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
1
作者 陈静 王玥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针对输电线路微气象数据存在周期性和关联性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雪消融优化器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气象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利用LST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最后利用... 针对输电线路微气象数据存在周期性和关联性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雪消融优化器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气象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利用LST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最后利用SAO算法优化LSTM模型的三个参数,提高预测精度。在对比实验中,SAO-LSTM对比LSTM在平均绝对误差降低至0.958,均方根误差降低至1.294,确定系数提高至96.30%。实验证明基于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微气象预测 雪消融优化器 LSTM神经网络
下载PDF
微气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态势感知方法
2
作者 叶德亮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为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感知效果,提出考虑微气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态势感知方法。首先对采集数据归一化处理,然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提取当前时刻天气状态的数据,最后以天气状态数据作为输入,基于Elman神经网络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态势感... 为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感知效果,提出考虑微气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态势感知方法。首先对采集数据归一化处理,然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提取当前时刻天气状态的数据,最后以天气状态数据作为输入,基于Elman神经网络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态势感知模型的建立,实现光伏发电态势感知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进行光伏发电感知,其准确率高于94.2%,且消耗时间低于45.3 ms,感知效率及感知准确率均较高,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 分布式光伏 发电态势 感知方法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场景的输电线路典型微地形、微气象区设计风速分析
3
作者 孟佳佳 张新燕 苟伟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5期79-82,共4页
气象条件是输电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微地形、微气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以实际线路工程为例,基于三维路径场景,结合现场踏勘情况,识别出沿线影响风速特性的主要微地形有地形抬升型(山丘、悬崖)和垭口型。根据... 气象条件是输电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微地形、微气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以实际线路工程为例,基于三维路径场景,结合现场踏勘情况,识别出沿线影响风速特性的主要微地形有地形抬升型(山丘、悬崖)和垭口型。根据山丘、悬崖和垭口三种典型微地形风速仿真分析结果,利用风速增大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微地形条件下的修正风速,从而提高线路工程设计风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三维场景 地形 微气象 设计风速
下载PDF
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微气象防汛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4年第11期79-83,共5页
从实际需求出发,说明了微气象防汛数据采集的概况和需求,基于发布/订阅模式,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传输设计、发布和订阅主题说明、硬件设计与集成、软件设计,并对主要模块的程序处理流程进行了说明,给出了基于TLS的MQTT连接服务器... 从实际需求出发,说明了微气象防汛数据采集的概况和需求,基于发布/订阅模式,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传输设计、发布和订阅主题说明、硬件设计与集成、软件设计,并对主要模块的程序处理流程进行了说明,给出了基于TLS的MQTT连接服务器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布/订阅模式 传输层安全性协议 MQTT协议 数据采集 防汛 微气象
下载PDF
连续3天覆冰微气象数据驱动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类型识别与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郝艳捧 王信媛 +7 位作者 梁苇 张伟勋 何锦强 王俊锞 李昊 文屹 毛先胤 吴建蓉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架空输电线路不同覆冰类型对电网的危害程度不同,同时也影响防冰和除冰决策。针对图像覆冰类型识别存在的图像质量差、利用率低、泛化能力较弱的问题,研究连续3天覆冰微气象数据驱动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类型识别与预测。通过覆冰图像的... 架空输电线路不同覆冰类型对电网的危害程度不同,同时也影响防冰和除冰决策。针对图像覆冰类型识别存在的图像质量差、利用率低、泛化能力较弱的问题,研究连续3天覆冰微气象数据驱动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类型识别与预测。通过覆冰图像的拍摄时间和终端号数据融合2014—2018年南方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的覆冰图像、微气象、终端和杆塔等信息,构建了覆冰类型微气象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雨凇、雾凇、混合凇和湿雪4种覆冰类型的微气象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提出了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s,KNN)分类方法,利用连续3天9个微气象参数和覆冰类型的5075个样本训练集识别与预测1269个样本测试集的覆冰类型,准确性达80%以上,其中精确率P、召回率R和准确率A分别达到86.7%、86.6%和92.2%,大大提高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数据的利用率、分析效率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覆冰类型 微气象 数据驱动 KNN分类
下载PDF
兼顾微气象预警的输电线路人机巡检计划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森 陈义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针对传统固定巡检周期无法依据微气象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微气象预警的输电线路人机巡检计划优化方法。首先,将线路故障归结为老化失效、运行工况、微气象的共同作用,利用比例风险模型抽离微气象影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 针对传统固定巡检周期无法依据微气象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微气象预警的输电线路人机巡检计划优化方法。首先,将线路故障归结为老化失效、运行工况、微气象的共同作用,利用比例风险模型抽离微气象影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制定线路基础巡检周期;然后,通过微气象预警与故障事件的关联规则计算附加故障概率,定义巡检密度系数判断是否提前巡检和计算预警日前累积故障隐患来判断是否额外巡检,以实现线路巡检的动态调整;其次,基于微气象预警的动态周期建立计及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巡检计划优化模型,定义微地形匹配度对人、机巡检方式的分配进行惩罚以降低巡检工期;最后,以某地区实例验证上述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巡检周期 微气象预警 巡检计划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外排土场宏观尺度的区域微气象因子影响特征
7
作者 马力 徐甜新 +5 位作者 毕银丽 彭苏萍 薛飞 李天翔 刘晨东 韩流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3-323,共11页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外排土场对周围微气象因子的影响关系,进而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以矿区周围气流运动及水分分布为影响因子,进一步探索外排土场尺度及形态的生态效应。以红沙泉露天煤矿为例,运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采用大涡模拟和...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外排土场对周围微气象因子的影响关系,进而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以矿区周围气流运动及水分分布为影响因子,进一步探索外排土场尺度及形态的生态效应。以红沙泉露天煤矿为例,运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采用大涡模拟和组分传输模型,分别建立不同高度与角度的外排土场模型进行模拟。通过红沙泉露天煤矿所处地区气象站点,得到该地区2020年逐月温度与露点数据,从而得出该地区逐月凝结高度。分析不同条件下得到的气流速度云图,水分质量分数云图,获得不同外排土场尺寸对周围气流运动及水分分布的影响规律,并与该地区凝结高度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外排土场高度增加,气流爬坡速度缓慢增加,爬升最大高度也随之增长,迎风坡以及外排土场顶部的水分质量分数均增大,背风坡形成越来越明显的卡门涡街现象,涡流数量增加且影响范围变大,涡流区域内气流速度、水分质量分数均增加并达到最大值,外排土场角度增大对气流最大爬升高度影响较大,对周围微气象因子影响不大。在极限高度360 m条件下,当外排土场角度达到26°临界值时,会使气流最大爬升高度达到该地区夏季凝结高度;或在外排土场极限角度22°条件下,当外排土场高度达到380 m临界值时,会使气流最大爬升高度达到该地区夏季凝结高度,从而对矿区周围降水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外排土场 微气象因子 气流运动 水分分布 卡门涡街
下载PDF
秋冬季大气混合污染对南京地区地表微气象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以2018年为例
8
作者 王佳泽 凌肖露 +3 位作者 朱新胜 郭维栋 邹钧 孙鉴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28,共13页
利用江苏南京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SORPES)的多要素集成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在远距离沙尘输送和本地人为排放的综合影响下,大气混合污染对该地区地表微气象要素及能量平衡特征的影... 利用江苏南京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SORPES)的多要素集成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在远距离沙尘输送和本地人为排放的综合影响下,大气混合污染对该地区地表微气象要素及能量平衡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合成分析对比了南京地区秋冬季不同污染状况下地表气象要素和能量分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天的日间气温比清洁天下降约1℃,而夜间气温升高达2℃。污染天向下/向上短波辐射通量减少的幅度高达清洁天同比的48.8%和55.2%,而夜间向下/向上长波辐射通量增幅则达到清洁天的15%和5.1%。清洁天日间净辐射较污染天高出45.6%,日间地表感热通量较污染天高出75.5%,而地表潜热通量的差异相对较小。污染天夜间平均波文比大于清洁天,表明夜间感热交换更强烈。该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长三角城市群区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大气污染物对地表能量平衡和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过程和机制,为城市群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质量预报和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区 气溶胶 混合效应 地表能量平衡 微气象要素
下载PDF
江汉平原优质粳稻灌浆前期高温胁迫下的田间微气象特征
9
作者 胡玉婷 郝蓉蓉 +7 位作者 党程成 周梦 刘洋旋 刘越 杨青青 陈龙周 严鹏 田小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7-1357,共11页
【目的】江汉平原水稻灌浆前期独特的高温气候条件(持续高温、高湿和长日照)是造成稻米品质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限制了优质粳稻在江汉平原地区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对高温胁迫下优质粳稻的冠层分层监测,明确其灌浆前期遇高温胁迫后所表... 【目的】江汉平原水稻灌浆前期独特的高温气候条件(持续高温、高湿和长日照)是造成稻米品质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限制了优质粳稻在江汉平原地区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对高温胁迫下优质粳稻的冠层分层监测,明确其灌浆前期遇高温胁迫后所表现出的微气象特征,为其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粳稻鄂晚17为材料,分析4月30日(高温模式)和6月5日(适温模式)两个播期下的产量及品质差异,同时采用水稻冠层微气象测定仪MINCER(micro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for the near-canopy environment of rice)对冠层内微气象参数进行测定,探讨2种温度模式下优质粳稻灌浆前期不同冠层层次(4个层次,分别为H1、H2、H3和H4)微气象特征(温度、湿度和光照)及其与粳稻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与适温模式相比,高温下供试品种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显著下降,而加工品质基本无显著变化。适温和高温模式下,白天H1、H2和H4层温度均高于田间环境(CK)温度,夜间温度均低于CK;但H3层的温度与此迥异,H3层(穗部层)温度全天较CK下降可达5.2℃;在白天H1、H2和H3层相对湿度均高于CK,晚间相对湿度均低于CK;但H4层的相对湿度与此迥异,10:00低于CK,15:00和19:00均高于CK,H3层的相对湿度较CK上升可达26.9%。此外,CK空气温度均大于叶片和穗部温度,但一天不同时间段,叶温和穗温与CK空气温度的差值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高温模式下,田间环境整体气温偏高可能是导致粳稻品质严重变劣的主体原因。因此,优选耐性品种、优化抽穗灌浆期和降低高温下的田间温度应成为粳稻应对高温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产量 优质粳稻 冠层微气象 稻米品质 灌浆
下载PDF
基于微气象环境监测系统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喜 成世龙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第9期192-194,224,共4页
文章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气象环境监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该系统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参数,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可能对道路安全构成威胁的恶劣天气条件,具有推动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微气象环境监测 预警系统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机器学习
下载PDF
祁连山中段摆浪河21号冰川区微气象特征及降水的环流驱动研究
11
作者 孙雯璇 杜文涛 +7 位作者 陈记祖 蒋友严 徐志龙 刘鹏枭 王金牛 贺建桥 罗立辉 康世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8-1141,共14页
山地冰川因具有高反照率、冰川风、逆温层及高值降水等特征而形成了独有的局地微气候,尤其是作为高值降水中心,对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祁连山中段北坡摆浪河21号冰川末端(海拔4 350 m)2020年9月2日—2021年8月28日的气象观测... 山地冰川因具有高反照率、冰川风、逆温层及高值降水等特征而形成了独有的局地微气候,尤其是作为高值降水中心,对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祁连山中段北坡摆浪河21号冰川末端(海拔4 350 m)2020年9月2日—2021年8月28日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微气象特征分析,与临近不同海拔、下垫面的同期降水以及祁连山典型冰川区降水进行了比较,并对最大降水事件过程开展环流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摆浪河21号冰川区气温超过0℃的天数有84 d,集中在5—9月;冰川风盛行,不同于其他冰川区的山谷风循环;天气主要以多云为主;入射与反射短波辐射月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4月。摆浪河21号冰川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降水频次和强度均随着云量的增加而增加。观测年最大降水事件(2021年7月25—27日)属于局地对流降水,中高纬西北-东南向水汽输送为降水区提供了大量水汽;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层结不稳定造成了强烈的暖空气上升,加之降水区位于槽后脊前不断有冷空气输入,冷暖交汇促使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微气象 降水 云量 环流机制 摆浪河21号冰川
下载PDF
线路微地形微气象风环境评估
12
作者 冯芷晴 《电力系统装备》 2023年第5期193-195,共3页
在某新建线路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路径,正确选定微地形点的气象条件。根据评估结果,N13~16均处于地形较高的山坡或山峰附近,在多个风向角下均具有较大的风速比,风加速效应明显。针对评估结果,结合直线塔受力特征,在微地形条件下... 在某新建线路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路径,正确选定微地形点的气象条件。根据评估结果,N13~16均处于地形较高的山坡或山峰附近,在多个风向角下均具有较大的风速比,风加速效应明显。针对评估结果,结合直线塔受力特征,在微地形条件下,杆塔风荷载得到放大的塔位,进行前端设计校验,优化设计,对降低工程造价,实现精细化设计,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具有较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微气象 风速比 风场仿真技术 3D建模技术
下载PDF
电力微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焱 张惟 +1 位作者 于振 赵炜妹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5年第4期11-15,共5页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电网输电线路常常受到异常气候环境的影响,对微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的相关研究越发显得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微气象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研究了电力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理及预警方法,重点介绍了风灾监测预报模...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电网输电线路常常受到异常气候环境的影响,对微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的相关研究越发显得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微气象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研究了电力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理及预警方法,重点介绍了风灾监测预报模型、输电导线舞动监测模型、冰冻灾害预报模型及评估模型等,研究了微气象灾害预警模型与数据处理方式,并提出了建设综合微气象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电网实时气象的监测预警,以及通用和专用气象监测分析及预报、预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 灾害监测 预警技术 综合微气象预警系统
下载PDF
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 被引量:100
14
作者 马耀明 塚本修 +5 位作者 吴晓鸣 玉川一郎 王介民 石川裕彦 胡泽勇 高洪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5-722,共8页
利用 GAME/Tibet 1998年IOP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的地面加热场、地表能量平衡、地面阻曳系数CD及感热通量整体输送系数CH等特征,得到了一些有关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 利用 GAME/Tibet 1998年IOP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的地面加热场、地表能量平衡、地面阻曳系数CD及感热通量整体输送系数CH等特征,得到了一些有关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结构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甸下垫面 能量输送 微气象特征
下载PDF
苹果树蒸腾规律及其与冠层微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51
15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2 位作者 王鹤松 高峻 褚建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5-1081,共7页
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周期为2 0 0 3年1~12月、时间步长10 min的苹果树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果树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太行山低山丘陵区10年生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微气象要素关系,旨在为该地区苹果生产提... 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周期为2 0 0 3年1~12月、时间步长10 min的苹果树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果树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太行山低山丘陵区10年生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微气象要素关系,旨在为该地区苹果生产提供必要的水分生态理论依据,并力图进一步完善苹果树蒸腾耗水理论。结果表明:(1)苹果树蒸腾(Tr)具有明显时间变化特征。Tr在晴天-多云日的主要和非主要生长季节日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趋势。在阴天日,主要生长季节表现为多峰曲线趋势,非主要生长季节单峰除10月和3月份表现为双峰曲线趋势外,其余各月均为单峰曲线趋势。Tr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特征是3~4月份逐渐升高、5~6月份达到高峰值、7月份逐渐降低、10月末及11月初Tr迅速降低。全年Tr值为6 0 0 .9mm ,其中,主要生长期间(4~9月份)、非主要生长期间(1~3月份、10~12月份) TR值分别为5 0 2 .6、98.3mm ,分别占全年的83.6 %、16 .4 %。(2 )主要生长期内,Tr与冠层净辐射(Rn) ,空气温度(Ta)、湿度(RH) ,风速(V)等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统计回归方程为Tr =0 .2 74 +0 .0 4 2 V +0 .0 0 6 7Ta - 0 .0 14 RH (n=2 6 35 2 ,Tr为单株蒸腾量,Tr、V、Ta、Rn的单位分别为L/ h、m/ s、℃、w/ m2 ,RH为无量纲值,以%表示) ,R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蒸腾 热扩散植物液流 微气象
下载PDF
电力微气象风偏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及系统实现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震宇 武国亮 +4 位作者 王志利 尹晖 周晓庆 张晓鸣 龚芳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风偏灾害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风偏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线路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过计算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和绝缘子串底部至杆塔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提出了基于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风偏灾害预警方法。考虑到微气象因素... 风偏灾害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风偏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线路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过计算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和绝缘子串底部至杆塔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提出了基于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风偏灾害预警方法。考虑到微气象因素对风偏的影响,提出了4种不同的数学模型对风偏角进行预测,使预警更加准确。最后,通过C#编程搭建了风偏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平台,并通过实例数据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 风偏灾害 监测预警 输电线路 C# 系统软件
下载PDF
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它生理参数及环境微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静 王连喜 +2 位作者 戴小笠 苏占胜 李凤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采用英国PPS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CIRAS-1型光合作用综合测定仪测定了3a生枸杞6月下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等植物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并同时测定了照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通过枸杞诸因子与外界环境... 采用英国PPS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CIRAS-1型光合作用综合测定仪测定了3a生枸杞6月下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等植物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并同时测定了照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通过枸杞诸因子与外界环境气象因子的模拟,研究了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外界光、温、水、气和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净光合速率除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因子的影响外,与辐射、温度等环境因素和气象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某些环境气象因子推测植物生理因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叶片净光合速率 微气象因子 药用植物 光照 温度 水分 气温
下载PDF
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与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罡 孙鉴泞 +3 位作者 蒋维楣 刘红年 袁仁民 罗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介绍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研究》在南京进行的两次城市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在2005年夏季与2006年冬季),对实验所获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城市近地层微气象学的基... 介绍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研究》在南京进行的两次城市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在2005年夏季与2006年冬季),对实验所获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城市近地层微气象学的基本特征,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主要结果为:市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体现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且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006年冬季观测期间,市区的风速比郊区约小1 m/s,反映出城市建筑物对气流的摩擦、阻尼和拖曳等作用,这些作用使得平均风速在城市上空衰减,并使一部分气流平均动能转化为湍流动能;市区白天的感热通量与郊区相当,但潜热通量远小于郊区,因此市区的鲍恩比远大于郊区.市区下垫面储热项在地表能量分配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成因;夏季观测期间,市区摩擦速度均值比郊区高34%;冬季观测期间,市区摩擦速度均值比郊区高23%.这种夏季大于冬季、市区大于郊区的现象表明,由于冬/夏热力学性质和城/郊下垫面动力学性质的不同而引起湍流活动的差异;为了定量地衡量气流平均场转化为湍流场的效率,表述动量输送的强弱,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归一化摩擦速度.对冬/夏两季和城/郊两地的比较发现,归一化摩擦速度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它表现为一个不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常数;通过比较水平湍流方差2uσ+2vσ与垂直湍流方差2σw的方法,来更直观地研究湍流能量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分配特征.在2006年冬季观测期间,市区的2σw/(2uσ+2vσ)平均值为0.16,郊区为0.14,市区湍流能量在垂直方向所占份额略高于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综合观测 近地层 微气象特征 归一化摩擦速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近地层能量输送与微气象特征 被引量:39
19
作者 钱泽雨 胡泽勇 +1 位作者 杜萍 张艳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青藏高原北麓河冻土综合试验站自动气象站2002年5月30日~6月24日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的地表能量平衡、地表加热场、感热、潜热、地表反照率、动量和热量总体输送系数等特征量场的变化特征,首次得到高原北麓河地区近地... 利用青藏高原北麓河冻土综合试验站自动气象站2002年5月30日~6月24日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的地表能量平衡、地表加热场、感热、潜热、地表反照率、动量和热量总体输送系数等特征量场的变化特征,首次得到高原北麓河地区近地层能量输送和微气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麓河 近地层 能量输送 微气象特征
下载PDF
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及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胡非 洪钟祥 +1 位作者 陈家宜 刘熙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3-893,共11页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正在进行中。此文主要限于白洋淀地区水陆不均匀地表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陆地上近地面层的气温日变化比水域上的大,而风速比水域上的小,其中9月份陆地上白天的气温比水域上的高,夜间比水域上的低,11月份两地白天气温接近,但夜间陆地上的气温明显偏低;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上近地面层都是以下沉气流为主,而陆地则在中午前后存在弱的上升运动;9月份,两地的近地面层短波射入辐射比较接近,但水域上的短波射出辐射比陆地上的大;长波射入辐射则是陆地比水域的大,而长波射出辐射则是水域的比陆地的大;两地的净辐射白天接近,夜间水域地区负的净辐射值明显比陆地的大;9月份,水陆两地的感热通量相差不大,为150~200W/m^2,而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天气晴朗时可达到300W/m^2;11月份,陆地的感热通量比潜热通量大,为100-120W/m^2,而水域地区的感热通量则与潜热通量相当;两地的潜热通量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50W/m^2。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地区夜间都存在水汽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而陆地只在9月份存在逆湿现象。2005年9月份的水温观测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平均温度比水表平均温度明显偏高,而且日变化幅度很小,水表平均温度则日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边界层 综合观测 微气象 白洋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