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气泡气浮与溶气气浮预处理餐饮含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汪群慧 张健 +2 位作者 翟学东 李俊 菊池隆重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801,共4页
采用新型以微气泡发生器为核心的微气泡气浮工艺与普通压力溶气气浮工艺对比,对含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在不同絮凝剂投药量、水力停留时间、工作压力、回流比条件下,两种工艺对水中主要污染物油,有机物(COD)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 采用新型以微气泡发生器为核心的微气泡气浮工艺与普通压力溶气气浮工艺对比,对含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在不同絮凝剂投药量、水力停留时间、工作压力、回流比条件下,两种工艺对水中主要污染物油,有机物(COD)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新型微气泡气浮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高于普通溶气气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气浮 溶气气浮 餐饮废水 含油废水
下载PDF
混凝-微气泡气浮法处理含藻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柳姝 黄培坤 +2 位作者 汪群慧 候文华 菊池隆重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39-1643,共5页
采用日本菊池环保株式会社生产的新型TCRI-17微气泡气浮装置混凝气浮处理北京某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含藻废水,其结果表明,当混凝剂用量分别为PAC 40 mg/L和PAM2 mg/L,混凝2 min,气浮2 min时,SS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8.4%和85.7%。与混凝... 采用日本菊池环保株式会社生产的新型TCRI-17微气泡气浮装置混凝气浮处理北京某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含藻废水,其结果表明,当混凝剂用量分别为PAC 40 mg/L和PAM2 mg/L,混凝2 min,气浮2 min时,SS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8.4%和85.7%。与混凝沉降相比,可减少PAC用量1/3,且节省处理时间。由于微小气泡停留时间长,气浮效率高,且有增加水中溶解氧的作用,可促进水体的净化,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微气泡气浮 SS去除率 COD去除率
下载PDF
微气泡气浮清除水体中暴发藻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叶建锋 钟晓春 +1 位作者 宋召凤 高阳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1,26,共5页
微气泡气浮(微气浮)是快速高效清除水体暴发藻类的一条新途径。在不投加絮凝剂前提下利用微气浮技术清除藻水中的藻细胞。结果表明,气浮装置在进气量0.2~0.3mL/min、溶气水流量400L/h、压力0.65~0.70MPa时,气浮时间较长,微气泡直径最... 微气泡气浮(微气浮)是快速高效清除水体暴发藻类的一条新途径。在不投加絮凝剂前提下利用微气浮技术清除藻水中的藻细胞。结果表明,气浮装置在进气量0.2~0.3mL/min、溶气水流量400L/h、压力0.65~0.70MPa时,气浮时间较长,微气泡直径最小。以自来水作为溶气水时,微气浮技术对藻水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62.0%~73.0%,产生的藻渣含水率为96.5%~98.8%。利用微气浮技术进行实际水体除藻时,宜将气浮装置进水口布设在藻类暴发层以下的清水层。综合考虑处理能耗成本及处理效果,溶气水和藻水体积比宜控制在1.4左右,藻类最佳气浮时间为3~6min,藻渣最佳收集时段为微气浮完成后的14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气泡 微气泡气浮 水华 清除
下载PDF
基于絮凝强化的微气泡气浮技术应急高效处理富营养化地表水
4
作者 谷原 郭仕禹 +2 位作者 赵文涛 宛勇 隋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7-1353,共7页
针对富营养化地表水突发水华及磷污染问题,研发了一种用于应急除藻除磷的基于絮凝强化的微气泡气浮技术,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揭示了装置内的微气泡尺寸和空间分布规律,对混凝剂种类、有效物质含量和投加量进行优化,实现了在投加单一混凝剂... 针对富营养化地表水突发水华及磷污染问题,研发了一种用于应急除藻除磷的基于絮凝强化的微气泡气浮技术,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揭示了装置内的微气泡尺寸和空间分布规律,对混凝剂种类、有效物质含量和投加量进行优化,实现了在投加单一混凝剂条件下对富营养化地表水藻类、总磷和浊度的高效去除。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气浮装置在溶气压力为0.32 MPa条件下可稳定产生微气泡,气泡在上升和水平流动过程中尺寸逐渐变大,但平均直径仍在适用于气浮除藻的最优范围(21.6~34.4μm)。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氧化铝含量w为29%、投加量为40 mg·L^(-1))进行强化后,在该技术条件下,气浮时间设置为11.8 min,对富营养化地表水中藻、浊度、总磷、叶绿素a、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3.2±1.7)%、(85.3±0.7)%、(79.4±2.0)%、(78.5±1.5)%和(58.9±13.5)%,实现了同步高效除藻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混凝剂 微气泡气浮 富营养化 地表水 应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