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悬浮法消光PVC糊树脂膨润度的测定方法
1
作者 邵慧明 郇晶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确定了微悬浮消光PVC糊树脂膨润度的测试方法:采用10 mL刻度试管,样品量为0.2440 g,加入四氢呋喃溶剂量为8 mL,水浴溶胀温度为60℃,水浴溶胀时间为2 h,室温放置溶胀时间为48 h。
关键词 微悬浮法消光PVC糊树脂 膨润度 溶胀 四氢呋喃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48 m^(3)氯乙烯微悬浮聚合釜传热性能测试与评价
2
作者 王斯忱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37-39,共3页
通过对48 m^(3)氯乙烯微悬浮法新釜F和旧釜A两种不同时期的聚合釜进行冷模和热模的测试及研究对比,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增强聚合釜传热能力的措施,为优化引发剂的配方、提高聚合效率,进一步提高聚合釜生产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 VC 微悬浮聚合釜 传热性能测试评价
下载PDF
山羊绒微悬浮体染色工艺研究
3
作者 陈前维 徐成书 +1 位作者 白亚斌 王海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78,共4页
针对山羊绒传统染色技术的缺陷,研发一种新型的微悬浮体染色工艺。研究表明,微悬浮体染色技术比传统染色技术的染色时间缩短了30%~40%,后处理时间缩短了25%以上,染色时纤维损伤降低了2.0~3.0 mm,纺纱制成率提高了2.12%;新技术具有染色... 针对山羊绒传统染色技术的缺陷,研发一种新型的微悬浮体染色工艺。研究表明,微悬浮体染色技术比传统染色技术的染色时间缩短了30%~40%,后处理时间缩短了25%以上,染色时纤维损伤降低了2.0~3.0 mm,纺纱制成率提高了2.12%;新技术具有染色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染色温度低、染色能耗小、纤维损伤小、纺纱性能好的优势,且大大提高了山羊绒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绒 微悬浮 染色 纺纱
原文传递
微悬浮法聚氯乙烯糊树脂流变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周云飞 《聚氯乙烯》 CAS 2023年第10期6-9,共4页
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微悬浮法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流变性能,重点分析了聚氯乙烯糊树脂的颗粒形态、粒度分布、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微悬浮法聚氯乙烯糊树脂 颗粒形态 粒度分布 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分布 流变性能
下载PDF
棉针织物微悬浮体染色工艺
5
作者 曾博浩 徐成书 +1 位作者 郭晓军 欧阳磊 《印染助剂》 CAS 2023年第11期33-36,共4页
为提高纤维素纤维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的利用率,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染色实验,通过微悬浮体助剂MX改变染浴中染料的上染状态,提升活性染料染色利用率,并确定适用于纯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优化工艺参数。与传统染色效... 为提高纤维素纤维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的利用率,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染色实验,通过微悬浮体助剂MX改变染浴中染料的上染状态,提升活性染料染色利用率,并确定适用于纯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优化工艺参数。与传统染色效果相比,助剂MX的应用使活性染料黄3RS、活性染料红3BS、活性染料黑WNN 3只染料的固色率分别提升了2.35%、2.29%、3.30%,有效提高染料利用率,并获得与传统工艺相当的匀染性与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针织物 活性染料 固色率 微悬浮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胜林 朱以华 +2 位作者 吴秋芳 王强斌 古宏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简称磁球 )。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 ,经过高速剪切乳化 ,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 ,然后进行聚合 ,可合成 0 .4μm~ 6μm,主要分布在 0 .7μm~ 2 .0 μ...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简称磁球 )。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 ,经过高速剪切乳化 ,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 ,然后进行聚合 ,可合成 0 .4μm~ 6μm,主要分布在 0 .7μm~ 2 .0 μm的磁性微球。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 TEM)以及热重仪 ( TG)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初始单体用量、聚合温度、磁粉用量、二乙烯苯 ( DVB)用量等因素对磁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磁性 微悬浮聚合法 磁流体 引发剂 交联剂 剪切乳化
下载PDF
微悬浮法制备有机颜料微胶囊中的粒径调控 被引量:15
7
作者 戚栋明 陈智杰 +3 位作者 赵晓丽 徐杰 申兴丛 杨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8-1123,共6页
为调控有机颜料微胶囊的粒径及其分布,在分析微悬浮聚合过程粒径变化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微悬浮聚合工艺(均质化剪切速率、搅拌速率)和配方(有机颜料、分散剂含量)对颜料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发现当搅拌速率为250r.min-1时,单体液滴的融... 为调控有机颜料微胶囊的粒径及其分布,在分析微悬浮聚合过程粒径变化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微悬浮聚合工艺(均质化剪切速率、搅拌速率)和配方(有机颜料、分散剂含量)对颜料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发现当搅拌速率为250r.min-1时,单体液滴的融合和乳胶粒的粘并现象均较少,聚合体系可较稳定地保持均质化单体液滴的尺寸。分散剂磷酸三钙TCP用量对体系稳定性影响明显,但其粒径调控能力有限。均质化强度对微胶囊粒径影响明显,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而颜料含量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较少。因而通过聚合工艺和配方的综合调节,可制得一系列颜料含量高、粒径分布窄、粒径可调范围较大的'石榴状'有机颜料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胶囊 微悬浮聚合 粒径调控
下载PDF
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军红 张鹏中 +4 位作者 李淑慧 幕波 包雪梅 杨保平 崔锦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1-976,983,共7页
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壁材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羟丙基纤维素(HPC)和碳酸钙(Ca CO3)为复合分散剂,用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苯乙烯(PS)包覆硬脂酸丁酯微胶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热量仪(D... 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壁材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羟丙基纤维素(HPC)和碳酸钙(Ca CO3)为复合分散剂,用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苯乙烯(PS)包覆硬脂酸丁酯微胶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热量仪(DSC)、粒度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微胶囊的形貌和性能,考察了聚合方法、交联剂和分散剂对微胶囊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呈粒径分布均匀、规整的球形结构,与常规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相比,相变潜热提高了41.6%,包覆率提高15.1%;随着DVB用量的增加,壁材的交联度增大,微胶囊密封性和热稳定性提高;采用复合分散剂且m(HPC)∶m(CaCO_3)=2.2∶1时,微胶囊相变潜热提高了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微悬浮聚合 胶囊 包覆 相变材料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酸性药物吲哚美辛分子印迹微球及其色谱表征 被引量:39
9
作者 赖家平 卢春阳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75-1179,共5页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α)和印迹因子 (β)的影响 .通过 MIMs柱对吲哚美辛和 4 -氨基吡啶(4 -AP)的保留行为的比较 ,证明以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得的 MIMs对吲哚美辛的识别作用 ,主要靠吡啶环上氮原子与吲哚美辛羧基之间的离子键相互作用 ,以及吡啶环与模板分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 制备 酸性药物 吲哚美辛 分子印迹 色谱表征 分子印迹聚合物 消炎药
下载PDF
微悬浮体染色技术在羊毛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邢建伟 周芬 +2 位作者 田慧敏 熊玲俐 徐成书 《印染》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24-26,共3页
采用Lanasol系列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对羊毛纤维进行染色,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和传统染色工艺下Lanasol染料对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以及染品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能显著缩短羊毛的染色时间,减少纤维在染色过程中... 采用Lanasol系列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对羊毛纤维进行染色,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和传统染色工艺下Lanasol染料对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以及染品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能显著缩短羊毛的染色时间,减少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所受的损伤,节约能源,且其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较传统染色工艺高,染品色泽也较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微悬浮 上染百分率 羊毛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靳艳巧 李曦 张超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89,94,共4页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和磁性能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磁强计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微悬浮聚合 聚苯乙烯
下载PDF
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制备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 被引量:9
12
作者 戚栋明 赵晓丽 +1 位作者 陈智杰 吴明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4-751,共8页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寸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超声均质化和高分子分散剂的结合有利于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稳定微悬浮液滴,而吸附于液滴表面的高分子分散剂、油相内的助稳定剂及水相中的阻聚剂的协同作用能使聚合过程较好地保持分散相原有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因而通过改变超声均质强度,可较容易地在0.5~3.5μm范围内自由调节胶粒的平均粒径。相对于常规的剪切均质微悬浮聚合,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可更好地填补(细)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在粒径分布范围上的间隙,有望高效、高容量地微胶囊化包裹亚微米级目标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聚合 超声均质化 聚乙烯醇 粒径
下载PDF
改进的微悬浮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微球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玉格 王补森 +2 位作者 陈洪彬 宁君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485-1487,共3页
<正> 微悬浮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之一,它是先将单体相分散为一定粒度的微液滴,再在低速搅拌(75~100r/min)下进行聚合反应~[1,2],对聚合设备无特殊要求,且避免了悬浮聚合法制备微球时连续数小时的高速搅拌~[3],只要有合... <正> 微悬浮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之一,它是先将单体相分散为一定粒度的微液滴,再在低速搅拌(75~100r/min)下进行聚合反应~[1,2],对聚合设备无特殊要求,且避免了悬浮聚合法制备微球时连续数小时的高速搅拌~[3],只要有合适的均化器即可大批量制备1~50μm的聚合物微球,且可适当控制粒度.但由于一般单体在分散介质中均有一定的溶解性,且液滴粒径越小单体溶解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聚合 正十六烷 高聚物
下载PDF
引发剂对氯乙烯微悬浮聚合转化率和聚氯乙烯粒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瑞 蒋岳芳 包永忠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分别采用水溶性过硫酸铵(APS)和油溶性偶氮二异庚腈(ABVN)引发剂进行氯乙烯(VC)微悬浮聚合,并与APS引发的VC乳液聚合以及ABVN引发的VC悬浮聚合情况进行比较,考察了引发剂类型对聚氯乙烯(PVC)乳胶粒子粒径分布和增塑糊流变特性的影响。... 分别采用水溶性过硫酸铵(APS)和油溶性偶氮二异庚腈(ABVN)引发剂进行氯乙烯(VC)微悬浮聚合,并与APS引发的VC乳液聚合以及ABVN引发的VC悬浮聚合情况进行比较,考察了引发剂类型对聚氯乙烯(PVC)乳胶粒子粒径分布和增塑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相同时,VC微悬浮聚合转化率大于悬浮聚合,而小于VC乳液聚合;APS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乳胶粒子存在数目较多的纳米级粒子,而ABVN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基本不存在纳米级粒子;引发剂和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在水相/油相/胶束中的分配和成核机理不同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ABVN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树脂成糊后呈剪切增稠特性,而APS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树脂成糊后呈剪切变稀特性,且糊黏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微悬浮聚合 引发剂 动力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活性染料冷轧堆微悬浮体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燕 徐成书 +2 位作者 王跃虎 邢建伟 郑艳兰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02-607,共6页
探讨预处理工艺中各因素对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预处理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冷轧堆染色工艺相比,预处理后的棉织物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具有明显的增深效果,进而可节约染料,减少生产废水中的色度污染,降低污水... 探讨预处理工艺中各因素对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预处理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冷轧堆染色工艺相比,预处理后的棉织物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具有明显的增深效果,进而可节约染料,减少生产废水中的色度污染,降低污水处理负担,给工厂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 冷轧堆染色工艺 活性染料
下载PDF
原位微悬浮法纳米二氧化硅/氯醚树脂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建军 吕国斌 +3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王申生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5,共5页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处理,干燥后预先分散于乙烯基异丁基醚中,再通过原位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纳米SiO2/氯醚树脂复合粒子;考察了KH-570添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对纳米SiO2表面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处理,干燥后预先分散于乙烯基异丁基醚中,再通过原位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纳米SiO2/氯醚树脂复合粒子;考察了KH-570添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对纳米SiO2表面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SiO2和纳米SiO2/氯醚树脂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表面改性的最佳条件为:KH-570与纳米SiO2质量比为1.2∶1,pH值为8.0 ~9.0,反应时间为8h;制备出的纳米SiO2/氯醚树脂复合粒子以纳米SiO2为核,其平均粒径为150~ 250 nm,其中核的直径为100~1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氯醚树脂 原位微悬浮聚合法 表面改性 核壳结构 接枝率 poly (vinyl chloride-co-vinyl ISOBUTYL ether)
下载PDF
山羊绒微悬浮体低温染色 被引量:8
17
作者 师文钊 邢建伟 +1 位作者 刘瑾姝 徐成书 《印染》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1,共3页
采用Lanasol系列活性染料对山羊绒进行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对比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工艺与传统低温染色工艺对山羊绒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低温染色工艺相比,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工艺可进一步降低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缩短约20%,不... 采用Lanasol系列活性染料对山羊绒进行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对比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工艺与传统低温染色工艺对山羊绒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低温染色工艺相比,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工艺可进一步降低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缩短约20%,不影响染料的利用率及染色均匀性,减小了纤维染色时所受的损伤,保证了纤维染后品质(较好的手感及染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染色 微悬浮 低温 山羊绒
下载PDF
微悬浮法CaCO_3表面接枝PMMA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凤祥 袁金凤 +1 位作者 潘明旺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196,共5页
在水介质中,超声作用下用油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修饰,再以微悬浮原位聚合法用PMM A进行接枝包覆,成功制备了PMM A/C aCO3复合粒子。借助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 在水介质中,超声作用下用油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修饰,再以微悬浮原位聚合法用PMM A进行接枝包覆,成功制备了PMM A/C aCO3复合粒子。借助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油酸可通过羧酸盐的形式吸附于碳酸钙粒子表面,一定量PMM A通过油酸分子的不饱和双键接枝于碳酸钙粒子表面。将所得PMM A/C aCO3复合粒子与PVC共混制得PVC/PMM A/C aCO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TEM照片表明,C aCO3粒子非常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两相界面模糊。随着PMM A/C aCO3纳米复合粒子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当复合粒子用量高于1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可提高3倍,而拉伸强度下降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聚合 接枝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纳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玲 王正辉 龙小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共3页
利用微悬浮聚合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聚合,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用量和分散速率对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聚合的相关要素与聚合物PMMA微粒大小、分子量和体系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MMA微悬浮聚合的动力学影响符合自... 利用微悬浮聚合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聚合,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用量和分散速率对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聚合的相关要素与聚合物PMMA微粒大小、分子量和体系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MMA微悬浮聚合的动力学影响符合自由基聚合规律,剪切分散速率增加会提高单体的转化速率及最终转化率。利用此聚合方法,可以得到纳米级PMMA微粒,体系黏度均低于5mPa.s,获得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黏均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悬浮聚合法 动力学 纳米粒子
下载PDF
蚕丝织物ME型活性染料微悬浮体染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成书 张卫东 +1 位作者 任燕 邢建伟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共6页
采用ME型活性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工艺(MSD)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比较了MSD和传统染色工艺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MSD工艺未改变活性染料上染蚕丝的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但显著提高了染料在丝纤维上的吸附量。MSD工艺明显提高了ME型活性染料... 采用ME型活性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工艺(MSD)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比较了MSD和传统染色工艺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MSD工艺未改变活性染料上染蚕丝的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但显著提高了染料在丝纤维上的吸附量。MSD工艺明显提高了ME型活性染料在丝纤维中的扩散速率。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MSD工艺染色显著提高了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百分率。MSD工艺未影响染色的匀染性及浮色的易洗涤性,提高了ME型活性染料对蚕丝织物染深浓色的提升力。采用ME型活性染料对蚕丝织物染深浓色可以获得优良的染色牢度,MSD和传统工艺染色样品色牢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型活性染料 微悬浮 蚕丝织物 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