W)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5、10、20μmol·L^(-1)丙泊酚组,FD与FB相比显著下降(P<0.01),F_(W)与FD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这3个浓度组之间的抑制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MPD与MPB相比仅在20μmol·L^(-1)丙泊酚组有显著下降(P<0.01)。加入PTX后10μmol·L^(-1)丙泊酚不能抑制放电频率。10μmol·L^(-1)丙泊酚使sIPSCs的衰减时间延长(P<0.01),且使mIPSCs的衰减时间延长(P<0.05),幅度升高(P<0.01)。以上结果表明,丙泊酚呈浓度依赖和可逆性地抑制PVT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这种作用可能主要由突触后GABAA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丘脑室旁核 全细胞膜片钳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