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谈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41-0043,共3页
仔细总结和探究在为需要输血的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和鉴定人体血型的过程中使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可以达到的作用。方法 将我们医院一定时间段内收集和观察的拟行输血治疗或血型鉴定的患者95例展开临床检测和观察,病例观察时间分布在2020年7... 仔细总结和探究在为需要输血的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和鉴定人体血型的过程中使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可以达到的作用。方法 将我们医院一定时间段内收集和观察的拟行输血治疗或血型鉴定的患者95例展开临床检测和观察,病例观察时间分布在2020年7月-2022年9月;对95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处理后使用两种不同技术,对比差异和最终的效果与作用。结果 在血型的鉴定过程中使用盐水试管检验技术、微柱凝胶免疫技术的差异很小(P>0.05);而微柱凝胶免疫技术的交叉配血合格率和其他技术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在血型鉴定、输血治疗之前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技术的检测结果和作用很大、效果也很明显,而且整个操作过程中操作起来很方面,耗费时间很短,可以很好的判断假阳性,保障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预后,为以后的临床输血治疗干预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输血治疗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检测价值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丽红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1200名,均为无偿献血者。所有血液标本均分为两份,一份通过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聚凝...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1200名,均为无偿献血者。所有血液标本均分为两份,一份通过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一份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正反定型不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凝胺法的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型鉴定和输血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减少交叉配血中不合现象的出现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血型鉴定 输血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玉静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363-1365,共3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体会。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收的20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观察组,每组列入100例,对照组开展盐水试管法,观察组开展微柱凝胶免疫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体会。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收的20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观察组,每组列入100例,对照组开展盐水试管法,观察组开展微柱凝胶免疫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型鉴定符合率及交叉配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交叉配血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的血型鉴定符合率相较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输血治疗患者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法进行血型鉴定,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交叉配血成功率,进而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积极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 血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对输血安全应用
4
作者 耿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0201-0203,共3页
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鉴定临床血型的作用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40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按输血检验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20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其中对照组使用盐水试管... 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鉴定临床血型的作用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40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按输血检验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20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其中对照组使用盐水试管法检验血型,研究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检验血型。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比两组检验符合率、交叉配血成功率、输血意外事件发生率及输血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99.50%、100.00)均高于对照组(97.00%、97.50%),P<0.05;研究组交叉配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9.50%、96.50%,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0%、3.50%,P<0.05;研究组输血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比盐水试管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为精确且有利于提升输血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盐水试管法 血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小燕 强新晨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平行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分成盐水试管组及微柱凝胶组。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相符的符合率和交叉配血相合成功率。结果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进行血型鉴定检查结果的正反定型符合率(98.65%)与盐水试管组正反定型符合率(97.97%)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组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盐水试管组交叉配血成功率(91.8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减少交叉配血结果的假阳性率,有较好的敏感度,且该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较好,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有较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与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丹云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0期54-55,共2页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与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收治的5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盐水试管检...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与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收治的5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盐水试管检测技术检测,试验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检测,比较两组血型鉴定结果、交叉配血结果、输血服务质量及输血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正反定型符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交叉配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输血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可提高交叉配血成功率及输血服务质量,减少输血意外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盐水试管检测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曹顶刚 《系统医学》 2021年第8期19-21,24,共4页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运用于临床血型方面鉴定工作和输血工作中的意义。方法课题内容调查资料源自2018年5月—2020年9月在该医院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的100份血液样本对应分析指标,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盐水试管检...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运用于临床血型方面鉴定工作和输血工作中的意义。方法课题内容调查资料源自2018年5月—2020年9月在该医院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的100份血液样本对应分析指标,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盐水试管检验方式对血液样本实行血型方面鉴定,采取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聚凝胺检验方式对血液样本实施交叉配血方面测定,调查血型方面鉴定情况及交叉配血方面测定情况。结果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的血型正反定型相符共占有百分数(99.00%)比对盐水试管检验方式(98.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0.05);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的交叉配血合格共占有百分数(98.00%)比对聚凝胺检验方式(91.00%)存在提升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0.029<0.05)。结论在临床血型方面鉴定工作和输血工作中采取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存在较好运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血型鉴定 输血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宝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7期974-975,共2页
目的探究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需输血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血型鉴定时分别使用微柱凝胶法、盐水试管法,在交叉配血时分别使用微柱凝胶法、聚凝... 目的探究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需输血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血型鉴定时分别使用微柱凝胶法、盐水试管法,在交叉配血时分别使用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观察血型鉴定情况与交叉配血结果。结果在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率比较上,微住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无显著差异(P>0.05)。在交叉配血成功率比较上,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血型鉴定中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且用于交叉配血中对配血假阳性检出率高,有利于保障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输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对输血安全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海鸥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第5期3-4,共2页
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对输血安全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输血治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盐水试管法与聚凝胺法,研究组采用MGHA,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正... 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对输血安全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输血治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盐水试管法与聚凝胺法,研究组采用MGHA,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正反定型符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交叉配血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测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 临床鉴定血型和输血时应用MGHA,可减少交叉配血假阳性,提升输血安全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血型 鉴定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用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0
作者 王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0024-0026,共3页
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用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血型鉴定的人数1620人和输血患者900人,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鉴定,其中主要试剂仪器为直接抗球蛋白试剂,包括抗A、抗B、抗D定型... 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用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血型鉴定的人数1620人和输血患者900人,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鉴定,其中主要试剂仪器为直接抗球蛋白试剂,包括抗A、抗B、抗D定型试剂、离心机、低离子液以及A、B反定型细胞。血型鉴定方式采取检测对象的静脉血作为标本,分离制成血清标本和红细胞标本与血型试剂鉴定结果进行对比。交叉配血方式采取检测对象静脉血进行抗凝处理,将献血者和接受输血的人员的血液在离心机中分别进行红细胞和血清的分离,处理后的试剂卡离心处理,将最后取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判断。结果:本研究中进行血型鉴定的1620名人员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人员为8例,其中男性为5例,女性为3例,假阳性率为0.49%,其中本研究进行分析时发现,红细胞浓度过淡的接受输血患者为2例;本研究中一共有900名接受输血患者,在交叉配血结果中显示有5例不规则阳性抗体人群,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最终所展现的阳性率为0.55%,其中2例为肿瘤急需输血型患者,1例为透析尿毒症患者,其他急需输血患者2例。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用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方便,是一种安全性高、灵敏度高的鉴定方式,还可以确保血液的质量,且方便于样本的储存,可以运用于临床中的血型的检测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薛育晓 张艳艳 孟莉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90份供血标本来源均为无偿献血。指定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临床...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90份供血标本来源均为无偿献血。指定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分别利用盐水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选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记录并比较190例输血患者经由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盐水法正反定型情况,记录并比较190例输血患者经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正向定型、反向定型相符率显著高于盐水法,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交叉配血成功率为98.42%(187/190),凝聚胺法为89.47%(170/1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具有较为理想的血型鉴定效果及交叉配血成功率,有利于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鉴定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盐水法 聚胺法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1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究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输血安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随机抽取14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检测;... 目的:探究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输血安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随机抽取14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检测;同期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1400例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予以不同的血型鉴定方法后,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98.71%,1382/1400)与对照组(98.93%,1385/1400),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的交叉不合率(2.93%,41/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64%,23/1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可有利于减少交叉配血中出现假阳性,进而大幅度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输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意义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对输血安全应用价值
13
作者 林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0080-0082,共3页
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部门血液与血型交叉鉴定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河南大学南阳南师希医院2018 ~ 2020年3月治疗的输血患者154例,无偿献血者154例。采用MGT法和盐水注入法对所有血样进行鉴定,采用MGT法和冷凝胺试... 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部门血液与血型交叉鉴定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河南大学南阳南师希医院2018 ~ 2020年3月治疗的输血患者154例,无偿献血者154例。采用MGT法和盐水注入法对所有血样进行鉴定,采用MGT法和冷凝胺试验(MPT)检测交叉分布结果。记录不同试验方法的结果,分析MGT法、盐水注射法鉴定结果,比较MGT法和MPT法检测交叉耦合成功率。结果对盐溶液试管法与MGT法的正负配伍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gt法检测交叉血成功率(98.70%)高于MPT法(94.16%) 30%)低于MPT方法(5.84%)(p<0.05);8例阳性和阴性不符合的红细胞异常浓度分别为2例(25.00%)、2例非新鲜红细胞悬置(25.00%)、4例血浆纤维蛋白(50.00%)和2例MGT检测出血液不匹配时自身抗体的原因, 1例抗体不规则原因。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接种可提高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血液交叉鉴定的准确性,有助于保护输血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血型鉴定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微柱凝胶试验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科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红军 张楠 陶松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0期5717-5719,共3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54例需输血患者,另取15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均采用MGT法、盐水试管法...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54例需输血患者,另取15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均采用MGT法、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并以MGT法、凝聚胺试验(MPT)检测交叉配血结果。记录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分析MGT法、盐水试管法鉴定结果,并比较MGT法、MPT法检测交叉配合成功率。结果盐水试管法、MGT法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符合率及不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T法检测交叉配血成功率(98.70%)高于MPT法检测(94.16%),交叉配血不合率(1.30%)低于MPT法检测(5.84%)(P<0.05);8例正反定型不符者中红细胞浓度异常2例(25.00%)、红细胞悬液不新鲜2例(25.00%)、血浆含纤维蛋白4例(50.00%),而2例MGT检测交叉配血不合者中自身抗体原因1例,不规则抗体原因1例。结论输血科交叉配血中采用MGT免疫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准确性,能降低交叉配血假阳性风险,且血型鉴定准确度良好,在临床血型鉴定、输血过程中有良好应用价值,可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试验免疫检测技术 聚胺试验 交叉配血 盐水试管法 血型鉴定
下载PDF
5800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临床检测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5期946-948,共3页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输血的5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检测5800例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并使用谱细胞法对5800例患者血清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5800例输血患者中,共有32例(0.55%)...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输血的5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检测5800例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并使用谱细胞法对5800例患者血清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5800例输血患者中,共有32例(0.55%)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不规则抗体,其中13例患者有输血史,11例患者有妊娠史。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共有30例患者的血清不规则抗体呈阳性,检测准确率为93.75%,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共有23例患者的血清不规则抗体呈阳性,检测准确率为71.88%。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输血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方便、快速,准确性高,可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聚胺 不规则抗体 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