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微小残留病灶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李威 刘欣 朱尊民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81-82,85,共3页
目的:分析微小残留病灶(MRD)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初诊为ALL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且随访至2023年6月30日,根据随访期间患儿预... 目的:分析微小残留病灶(MRD)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初诊为ALL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且随访至2023年6月30日,根据随访期间患儿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将无事件生存患者纳入对照组(n=68),预后不良患者纳入观察组(n=12)。收集所有患儿初诊时临床资料,检测MRD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L患儿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MRD水平、CD_(3)^(+)、CD_(4)^(+)及CD_(4)^(+)/CD_(8)^(+)比较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D、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为影响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RD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反映ALL患儿预后情况,MRD、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是提示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灶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四色与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凌逸 李皓 +5 位作者 陈巧云 闻向梅 徐子浚 马吉春 林江 钱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相关性、阳性率和比例差异。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方法、四色流式细胞术和八色流式术检测22例AML患者... 目的比较分析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相关性、阳性率和比例差异。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方法、四色流式细胞术和八色流式术检测22例AML患者的40份骨髓标本中微小残留病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骨髓细胞形态学方法、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RD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通过Mann-Whitney检验分析MRD比例之间的差异。结果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40份AML患者骨髓MRD相关性较好(R^(2)=0.9922,P<0.0001),同时四色、八色流式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MRD相关性好(四色:R^(2)=0.8453,P<0.0001;八色:R^(2)=0.8065,P<0.0001)。两种流式细胞术检测40份骨髓MRD阳性率均为85%,两者阳性率一致。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MRD比例均值为6.45%(0.04%~45%),中位数为0.4%;八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的MRD比例均值为6.20%(0.04%~44.81%),中位数为0.37%。八色流式分析MRD比例略低于四色流式,但两者MRD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四色和八色流式分析MRD比例均小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比例(P分别0.020,0.016)。结论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标本MRD相关性较好,阳性率一致。八色流式分析MRD结果可靠,适合临床流式分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四色流式细胞术 八色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基于循环肿瘤DNA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福成 万智毅 杨盈赤 《癌症进展》 202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辅助化疗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然而是否对某些特定患者进行辅助化疗仍然存在争议。基于TNM分期系统评估患者个体复发风险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研究显示患者术后体内的循环肿瘤DNA(ctDNA)状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后标志... 辅助化疗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然而是否对某些特定患者进行辅助化疗仍然存在争议。基于TNM分期系统评估患者个体复发风险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研究显示患者术后体内的循环肿瘤DNA(ctDNA)状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后标志物。术后ctDNA反映了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了复发风险和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基于ctDNA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小残留病灶 预后 循环肿瘤DNA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1基因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预后的价值
5
作者 史利欢 陈静 +2 位作者 谢昕 范朋凯 刘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82-88,92,共8页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FCM-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M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一般信息。患儿治疗前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FCM-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M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一般信息。患儿治疗前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WT1基因表达,并经FCM检测MRD。所有患儿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40)和预后不良组(n=36)。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9、12个月的WT1基因及MRD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儿治疗前后WT1基因及MRD变化情况;分析AML患儿临床病理特征与WT1基因表达及FCM-MRD阳性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与AML患儿预后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对AML患儿复发的影响及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T1基因、FCM-MRD单一及联合检测对AML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WT1基因、MRD与AML患儿FLT3 ITD/TKD突变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儿治疗后9、12个月的WT1表达量及FCM-MRD阳性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DAH化疗方案患儿的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低于接受DAE化疗方案患儿,预后良好率高于接受DAE化疗方案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T1基因表达及FCM-MRD阳性率与AML患儿白细胞计数、FAB分型、骨髓原始细胞及细胞遗传学分组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与AML患儿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验证显示,WT1高表达患儿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均低于WT1低表达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9.530,P=0.040、0.002),FCM-MRD阳性患儿OS、PFS均低于FCM-MRD阴性患儿,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6.381,P=0.023、0.012);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WT1基因表达与AML患儿OS、PFS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WT1联合FCM-MRD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果,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7.5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与FLT3 ITD/TKD突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WT1表达水平及FCM-MRD阳性率在不同预后AML患儿中具有特异性变化,与AML患儿预后具有强关联性,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AML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1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多参数 流式细胞术 预后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及进展
6
作者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肿瘤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仍有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的肿瘤细胞。我们将残留在患者体内,与原发肿瘤表型相似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MRD是肿瘤复... 肿瘤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仍有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的肿瘤细胞。我们将残留在患者体内,与原发肿瘤表型相似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MRD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MRD检测的优势是可以较影像学等传统检查方式更早地发现肿瘤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灶 分子残留病灶 MRD CTC CTDNA
下载PDF
MicroRNA-210与微小残留病灶的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梅妍妍 李志刚 +4 位作者 张谊 张伟令 张品伟 王楠 黄东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检测MicroRNA-210(miR-21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iR-210与微小残留病灶(MRD)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Q-PCR方法检测88例初诊儿童ALL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及第33天的... 目的:检测MicroRNA-210(miR-21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iR-210与微小残留病灶(MRD)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Q-PCR方法检测88例初诊儿童ALL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及第33天的MRD表达水平。结果:miR-210在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普遍高表达,且在非复发组miR-2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复发组(10.64±1.5 vs 3.27±0.6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与高表达组相比,miR-210低表达组具有较差的无复发活存率(RFS)(P=0.011)、无事件活存率(EFS)(P=0.013)及总活存率(OS)(P=0.0108)。根据miR-210及MRD水平,将88例患儿分为3组。miR-210-MRD高风险组复发率(70%)显著高于miR-210-MRD中风险组(6.25%)及miR-210-MRD低风险组(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miR-210-MRD高风险组RFS、EFS及OS均显著低于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P<0.01)。结论: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对疾病复发、诱导失败有良好的预测价值。miR-210的低表达与低LFS、EFS及OS高度相关。miR-210与第33天MRD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预后差、复发风险大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R-210 微小残留病灶 联合检测 预后意义
下载PDF
TR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罗琼 黄志新 +1 位作者 罗柳萍 肖定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2(TR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Q-PCR)检测AL初发组(68例)、血液学完全缓解(CHR)组(57例)和复发组(25例)TRX-2基因表达的变化,25名骨髓捐献...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2(TR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Q-PCR)检测AL初发组(68例)、血液学完全缓解(CHR)组(57例)和复发组(25例)TRX-2基因表达的变化,25名骨髓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TRX-2基因表达量的上限(91)为参考值上限,回顾分析复发组在CHR期(骨髓原始细胞计数<5%)TRX-2基因表达的水平,比较其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MRD的相关性。结果:TRX-2基因表达在完全缓解组与初治组和复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患者CHR期(骨髓原始细胞<5%),21例(21/25)TRX-2基因呈高表达(>91),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具有相关性(r=0.874,P=0.0005)。结论:TRX-2基因为急性白血病新的广谱标志,适用于MRD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X-2基因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8相关蛋白2及微小残留病灶的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梅妍妍 高超 +4 位作者 崔蕾 李伟京 赵晓曦 吴敏媛 李志刚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骨髓样本中半胱氨酸蛋白酶8相关蛋白2(CASP8AP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儿童ALL为研究对象,使用RQ-PCR方法检测初诊骨髓...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骨髓样本中半胱氨酸蛋白酶8相关蛋白2(CASP8AP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儿童ALL为研究对象,使用RQ-PCR方法检测初诊骨髓样本中CASP8AP2的表达水平。根据ROC曲线界值将CASP8AP2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以第33天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分为MRD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以CASP8AP2联合第33天MRD表达水平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分析CASP8AP2、MRD以及两者联合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81例ALL患儿纳入分析,男女比例1.6∶1。①复发组CASP8AP2表达显著低于非复发组,(0.45±0.31)vs(0.77±0.35),P=0.0021;CASP8AP2高表达和低表达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2%(2/62)和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700~1.002。②MRD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复发率分别为23.7%(9/38)和2.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90,95%CI:0.773~1.007。③CASP8AP2-MRD低危组37例无复发,中危组2/31例(6.4%)复发,高危组8/13例(6.2%)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ASP8AP2-MRD高危组的无事件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917,95%CI:0.837~0.997。结论 CASP8AP2的表达水平结合MRD可准确的判断儿童ALL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半胱氨酸蛋白酶8相关蛋白2 微小残留病灶 联合检测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晴 施菊妹 陶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964,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过去十年中逐步提升,具体表现为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延长,许多患者经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同时,大多数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相关信息可代...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过去十年中逐步提升,具体表现为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延长,许多患者经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同时,大多数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相关信息可代替总生存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近年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二代测序技术及PET/CT等检测MM患者MRD的高敏感试验也在逐步开展。本文仅就MRD的临床意义及上述4种检测方法各自的特征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残留病灶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引领肺癌治疗新时代的标志物——微小残留病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嘉涛 杨学宁 吴一龙 《循证医学》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近年来,从评估肿瘤负荷角度出发,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评估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或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的研究对象在肺癌这一实体瘤中的证据不断积累,其价值... 近年来,从评估肿瘤负荷角度出发,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评估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或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的研究对象在肺癌这一实体瘤中的证据不断积累,其价值及应用前景逐步开发当中;迎来2021年的开端,肺癌MRD作为划时代的标志物,已然蓄势待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小残留病灶 标志物
下载PDF
供者型CIK细胞输注对清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方 刘强 +3 位作者 郭欢绪 严学倩 赵辉 刘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供者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清除... 目的观察供者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清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的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4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例。在allo-HSCT后出现分子生物学复发(7例)以及形态学复发(3例)后经减停免疫抑制剂、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等治疗后形态学缓解,但MRD仍阳性的患者,给予供者型CIK细胞输注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输注供者型CIK中位次数3(2~8)次。1例输注2次无效,最终血液学复发死亡;9例患者MRD转阴,其中1例输注10个月后再次复发死亡,1例因减停免疫抑制剂出现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另7例患者无病存活。输注CIK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0(3~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3~1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8(0~14)个月,其中5例患者输注CIK后无病生存时间长于移植后无病生存时间。结论供者型CIK细胞输注治疗对allo-HSCT后复发的患者可使其再次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减少血液学复发,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微小残留病灶
原文传递
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俊煌 严俊 +4 位作者 林素霞 王光武 陈国勇 陈国章 沈建箴 《中国小儿血液》 CAS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对探讨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诊断中的价值,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研究49例初治儿童AL(包括ALL31例及AML18例)和20例对照组的p15基因甲基化情况。动态观察4... 对探讨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诊断中的价值,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研究49例初治儿童AL(包括ALL31例及AML18例)和20例对照组的p15基因甲基化情况。动态观察4例ALL及2例AML治疗前后p15基因甲基化的变化。结果显示,儿童AL患者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7.3%,ALL与AML的阳性率(分别为61.3%和77.7%),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20例均阴性。动态观察的6例儿童AL,初诊时均呈现p15基因甲基化;完全缓解时,4例仍呈现甲基化,其中3例分别于3个月、5个月、6个月后复发:另一例甲基化转为阴性,未复发:MSP敏感度可达10-3。因此,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有助于检测儿童AL的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p15 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AL 儿童 微小残留病灶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判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丽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维持治疗第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骨髓MRD检测,统计MRD阳性及阴性患者不同危险度及...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维持治疗第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骨髓MRD检测,统计MRD阳性及阴性患者不同危险度及不同治疗时期的复发情况,同时比较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不同骨髓缓解状况下MRD水平。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以及维持治疗第3个月,高危组的MRD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期MRD阳性复发率显著高于MRD阴性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的患者MRD≥10-2比例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D水平与ALL的预后有关,MRD阳性可作为ALL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复发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骨髓移植前后微小残留病灶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巧花 张少云 +3 位作者 孙俊宁 侯淑玲 贺建霞 张宗 《白血病》 2000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淋巴肉瘤 自体骨髓移植 微小残留病灶 检测
下载PDF
银染原位杂交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灶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金婕 程诗迪 +4 位作者 王劲 李郑 李响 周旭 刘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银染原位杂交(SISH)技术结合骨髓病理学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于该院多次住院化疗的MM患者,在第4疗程和第8疗程结束时分别取骨髓活检标本,以骨髓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应用银染原位杂交(SISH)技术结合骨髓病理学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于该院多次住院化疗的MM患者,在第4疗程和第8疗程结束时分别取骨髓活检标本,以骨髓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测CD138,同时采用SISH法检测κ、λ基因扩增情况,以此评估MM患者的骨髓MRD。结果 36例化疗后MM患者病理活检所见浆细胞比例在第4疗程和第8疗程结束时分别为25.5%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测CD138^+分别为++和+/-,SISH检测κ、λ基因扩增率分别为28.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该技术监测不同疗程MM患者的MRD差异显著。另外,在治疗有效的22例患者中,SISH测得κ、λ基因扩增水平为4.1%,显著低于进展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出疗效越差,扩增率越高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游离轻链测定中κ/λ比值变化一致。结论 SISH技术结合骨髓病理学方法具有观察视野广、浆细胞计数稳定、基因信号准确易测等优点,对MM患者的疗效评估和治疗策略选择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银染原位杂交 骨髓病理学 微小残留病灶
下载PDF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P15基因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价值
17
作者 沈志坚 张君丽 +1 位作者 俞康 江松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 :评价由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P15基因甲基化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价值。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分析了 38例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在初诊时和缓解后的不同阶段P15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①... 目的 :评价由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P15基因甲基化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价值。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分析了 38例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在初诊时和缓解后的不同阶段P15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①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15基因甲基化的敏感性为 2 .0× 10 -4。② 38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的P15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 6 8.4 % ,正常对照组无甲基化。③P15基因甲基化可能与疾病的预后有关。经治疗后P15基因甲基化消失的病人与P15基因甲基化持续存在的病人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0 %比 6 8.8% ,P <0 .0 1)。结论 :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在急性白血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 (达 6 8.4 %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急性白血病P15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该指标可监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相关的情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15 成人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MSP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的动态监测
18
作者 蒋东霞 胡杰英 +6 位作者 周健 杨晓博 张莉 范瑞华 魏旭东 宋永平 马保根 《医药论坛杂志》 2004年第2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治疗效果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RT -nested -PCR方法定期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前后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治疗效果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RT -nested -PCR方法定期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前后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后 1个月到 2个月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 76 % ,10 0天转阴率达 88%。结论 RT -nested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判定预后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灶 动态监测 基因检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PCR检测降钙素基因高甲基化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19
作者 谢贤和 张学敏 +1 位作者 陈志哲 黄明清 《白血病》 1998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为探讨甲基化分析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RD)中的价值,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31的初诊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4例对照者以及在18个月中动态观察5例AML治疗前后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的变化。31N初诊期AML中25例,14例对照者中... 为探讨甲基化分析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RD)中的价值,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31的初诊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4例对照者以及在18个月中动态观察5例AML治疗前后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的变化。31N初诊期AML中25例,14例对照者中的0呈现CT基因高甲基化(P<0.01)。动态观察的5例AML,全部初诊期及完全缓解时的4例呈现CT基因高甲基化,其中3例分别于完全缓解后3个月、5个月、6个月复发。完全缓解和CT基因高甲基化阳性1例及阴性1例未复发。提示该方法有助于检测AML的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 高甲基化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诊断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中的运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佳 李惠民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712-3713,3737,共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具有不同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通过化疗能使大部分AML患者缓解,完全缓解(CR)率达50%~80%[1],但仍有约65%的患者最终...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具有不同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通过化疗能使大部分AML患者缓解,完全缓解(CR)率达50%~80%[1],但仍有约65%的患者最终在3~5年内复发,提示目前的治疗方案尚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变细胞,而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病灶(MRD),是最终复发的根源[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流式细胞仪 微小残留病灶 抗原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