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植物对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综述
1
作者 秦腾 骆辉 +5 位作者 陈厉旻 刘猛 谢士猛 杨明宇 蔡吉祥 何宝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2,共5页
系统总结不同水生植物对河流等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效率,阐述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净化机制并分析水生植物在净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透明度、污染物浓度)及其互相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挺水植物对Hg、Fe、Cu、Z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32.... 系统总结不同水生植物对河流等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效率,阐述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净化机制并分析水生植物在净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透明度、污染物浓度)及其互相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挺水植物对Hg、Fe、Cu、Z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32.6%~39.7%,44.9%~51.4%,63.7%~70.5%,74.7%~79.4%,沉水植物对Co、Ni、Cu、Zn的去除率分别为44.7%~45.3%,55.7%~59.3%,64.8%~69.4%,61.3%~65.4%。可为生态修复工程中水生植物的优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植物修复 净化机理 微污染水体
下载PDF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合对碳氮磷微污染水体净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鲁冀 罗宗镔 +2 位作者 汤鹏 李廷梅 彭赵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7-922,共6页
为研究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合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用3种挺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和1种浮叶植物构建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3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化学需氧量(COD... 为研究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合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用3种挺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和1种浮叶植物构建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3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等的净化效果、水体中氮磷的去向以及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对COD的去除效果和综合评价表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组合的水质净化效果最好;(2)种植水生植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更加多样的生境,有利于TN、TP等污染物的降解;(3)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组合中根际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最主要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有机污染 氮磷 根际生物 微污染水体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材料微污染水体净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晓宇 张朋飞 +2 位作者 彭文启 骆辉煌 赵进勇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了微污染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文中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微污染水体修复试验研究。首先通... 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了微污染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文中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微污染水体修复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小试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即材料投加比为10∶100(材料体积∶水体积)、反应初始pH值为7.0和反应时间为8.0 h,此条件下NO-3-N、TN、TP及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86.3%、99.1%和68.8%。随后利用该微电解材料开展实际自然景观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试验,通过铁碳微电解材料的投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幅度减少,并可原位持续修复70 d以上,水体中氨氮、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94.9%、81.4%和高于91.0%。与此同时,微电解的电化学特性对藻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叶绿素a质量浓度由初始的288.64μg/L降至59.60μg/L,去除率达到79.0%以上,并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含量持续降低。该研究扩大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微污染水体净化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电解 微污染水体 原位净化 富营养化控制 氮磷去除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复合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基质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子钰 田伟君 +5 位作者 高惠子 杨淑洁 赵婧 储美乐 张丹彤 江俊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12,共9页
为强化组合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体的修复,构建了两级复合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IVCW-TFCW1)和一个单独运行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2)。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中,COD、NH_(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6.69、9.36、14.36和1.03 mg&... 为强化组合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体的修复,构建了两级复合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IVCW-TFCW1)和一个单独运行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2)。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中,COD、NH_(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6.69、9.36、14.36和1.03 mg·L^(-1)的条件下,IVCW-TFCW1能够有效地净化微污染河水,其对COD、NH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9%、98.62%、77.24%、18.16%。其中,IVCW对COD、NH_(3)-N的去除率达到87.38%和97.29%,二级TFCW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净化,使其出水浓度降至6.60和0.13 mg·L^(-1),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不同湿地单元对COD、NH_(3)-N、TN的净化效果均表现为:IVCW-TFCW1>IVCW>TFCW2;对于TP的净化效果:TFCW1>IVCW>IVCW-TFCW1。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IVCW中硝化螺菌属丰度显著高于TFCW1和TFCW2。TFCW2中具有除磷作用的黄杆菌属丰度明显高于IVCW和TFCW1,揭示了不同湿地单元微生物进行脱氮除磷机制与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基质 微污染水体 净化效果 群落分析
下载PDF
低温下MBR工艺在微污染水体中的强化脱氮研究
5
作者 付进南 任燕飞 +1 位作者 陈春生 刘纪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0-253,258,共5页
研究了MBR工艺在低温下对微污染水体的强化脱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低温下MBR工艺的膜通量降低,影响产水量,但对COD的去除率不受影响,达57.9%,出水COD稳定在20 mg/L以下。在长污泥龄条件下,强化了硝化菌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氨氮的去除... 研究了MBR工艺在低温下对微污染水体的强化脱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低温下MBR工艺的膜通量降低,影响产水量,但对COD的去除率不受影响,达57.9%,出水COD稳定在20 mg/L以下。在长污泥龄条件下,强化了硝化菌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5.6%,出水氨氮达到0.51±0.06 mg/L。证明了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调整C/N可以提高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TN去除率显著上升到(73.1±3.6)%,出水TN可以控制在4.24±2.11 mg/L,可稳定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微污染水体 强化脱氮 低温
原文传递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对微污染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毅敏 高月香 +2 位作者 吴小敏 陈楚星 魏京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4-29,共6页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利用竹子制成网格状的立体框架,安放植物、螺蚌等,同时配以弹性材料,形成复合生物浮床。选用芋头、慈姑、荸荠、水芹、蕹菜和美人蕉作为浮床植物,研究其在夏季和秋季对微污染水体中...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利用竹子制成网格状的立体框架,安放植物、螺蚌等,同时配以弹性材料,形成复合生物浮床。选用芋头、慈姑、荸荠、水芹、蕹菜和美人蕉作为浮床植物,研究其在夏季和秋季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试验中,蕹菜浮床>美人蕉浮床、荸荠浮床、芋头浮床>慈姑浮床、水芹浮床;在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慈姑浮床、美人蕉浮床、蕹菜浮床>荸荠浮床、水芹浮床。在夏季、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的除氮效果一直很好,对总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71%和62%;而蕹菜浮床的除磷效果一直很好,对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30%和81%。比较了复合立体浮床与传统平面浮床对总氮、总磷处理效果的差异,指出复合立体浮床技术在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 去除效果 微污染水体
下载PDF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北方微污染水体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井梅 李阳 +1 位作者 李志杰 席兆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11-1716,共6页
为研究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北方微污染水体中COD、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在室内选用混合土(由炉渣与种植土按比例混合而成)、石英砂和陶粒作为填料,以天津当地常见植物黄花鸢尾为植被构建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景观湖... 为研究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北方微污染水体中COD、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在室内选用混合土(由炉渣与种植土按比例混合而成)、石英砂和陶粒作为填料,以天津当地常见植物黄花鸢尾为植被构建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景观湖水和雨季的初期雨水;除冬季冰封期暂停运行外,通过对系统不同季节运行数据的分析,考察了不同季节环境条件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我国北方城市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条件下,该系统对污染物均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微污染景观水和雨季初期雨水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COD、NH4+-N及TP的质量浓度可分别优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v类、III类和II类水质标准(研究阶段进水TP≤0.80mg·L-1),COD、NH4+-N和TP的阶段平均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80%、91%和82%;TN的去除效果受季节变化波动较大,阶段平均去除率在32%~78%,温度较低季节或原水水质较差时有待处理水回流或辅加其他技术手段以提高脱氮效果。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北方微污染水体有着较好的净化效果,能够有效地预防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有利于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微污染水体 不同季节 脱氮除磷
下载PDF
浅层气浮处理微污染水体机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道方 李坤 +2 位作者 史雪霏 滕乐峰 王瑞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36,共5页
采用中水作为小区封闭景观水体的原水和补充水,针对景观水体受污染的特点,构建一种结合生物与气浮技术优点的处理方法,重点分析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建立包含一个主流程和两个内部循环的BOAF高效浅层气浮净化处理装置系统。实验结... 采用中水作为小区封闭景观水体的原水和补充水,针对景观水体受污染的特点,构建一种结合生物与气浮技术优点的处理方法,重点分析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建立包含一个主流程和两个内部循环的BOAF高效浅层气浮净化处理装置系统。实验结果表明,BOAF浅层气浮技术用于处理微污染水体是可行的,为中水景观水体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景观水体 浅层气浮 微污染水体
下载PDF
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对微污染水体净化效果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晓强 刘若鹏 王鹤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83,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一种生态塘与人工湿地的新型复合模式应用于北京某公园的湖水经社会景观循环后成为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以削弱微污染水体对自然受纳水体的不利影响。试验进行5个月的结果表明,景观水体...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一种生态塘与人工湿地的新型复合模式应用于北京某公园的湖水经社会景观循环后成为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以削弱微污染水体对自然受纳水体的不利影响。试验进行5个月的结果表明,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夏季对COD、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3.6%、62.5%~66.0%和70.0%~80.0%,出水水质达到GB 3838-2002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秋季处理后出水COD、TN和TP的含量也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并营造了具有环境美学与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水体,发挥了水资源效益与积极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塘 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菌藻共生 微污染水体
原文传递
生态填料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小东 陈季华 奚旦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58,共3页
文中所用生态填料为生态纤维及陶粒,生态纤维是一种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加工而成的新型水处理材料。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去除有机物容积负荷高、生物附着性好、空隙可变、不易堵塞、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陶粒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及适... 文中所用生态填料为生态纤维及陶粒,生态纤维是一种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加工而成的新型水处理材料。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去除有机物容积负荷高、生物附着性好、空隙可变、不易堵塞、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陶粒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及适中的密度。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构筑物对崇明前卫生态村水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此工艺处理后的水体,COD、TP、TN、氨氮等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弹性填料 陶粒 微污染水体 天然水草
下载PDF
不同组合复合浮床对微污染水体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水生 汪开英 +1 位作者 郭宗楼 徐文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3-65,70,共4页
研究了以竹制填料和美人蕉构建的复合生态浮床在不同空间组合方式与曝气方式下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和气水体积比3:1环境下,填料和浮床3种组合方式对微污染水体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组间差异显... 研究了以竹制填料和美人蕉构建的复合生态浮床在不同空间组合方式与曝气方式下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和气水体积比3:1环境下,填料和浮床3种组合方式对微污染水体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组间差异显著。上部浮床下部填料的组合方式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84%,氨氮平均去除率为63%,明显高于其它2种组合方式;而对于COD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方面,前端填料后端浮床,且曝气集中在填料端的组合方式较另外两种组合方式有明显的优势,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制填料 组合方式 复合浮床 微污染水体
原文传递
微污染水体异养硝化菌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鲁冀 刘攀龙 +1 位作者 李廷梅 范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29,31,共5页
简述了异养硝化菌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常用的筛选方法和近年来从微污染水源中筛选出来的异养硝化菌种,并归纳异养硝化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异养硝化菌的筛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异养硝化 筛选 脱氮 微污染水体
原文传递
生态弹性填料及陶粒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东 杨波 +1 位作者 陈季华 奚旦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25-127,共3页
生态弹性填料是一种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加工而成的新型水处理材料,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去除有机物容积负荷高、生物附着性好、空隙可变、不易堵塞、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陶粒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生态弹性填料是一种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加工而成的新型水处理材料,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去除有机物容积负荷高、生物附着性好、空隙可变、不易堵塞、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陶粒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及适中的密度,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本文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构筑物对崇明前卫生态村中心湖的水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此工艺处理后的水体,CODCr、TP、TN、氨氮等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并为工程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弹性填料 陶粒 微污染水体 天然水草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微污染水体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光明 施阳 《净水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13-15,21,共4页
考察了用超声波降解水中低浓度三氯乙腈、氯代苦味碱、溴苯的动力学,并从工程角度分析了多种污染物共存、自 然水体等复杂状态下的可行性。探讨了采用空气鼓泡、不控水温的操作方式。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较快地去除复杂水体中 的多种有... 考察了用超声波降解水中低浓度三氯乙腈、氯代苦味碱、溴苯的动力学,并从工程角度分析了多种污染物共存、自 然水体等复杂状态下的可行性。探讨了采用空气鼓泡、不控水温的操作方式。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较快地去除复杂水体中 的多种有机污染物,氧化可在批式反应器与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高流速可以提高反应器的空间与能量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微污染水体 三氯乙脂 氯代苦味碱 溴苯 动力学
下载PDF
石菖蒲净化微污染水体中氮和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明海 刘岚英 +3 位作者 赵莎莎 王金金 卢欢 戴珺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挺水植物石菖蒲在不同生长周期中对微污染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程度,以期为微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山学院水西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密度石菖蒲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行为... [目的]探究挺水植物石菖蒲在不同生长周期中对微污染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程度,以期为微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山学院水西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密度石菖蒲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行为。[结果]30 d内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4.3%和50.7%,不同密度植物的净化能力为:高密度组>低密度组>对照组。石菖蒲不同部位氮、磷富集量为:根>茎>叶。[结论]设置适宜的种植密度,定期收割茎叶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的氮、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体 石菖蒲 总氮 总磷 净化
下载PDF
生态填料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小东 陈季华 奚旦立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97-100,共4页
采用生态填料人工湿地作为构筑物对某生态村中心湖的微污染水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此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在70%~94%之间,对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率为20%~50.2%左右,总磷(TP)的浓度去除率为50%~90%,总氮(TN)的浓度去除率为41.2%左右... 采用生态填料人工湿地作为构筑物对某生态村中心湖的微污染水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此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在70%~94%之间,对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率为20%~50.2%左右,总磷(TP)的浓度去除率为50%~90%,总氮(TN)的浓度去除率为41.2%左右,达到或优于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填料 微污染水体 天然水草 生态村
下载PDF
天然沸石与泥炭生物处理微污染水体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道方 石朝斌 许智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设计并构建天然沸石与泥炭生物滤池装置,实验考察其在微污染水体中脱氮除磷的性能,研究其形成生物膜系统后对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及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泥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磷酸根能力提高,但会释放氨氮,致使天然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的氨氮... 设计并构建天然沸石与泥炭生物滤池装置,实验考察其在微污染水体中脱氮除磷的性能,研究其形成生物膜系统后对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及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泥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磷酸根能力提高,但会释放氨氮,致使天然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的氨氮能力下降;形成生物膜系统的天然沸石与泥炭可同步去除微污染水体的污染物,装置运行稳定后的CODcr、NH4+-N和TP去除率分别可达80%、95%和41%;通过生物作用可使天然沸石与泥炭再生,实现材料持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泥炭 生物处理 微污染水体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组合式生态浮床系统净化微污染水体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锡荣 黄浩 +3 位作者 周大众 曹文平 刘自强 汪旭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研究低温对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引入陶粒作为浮床的基质,构筑了美人蕉-陶粒基质组合式生态浮床系统,研究在低温条件下其对微污染水体水质净化的效果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0.5-15℃,进水DO浓度为4.94-6.65mg/L,水体交换... 为研究低温对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引入陶粒作为浮床的基质,构筑了美人蕉-陶粒基质组合式生态浮床系统,研究在低温条件下其对微污染水体水质净化的效果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0.5-15℃,进水DO浓度为4.94-6.65mg/L,水体交换时间为7d下,该生态浮床系统对水体中NH+4-N、NO-3-N、NO-2-N、TN、COD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为36.30%、77.37%、50.34%、52.56%、16.89%和70.99%。当水体的温度低于5.0℃,该生态浮床系统对水体中NH+4-N、NO-2-N、TN、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蕉 陶粒基质 生态浮床 低温 微污染水体
下载PDF
三种挺水植物及其组合净化微污染水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仇涛 许培欢 +3 位作者 朱高飞 杨安 罗明 马明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9期90-93,共4页
考察了水芹、鱼腥草、香根草及对校园微污染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的氮磷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水芹、鱼腥草和香根草对水中的TN、TP、CODcr和Chla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52.4%~64.3%、46.8%~ 58.4%、69% ~ 84%和48.1... 考察了水芹、鱼腥草、香根草及对校园微污染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的氮磷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水芹、鱼腥草和香根草对水中的TN、TP、CODcr和Chla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52.4%~64.3%、46.8%~ 58.4%、69% ~ 84%和48.1% ~60%,经7周净化可使听松湖水质由Ⅳ类水变为Ⅲ类水.组合植物对TN、TP、CODcr和Chla的净化效果相对于单种植物作用均没有显著增加(p>0.05).鱼腥草对水中氮磷的吸收效率最高,香根草次之,水芹最低.3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植株含氮量为根>茎>叶,磷含量为根大于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体 氮磷吸收 挺水植物 净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三种新型浮床载体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姣 周洲 +2 位作者 傅大放 杨小丽 陈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3,共7页
将丝瓜络、活性炭海绵和竹炭纤维三种生物载体与浮床相结合形成复合立体生物浮床,通过试验比较研究了三种不同载体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载体对微污染水体中的氮类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当水力停... 将丝瓜络、活性炭海绵和竹炭纤维三种生物载体与浮床相结合形成复合立体生物浮床,通过试验比较研究了三种不同载体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载体对微污染水体中的氮类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丝瓜络载体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达38%左右,最佳填充密度为17%;活性炭海绵载体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次之,当填充密度为23%时,总氮的平均去除率最大,达到25%左右;竹炭纤维在不同填充密度下对总氮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其平均去除率仅为18%左右。三种载体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其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载体 微污染水体 填充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