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8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添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1
作者 孙雪琦 戴辉 +5 位作者 曾泉鑫 周嘉聪 彭园珍 陈文伟 张秋芳 陈岳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7-1746,共10页
尽管近年来中国氮(N)沉降水平逐渐趋于稳定,但中国东南地区N沉降相比于其他地区仍处于较高水平。N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指微生物将吸收的碳转化为生物量碳的效率,高微生物CUE意味着高... 尽管近年来中国氮(N)沉降水平逐渐趋于稳定,但中国东南地区N沉降相比于其他地区仍处于较高水平。N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指微生物将吸收的碳转化为生物量碳的效率,高微生物CUE意味着高土壤有机碳存储潜力。因此,探究N沉降背景下微生物CUE的变化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存储的变化。然而,目前关于N沉降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微生物CUE鲜有报道。在福建省泉州市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罗浮栲林通过N添加模拟N沉降。实验共包括三个N添加处理:对照(CT,+0 kg hm^(-2)a^(-1))、低氮(LN,+40 kg hm^(-2)a^(-1))和高氮(HN,+80 kg hm^(-2)a^(-1))。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CUE,并使用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影响微生物CUE,随着N添加水平的增加,CUE逐渐增加;相反,土壤pH、可提取有机碳(E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均呈现下降趋势。N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总体上无显著影响。非度量多维度尺度(NMDS)分析表明,N添加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尤其对于真菌而言,不同N添加处理的真菌群落明显分开为三簇。微生物CUE分别与土壤pH、EOC和真菌NMDS1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矿质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随机森林分析表明,N添加下影响微生物CUE的类群主要是富营养菌(如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研究表明N添加下,微生物CUE不仅受土壤养分有效性和pH的调控,同时还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未来进一步探究N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关键类群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微生物群落结构 森林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性
2
作者 刘慧娟 吴其国 +2 位作者 郭晓军 曹富 余水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目的 揭示不同产地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产地成熟期山药的根际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KEGG、FUNGuild代谢功能预测,同时对山药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放线菌门(Actinobacte... 目的 揭示不同产地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产地成熟期山药的根际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KEGG、FUNGuild代谢功能预测,同时对山药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不同产地样本细菌分类中均占绝对优势。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真菌菌群。河南焦作细菌群落结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河北蠡县的真菌群落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河北蠡县的细菌以及真菌群落的功能预测丰度均最高,优势菌群是主要的微生物功能预测种群;河北蠡县山药多糖含量最高,湖北武穴次之。结论 山药多糖含量差异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优势真菌菌群的代谢功能关联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多糖含量
下载PDF
亏缺灌溉对河套灌区向日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赵莎 李为萍 +4 位作者 冯梁 池曌男 张家鹏 吴怡萱 王佳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明确亏缺灌溉对向日葵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当地灌水水平为对照CK(330 mm),设置2个水分亏缺处理:轻度水分亏缺W1(210 mm)和重度水分亏缺W2(120 mm),分析亏缺灌溉对向日葵各生育期土壤表层(0~20 cm... 为明确亏缺灌溉对向日葵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当地灌水水平为对照CK(330 mm),设置2个水分亏缺处理:轻度水分亏缺W1(210 mm)和重度水分亏缺W2(120 mm),分析亏缺灌溉对向日葵各生育期土壤表层(0~20 cm)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揭示土壤微生物与理化性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处理W1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真菌中被孢霉门等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与CK相比,W1的土壤pH值平均降低了0.13,温度和硝态氮质量比分别平均提高了1.44℃和14.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温度、pH,EC、硝态氮是影响细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温度、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真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EC和温度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含水率、EC和铵态氮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上,轻度水分亏缺(W1)是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亏缺灌溉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玉柱 谭智勇 +1 位作者 刘艺 刘杰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22-226,245,共6页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壤健康。通过文献阅读和整理,介绍了微生物菌剂的类型,对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微生物菌剂可以起到改善土...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壤健康。通过文献阅读和整理,介绍了微生物菌剂的类型,对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微生物菌剂可以起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等作用,且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土壤养分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健康 农田土壤改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王清慧 李乃荟 +2 位作者 张一平 狄成乾 吴凤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9,共15页
【目的】明确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麦、豆填闲减轻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白菜和白菜连作土为供试材料和供试土壤,设置小麦填闲(W)、箭筈豌豆填闲(P)及小... 【目的】明确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麦、豆填闲减轻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白菜和白菜连作土为供试材料和供试土壤,设置小麦填闲(W)、箭筈豌豆填闲(P)及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WP)3个填闲处理,以不填闲作物为对照(CK),分析不同填闲处理对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Illumina MiSeq技术,探究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找出与白菜幼苗生长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再通过环境因子关联性分析,探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填闲处理均促进了白菜的生长,降低了土壤EC值,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小麦填闲处理提高了土壤pH。qPCR结果表明,填闲处理对土壤总细菌丰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土壤总真菌的丰度,豌豆填闲处理及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丰度。Illumina MiSeq结果发现,在属水平上,填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TM7a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Leptolyngbya_EcFYyyy-00、瓶毛壳属(Lophotrichus)、无茎真菌属(Acaulium)、Sodiomyces的相对丰度;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处理显著增加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马赛菌属(Massil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基于S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TM7a、马赛菌属(Massilia)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与白菜生长呈显著正相关,Leptolyngbya_EcFYyyy-00、无茎真菌属(Acaulium)、瓶毛壳属(Lophotrichus)、Sodiomyces和镰刀菌属(Fusarium)与白菜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填闲也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豌豆填闲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香农指数和逆辛普森指数,降低了真菌香农指数,增加了逆辛普森指数;小麦填闲处理和混合填闲处理增加了真菌香农指数,降低了逆辛普森指数。PCo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土壤EC值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土壤环境因子。【结论】填闲处理均能促进白菜幼苗生长,其中以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对白菜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填闲处理增加了潜在促生菌鞘氨醇单胞菌属、TM7a、马赛菌等属的相对丰度,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Leptolyngbya_EcFYyyy-00和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潜在生防菌毛壳菌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闲 白菜 促生 土壤化学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颜色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比较
6
作者 黄娜 张明 +4 位作者 李子健 饶家权 邹永芳 黄丹 罗惠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0-266,共7页
由于固态发酵的异质性,导致酱香型大曲常常出现黑色、褐色及黄色3种不同类型大曲,为了解其质量差异,对不同颜色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力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利用线性判别分析... 由于固态发酵的异质性,导致酱香型大曲常常出现黑色、褐色及黄色3种不同类型大曲,为了解其质量差异,对不同颜色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力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利用线性判别分析研究了3种颜色大曲微生物差异,通过PICRUSt2对其功能差异进行了预测,并基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微生物与酶活力和风味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了理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黄曲的特征微生物为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副球菌属(Paracoccus)、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unclassified_Nectriaceae,褐曲的特征微生物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黑曲的特征微生物为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镰刀菌属(Fusarium);3种颜色的大曲微生物的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糖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和螯台球菌属主要影响苯甲醇、苯乙醇、苯酚和邻苯二甲醚的合成;被孢霉属与十六酸乙酯和酯化力呈正相关;嗜热子囊菌属和镰刀菌属是引起大曲高酯化力的关键微生物,黑曲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黄曲和褐曲,而水分、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黄曲和褐曲。该研究阐明了3种颜色大曲质量差异,其结果可为评价酱香型大曲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颜色大曲 微生物群落结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功能预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7
作者 张芹 吴小军 杨兴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235,共11页
为了解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中水体、底泥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无论是物种的多样... 为了解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中水体、底泥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无论是物种的多样性水平还是丰富性水平,均是底泥>水>虾肠道,主养池塘底泥和虾肠道样品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均高于混养池塘。不同样品微生物群落的菌群分布于59个门,其中10个门的丰度>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于绝对优势菌群,在混养池塘和主养池塘中均>10%。主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8个类群,分别为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混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18个类群,分别为蓝色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外硫红螺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外硫红螺菌属(Ectothiorhodospira)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主养模式在这些代谢通路中基因注释的相对丰度值均高于混养模式。以上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中添加的益生菌,有效提高了水体、虾肠道和底泥的微生物多样性,塑造了更健康、多元化、功能更强大的微生物群落,提高了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更有利于虾体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8
作者 张诗雨 张润 +2 位作者 牛喜妹 李佳南 管平婷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1期89-93,102,共6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者。随着森林演替的正向进行,地上植物类型和多样性的改变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差别。为了深入探究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生物学...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者。随着森林演替的正向进行,地上植物类型和多样性的改变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差别。为了深入探究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生物学特性,为长白山地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数据,本研究选取长白山年龄为30年、70年、300年的森林样地,分析了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水平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70年与30年和300年相比具有明显的变化,70年的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以及多样性均显著高于300年,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土壤pH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森林 演替阶段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设施尾菜高温闷棚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徐大兵 赵书军 +2 位作者 佀国涵 袁家富 葛米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95,共9页
为了揭示设施尾菜高温闷棚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直接高温闷棚、尾菜还田后高温闷棚以及尾菜还田配施腐熟菌剂后高温闷棚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高温... 为了揭示设施尾菜高温闷棚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直接高温闷棚、尾菜还田后高温闷棚以及尾菜还田配施腐熟菌剂后高温闷棚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高温闷棚显著降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减少细菌多样性而增加真菌多样性。尾菜高温闷棚还田以及配施腐熟菌剂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但是均降低了真菌多样性指数。高温闷棚前后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闷棚后主要降低了Bacteroidota、Acidobacteriota和Crenarchaeota丰度,但是真菌Ascomycota丰度增加了16.42~34.01个百分点,且尾菜还田的增加幅度更大。闷棚后镰刀菌属丰度降低了1.46~7.03个百分点,而不闷棚则增加了0.46个百分点。与直接闷棚相比,尾菜高温闷棚还田或者添加腐熟菌剂降低了反硝化功能、氨化功能和硝态氮还原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而只有尾菜高温闷棚还田降低了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和纤维素降解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配施腐熟菌剂则又增加了这3种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碱解氮是影响高温闷棚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之一。由此可见,与直接高温闷棚相比,尾菜高温闷棚还田或者配施菌剂进一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关碳氮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菜还田 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 病原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增施磷石膏与不同耕作措施对碱土碳库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杨彦明 周祎 +7 位作者 张子健 赵洋 高天宇 庞雅琪 王亚迅 包雪莲 郭方亮 刘景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42,共9页
盐碱地作物苗期遇降雨或漫灌容易导致土壤结皮,使土壤碳库代谢受阻、微生物生存环境恶化,为阐明施用磷石膏后旋耕、深松、镇压措施对碱土碳库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设磷石膏+旋耕处理(CA),磷石膏+旋耕+苗期浅松处理(QCA),磷... 盐碱地作物苗期遇降雨或漫灌容易导致土壤结皮,使土壤碳库代谢受阻、微生物生存环境恶化,为阐明施用磷石膏后旋耕、深松、镇压措施对碱土碳库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设磷石膏+旋耕处理(CA),磷石膏+旋耕+苗期浅松处理(QCA),磷石膏+旋耕+苗期镇压处理(ZCA),以不施磷石膏+旋耕处理为对照(CK),通过土壤pH、电导率、有机碳、无机碳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揭示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施用磷石膏显著降低土壤pH、CaCO3含量,pH降幅以QCA处理最大、CaCO3降幅以ZCA处理最大;施用磷石膏可显著提高ZCA的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磷石膏处理使总有机碳增加,增幅4.11%~6.45%;磷石膏显著增加可溶性K^(+)、Ca^(2+)含量,降低Na+含量。磷石膏可提高土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变形菌门较CK提高30.66%~34.75%,拟杆菌门较CK可提高21.79%~53.55%,以ZCA处理增幅最为显著;Spearman分析发现,变形菌门与土壤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呈显著负相关。真菌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罗兹菌门,CA、ZCA处理子囊菌门的丰度较CK分别提高2.64%、3.98%,各处理担子菌门丰度较CK提高0.65%~9.44%;磷石膏可提高土壤镰刀菌属、被孢霉属相对丰度。Spearman相关性研究发现子囊菌门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K^(+)呈显著正相关;罗兹菌门与土壤Ca^(2+)呈显著正相关。ZCA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DOC、MBC含量,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为科学指导盐碱地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碱土 碳库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毛黄堇根腐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11
作者 刘艳 卢圣鄂 +1 位作者 卓维 任风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50-55,69,共7页
目的:研究健康毛黄堇植株和患根腐病毛黄堇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差异,探讨其与毛黄堇病害发生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比较健康和患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差异... 目的:研究健康毛黄堇植株和患根腐病毛黄堇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差异,探讨其与毛黄堇病害发生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比较健康和患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差异。结果:患病根际土细菌群落α多样性降低,真菌群落α多样性升高。健康和患病植株细菌、真菌门水平的组成结构及相对丰度差异均较小,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真菌为子囊菌门。属水平上组成结构复杂,优势细菌属为Subgroup_6等,优势真菌属为曲霉属。患病植株差异标志物种主要为小单孢菌科细菌和核盘菌科真菌。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与毛黄堇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致病真菌相对丰度增加可能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黄堇 根腐病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青岛市主干道3种植物叶表形态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12
作者 徐爱玲 宋琪 +3 位作者 蒋敏 唐敬超 李慧娟 宋志文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青岛市主干道3种植物叶表面颗粒物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选择冬青、女贞和樱花作为供试树种,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植物叶片微观结构和微生物微形态变化,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结果显示:3种... 为探究青岛市主干道3种植物叶表面颗粒物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选择冬青、女贞和樱花作为供试树种,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植物叶片微观结构和微生物微形态变化,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结果显示:3种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冬青>女贞>樱花,冬青、女贞在夏冬季节滞尘能力强,樱花在夏秋季节滞尘能力强;扫描电镜显示植物叶表面存在真菌、真菌孢子、丝状真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植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叶际细菌群落丰富度呈现冬青>女贞>樱花,冬青叶际细菌群落丰富度秋季最低,女贞和樱花植物叶际细菌群落丰富度夏季最低;3种植物叶表面主要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Streptophyta和Bacteroidetes,主要优势菌纲为Gammaproteobacteria,Magnoliopsida,Bet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研究表明:城市主干道3种植物中冬青滞尘能力最强,可以为选择城市园林树种提供指导;相对于季节变化,叶表面颗粒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更易受植物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面颗粒物 扫描电镜 叶片微观形态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稻虾种养新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政 肖力婷 +4 位作者 赖胜 杨慧林 倪才英 阳文静 简敏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8-1798,共11页
为探究稻虾种养新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基于稻田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和16S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稻虾种养新模式(NRS)、稻虾种养传统模式(TRS)和水稻单作模式(CK)对稻田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 为探究稻虾种养新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基于稻田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和16S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稻虾种养新模式(NRS)、稻虾种养传统模式(TRS)和水稻单作模式(CK)对稻田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和TRS相比,稻虾种养新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与CK相比,NRS稻田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中的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分别增加30.89%、36.38%和2.16%,变形菌门和脱硫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7.96%和58.59%。与TRS相比,NRS稻田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中的脱硫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4.93%,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39.29%、37.42%、16.27%和6.8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是影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以上研究表明,稻虾种养新模式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对稻虾种养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 土壤肥力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连作对设施辣椒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童芳 李屹 +1 位作者 陈来生 韩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1-1239,共9页
以青海省尖扎县设施辣椒连作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性,探究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设施辣椒连作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 以青海省尖扎县设施辣椒连作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性,探究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设施辣椒连作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脲酶、酸性蛋白酶、酸性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连作使得设施辣椒土壤微生物发生了从“细菌型”向“真菌型”的转变。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优势门及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优势有益类群相对丰度降低,连作第5年时,这些类群较对照(CK)分别降低19.70%、41.32%、37.40%和50.37%。设施辣椒连作土壤真菌多样性逐渐升高,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等优势类群在连作第5年的相对丰度较对照分别升高27.19%和82.65%。相关性分析表明,电导率、体积质量、总磷和pH等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显示,设施辣椒连作导致土壤酶活性变化和微生物环境恶化,该结果能够为设施辣椒连作障碍的形成原因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设施辣椒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市售强化酒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强川 王玉荣 +4 位作者 田龙新 刘菊珍 周加平 刘忠军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强化酒曲是酒厂提高酒曲性能和酒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化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和菌群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共从强化酒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3株细菌和... 强化酒曲是酒厂提高酒曲性能和酒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化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和菌群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共从强化酒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3株细菌和2株霉菌。费比恩赛伯林德纳氏酵母和酿酒酵母是分离得到的主要微生物菌种。宏基因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强化酒曲微生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方面而非构成方面。具体而言,白酒曲拥有更高的酿酒酵母丰度,在功能方面白酒曲中的微生物具有潜在更强的增殖能力,有利于快速增加发酵体系中酿造微生物的丰度。而增香酒曲除了含较多的酿酒酵母外,还拥有众多与白酒风味物质产生相关的功能菌如米根霉、类肠膜魏斯氏菌、融合魏斯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在功能方面具有潜在更强的风味物质产生能力。此外,该研究还在强化酒曲中检测到了青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白酒品质存在不利影响的微生物,预示着市售强化酒曲的质量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酒曲 宏基因组测序 传统培养技术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差异性
下载PDF
生防菌剂链霉菌JD211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海龙 徐天宇 +3 位作者 钟秉峰 李涛 孟丽媛 魏赛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目的】水稻土作为重要的耕地土壤,但由于近些年来化肥和杀菌剂的过度使用已严重破坏水稻土壤的生态平衡。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该难题得以控制,其中具抑菌潜力的植物内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病害防治中。链霉菌JD211是一株自珙桐... 【目的】水稻土作为重要的耕地土壤,但由于近些年来化肥和杀菌剂的过度使用已严重破坏水稻土壤的生态平衡。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该难题得以控制,其中具抑菌潜力的植物内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病害防治中。链霉菌JD211是一株自珙桐植株分离的潜在生防菌,通过探究其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碳代谢的影响为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方法】本研究以链霉菌JD211作为外源施加微生物,不加菌剂的水稻土为对照,分别添加占土壤总重的2%(B2)和4%(B4)菌剂为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CO_(2)的排放速率,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通过Biolog-ECO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不同含量生防菌剂的添加都显著增加了水稻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有机碳含量,B2、B4处理组土壤有机碳含量相较于CK组分别提高了19.25%、23.10%;三组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总体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变化规律符合“S”型曲线,但对比CK组生防菌剂的添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在生态板上培养48 h时,B_(2)、B_(4)组的Shannon指数、Mclntosh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K组(P<0.05);CK组与B_(2)、B_(4)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在主成分分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氨基酸类、胺类和酸类碳源。【结论】研究表明,添加链霉菌JD211有助于提高水稻土壤有机碳固存,优化稻田微生物群落碳代谢,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更加均衡。对于微生物源农药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JD211 Biolog-ECO 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源代谢
下载PDF
生物炭对四环素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环境因子关联的剂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慧君 卫婷 +6 位作者 黄枫城 陈艺杰 李高洋 张伟健 吴伟健 蔺中 甄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剂量生物炭对四环素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通过不同剂量的添加(1%、2%、3%,分别记作BC-1、BC-2、BC-3)明确了修复过程中四环素去除效率、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降解微生物的变化情... 为研究不同剂量生物炭对四环素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通过不同剂量的添加(1%、2%、3%,分别记作BC-1、BC-2、BC-3)明确了修复过程中四环素去除效率、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降解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显著加速了土壤中四环素的降解,其中BC-2处理(79.50%)显著高于BC-3(62.50%)和BC-1(50.30%)处理。同时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及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在培养结束后,各处理的pH较CK(四环素污染土壤)分别提升了0.46、0.54、0.80,有机质分别提升了1.37、2.82、5.12 g·kg^(-1),腐殖质分别提升了4.48、6.55、5.21 g·kg^(-1)。生物炭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其中BC-2处理提升效果最好,较CK分别提升40.00%、183.30%、65.30%和157.10%。在生物炭处理中,具有降解作用的潜在降解菌Achromobacter(无色杆菌属)、Sphingomonas(鞘脂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寡养单胞菌属)、Trichosporon(毛孢子菌属)、Shewanella(希瓦氏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和Klebsiella(克雷伯菌属)的丰度显著提升,其中BC-2处理对潜在降解菌丰度的促进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潜在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来加速土壤中四环素的去除。作为一种成本低、修复效果好的富碳材料,生物炭在四环素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生物 生物降解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机制与人工大曲曲块部位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向军 明红梅 +4 位作者 马浩 江东材 朱和琴 陈园 胥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大曲核心微生物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各部位的理化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种大曲曲块不同部位的真菌构成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样,机制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也具有较大差异,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种大曲中的主要差异微生物为曲霉属、地霉菌属、复膜孢酵母属、双足囊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和葡萄球菌属。2种大曲的核心微生物中嗜热真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坯心和包心,而芽孢杆菌属、伊萨酵母属、威克汉姆酵母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表层和中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是影响2种大曲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芽孢杆菌属、根毛霉属、丝孢酵母属、复膜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和伊萨酵母属是主要影响大曲糖化力、液化力和酒化力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理化生化指标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腐植酸淋洗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明智 唐思琪 +4 位作者 孙煜璨 陈坦 张冰 刘翼飞 杨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070,共10页
为阐明腐植酸淋洗残留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室内土壤淋洗实验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腐植酸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形态、pH、氨氮(NH+4-N)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变化特征,揭示了土壤... 为阐明腐植酸淋洗残留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室内土壤淋洗实验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腐植酸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形态、pH、氨氮(NH+4-N)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变化特征,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腐植酸淋洗可去除土壤中的Cd和Zn,对Pb的去除效果较差。淋洗后土壤中的Cd和Zn被活化,可迁移性提高;Pb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比例升高,可迁移性降低。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面,淋洗后30 d内细菌群落丰富度先降低后升高,群落多样性提高。淋洗后Chloroflexi、Acidobacteria、Gemmatimonadetes、Fibrobacteres、Armatimonadetes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Actinobacteria、Firmicutes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腐植酸淋洗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网络复杂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将会更高效地进行物质传输和利用,同时抵御环境扰动的能力也更强。腐植酸淋洗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驱动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酸提取态Pb、Zn含量和NH+4-N含量。腐植酸可以有效淋洗出Cd和Zn,但会活化土壤中残留的Cd和Zn,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后期培养过程中腐植酸残留可以钝化重金属,并提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因此,腐植酸淋洗剂具有良好的土壤重金属去除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能力,是一种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土壤淋洗剂。此外,本研究还可为评价淋洗后土壤的微生态响应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淋洗 腐植酸 环境因子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地区发酵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及优势菌群的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书娅 翟茹 +2 位作者 张海燕 禹石磊 潘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浆水作为我国特色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本试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甘肃天水、宁夏固原、陕西安康三个不同地区所采集的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研究,并对其中优势菌群进行鉴定,欲探究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浆水作为我国特色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本试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甘肃天水、宁夏固原、陕西安康三个不同地区所采集的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研究,并对其中优势菌群进行鉴定,欲探究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否具有地域性差异。结果表明,各地区浆水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差异性较小,真菌群落结构稳定性低,各地区、样本之间差异较大。三个地区优势细菌属均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各地区样品中相对丰度在72.69%~99.95%之间,宁夏固原地区样品中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25.24%)、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1.39%)也占有较高丰度。浆水中主要优势真菌属为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其相对丰度在40%以上,但不同样品中突出优势菌属差异较大。该研究揭示了陕西安康、甘肃天水、宁夏固原三个地区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异同,表明三地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为稳定浆水产品质量、口感风味及挖掘不同地区浆水中特色微生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