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应用对比
1
作者 张冰 宋小彦 崔静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治疗前开展凝聚胺技术检验血型配血,研究组输血治疗前开展微柱凝胶技术检验血型配血。比较两组检验符合率、一次性交叉配血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100.00%、100.00%)均高于对照组(86.36%、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交叉配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利于提升输血安全,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聚胺技术 ABO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前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在输血前检验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杨丽珍 张丽 +1 位作者 韦晓星 杨况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2-0075,共4页
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ABO-HDN)诊断及在输血前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3.01.01~2023.08.31内收治的86例ABO-HDN患儿的诊疗资料,所有患儿均采集5份血样,以微... 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ABO-HDN)诊断及在输血前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3.01.01~2023.08.31内收治的86例ABO-HDN患儿的诊疗资料,所有患儿均采集5份血样,以微柱凝胶技术(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MGCT)、凝聚胺递质技术(Polyamine transmitter technology,MPT)进行交叉配血,分析交叉配血结果。结果 (1)据统计,86例患儿及86例母体中,所有母体均为O型血,86例患儿中无O型血,A型血占比38.37%(33/86),B型血占比61.63%(53/86);(2)86例患儿,430次交叉配血中,DAT(-)血清MGCT检出(+)146例,放散液MGCT检出(+)138例,血清MPT、放散液MPT均未检出(+);DAT(+)血清MGCT不合格率为[89.70%(148/165)],DAT(-)血清MGCT不合格率为[55.09%(146/26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56.303、P<0.05);DAT(-)放散液MGCT不合格率为[52.08%(138/265)],DAT(+)放散液MGCT不合格率为[71.52%(118/16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15.951、P<0.05);DAT(+)血清MGCT不合格率显著高于DAT(+)血清MPT(χ2=227.804、P<0.05);DAT(+)放散液MGCT不合格率显著高于放散液MPT不合格率(χ2=125.076、P<0.05)。结论 MGCT可有效提升ABO-HDN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保障患儿的输血安全,并为患儿的输血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倡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检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思佳 李益廷 邵碧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0-0043,共4页
分析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90名ABO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凝聚胺技术,观察组微柱凝胶技术。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两种检验结果存在差异(... 分析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90名ABO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凝聚胺技术,观察组微柱凝胶技术。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两种检验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有较好的效果和临床价值,可以进行深入价值方面的探讨,对于检验质量的提升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检验 微柱凝胶技术 ABO新生儿溶血病 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IgG抗体效价及血清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平 葛利丽 赵莹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效价与脐血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联合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正常分娩的107例孕妇(O型血且与丈夫ABO血型不合)临床资料。对母血采用微柱凝胶...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效价与脐血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联合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正常分娩的107例孕妇(O型血且与丈夫ABO血型不合)临床资料。对母血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IgG抗体效价,对脐血进行血清CRP、Hb检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3~5 d外周静脉血溶血三项结果将其分为ABO-HDN组(50例)与无ABO-HDN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型IgG抗体效价及血清CRP、Hb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母血血型IgG抗体效价联合脐血血清CRP、Hb检测对新生儿ABO-HDN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107例新生儿中共有50例确诊为ABO-HDN,发生率为46.73%。母婴血型为O-A型、O-B型、O-AB型分别有49、46、12例,通过溶血三项试验结合临床体征确诊为ABO-HDN的分别有24例(54.55%)、22例(53.66%)、4例(23.53%)。ABO-HDN组与无ABO-HDN组IgG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ABO-HDN组患儿IgG抗体效价≥1∶64的占比(88.00%)显著高于无ABO-HDN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O-HDN组脐血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无ABO-HDN组,Hb水平显著低于无ABO-H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G抗体效价检测、血清CRP、Hb水平诊断ABO-HDN的AUC为0.861、0.868、0.910,截断值为1.500、0.305 mg/L、127.955 g/L。结论:与无ABO-HDN新生儿相比,ABO-HDN患儿IgG抗体效价以及血清CRP、Hb存在异常表达,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IgG抗体效价以及检测脐血血清CRP、Hb对诊断早期ABO-HDN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病 免疫球蛋白G 血清C反应蛋白 血红蛋白 微柱凝胶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毅坚 叶至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574-576,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输血检验的3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0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住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对两组交叉配血主侧、次侧检验情...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输血检验的3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0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住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对两组交叉配血主侧、次侧检验情况及检验时间、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交叉配血主侧、次侧检验准确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验时间略长于对照组,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69%)略低于对照组(0.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进行输血前检验均可保证输血检验效果及安全性,在开展临床输血工作前可酌情选择,从而避免输血检验的局限性与单一性;应用微柱凝胶技术能使实验结果便于复核及可保存以备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检验 微柱凝胶技术 聚胺技术 满意度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荣刚 《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同时用MGT、MPT技术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对两种技术下所得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血清交叉配血次数为227次,在血清检测及放散液检测方面MPT技术不合格率显著低于MG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试验中,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进行输血治疗前用MGT技术检验,其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令人满意,考虑到患儿本身的免疫学及生理特征,通过不同方式联合检查完成抗原抗体排查,全面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及输血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聚胺技术 输血前检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蒋金燕 杨媛媛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8期52-54,58,共4页
目的分析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ABO-HDN)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MG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ABO-HDN)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MG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8例ABO-HDN新生儿,分别对其进行MGT、凝聚胺技术(manual polybrene test,MPT)检验,同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共与5份同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试验),比较两种检验的结果,记录MGT与MPT检验方式下,直抗与血清交叉配血、直抗与放散液交叉配血的结果。统计血清MGT与MPT配血、放散液MGT与MPT配血结果。结果ABO-HDN患儿直抗与血清交叉配血显示,MGT不合格率高于M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与直抗-交叉配血的不合格率比较,阳性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与放散液交叉配血显示,MGT不合格率高于M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与直抗-交叉配血的不合格率比较,阳性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放散液的MGT与MPT配血结果显示,MPT检出阳性,在MGT中也均为阳性,两种方式检验一致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HDN患儿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MGT技术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较高,且阳性检出高于MPT,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前检验 ABO血型不合 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新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HDN)输血前检验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48例疑似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入组患儿血样,用MGT、凝聚胺技术实施交叉配血检测,对比两种检...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HDN)输血前检验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48例疑似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入组患儿血样,用MGT、凝聚胺技术实施交叉配血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技术阳性检出率与一致性。结果:48例患儿均确诊为ABO-HDN;放散液MGT阳性检出率较放散液凝聚胺技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液MGT与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49,P<0.05);血清MGT阳性检出率较血清凝聚胺技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GT与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190,P<0.05)。结论:ABO-HDN输血前采用MGT检测准确性高于凝聚胺技术,有助于提高ABO-HDN患儿配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ABO 微柱凝胶技术 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价值
9
作者 王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实施微柱凝胶技术的检验价值,确定更为准确的输血前检验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微柱凝胶技术(MGT)和凝聚胺技术(MPT)主次侧交叉配...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实施微柱凝胶技术的检验价值,确定更为准确的输血前检验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微柱凝胶技术(MGT)和凝聚胺技术(MPT)主次侧交叉配血,对患儿血液标本的血型及交叉配血进行分析。结果MGT、试管法对血型正反定型的不符合率分别是2.13%、4.26%,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MGT交叉配血的不合格率低于MPT(2.13%vs.14.89%,P<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实施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可准确地判断患儿血型,有效发现交叉配血不合格情况,能更好保证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聚胺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 检验价值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对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效果
10
作者 韩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023-0026,共4页
探究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治疗前使用微柱凝胶技术的检验效果。方法 2021.1-2021.12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分析,分别利用两种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根据数据计算符合情况和成功情况。结果 利用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正... 探究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治疗前使用微柱凝胶技术的检验效果。方法 2021.1-2021.12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分析,分别利用两种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根据数据计算符合情况和成功情况。结果 利用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符合、不符合分别为78例、2例,分别占比97.50%、2.50%;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分别为79例、1例,分别占比98.75%1.25%,差异不大。利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成功的为78例,占比97.50%,明显高于凝聚胺法的86.25%;不合的为2例,占比2.50%,明显低于凝聚胺法的13.75%。结论 医院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治疗前利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血液检测,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以此为治疗做好准备,增加患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 检验效果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1
作者 秦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13-0016,共4页
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分组后对照组采取试管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在微柱凝胶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检验。就两种检验方式产生的各项... 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分组后对照组采取试管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在微柱凝胶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检验。就两种检验方式产生的各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检验阳性率对比上,观察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血清游离抗体阳性、抗体放散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型鉴定结果正反定型符合概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交叉配血情况成功概率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针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执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产生的反馈更为乐观。该项检验能提升患儿血型检出率,有效降低疾病漏检和误检情况,在提升溶血三项试验阳性率的基础上,检验可促进输血治疗的安全性,综合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前检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中的运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毅 刘衍春 +2 位作者 刘洪莉 吴敏慧 侯素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i001,共4页
目的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试验。方法 以微柱凝胶技术对 116例患儿进行血型鉴定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IgG抗体测定、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缩短 ,判定直观 ,灵敏度及特异性显著提高。结... 目的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试验。方法 以微柱凝胶技术对 116例患儿进行血型鉴定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IgG抗体测定、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缩短 ,判定直观 ,灵敏度及特异性显著提高。结论 该法效果好于试管法 ,具有快速、简便 ,试验样本量少 ,重复性好 ,结果一目了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血清学检查 新生儿溶血病 IGG抗体 抗球蛋白 释放试验 血型鉴定 结论 判定 目的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O型孕妇IgG抗A/B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毅 崔吉香 +1 位作者 李慧 徐焕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1626-1627,1630,共3页
目的分析孕妇IgG抗A/B效价与妊娠次数、孕妇年龄的关系;探讨O型孕妇IgG抗A/B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共360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观察抗体分布情... 目的分析孕妇IgG抗A/B效价与妊娠次数、孕妇年龄的关系;探讨O型孕妇IgG抗A/B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共360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观察抗体分布情况与孕妇年龄及孕次的关系,通过溶血3项试验来分析孕妇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360例孕妇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1∶64有168例,占46.67%;IgG抗A/B效价与妊娠次数、孕妇年龄呈正相关,随妊娠次数、孕妇年龄的增长,IgG抗A/B效价显著增高(P<0.05);360例孕妇中37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10.28%。孕妇IgG抗A/B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期检测孕妇体内IgG抗A/B效价对预防及减少新生儿溶血病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敏 芦慧霞 +1 位作者 辛琪 梁路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443例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IgG抗-A/B效价,观察抗体分布情况及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结果443名孕妇所产新生儿中28例发生新生...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443例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IgG抗-A/B效价,观察抗体分布情况及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结果443名孕妇所产新生儿中28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6.32%。抗体效价≤128的孕妇所产新生儿均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抗体效价范围256—2048,发病率有随抗体效价升高而上升的趋势。IgG抗-A、IgG抗-B效价为512时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IgG抗-AB效价为256时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此外,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情况与妊娠次数无明显相关性,初次、再次怀孕血型抗体效价也无相关性,第1胎也可发病。结论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随着孕妇抗体效价增高而增加,孕妇IgG抗-A/B效价≥256时有发生ABOHDN的可能性,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孕妇IgG抗-A/B效价≥512的孕妇所产新生儿发生ABOHDN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IgG抗-A B 新生儿溶血病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试管法检测孕妇IgG抗-A(B)效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军 管政 +2 位作者 周浩 刘凯 彭荣臻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48-949,共2页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试管法IgG抗-A(B) 新生儿溶血病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黎世杰 罗广平 赵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建立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和传统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HDN标本,通过比较,进行两种方法学评价。结果2004年送检标本中共检出430例HDN,其中ABO-HDN416例,RH-HDN13例,MN-HDN... 目的建立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和传统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HDN标本,通过比较,进行两种方法学评价。结果2004年送检标本中共检出430例HDN,其中ABO-HDN416例,RH-HDN13例,MN-HDN1例,两种方法HDN实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在直抗试验中微柱凝胶法阳性率65.38%,抗人球法阳性率58.17%,结果有差异("2=4.518,0.025<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敏感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抗人球蛋白试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华 伍燕 王娇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79-3080,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01—05-31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为HDN的患儿62例,采集其血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01—05-31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为HDN的患儿62例,采集其血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2例患儿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54例(87.1%),抗体游离试验阳性56例(90.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9例(95.2%);采用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2例(67.7%),抗体游离试验阳性48例(77.4%),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2例(83.9%);两种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χ2=3.86,P=0.04;χ2=4.21,P=0.04)。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的敏感性高于试管法,其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抗体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朱梅 陶存武 +1 位作者 张循善 许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为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ABO-HDN检出率为17.6%(102/580),在102例ABO-HDN的患儿...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为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ABO-HDN检出率为17.6%(102/580),在102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56例,阳性率为18.0%(56/311),B型46例,阳性率为17.1%(46/269),两组比较显示ABO-HDN的发生率与新生儿A或B型的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的检出敏感性,DTA最低为38.2%,放散试验最高为100.0%。出生天数≤3的新生儿ABO-HDN检出率22.9%,明显高于3<n≤7的新生儿检出率10.5%和>7的检出率(3.9%)。结论 MGT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标本用量少、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阴阳性结果明显、结果易保存等优点。可为HDN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宁芳 粟明丽 邓梅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6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情况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患者29208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结果,鉴定阳性抗体的特异性。结果29208例患者中,检出...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情况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患者29208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结果,鉴定阳性抗体的特异性。结果29208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90例,阳性率为0.31%。特异性抗体以Rh血型系统居多,抗-D抗体占2.22%、抗-E抗体占21.11%、抗-Ec抗体占11.11%;MNSs系统抗-Mur抗体11例(12.22%)、抗-M抗体7例(7.78%);Lewis系统抗-Lea抗体占8.89%;冷抗体占7.78%。非特异性抗体占13.33%。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其特异性,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不规则抗体筛查 安全输血 输血反应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的检测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闫芳 苗天红 +2 位作者 孙云 刘素芳 刘长利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691-69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的比较,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似HDN的1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1580例黄疸患儿试管法直... 目的通过对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的比较,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似HDN的1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1580例黄疸患儿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52例,其中ABO血型不合618例,Rh血型不合34例;微柱凝胶技术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65例,其中ABO血型不合631例,Rh血型不合34例。两组比较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将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结果阳性、试管法阴性的13例做放散试验,阳性12例,阴性1例。结论与传统试管法相比,微柱凝胶技术操作简便、结果易判读,可以提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阳性率,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微柱凝胶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