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生物发光法快速测定生乳中微生物总数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春艳 霍贵成 +1 位作者 王德国 王福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33-234,238,共3页
对ATP生物发光法应用于生乳中微生物检测进行了初步摸索,确定了加体细胞裂解液次数为三次;乳样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用ATP生物发光法对大批乳样进行检测,同时用国标法进行了平皿菌落培养,结果显示,乳中微生物总数对数与光值对数呈正的直... 对ATP生物发光法应用于生乳中微生物检测进行了初步摸索,确定了加体细胞裂解液次数为三次;乳样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用ATP生物发光法对大批乳样进行检测,同时用国标法进行了平皿菌落培养,结果显示,乳中微生物总数对数与光值对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0.9485),相关程度为显著相关(P<0.001),二者回归方程为y=1.0496x+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发光法 生孔 微生物总数
原文传递
ATP生物发光法快速测定生乳中微生物总数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春艳 霍贵成 +1 位作者 王德国 王福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03-106,共4页
本试验对ATP生物发光法应用于生乳中微生物检测进行了初步摸索,确定了加体细胞裂解液次数为3次;乳样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用ATP生物发光法对大批乳样进行检测,同时用国标法进行了平皿菌落培养。结果表明,乳中微生物总数对数与光值对数呈... 本试验对ATP生物发光法应用于生乳中微生物检测进行了初步摸索,确定了加体细胞裂解液次数为3次;乳样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用ATP生物发光法对大批乳样进行检测,同时用国标法进行了平皿菌落培养。结果表明,乳中微生物总数对数与光值对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0.9485),相关程度为显著相关(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发光法 生乳 微生物总数
下载PDF
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伍华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文章将着重探讨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的定义、目的和方法,强调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以期能够充分展示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并维持... 文章将着重探讨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的定义、目的和方法,强调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以期能够充分展示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并维持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监管 作用 应用
下载PDF
平板计数法与纸片法检测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珂 余希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对提高市场流通食品的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在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中,平板计数法与纸片法属于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这2种方法的基础内容展开分析,利用相关的实验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食品检测体系的优化...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对提高市场流通食品的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在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中,平板计数法与纸片法属于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这2种方法的基础内容展开分析,利用相关的实验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食品检测体系的优化积累有效价值数据,加快完善检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计数法 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 纸片法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胡珂文 王剑平 +2 位作者 盖铃 应义斌 李延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6-530,共5页
综述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将相关研究归为阻抗(电导)法、伏安分析法、电位电流分析法等三大类,回顾了阻抗法在临床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中的研究发展过程,比较了其它几种电化学技术的检测能力和不... 综述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将相关研究归为阻抗(电导)法、伏安分析法、电位电流分析法等三大类,回顾了阻抗法在临床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中的研究发展过程,比较了其它几种电化学技术的检测能力和不同特点,最后讨论了电化学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微生物总数 阻抗法 伏安法 电流分析
下载PDF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先丽 周广胜 +3 位作者 周莉 吕国红 贾庆宇 谢艳兵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64-67,共4页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8月达到最小,而真菌数量在7月达到最小。湿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对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放线菌与微生物总数主要受水分影响,而真菌则受水分与气温的协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湿地 细菌 放线茵 真菌 微生物总数 特征分析
下载PDF
玉溪市红塔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艳 何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09-110,11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在玉溪市红塔区选取玉米地、樱桃地、林地3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方式,测定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结果]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类群中细菌占绝对优势,微...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在玉溪市红塔区选取玉米地、樱桃地、林地3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方式,测定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结果]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类群中细菌占绝对优势,微生物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樱桃地、玉米地;微生物总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樱桃地、林地、玉米地。[结论]微生物活性和功能除了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有关外,还与农田管理措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微生物总数 微生物活性 玉溪市红塔区
下载PDF
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中微生物数量的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文庚 《饮料工业》 2006年第5期26-28,共3页
针对某生产厂饮用纯净水成品中微生物总数超标,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分析和改造,通过采取增大臭氧投加量和混合程度、保证灌瓶纯净水臭氧残留量、改善冲瓶用水质量等技术措施,使微生物总数由65cfu/ml降低到1cfu/ml以下,达到GB17324-1998要求... 针对某生产厂饮用纯净水成品中微生物总数超标,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分析和改造,通过采取增大臭氧投加量和混合程度、保证灌瓶纯净水臭氧残留量、改善冲瓶用水质量等技术措施,使微生物总数由65cfu/ml降低到1cfu/ml以下,达到GB17324-1998要求,并持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饮用纯净水 微生物总数 臭氧杀菌 分析 控制
下载PDF
不同发酵时期麻江蓝莓红酒微生物菌相调查
9
作者 李永霞 文光琴 +2 位作者 王瑶 聂飞 张群英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8X期85-86,共2页
为了给贵州省蓝莓红酒酿造微生物选择及酿造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依据,采集贵州省麻江县不同发酵时期的蓝莓红酒为样本,通过平板计数的方法对样品中的不同类型微生物数量及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蓝莓红酒中微生物种... 为了给贵州省蓝莓红酒酿造微生物选择及酿造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依据,采集贵州省麻江县不同发酵时期的蓝莓红酒为样本,通过平板计数的方法对样品中的不同类型微生物数量及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蓝莓红酒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发酵中主导微生物的变化与发酵工艺一致,但是发酵后期细菌类微生物比例升高是造成自然发酵蓝莓红酒品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蓝莓又称越橘或者蓝浆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微生物 细菌类 蓝浆果 自然发酵 发酵后期 微生物种类 平板计数 葡萄酒酵母 微生物总数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齐 王继华 车琦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8年第3期73-79,85,共8页
以一种栽培大豆,一种野生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解析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与发育时期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时期的推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达到成熟期时又降低,含水率... 以一种栽培大豆,一种野生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解析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与发育时期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时期的推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达到成熟期时又降低,含水率呈现持续增高趋势,pH变化不显著。在各生长时期,根际微生物总数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根际微生物数量随生长时期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成熟期时降至最低。通过SPSS 20. 0对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和含水率亦呈负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含水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微生物 有机质 微生物总数 土壤指标
下载PDF
干腌火腿微生物群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Hortensia Silla lrene Moljna +1 位作者 周振远 钱华明 《肉类研究》 1991年第1期16-22,共7页
对慢速(S.P.)和快速(F.P.)两种方法加工的火腿微生物群生长的研究;火腿表面菌群调研是针对两种加工方法中的预盐腌和最后冲洗阶段的火腿;火腿内部菌群的调研是对火腿加工后期盐腌和干腌阶段进行的.表面的微生物群的研究对象为:耐盐性细... 对慢速(S.P.)和快速(F.P.)两种方法加工的火腿微生物群生长的研究;火腿表面菌群调研是针对两种加工方法中的预盐腌和最后冲洗阶段的火腿;火腿内部菌群的调研是对火腿加工后期盐腌和干腌阶段进行的.表面的微生物群的研究对象为:耐盐性细菌、细球菌、乳酸菌和酵母.对表面肠杆菌、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胞杆菌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也进行研究.这些被作为衡量火腿的卫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火腿表面的肠杆菌、亚硫酸盐——还原的梭状芽胞杆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不超过10~2cfu/g,这说明火腿卫生条件达到可接受水平.在腌制加工中,细球菌在火腿的内部和表面的各种菌群中处于优势状态,F.P.获得比S.P.(10~10~4cfu/g)要高的值(10~2~10~6cfu/g),而酵母和乳酸菌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状芽胞杆菌 凝固酶 干腌 细球菌 盐腌 卫生水平 生物 腌制加工 加工方法 微生物总数
下载PDF
在施放有机废物的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和指标微生物的生存和迁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K.R.Reddy 冯克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4年第3期28-38,共11页
一、概述在耕作和利用土壤处理有机废物的过程中,造成了地表水的非点源性污染。其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氮、磷、碳;杀虫剂;沉淀物及其中的氮、磷、碳;病原微生物等。随着降水量的大小变化,土壤表层的这些污染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 一、概述在耕作和利用土壤处理有机废物的过程中,造成了地表水的非点源性污染。其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氮、磷、碳;杀虫剂;沉淀物及其中的氮、磷、碳;病原微生物等。随着降水量的大小变化,土壤表层的这些污染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地表水质。随着地表径流,动物排泄的废物严重危及地表水质,使细菌性指标升高。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物 微生物总数 病原微生物 非点源污染 地表径流 污泥厌氧消化 径流水 粪便污染 一级动力学 废物污染
下载PDF
冬季通风对学生宿舍与教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宁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5年第6X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含量 开窗 连续监测 南京卫生学校 呼吸带 多发性疾病 平板自然沉降法 细菌总数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总数
下载PDF
聚焦“微”生物,彰显“大”智慧——专访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俊研究员
14
作者 贺献 朱晓华 《广东科技》 2012年第22期26-29,共4页
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有效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虽然从1673年发明显微镜至今,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是据有关生物学家估算,目前为人们所认识的微生物种类仍仅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5%左右。尽管... 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有效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虽然从1673年发明显微镜至今,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是据有关生物学家估算,目前为人们所认识的微生物种类仍仅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5%左右。尽管如此,现有的微生物学研究成果还是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食品、药品、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生产与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微生物 实验室主任 研究员 广东省 聚焦 华南 智慧 微生物总数
下载PDF
新型基质对生物膜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恒轶 葛利云 +1 位作者 吴灵萍 邓欢欢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00-202,205,共4页
为了探究新型人工基质能否对水体微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对同一河段中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和石头基质上生物膜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在秋季最高,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 为了探究新型人工基质能否对水体微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对同一河段中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和石头基质上生物膜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在秋季最高,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而脱氢酶活性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在同一季节,3种酶活性都表现出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石头基质的趋势,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也与此一致。新型人工基质相对石头基质显著提高了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总数和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探究新型人工基质能否对水体微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对同一河段中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和石头基质上生物膜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微生物数量在秋季最高 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 而脱氢酶活性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在同一季节 3种酶活性都表现出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石头基质的趋势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也与此一致.新型人工基质相对石头基质显著提高了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总数和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
下载PDF
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章肇敏 吴生文 林培 《酿酒科技》 2011年第11期30-31,共2页
研究了特香型白酒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养前期细菌数量逐渐增大,两周左右达到最大值;酵母数量逐渐减小,后期略有增大;霉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关键词 特香型白酒 大曲 微生物总数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覆膜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郭树凡 陈锡时 汪景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连续7年定位试验地不同处理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覆膜比裸地土壤(高肥)中细菌数量有明显增加,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玉米成熟期真菌数量增加明显。细菌的垂直分布不明显,放线菌和真菌垂直分布在拔节... 对连续7年定位试验地不同处理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覆膜比裸地土壤(高肥)中细菌数量有明显增加,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玉米成熟期真菌数量增加明显。细菌的垂直分布不明显,放线菌和真菌垂直分布在拔节期和成熟期明显。高肥力土壤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都明显增加。连续7年覆膜后,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和氮素生理群微生物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连续覆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无持续性,其影响仅表现在当季作物的生长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土壤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总数
原文传递
鲜切前后热空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宾宇淇 石立佳 +2 位作者 谢佳妮 陈晨 姜爱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鲜切前后热空气处理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以‘红富士’(Malus pumila Mill.)苹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鲜切前后采用70℃热空气进行热风处理,测定4℃贮藏过程中鲜切苹果的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 为研究鲜切前后热空气处理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以‘红富士’(Malus pumila Mill.)苹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鲜切前后采用70℃热空气进行热风处理,测定4℃贮藏过程中鲜切苹果的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总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分析热空气处理后鲜切苹果的滋味和风味。结果表明,在低温(4℃)贮藏12d内,与对照组相比,鲜切前后70℃热空气处理均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呼吸作用、乙烯释放、褐变指数增加以及微生物生长,显著降低质量损失率(P<0.05),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P<0.05),延缓鲜切苹果在贮藏过程中的风味劣变;与鲜切前热空气处理相比,鲜切后热空气处理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空气预处理 热空气处理 鲜切苹果 微生物总数 品质
下载PDF
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培养基的选择
19
作者 柴海毅 《医药工程设计》 2012年第5期20-21,共2页
洁净室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不同对象的微生物监测在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需氧微生物总数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沙氏琼脂培养基 接触取样平皿
原文传递
藻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凌丽俐 卿人韦 +4 位作者 傅华龙 莫英 聂端军 文璨 兰利琼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通过完全蔽光和正常光照两个对照实验组,研究了光照、植物和藻类3个因子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微生物的影响.由极差分析知,混合藻对有效磷的变化和微生物数量的提高起主导作用.作者认为在80d内,混合藻类是藻类数量和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原... 通过完全蔽光和正常光照两个对照实验组,研究了光照、植物和藻类3个因子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微生物的影响.由极差分析知,混合藻对有效磷的变化和微生物数量的提高起主导作用.作者认为在80d内,混合藻类是藻类数量和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原因;80d后,光照起主要的作用.在各处理组中,混合藻和光照的作用都强于植物的作用.土壤藻类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影响,与高等植物共同作用,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藻类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效磷 土壤微生物总数 极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