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杨 石晶 郭月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正畸科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100例实施渗透树脂修复、对照组... 目的探究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正畸科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100例实施渗透树脂修复、对照组100例实施微研磨技术修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周、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21±0.61)分、(9.31±0.72)分、(9.41±0.61)分、(9.51±0.72)分、(9.41±0.7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3、19.366、17.131、21.194、27.776,P<0.05)。观察组修复后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3,P<0.05)。观察组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6个月的病损面积(6.24±1.52)%、(4.02±1.02)%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5、26.313,P<0.05)。观察组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6个月的美观度评分(85.52±2.41)分、(92.52±2.8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45、34.567,P<0.05)。结论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进行比较后,前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微研磨技术 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 效果
下载PDF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对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有效率、美学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文平 张文静 李夏宁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对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有效率、美学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目的对比分析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对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有效率、美学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研磨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渗透树脂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桥体位置红色美学指数、白斑样病损面积比改善情况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完成时两组桥体位置红色美学指数、白斑样病损面积比比较无明显差异,随访时桥体位置红色美学指数、白斑样病损面积比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完成时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修复半年后随访时桥体位置红色美学指数、白斑样病损面积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渗透树脂对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有效率显著优于微研磨技术,且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美学效果提升,并不会明显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正畸 牙面白斑样病损 有效率 微研磨技术 美学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强 代颖丽 +1 位作者 吴彬彬 杨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用于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微研磨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渗透树...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用于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微研磨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渗透树脂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后患牙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病损面积比和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软件评分、主观评分、表面显微硬度(SMH)值和L*值,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牙病损面积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病损面积比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软件评分和主观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软件评分和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MH高于治疗前,L*值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SMH高于对照组,L*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白斑样病损,相比微研磨技术,渗透树脂治疗美学效果更好,可以减少病损面积,改善牙釉质颜色和硬度,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微研磨 正畸 牙面白斑样病损 美学效果
下载PDF
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及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丽娟 李涛 +1 位作者 郭晓峰 石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了评价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及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实验组采用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及冷光美白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微研磨和冷光美白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VITA比色板在治... 目的:为了评价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及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实验组采用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及冷光美白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微研磨和冷光美白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VITA比色板在治疗前后记录色阶的变化值和术后牙本质敏感的情况为基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轻度氟斑牙2组疗效近似(P>0.05),对中度氟斑牙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重度氟斑牙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佳(P<0.01)。另外,实验组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仅有2例有轻微的牙本质敏感的症状,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牙本质敏感的症状。结论: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及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的方法微创、美观、舒适、有效,对于中重度氟斑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微研磨 冷光美白 氟斑牙 牙本质过敏
下载PDF
微研磨糊剂联合家庭美白系统对氟牙症患者的疗效评价及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文亮 龚娟 +4 位作者 田雯 张敬 眭佳丽 段平萱 喻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1-896,共6页
目的:评价微研磨糊剂联合家庭美白系统在氟牙症患者美白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方法:采用Opalustre微研磨糊剂及Opalescence PF 10%家庭漂白系统对随机抽取的50例氟牙症患者进行漂白治疗,使用Crystaleye比色仪观察术后1、3、6个月和... 目的:评价微研磨糊剂联合家庭美白系统在氟牙症患者美白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方法:采用Opalustre微研磨糊剂及Opalescence PF 10%家庭漂白系统对随机抽取的50例氟牙症患者进行漂白治疗,使用Crystaleye比色仪观察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漂白效果,利用LOS和VAS量表评价术后各阶段牙齿敏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漂白前与漂白后各观察阶段的L~*、a~*、b~*值间的差异显著(P<0.05);漂白后各观察阶段ΔE~*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的研究对象在术后1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敏感症状(P<0.05);漂白后各观察阶段无患者对治疗不满意(P<0.05)。患者满意度与漂白治疗后的ΔE~*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漂白治疗后1个月患者满意度与敏感度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研磨糊剂联合家庭美白系统治疗氟牙症效果显著,安全且稳定;牙齿颜色变化与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敏感症状对患者术后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牙症 微研磨 牙齿漂白 牙齿敏感 漂白稳定性 满意度
下载PDF
皓齿微研磨糊剂联合美白系统漂白氟斑牙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天 李桂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63-66,共4页
目的:评价皓齿微研磨糊剂联合皓齿Opalescence Quick PF漂白系统在氟斑牙美白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氟斑牙患者,按轻、中、重度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皓齿微研磨糊剂进行治疗;B组:采用皓齿微研磨糊剂联合Opalescence Quick P... 目的:评价皓齿微研磨糊剂联合皓齿Opalescence Quick PF漂白系统在氟斑牙美白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氟斑牙患者,按轻、中、重度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皓齿微研磨糊剂进行治疗;B组:采用皓齿微研磨糊剂联合Opalescence Quick PF漂白系统进行治疗,用Vita比色板做漂白前后对比,并计算各组有效率,同时观察美白后牙齿敏感情况。结果:A组、B组轻度氟斑牙患者有效率较高,两组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重度氟斑牙患者与B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敏感1周后可恢复至术前。结论:轻度氟斑牙可单纯采取皓齿微研磨糊剂进行漂白,中、重度氟斑牙采取皓齿微研磨糊剂联合皓齿Opalescence Quick PF漂白系统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皓齿微研磨糊剂 OPALESCENCE Quick PF 氟斑牙 牙漂白 橡皮障
下载PDF
超声微研磨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云电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2,11,共4页
气缸工作表面必须生成储油结构。在缸套工作表面原已形成数以万计、相互独立、深度一致的微坑,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超声微研磨方法再形成一些细小的、不均匀分布的微细沟槽或点坑,以形成复合储油结构。文章提出了超声微研磨方法,设计了... 气缸工作表面必须生成储油结构。在缸套工作表面原已形成数以万计、相互独立、深度一致的微坑,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超声微研磨方法再形成一些细小的、不均匀分布的微细沟槽或点坑,以形成复合储油结构。文章提出了超声微研磨方法,设计了超声微研磨装置,测量了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为工业化试验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研磨装置 超声换能器 气缸 工作表面 储油结构
下载PDF
湿式搅拌磨超微研磨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平亮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08年第5期41-43,共3页
提出了搅拌磨能量-粒径模型,用实验方法讨论了研磨参数,如浆料含固浓度、研磨介质填充负荷、分散剂填加剂量、研磨介质直径、搅拌周速对产品细度的影响,得出了在各种条件下实验点和预测线的研磨结果,证实了能量一粒径模型能够很好地适... 提出了搅拌磨能量-粒径模型,用实验方法讨论了研磨参数,如浆料含固浓度、研磨介质填充负荷、分散剂填加剂量、研磨介质直径、搅拌周速对产品细度的影响,得出了在各种条件下实验点和预测线的研磨结果,证实了能量一粒径模型能够很好地适合高回归系数(≥0.99)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超微研磨 能量-粒径模型 含固浓度 研磨介质 分散剂 搅拌周速
下载PDF
微研磨联合居家漂白治疗氟斑牙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黄茜 李文妙 +1 位作者 邢莉 文小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1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及Opalescence PF居家漂白套装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口腔中心就诊的氟斑牙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用皓齿Opalustre... 目的观察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及Opalescence PF居家漂白套装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口腔中心就诊的氟斑牙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用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在诊室内行着色牙釉质微打磨,再用10%Opalescence PF居家漂白套装漂白2周,对照组17例仅用Opalustre微研磨糊剂在诊室内行着色牙釉质微打磨。治疗前后用Vita比色板记录牙色变化,同时观察美白后牙齿的敏感程度,按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中有18例治疗后牙色均明显提高,且无明显敏感情况出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研磨联合居家漂白治疗氟斑牙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研磨 漂白 氟斑牙 牙色 敏感
下载PDF
微研磨-冷光美白-渗透治疗术后氟斑牙的树脂-牙釉质复合体的理化性能改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甘桂秋 王刚 +1 位作者 李英良 吴丽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5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究微研磨-冷光美白-渗透治疗术对氟斑牙的树脂-牙釉质复合体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因治疗需要已拔除的氟斑牙42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微研磨-冷光美白-渗透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单... 目的:探究微研磨-冷光美白-渗透治疗术对氟斑牙的树脂-牙釉质复合体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因治疗需要已拔除的氟斑牙42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微研磨-冷光美白-渗透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冷光美白治疗),各21颗。比较两组牙齿治疗前后色度学、表面形态、显微硬度和粗糙度等理化性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复合体色阶、粗糙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牙齿在电镜下观察,牙齿表面可见明显的白垩状斑块,斑纹、延迟断裂、缺损等情况;治疗组牙齿色泽均匀一致,未见斑纹或隐约存在不规则细微斑纹。结论:研磨-冷光美白-渗透治疗术是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氟斑牙治疗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微研磨-冷光美白-渗透治疗 树脂-牙釉质复合体 理化性能
下载PDF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对照 被引量:20
11
作者 聂廷洪 孙迎春 +1 位作者 高丽荣 宋冠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22-3529,共8页
背景:渗透树脂技术是近几年兴起来的一种修复牙釉质白斑样病损的微创技术,尚缺乏关于树脂渗透技术与其他方法修复牙面白斑样病损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渗透树脂及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 背景:渗透树脂技术是近几年兴起来的一种修复牙釉质白斑样病损的微创技术,尚缺乏关于树脂渗透技术与其他方法修复牙面白斑样病损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渗透树脂及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正畸后白斑样病损患者22例(88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进行渗透树脂修复(渗透树脂组,n=11)与微研磨修复(微研磨组,n=11)。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周及修复后1,3,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临床效果评价、白斑样病损面积比与治疗有效率。试验已获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JBDYY-2015-26-R1。结果与结论:①渗透树脂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患者满意度分值高于微研磨组(P<0.05);②修复后1年内,渗透树脂组有2例牙齿牙面白斑样病损无变化,微研磨组有9例牙齿牙面白斑样病损无变化,渗透树脂较微研磨在正畸后白斑样病损美学修复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③与修复前比较,两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牙面白斑样病损面积比均减少(P<0.05),渗透树脂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牙面白斑样病损面积比均小于微研磨组(P<0.05);④渗透树脂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微研磨组(渗透树脂组:71.31%,83.95%,85.08%,89.65%,89.11%,88.90%;微研磨组:45.34%,61.69%,64.80%,68.59%,64.12%,55.95%,P<0.05);⑤结果表明,渗透树脂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明显优于微研磨法,且12个月内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白斑样病损 微研磨 美学修复 前牙 患者满意度 釉质脱矿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或联合美白用于氟斑牙治疗的美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谷希 张立亚 李春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或联合美白用于治疗氟斑牙的美学效果。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氟斑牙患者24例(80颗患牙,TSIF=4),随机分为渗透树脂+微研磨组、渗透树脂+美白组,并进行相应处理。口内照相后使用图像软件分析患牙治疗前(bas... 目的:分析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或联合美白用于治疗氟斑牙的美学效果。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氟斑牙患者24例(80颗患牙,TSIF=4),随机分为渗透树脂+微研磨组、渗透树脂+美白组,并进行相应处理。口内照相后使用图像软件分析患牙治疗前(baseline T0)、1周复诊(T2)、6月复诊(T3)不同时刻病损区域与周围正常釉质区的色差值ΔE,根据2组色差值变化情况ΔE',评估不同方法治疗氟斑牙的美学改善情况。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渗透树脂+美白组氟斑、色素去除效果更显著,与渗透树脂+微研磨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个月内保持稳定。结论:渗透树脂联合美白治疗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氟斑牙的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渗透树脂 微研磨 美白
下载PDF
微研磨与渗透树脂分别联合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霞 邓霞 +1 位作者 王忠朝 范丽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比较微研磨和渗透树脂分别联合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3月-2020年4月诊治的85例氟斑牙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研磨组(41例)和树脂组(44例),其中研磨组患者给予微研磨技术联合冷光美白治疗,树脂组患者给... 目的:比较微研磨和渗透树脂分别联合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3月-2020年4月诊治的85例氟斑牙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研磨组(41例)和树脂组(44例),其中研磨组患者给予微研磨技术联合冷光美白治疗,树脂组患者给予渗透树脂技术联合冷光美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损面积变化以及心理状态,并评估美白效果和牙齿敏感度,统计两组患者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美白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牙面病损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3个月树脂组患者病损面积明显低于研磨组(P<0.05);树脂组患者牙齿敏感度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磨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树脂组患者上述评分明显低于研磨组(P<0.05);树脂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研磨组(P<0.05)。结论:微研磨技术和渗透树脂技术联合冷光美白应用于氟斑牙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损面积,减少牙敏感发生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研磨 渗透树脂 氟斑牙 美学效果 冷光美白
下载PDF
微研磨糊剂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琪 杨薇 +1 位作者 杨俊秀 刘曙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微研磨糊剂联合美白术对氟斑牙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氟斑牙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给予微研磨糊剂+Opalescence皓齿美白)与对照组26例(给予Opalescence皓齿美白),观察2组疗效以及患者对患牙美白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经美白治疗后,... 目的探讨微研磨糊剂联合美白术对氟斑牙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氟斑牙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给予微研磨糊剂+Opalescence皓齿美白)与对照组26例(给予Opalescence皓齿美白),观察2组疗效以及患者对患牙美白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经美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患者对患牙美白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研磨糊剂对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美白 微研磨
下载PDF
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联合渗透树脂及微研磨治疗氟斑牙的美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陆峰 薛秋波 陆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联合渗透树脂、微研磨治疗氟斑牙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笔者科室就诊的72例氟斑牙患者(共424颗氟斑牙)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微研磨+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治... 目的:探讨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联合渗透树脂、微研磨治疗氟斑牙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笔者科室就诊的72例氟斑牙患者(共424颗氟斑牙)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微研磨+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治疗,36例,共214颗氟斑牙)和联合组(微研磨+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渗透树脂治疗,36例,共210颗氟斑牙)。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面色度学阶,美白效果、着色点脱色率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面色度学阶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牙面色度学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轻度氟斑牙患者美白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度和重度患者美白效果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氟斑牙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着色点脱色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中度和重度患者着色点脱色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即刻、治疗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联合渗透树脂、微研磨治疗氟斑牙可有效降低牙面色度学阶、增强中、重度患者的美白效果,提高着色点脱色率,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皓齿Opalustre微研磨糊剂 渗透树脂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微研磨、Opalescence皓齿美白及渗透树脂联合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鑫 苏晓婷 +1 位作者 嵇兆丽 李明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评价微研磨、Opalescence皓齿美白及渗透树脂联合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氟斑牙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例。实验组采用微研磨、Opalescence皓齿美白及树脂渗透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Opalescence皓齿... 目的评价微研磨、Opalescence皓齿美白及渗透树脂联合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氟斑牙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例。实验组采用微研磨、Opalescence皓齿美白及树脂渗透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Opalescence皓齿美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美白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的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有效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研磨、Opalescence皓齿美白及渗透树脂联合应用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alescence美白 微研磨 渗透树脂 氟斑牙
下载PDF
微研磨和渗透树脂联合应用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鑫 于玮 +1 位作者 汤玲玲 李明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2期73-75,共3页
目的评价微研磨和渗透树脂联合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临床疗效。方法80颗正畸后白垩斑患牙,均进行微研磨和树脂渗透联合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拍摄口内数码照片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术前和术... 目的评价微研磨和渗透树脂联合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临床疗效。方法80颗正畸后白垩斑患牙,均进行微研磨和树脂渗透联合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拍摄口内数码照片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术前和术后1周白垩斑(W)和唇面(L)的面积,计算白垩斑面积比(W/L),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是否有龋洞形成和牙面变色情况,评价其疗效稳定性。结果80颗患牙均完成治疗,36.3%(29/80)患牙为有效,63.7%(51/80)患牙为部分有效,无效为0。部分有效的患牙术前W/L平均值是27.52%,术后1周降至3.21%,两样本非参数经Wilcoxon秩和检验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均未见龋洞形成及牙面变色情况。结论微研磨和渗透树脂联合应用治疗正畸后牙面白垩斑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微研磨 正畸后白垩斑
下载PDF
微研磨-冷光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钜生 《西藏医药》 2021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微研磨-冷光美白联合ICON渗透树脂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诊治并要求美白微创治疗的着色型氟斑牙患者78例,随机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以BeyondⅡ冷光美白治疗,研究... 目的探究微研磨-冷光美白联合ICON渗透树脂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诊治并要求美白微创治疗的着色型氟斑牙患者78例,随机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以BeyondⅡ冷光美白治疗,研究则基于对照组联用微研磨-ICON渗透树脂技术。比对两组整体美白效果、牙齿敏感度及表面形态变化、美白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牙齿色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齿色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整体美白有效、美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齿无敏感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轻度敏感及中度敏感低于对照组(P<0.05),经拍照观察,研究组牙齿色泽均匀一致,且未见斑纹或存在不规则隐约可见的细微斑纹。结论微研磨-ICON渗透树脂联合冷光美白微创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美白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牙敏感程度,提升美白满意度,使牙齿色泽均匀一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型氟斑牙 微研磨-ICON渗透树脂 冷光美白 美观度
下载PDF
树脂渗透技术和微研磨联合CPP-ACP技术对正畸患者术后白垩斑的改善效果比较
19
作者 李仕舒 王裕洲 +2 位作者 朱冠宇 郑乔丹 陈海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树脂渗透技术和微研磨联合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PP-ACP)技术对正畸患者术后白垩斑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正畸后白垩斑患者127例(共381颗患牙),根据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A组63例(189颗... 目的:分析树脂渗透技术和微研磨联合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PP-ACP)技术对正畸患者术后白垩斑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正畸后白垩斑患者127例(共381颗患牙),根据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A组63例(189颗患牙)和B组64例(192颗患牙),A组采用树脂渗透技术进行修复,B组采用微研磨联合CPP-ACP技术进行修复,于修复结束1个月,比较两组牙面粗糙程度、病损面积比、白垩斑评分、满意度计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前,两组牙面粗糙程度、病损面积比及白垩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A组病损面积比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牙面粗糙程度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垩斑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渗透技术对正畸后白垩斑改善效果较微研磨联合CPP-ACP技术好,可为临床治疗正畸后白垩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渗透 微研磨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 正畸 白垩斑 改善效果
下载PDF
新芳开发出纳米精密度的超微研磨机
20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03年第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纳米精密度 微研磨 新芳机械公司 医药 食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