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生物席在中元古代的繁盛——以豫西云梦山组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邢智峰 齐永安 +1 位作者 郑伟 袁余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7-865,共9页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为是先前微生物席的残留区;浅色层则是较纯净的石英颗粒,由物理沉积作用形成。进一步对纹层区的薄片观察揭示了5种明显的MISS微结构类型,分别是:波曲层(wavy crinkled laminae)、网状结构(network fabrics)、定向颗粒层(oriented grains)、细小颗粒层(mat layer bound small grains)和重矿物层(heavy mineralsmat layer bound)。这些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在沉积物表面殖居、生长、代谢以及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指示了当时的水动力状况和古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云梦山组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纹层 微结构
下载PDF
微生物席的特征和属性:微生物席沉积学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57
2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304,共20页
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席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发育环境和产物的多样性,对微生物席的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因... 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席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发育环境和产物的多样性,对微生物席的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因为对一个基本问题,即"究竟什么是微生物席",要获取一个单一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生物席定义的多重性答案,最终就成为地球生物学框架下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微生物席沉积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要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席建造物的生长机理和发育过程,还存在若干的困难,这些困难表现在几个重要的现象之中,如:(1)寒武纪叠层石中的底栖鲕粒;(2)中元古界灰岩层面上特别的MISS(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3)中元古界叠层石白云岩序列中的凝块石。因此,基于微生物席的属性和特征所蕴含的微生物席的多样化定义,介绍微生物席沉积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年轻分支学科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和属性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沉积学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中元古代微生物席成因构造--远古时期微生物群活动的沉积标识 被引量:50
3
作者 史晓颖 王新强 +2 位作者 蒋干清 刘典波 高林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86,I0001,I0002,共12页
贺兰山中段中元古界黄旗口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丰富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包括由微生物席生长、破坏和腐烂过程形成的3种类型、9种不同形态的构造;与华北大红峪组发现的同类构造在成因类型与多样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对比性。砂岩中发育... 贺兰山中段中元古界黄旗口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丰富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包括由微生物席生长、破坏和腐烂过程形成的3种类型、9种不同形态的构造;与华北大红峪组发现的同类构造在成因类型与多样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对比性。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冲洗层理、高角度单斜层理系和波痕,泥质粉砂岩夹层中发育波痕与泥裂,表明微生物席主要发育于潮间带上部至潮上带下部环境。MISS构造在华北地台长城系下部砂岩中的广泛存在表明在1.6 Ga前以蓝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在环潮坪碎屑环境也很活跃,可能代表了微生物由海洋向陆地环境发展的过渡阶段。具光合作用功能的制氧蓝细菌的蓬勃发展可能是引发中元古代海洋化学条件发生转变、含氧量增高的重要原因,并为真核生物及宏观藻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黄旗口组与华北大红峪组大致同时,反映了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期华北地台开始拉伸一张裂、缓慢沉降的构造古地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中段 中元古界黄旗口组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 环潮坪碎屑沉积 华北地台西缘
下载PDF
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常玉光 齐永安 +2 位作者 郑伟 王敏 代明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4,共9页
叠层石的研究虽然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但对于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统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叠层石微生物和微生物席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得出我国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研究的主要成就:对... 叠层石的研究虽然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但对于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统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叠层石微生物和微生物席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得出我国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研究的主要成就:对部分元古代叠层石的微生物组分和微生物席特征进行了初步揭示;从理论上对叠层石微生物席的矿化成因提出了解释,并建立了叠层石微生物席的生长和钙化模式;利用现代叠层石的微观结构生长来推测古代叠层石的生长过程及其形态特征;初步探讨了叠层石微生物席的生长与外界物理和化学条件(如水动力、温度、盐度等)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叠层石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 生态系统 研究现状 叠层石
下载PDF
南口虎峪中元古界大红峪组混积岩系的层序地层划分——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席碎片简介 被引量:10
5
作者 梅冥相 刘智荣 +1 位作者 孟庆芬 高金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0,共8页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发育完整,以一套混积岩系为特征。在南口虎峪剖面中,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有规律的层序地层相序,可以作为混积岩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典型...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发育完整,以一套混积岩系为特征。在南口虎峪剖面中,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有规律的层序地层相序,可以作为混积岩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典型代表。在大红峪组的海侵体系域砂岩中,变余波痕、微生物形成的砂质碎片和皱饰构造表明了席底的发育,特别是其中所发育的微生物砂质碎片不但代表了碎屑岩中的一种特殊的“内碎屑”,而且其特殊的形态和产出特点成为窥视前寒武纪砂岩中席底发育的一种典型标志,从而有益于今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阐释与研究;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中的纹理化构造似乎也是一种席底构造,它与其中的叠层石生物丘一起代表了前寒武纪海底微生物孤军作战的特殊生境。对该剖面大红峪组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前寒武纪地层中,除了要关注叠层石之类的微生物沉积构造以外,碎屑岩中也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若干证据即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由此说明正是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多样性才使其成为地球上无所不在及其无与伦比的巨大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系 层序地层学 微生物席碎片 中元古界大红峪组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
下载PDF
寒武纪底质革命:从微生物席底到生物扰动混合底 被引量:9
6
作者 齐永安 王敏 +1 位作者 李妲 代明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前寒武纪生态系以微生物的繁盛为特征,以叠层石和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大量发育为标志.后生动物及其遗迹化石出现在新元古代"雪球事件"之后,并与微生物席组成"埃迪卡拉花园".新元古代的海底以发育完好的微生物席底... 前寒武纪生态系以微生物的繁盛为特征,以叠层石和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大量发育为标志.后生动物及其遗迹化石出现在新元古代"雪球事件"之后,并与微生物席组成"埃迪卡拉花园".新元古代的海底以发育完好的微生物席底和微弱的垂向生物扰动为特征,沉积物含水量低、沉积物-水界面平滑稳定;到寒武纪,由于垂向生物扰动的大量增加,微生物席底逐渐衰弱,"显生宙式"的海底沉积物含水量高、上下层沉积物易于混合和悬浮、沉积物-水界面模糊.自寒武纪开始,随着后生动物活动在浅海环境中不断地增多,遗迹化石习性类型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微生物席底开始向较深的陆架乃至深海迁移并逐渐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 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混合底 寒武纪底质革命
下载PDF
河北庞家堡长城群微生物席群落与相关的沉积环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昀 杨承运 +1 位作者 殷纯嘏 邵宠翔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1-240,333-336,共20页
本文分析、描述了保存于河北庞家堡长城群团山子组和高于庄组燧石白云岩中的8个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群落:Myxococcoides-Siphonophycus席群落(M1),Gloeodinioposis-Siphonoph... 本文分析、描述了保存于河北庞家堡长城群团山子组和高于庄组燧石白云岩中的8个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群落:Myxococcoides-Siphonophycus席群落(M1),Gloeodinioposis-Siphonophycus席群落(M2),Coniunctiophycus-Siphonophycus席群落(M3),Nanococcus席群落(M4),Eoentophysalis席群落(M5),Eomycetopsis-coccoidbacteria席群落(M6),Siphonophycus席群落(M7)以及microstromatolite-Nanococcus席群落(M8)。分析比较了微生物席群落的生物组成、席形态和结构,以及沉积-埋葬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席群落生存于不同的生境,席群落的变化可能反映环境的差异。同时,本文对包括8类微生物席群落和4类叠层石在内的团山子组与高于庄组(1-4段)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稀土元素和某些稀少元素含量的异常有指示沉积环境的意义;含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席群落和叠层石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和某些稀少元素(如La,Ce,M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群落 沉积环境 庞家堡 河北
下载PDF
鲁山地区中-新元古界汝阳群和洛峪群微生物席及其矿物显微构造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伟 袁余洋 +1 位作者 邢智峰 齐永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是底栖微生物群及其生命活动与沉积物相互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是微生物群生命活动的重要产物,多出现在陆源碎屑岩中,也是微生物群落在碎屑沉积中最重要的地质记录...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是底栖微生物群及其生命活动与沉积物相互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是微生物群生命活动的重要产物,多出现在陆源碎屑岩中,也是微生物群落在碎屑沉积中最重要的地质记录。该类构造在前寒武纪的广布性和显生宙的局限分布性,对于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鲁山地区野外露头发育的MISS的详细观察和描述,依据其成因和形态观察,将其分为微生物席生长构造(Mat growth feature)、微生物席破坏构造(Mat destruction feature)和微生物席腐烂构造(Mat decay feature)三种类型,包括瘤状突起、不规则侧向生长脊、多边形网状生长脊、多边形脱水裂痕、纺锤状脱水裂痕、不规则网状脱水裂痕、次圆状网状脱水裂痕、砂火山构造等8个主要形态构造。根据宏观形态、镜下特征等,分析讨论了MISS的形态构造、成分、成因、沉积环境等。对含有MISS石英砂岩的镜下石英颗粒及其矿物组分特征的研究发现,宏观上形态各异的MISS的镜下特征差别不大,并且在MISS形成过程中生物物理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共同起着作用,同时也发现微生物群落可能多生长在中等水动力、沉积物为细粒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MISS 微生物席 显微特征
下载PDF
冀东高板河锌、硫铁矿矿床中的微生物蓆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8
9
作者 夏学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冀东高板河锌、硫铁矿矿床容矿岩石具有热水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点。而沿特定层位、一定的岩性分布的层状矿体,也证明该矿床具有热水沉积成因。作者在近年的工作中,于高板河矿床的硫铁矿层中,发现呈蓆状产出的黄铁矿细球菌。丰富多彩的... 冀东高板河锌、硫铁矿矿床容矿岩石具有热水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点。而沿特定层位、一定的岩性分布的层状矿体,也证明该矿床具有热水沉积成因。作者在近年的工作中,于高板河矿床的硫铁矿层中,发现呈蓆状产出的黄铁矿细球菌。丰富多彩的生物结构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该矿床中存在生物成矿作用。因此,高板河锌、硫铁矿床是海底热水沉积和微生物成矿双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矿床 硫铁矿床 微生物席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光合作用微生物席主导的寒武系苗岭统崮山组均一石:以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剖面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58,共24页
作为一种缺乏沉积构造的隐晶质块状泥晶所表征的非纹层状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均一石自从命名之后就很少被描述或自古老的地层记录之中被识别出来,再加上缺乏现代实例,造成了对这种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研究的困难。来自于山东省泗水县圣... 作为一种缺乏沉积构造的隐晶质块状泥晶所表征的非纹层状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均一石自从命名之后就很少被描述或自古老的地层记录之中被识别出来,再加上缺乏现代实例,造成了对这种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研究的困难。来自于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崮山组中的均一石,以厚层块状、缺乏沉积构造的泥晶灰岩为主,表现为生物层状的微生物礁,与相对较深水的中厚层中至深缓坡相的条带状泥晶灰岩和泥灰岩一起,构成较为典型的潮下型碳酸盐岩米级旋回,集中发育在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沉积层序顶部的强迫型海退体系域之中,代表着相对海平面下降阶段的沉积记录。在这些主导着生物层状微生物礁灰岩的均一石中,不均匀地高密度保存着致密缠绕以及较薄的泥晶壁所成型的丝状葛万菌物质体是其最为基本的特征,表明均一石形成于光合作用微生物席复杂的钙化作用。另外,在均一石的致密泥晶组构中,局部发育毫米级至厘米级大小而且形态极端不规则的亮晶显微管状组构。基于其特别的组构特征,将这样的组构解释为具有公共鞘的丝状蓝细菌即念珠菌菌落的钙化作用残余物,其致密泥晶组构可能代表着蓝细菌公共鞘的钙化作用残余物,其中的亮晶显微管则可能为蓝细菌丝状体的钙化作用残余物,而且在这样的组构之中还发育和共生着丝状葛万菌菌落,从而延伸了对蓝细菌菌落钙化作用残余物的认识和解释,并对具这种组构的海绵木乃伊解释提供了另外一种重要的研究镜像。因此,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崮山组上部生物层状微生物礁体中的均一石,不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寒武纪苗岭世不借助于二氧化碳浓缩作用机制(CCM机制)的蓝细菌钙化作用的实例,而且提供了一个在丝状蓝细菌主导的微生物席之中发育着念珠菌菌落的多重状微生物席的典型实例,从而拓宽了对显生宙最高的大气圈CO2含量以及较高的大气圈O2含量条件下的较为典型的方解石海中与寒武纪后生动物大爆发相平行的蓝细菌繁荣和钙化作用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石 光合作用微生物席 崮山组 苗岭统 寒武系 圣水峪剖面 山东省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叠层石形态的主控因素—微生物席
11
作者 陈梅 肖传桃 +1 位作者 李艺斌 程俊 《四川地质学报》 2017年第3期359-362,368,共5页
许多学者利用叠层石的形态来判断所处的环境,但其形态并不仅仅受环境的影响。单一由叠层石形态推测环境不具有合理性,即使结合伴生沉积构造等来共同推测,叠层石在其中也没有发挥主要作用。当前讨论较多的影响叠层石形态的2个主要因素,... 许多学者利用叠层石的形态来判断所处的环境,但其形态并不仅仅受环境的影响。单一由叠层石形态推测环境不具有合理性,即使结合伴生沉积构造等来共同推测,叠层石在其中也没有发挥主要作用。当前讨论较多的影响叠层石形态的2个主要因素,即环境和微生物群落,经研究发现,环境控制微生物群落的成分,两者不属于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微生物群落又决定了微生物席的类型,微生物席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改造,因此认为微生物席才是叠层石形态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形态 环境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席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微生物席沉积学: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 被引量:41
12
作者 梅冥相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597,共12页
现代实例和岩石记录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这个特殊的微生物群落就像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一样,群落中的每一个组成成员紧密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微生物席在沉积岩中留下了丰富... 现代实例和岩石记录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这个特殊的微生物群落就像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一样,群落中的每一个组成成员紧密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微生物席在沉积岩中留下了丰富而且复杂的记录,在碳酸盐岩中最为典型的产物就是叠层石,在碎屑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就是"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M ISS)"。对这些特殊沉积记录的长期研究和探索,产生了沉积学在地球生物框架下的一个年轻分支——"微生物席沉积学";这个以微生物席为研究对象的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在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变、探索生物圈对水圈和大气圈的长时间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若干的新概念和新思维,赋予这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代表了沉积学在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进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沉积学 沉积学进展 地球生物
原文传递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形态组合的古环境意义:以华北南缘中—新元古代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汤冬杰 史晓颖 +1 位作者 李涛 赵贵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3-1043,共11页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是由微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可作为早期微生物群活动的重要标识,但对其指示古环境的研究尚显不足.华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代汝阳群(Pt2)和洛峪群...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是由微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可作为早期微生物群活动的重要标识,但对其指示古环境的研究尚显不足.华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代汝阳群(Pt2)和洛峪群(Pt3)以近岸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其中发育大量MISS,包括多向波痕、微生物席稳化波痕、微生物席碎片、微生物席平滑波痕、多种微生物席脱水形成的砂裂及不规则网状生长脊等.研究表明,在潮坪环境中MISS最为发育.地势差异对水动力、基底暴露、水分补给和沉积条件等环境因素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影响微生物席的发育与结构,因此,MISS的形态组合特征能够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研究发现,在潮上带以微生物席脱水形成的砂裂构造为主,潮间带上部以破坏-改造型构造为主,潮间带下部-潮下带一般少见原位MISS,但可见再沉积微生物席碎片.据潮间带下部至潮上带上部MISS产出类型及其形态组合分析,识别了4个MISS形态组合带,MISS形态组合由潮间带下部至潮上带上部的变化反映了古地形由低到高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 形态组合带 沉积微相 古环境指示 地层学
原文传递
热泉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和机制:来自华南富硅热泉光合自养微生物席中的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晓彤 周怀阳 +4 位作者 吴自军 蒋磊 唐松 姚会强 陈光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9,共11页
热泉微生物是地球极端生命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不但对于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意义重大,而且在地球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采自中国广东省境内两处热泉光合自养微生物席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微观研究方法,... 热泉微生物是地球极端生命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不但对于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意义重大,而且在地球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采自中国广东省境内两处热泉光合自养微生物席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微观研究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泉微生物席对Si,Al,Fe和Ca等多种元素具有重要的富集能力,在SiO2,CaCO3和黏土等热泉矿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胞外聚合物质(EPS)在热泉微生物矿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矿化过程主要限制在蓝细菌细胞壁外或鞘层外的EPS层中发生.细菌壁外发育的鞘层同样对于蓝细菌的生物矿化意义重大.由于鞘层的存在,一些蓝细菌在表面矿化发生的同时,还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根据两处微生物席的多种矿化特征,提出将热泉微生物席的矿化过程划分为早期表面矿化、中期降解矿化和晚期矿物脱落等3个阶段.上述认识,对于理解发生在现代和古代热泉环境中的矿化过程、沉积过程以及微化石保存过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 微生物席 蓝细菌 EPS 生物矿化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微生物碳酸盐岩结构与矿化作用
15
作者 李国欣 王建功 +6 位作者 张永庶 李翔 高妍芳 孙秀建 张世铭 刘合 鲜成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及主要造岩矿物的成因机理,本文利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矿物特征差异性及矿化作用开展...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及主要造岩矿物的成因机理,本文利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矿物特征差异性及矿化作用开展研究。分析认为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发育厚层泥晶碳酸盐岩,单层厚度3~5 m;局部发育薄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以30~50 cm为主,单层最大厚度2 m。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以凝块石为主、局部发育叠层石,二者混合共生,通过扫描电镜在微生物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大量钙化的细胞外聚合物(EPS)组构与少量微生物化石,为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提供了生物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矿物类型为方解石,微观组构复杂、类型多样,包括球粒、团粒、菱面体以及片状结构等。球粒粒径分布范围50~80 nm。团粒由若干纳米级球粒聚合黏结形成,粒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片状方解石往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粒径通常为1~10μm。(2)发现大量钙化EPS组构及疑似微体化石,包括球状、杆状及丝状体。杆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4μm,长0.5~1μm。丝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3~0.5μm,长1~2μm。(3)方解石矿物的形成主要以有机矿化作用(或微生物诱导矿化作用)为主、生物矿化作用次之,其中,球粒方解石主要为有机矿化作用控制(或微生物诱导)形成。杆状和丝状体化石保持了微生物的形貌特征,分析认为可能由生物矿化作用控制形成。(4)凝块石中的球粒、卵球袋及团块的形成,可能由微生物膜及其所封闭的微生物菌落钙化形成,分析认为此类矿物可能与有机矿化作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微生物 生物矿化作用 有机矿化作用 生物 微生物席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硅质碎屑岩中的微生物席相关构造——联接现代与过去的纽带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荣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微生物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可以在硅质碎屑物上形成微生物席。微生物席具有黏结性、柔韧性、抗剥蚀性等特征,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原生沉积构造,即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MISS)。形成和保存MISS的基本条件包括经历较低的... 微生物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可以在硅质碎屑物上形成微生物席。微生物席具有黏结性、柔韧性、抗剥蚀性等特征,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原生沉积构造,即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MISS)。形成和保存MISS的基本条件包括经历较低的变质程度、发育于海退—海侵的转折点、出现在有利的"微生物席沉积相"中。微生物席本身很难保存在岩石序列中,所以识别石化MISS具有一定难度。与现代环境中发育的MISS具有相似的几何形态和包含古代微生物席组构是识别石化MISS的有效途径。微生物生长、稳化、障积、捕获和黏结作用可以形成形态各异的MISS,根据这些作用和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5大类17小类。对保存在硅质碎屑岩中的微生物诱发的原生沉积构造和现代潮坪中发育的MISS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有利于微生物席沉积学的发展,也为进一步理解古代硅质碎屑岩沉积环境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 微生物席 原生沉积构造 沉积学
原文传递
燕山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微生物席碎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17
作者 刘智荣 黄静宜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1年第5期843-846,863,共5页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它们为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一些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共生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现象,即纺锤状砂质碎片。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砂质碎片是微生物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微生物席碎片。其发现有益于以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了解中元古代生物群演化、古生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碎片 大红峪组 元古界 沉积构造 华北
原文传递
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2
18
作者 罗平 王石 +4 位作者 李朋威 宋金民 金廷福 王果谦 杨式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7-823,共17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洞)和格架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全球中新元古界至中生界都发现了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田,资源潜力巨大。微生物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相序结构、沉积模式和储层有利相带尚有许多不明晰之处,是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碳酸盐岩储层 叠层石 凝块石 微生物席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35
19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5 位作者 李智武 罗平 杨迪 孙玮 彭瀚霖 余永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1-752,共12页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孔和凝块间溶孔;纵向上发育3个储层段,储层沥青集中发育在桐湾Ⅰ期不整合面之下...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孔和凝块间溶孔;纵向上发育3个储层段,储层沥青集中发育在桐湾Ⅰ期不整合面之下117 m。灯四段则发育纹层石和叠层石,储集空间则以窗格孔和岩溶孔洞为主,辅以凝块间溶孔和微生物体腔孔;亦发育3个储层段,储层沥青发育在桐湾Ⅱ期不整合面之下134.2 m。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岩储层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浅水潮坪微生物席、微生物结构、白云石化和绵阳-长宁拉张槽。广布的浅水潮坪微生物席建造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微生物结构影响着储层的初始差异性,白云石化作用是微生物岩储层形成的关键,绵阳-长宁拉张槽控制下的风化壳岩溶和埋藏溶蚀作用决定了微生物岩优质储层的改造强度和展布,灯影组微生物岩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西两侧的边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凝块石 拉张槽 微生物席 微生物 灯影组 上震旦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中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生烃潜力 被引量:41
20
作者 史晓颖 张传恒 +3 位作者 蒋干清 刘娟 王议 刘典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82,共14页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主要由环潮坪石英砂岩、浅海碳酸盐岩和浅海—泻湖相暗色页岩3种沉积相组合构成,以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占主导。碳酸盐岩中除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微生物建隆外,还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和微生物诱...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主要由环潮坪石英砂岩、浅海碳酸盐岩和浅海—泻湖相暗色页岩3种沉积相组合构成,以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占主导。碳酸盐岩中除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微生物建隆外,还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和微生物诱发的碳酸盐沉淀(MMCP)。微生物席和MISS构造在高于庄组上部(约1.6 Ga)和雾迷山组下部(约1.45 Ga)碳酸盐岩中尤为发育,表明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和高有机质产量。在石化微生物席中,发现有丝状、球状细菌化石和草莓状黄铁矿;围岩中发现有针状文石、花瓣状重晶石、放射状菱铁矿、铁白云石和葡萄状碳酸盐胶结物等多种自生碳酸盐矿物,指示甲烷厌氧氧化(AOM)导致的自生碳酸盐沉淀。中元古代的温暖气候和海洋分层、缺氧、硫化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高生产量和高有机质埋藏率。气隆构造和核形石状碳酸盐结核反映浅埋藏条件下活跃的成烷作用和甲烷排放,围岩和MMCP中富沥青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富微生物席碳酸盐岩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可能形成重要的烃源岩。据微生物席、MISS构造及MMCP的研究,初步估算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的概略生烃潜力约为10×108t石油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碳酸盐岩 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 微生物席 甲烷厌氧氧化(AOM) 生烃潜力 华北地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