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产电性能提升策略
1
作者 蒋进元 张月 +4 位作者 何绪文 谭伟 宋浩洋 石冬妮 赵洪兵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9-709,共11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解决其他能源在环境方面不足的新技术,目前低能量输出是MFC实际应用的关键瓶颈。基于MFC工作原理,提出微生物活性差、电子迁移阻力、质子传输阻力及阴极还原反应缓慢是MFC能量输出的限制因素,并从以下5个方面...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解决其他能源在环境方面不足的新技术,目前低能量输出是MFC实际应用的关键瓶颈。基于MFC工作原理,提出微生物活性差、电子迁移阻力、质子传输阻力及阴极还原反应缓慢是MFC能量输出的限制因素,并从以下5个方面综述了提升MFC产电性能策略:调节pH和选择最佳盐度,加强微生物代谢活性;改性阳极材料,降低电子迁移阻力;增强电解液电导率、优化隔膜材料及缩短电极间距减小质子传输阻力;制备高效阴极催化剂和选择优异电子受体加快阴极还原反应速率;改进MFC反应器构型,提高整体产电性能。未来,可在合成新型阴极催化剂、降低膜污染、优化微生物生长环境、制备优异的电极材料和改进MFC反应器配置5个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产电性能 输出功率 微生物活性 策略
下载PDF
FeS_(2)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反硝化脱氮与产电特性
2
作者 葛丹丹 吴兵党 +3 位作者 杨晶晶 许晓毅 吴玮 黄天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05-2116,共12页
针对不同碳氮比(C/N)的含氮废水,将FeS_(2)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构建FeS_(2)强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PyrMFC)体系,以不加FeS_(2)的空白对照组(C-MFC)为对照,探究其对体系脱氮与产电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 针对不同碳氮比(C/N)的含氮废水,将FeS_(2)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构建FeS_(2)强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PyrMFC)体系,以不加FeS_(2)的空白对照组(C-MFC)为对照,探究其对体系脱氮与产电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该体系中微生物丰度、硫和铁元素变化规律,解析FeS_(2)强化体系低C/N下的脱氮机理。结果表明:1)Pyr-MFC的反硝化脱氮效率和产电功率密度均高于C-MFC,硝态氮去除率提高近15.7%,最高电压提高量可达0.274 V。2)C/N分别为4、3、2和1时Pyr-MFC对NO3-N的去除率为100%、97.8%、58.4%和49.7%,均高于C-MFC,表明FeS_(2)有效降低体系对碳源的依赖。3)微生物群落检测结果表明,FeS_(2)将产电微生物(Thauera、Thiobacillus和Geobacter)的物种丰度提高9.43%。4)物质转移分析结果表明,S-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电子,Fe^(2+)作为电子穿梭体强化了电子传递,提高了体系的产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FeS_(2) 强化 反硝化脱氮 产电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有机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研究进展解析
3
作者 叶泳蓓 廖永俊 +4 位作者 林松炜 李婕羚 刘广立 骆海萍 张仁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8-485,共8页
有机废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与能量回收对于实现污染减排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对2008—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基础数据分析和热点主题词两个层面出发,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2008—2021年共发表486篇文章... 有机废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与能量回收对于实现污染减排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对2008—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基础数据分析和热点主题词两个层面出发,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2008—2021年共发表486篇文章,中国是发文量最高的国家,但篇均被引次数相对较低;按照主题词的演变可将该领域研究分为可行性研究、性能提升和应用转化阶段;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功率输出低、投入成本高、系统稳定性低等.研究结果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了解国际进展情况、把握未来研究的突破点、推动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能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有机废水 能量回收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藻炭改性电极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及去除硝基苯性能
4
作者 徐戴非 吴兵党 +2 位作者 杨晶晶 沈正栋 黄天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92-2104,共13页
开发利于微生物富集和优异导电性能的电极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性能的关键。通过碱活化和酸活化方式制备螺旋藻生物炭(简称藻炭)并将其修饰于阳极炭毡(CF),以硝基苯为难降解污染物代表,通过检测电极电化学性能和污染物降解过程,探... 开发利于微生物富集和优异导电性能的电极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性能的关键。通过碱活化和酸活化方式制备螺旋藻生物炭(简称藻炭)并将其修饰于阳极炭毡(CF),以硝基苯为难降解污染物代表,通过检测电极电化学性能和污染物降解过程,探究基于藻碳MFC产电及转化污染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在700℃-NaOH改性藻炭修饰炭毡的电极体系(NaOH-AC700/CF),MFC电压最高可达670 mV,比CF体系高26%,且驯化时间由7 d缩短至2 d。修饰电极体系产电的同时高效降解污染物,阴极对硝基苯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9%;相比于CF体系,NaOH-AC700/CF体系的降解效率提高了22.1%,苯胺生成率提高了123.3%。微生物种类分析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产电菌主要为弧形杆菌属(Arcobacter)和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且在NaOH-AC700/CF阳极表面产电菌丰度最高,因而利于MFC产电以及硝基苯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藻炭 改性电极 硝基苯 弧形杆菌属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嘉润 何怡静 +2 位作者 乔宇 石玉青 梁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117,共8页
近年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含酚废水作为造纸、制药、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废水,具有毒性大和生化降解难的特点,亟须开发一些能够对其进行高效降解的废水处理工艺.文章着重介绍了微生物... 近年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含酚废水作为造纸、制药、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废水,具有毒性大和生化降解难的特点,亟须开发一些能够对其进行高效降解的废水处理工艺.文章着重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技术原理、处理含酚废水中的应用及影响其性能的几个因素,并指出了未来MFC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含酚废水 污染物 降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聚中性红修饰电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章静 赵丝蒙 +1 位作者 周昱宏 史惠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9-599,共11页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TIR)等表征手段对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考察聚中性红修饰电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 FC)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TIR)等表征手段对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考察聚中性红修饰电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 FC)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构建了各种不同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表明,聚中性红修饰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C PNR-MFC)具有最强的脱氮和产电性能,其次为聚中性红修饰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A PNR-MFC)。在不同进水硝氮浓度下,实验组MFCs对硝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CPNR-MFC具有0.040 kg m-3 d-1的最大硝氮去除速率和15.29W m-3的最大功率密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4.29%和82.51%,而APNR-MFC仅分别提高5.71%和31.93%。通过对比MFCs的电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特征,探究了聚中性红修饰电极对MFCs性能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反硝化 电子传递效率 聚中性红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剩余污泥与同步产电性能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庆良 姜珺秋 +1 位作者 王琨 张力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0-785,共6页
针对全球能源短缺和污泥处理过程中能耗较高等问题,采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技术处理剩余污泥并将污泥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污泥的稳定化与资源化利用.构建以铁氰化钾为阴极电子受体的双室型微生物燃... 针对全球能源短缺和污泥处理过程中能耗较高等问题,采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技术处理剩余污泥并将污泥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污泥的稳定化与资源化利用.构建以铁氰化钾为阴极电子受体的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分别考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底物时的产电性能和对污泥的降解效果,并从缓冲溶液、阳极底物浓度和阳极区搅拌3个方面分析其对电池产电性能和污泥降解效果影响.电池输出电压可达到0.66 V,MFC运行一个周期,对污泥总化学需氧量TCOD(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去除率为36.4%,阳极区缓冲溶液的投加和搅拌均可提高电能的输出及对污泥TCOD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功率密度 电池电压 TCOD去除率
下载PDF
不同废水基质条件下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细菌群落解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寓姣 左剑恶 +1 位作者 崔龙涛 党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68-1073,共6页
搭建了1个小型连续运行的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分别以2种不同的有机废水为进水基质,均成功地实现了连续产电,同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也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为435mV,以厌氧出水为基质的燃... 搭建了1个小型连续运行的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分别以2种不同的有机废水为进水基质,均成功地实现了连续产电,同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也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为435mV,以厌氧出水为基质的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为475mV,2种基质系统中,COD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随机测序的方法,对不同基质阳极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电阳极表面的细菌种类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其中几类与产电相关细菌的相对含量的变化不大,主要是低G+C革兰氏阳性细菌,变型细菌β亚纲(β-proteobacteria)和变型细菌δ亚纲(δ-protecobacteria)的细菌.本试验中的高产电细菌可能属于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产电细菌 阳极 群落结构 基质
下载PDF
基于混菌产电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晴 王彬 +2 位作者 冷庚 杨嘉伟 但德忠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4,共6页
混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直接利用环境中多种微生物附着于阳极而产电的方式,相对于纯菌MFC的前期菌种培养和富集,混菌电池的启动不仅省时且更节约成本,同时其抗环境冲击的能力也更强,电池稳定性更高。介绍了混菌MFC的最新研究现状,详... 混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直接利用环境中多种微生物附着于阳极而产电的方式,相对于纯菌MFC的前期菌种培养和富集,混菌电池的启动不仅省时且更节约成本,同时其抗环境冲击的能力也更强,电池稳定性更高。介绍了混菌MFC的最新研究现状,详细讨论了产电微生物的种类、电子传递机制、影响混菌MFC产电效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并指出了混菌MFC的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电子传递 产电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铁还原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锦涛 倪晋仁 周顺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0-295,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未来理想的发电装置,而铁还原菌是目前MFC研究中重要的产电微生物.自然界中并无微生物产电的直接进化压力,而MFC电极与自然界中Fe(III)氧化物同为难溶性胞外电子受体,研究表明,铁还原菌对二...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未来理想的发电装置,而铁还原菌是目前MFC研究中重要的产电微生物.自然界中并无微生物产电的直接进化压力,而MFC电极与自然界中Fe(III)氧化物同为难溶性胞外电子受体,研究表明,铁还原菌对二者的还原有相似机制.基于铁还原菌的MFC具有无需外加介体,可利用多种有机电子供体作为燃料,能量转化率高等优点.本文分析了铁还原菌还原电极和还原Fe(III)氧化物机制的相似性,对近年来基于各种铁还原菌的MFC研究进展进行分述和总结,提出了铁还原菌MFC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铁还原菌 产电微生物 胞外电子受体
下载PDF
金属及其化合物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登杰 刘雅琦 +1 位作者 廖新荣 徐云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36-1647,共12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生物质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阳极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阳极的修饰可有效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效率.本文在简要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归纳了不同金属及其化合物修...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生物质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阳极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阳极的修饰可有效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效率.本文在简要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归纳了不同金属及其化合物修饰阳极时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分析了其促进产电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阳极修饰 金属 金属化合物
原文传递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连续搅拌反应系统(CSTR)低温下处理“糖蜜-电镀”废水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静怡 李永峰 +1 位作者 孙彩玉 秦必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6-791,共6页
为提高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低温条件下的效率,实现实验装置放大化.本实验将连续搅拌反应系统(CSTR)与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相结合,连续流处理糖蜜废水,并间接回收金属单质,处理模拟电镀废水,考察系统的产电性能和废水处理效果... 为提高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低温条件下的效率,实现实验装置放大化.本实验将连续搅拌反应系统(CSTR)与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相结合,连续流处理糖蜜废水,并间接回收金属单质,处理模拟电镀废水,考察系统的产电性能和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稳定运行后,最高电压及功率密度分别可达到340 m V和58.65 m W·m-2.20 d后,系统COD去除率明显增加,最高COD去除率可达到81%.实验运行10 d后,银离子开始析出,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连续搅拌反应系统(CSTR) 糖蜜废水 电镀废水
原文传递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高效产电菌解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寓姣 左剑恶 +2 位作者 崔龙涛 党岩 王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2-1407,共6页
以厌氧处理的淀粉工艺废水出水为基质,成功地实现了无介体MFC连续产电,同时系统中COD去除率达到70%,电池的输出电压为475mV。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随机测序的方法,分别对开放和闭合电路的阳极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以厌氧处理的淀粉工艺废水出水为基质,成功地实现了无介体MFC连续产电,同时系统中COD去除率达到70%,电池的输出电压为475mV。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随机测序的方法,分别对开放和闭合电路的阳极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出现的已知高效产电细菌只占6%(分别为地杆菌Geobacter和梭菌Clostridium)。通过对开放和闭合电路的阳极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比对,提出几类可能存在的高效产电相关细菌Alcaligenes monasteriensis,Comamonas denitrificans,Dechloromonas sp.,为高效产电细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产电细菌 电路 阳极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准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在微生物燃料电池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明富 谭睿 +2 位作者 钟年丙 罗彬彬 全晓莉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0,共3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了发展,尤其是MFC具有产电且同时处理废水的效果,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MFC产电效率的问题一直是MFC的研究重点,其中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MFC的产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了发展,尤其是MFC具有产电且同时处理废水的效果,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MFC产电效率的问题一直是MFC的研究重点,其中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MFC的产电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温度场与MFC的产电效率的关系,本文采用准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FBG)阵列,对MFC阳极室内温度场分布进行实时测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测量MFC运行阶段阳极室内温度场分布,反应前后温度差3-4℃,该方法为研究MFC内温度与产电效率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准分布式FBG 温度场 产电效率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乔 王黎 +3 位作者 张捷 王捷 周芸 胡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257-4263,共7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发电技术,目前已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文献的数据挖掘,对不同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的机理、产电微生物、底物、电极材料、质子交换膜、反应器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了MFC最新研究进展,并对...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发电技术,目前已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文献的数据挖掘,对不同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的机理、产电微生物、底物、电极材料、质子交换膜、反应器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了MFC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产电机理 产电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阴极液对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刘敏 于欣 +5 位作者 王磊 白渔樵 李雪 杨丽 李永峰 Zhang Bihan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4期240-243,246,共5页
此次试验是利用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电镀废水并且产生电能,同时对阴极液(电镀废水)中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对产电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的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采用红糖作为底物,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以及驯化。作为阴极液... 此次试验是利用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电镀废水并且产生电能,同时对阴极液(电镀废水)中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对产电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的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采用红糖作为底物,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以及驯化。作为阴极液使用的电镀废水是分别含有相同浓度的锌离子,铜离子,银离子的溶液。经过几个周期的实验得出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电镀废水可以作为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底物,并且产电效果有很大差异。在不同阴极液存在时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生电能的效果排序为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其中锌离子作阴极溶液功率密度仅仅只有2.010^-6mW/m^2而铜离子溶液为阴极液的时候,则可以获得相对大一些的功率密度为14.0mW/m^2。在这三种分别含有等浓度的不同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利用含有银离子的溶液作为双室型MFC的阴极液的时候,电池的产电效果最好。在电流密度为82.9mA/m^2时,其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为23.2mW/m^2,并且COD去除率以及重金属的去除率都是远远地高于含有锌离子的溶液和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作为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液。通过这次实验能够表明,可以通过利用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的电镀废水进行处理,同时产生电能,实现经济和环境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电镀废水 功率密度 COD去除密度
下载PDF
石墨烯掺杂生物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丽仙 杨娜 +3 位作者 任月萍 李秀芬 华兆哲 王新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4-1019,共6页
本文通过真空过滤含有石墨烯的产电菌悬液直接在不锈钢网(SSM)表面形成石墨烯掺杂生物阳极,并运行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考察其对体系运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向生物膜中掺杂石墨烯可有效缩短MFC的启动时间... 本文通过真空过滤含有石墨烯的产电菌悬液直接在不锈钢网(SSM)表面形成石墨烯掺杂生物阳极,并运行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考察其对体系运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向生物膜中掺杂石墨烯可有效缩短MFC的启动时间,降低阳极的内阻,提高阳极生物膜内的电子传递效率.与纯生物膜阳极体系相比,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石墨烯掺杂生物阳极MFC体系的阳极电荷转移电阻(Rct)依次降低,由29.3Ω降低到18.1Ω,体系的库伦效率(CE)由50.03%增大到73.97%,体系的最大功率密度(Pmax)由纯生物膜阳极体系的118 m W·m^(-2)增大到588 m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石墨烯 生物
原文传递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霞 肖莹 +1 位作者 周巧红 吴振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4-73,共10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和能源技术,目前已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产电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至...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和能源技术,目前已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产电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产电微生物,其电子转移机制与能力有所差异,直接影响MFC的产电性能,从而决定MFC在工程实践中的性能与应用。任何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废水、污泥、沉积物都可以作为产电微生物的筛选来源,尝试从不同环境条件下分离筛选高效产电微生物有望促进MFC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加速其在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产电微生物种类及其电子传递机制等进行总结分析,综述了MFC中产电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产电微生物的筛选方法、种类以及技术研究等,最后展望了今后在产电微生物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及MFC的发展前景,以期为产电微生物的的筛选和应用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及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产电微生物 电子传递机制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斌 尚均顶 王许云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10期2173-2177,共5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电能的一种装置。反应器构型是影响MFC产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近年来MFC反应器构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分别从双室MFC、单室MFC和MFC电池组三方面介绍了不同构型对产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电能的一种装置。反应器构型是影响MFC产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近年来MFC反应器构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分别从双室MFC、单室MFC和MFC电池组三方面介绍了不同构型对产电性能的提升效果,提出了当前主流MFC构型设计的构建思路。指出了增加传质效率、提升产电菌的可附着面积、降低电池内阻等是构型改进的重点思路,并总结了具体方法,为高性能MFC反应器构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产电性能 构型
下载PDF
浮萍热裂解处理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方 王婷 +4 位作者 李婕羚 韦士程 刘广立 骆海萍 张仁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8-486,共9页
以浮萍为生物质能原料,采用酸式热裂解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处理液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浮萍热裂解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80 min,草酸投加量3%(质量分数).该条件下每克浮萍的还原糖产量为0.272 g... 以浮萍为生物质能原料,采用酸式热裂解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处理液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浮萍热裂解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80 min,草酸投加量3%(质量分数).该条件下每克浮萍的还原糖产量为0.272 g,浮萍固体消化率可达到55%.当采用稀释10倍的热裂解液时,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521 mW·m-2,总内阻最小值为145.9Ω,库仑效率(CE)最大值为12.1%.浮萍酸式热裂解液浓度的增加,对MFC输出的最大电压影响不大,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1%以上,最终pH值在7.7~8.0.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水中的多种有机物均得到了有效的降解.在稀释20,10和5倍酸热裂解液条件下,厌氧醋菌属(Acetoanaer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30.1%,42.2%和33.8%.牦牛瘤胃菌属(Proteiniclasticum)在稀释20倍时相对丰度最高,为19.5%;在稀释5倍酸热裂解液条件下,产乙酸嗜蛋白质菌属(Proteiniphilum)相对丰度最高达到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热裂解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生物质能 产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