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联合牙槽外微种植钉压低下前牙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马晓晴 孙昕 +3 位作者 陆婉 陈佳欣 张玲 宋涛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研究颏联合牙槽外微种植钉压低下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因下前牙伸长导致的前牙Ⅲ度深覆18例(男11例,女7例),在颏联合平行于牙长轴植入微种植钉2枚,结合远中延伸力臂施加压低力,必要时施加远中向拉力控制前牙转矩。治疗前、后CBCT... 目的研究颏联合牙槽外微种植钉压低下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因下前牙伸长导致的前牙Ⅲ度深覆18例(男11例,女7例),在颏联合平行于牙长轴植入微种植钉2枚,结合远中延伸力臂施加压低力,必要时施加远中向拉力控制前牙转矩。治疗前、后CBCT影像体素重叠,分析下前牙的位置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下前牙压低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治疗结束后下前牙均有效压低,L1-MP、LCR-MP明显减小,spee’s曲线整平(P<0.05),前牙覆明显改善,IMPA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牙根长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颏联合牙槽外微种植钉可提供有效力学系统,实现下前牙的绝对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联合 微种植钉 组合加力 绝对压低
下载PDF
成年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植入的位点选择
2
作者 陈芯伊 蒋晓鸽 陈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 对成年男性及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颊侧可利用的有效骨量进行分析,为微种植钉植入时的位点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例年龄20~3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1∶1)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从近中至远中依次将矢状... 目的 对成年男性及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颊侧可利用的有效骨量进行分析,为微种植钉植入时的位点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例年龄20~3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1∶1)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从近中至远中依次将矢状面上右侧上颌后牙区分为6个层面,每个层面在垂直距离为颊侧骨皮质距离釉牙骨质界8、10、12 mm处分别设置3个测量位点,共计18个测量位点,测量其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的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的最高值均位于平分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骨皮质密度、厚度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增大,而有效骨量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减少。成年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和颊侧有效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的最佳植入位点均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男性最佳植入位点的垂直高度可以适当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微种植钉 骨皮质密度 骨皮质厚度 有效骨量 性别因素
下载PDF
不同腭部形态下上颌骨性扩弓器放置位置对微种植钉稳定性及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常悦 张小平 崔淑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3-638,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建立颅上颌复合体模型,探讨上颌骨性扩弓器放置位置对微种植钉稳定性及位移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腭盖正常颅上颌复合体模型(腭盖正常组)上利用软件模拟腭盖高拱颅上颌复合体模型(腭盖高拱组),在两组模型上分别将...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建立颅上颌复合体模型,探讨上颌骨性扩弓器放置位置对微种植钉稳定性及位移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腭盖正常颅上颌复合体模型(腭盖正常组)上利用软件模拟腭盖高拱颅上颌复合体模型(腭盖高拱组),在两组模型上分别将骨性扩弓器放置在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第一磨牙间、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3个不同位置,建立6个三维有限元模型。每组扩弓器分别加载0.25 mm横向位移,比较6个模型颅上颌复合体及微种植钉的应力分布及位移趋势。结果:腭盖正常组和腭盖高拱组扩弓器放置在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时上颌复合体的最小主应力最大。腭盖正常组前后部微种植钉比值在第一磨牙间最小;腭盖高拱组在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最小。腭盖正常组和腭盖高拱组扩弓器放置于第一磨牙间扩弓后上颌骨横向位移最大。腭中缝横向位移前部大后部小,随着扩弓器位置后移,腭中缝前后向的位移差逐渐减小,更趋于平行移动。两种腭部形态下微种植钉均出现移位,前部位移均大于后部。结论:两种腭部形态下上颌骨性扩弓器放置于第一磨牙间扩弓效果较好。腭中缝呈前大后小的楔形扩展,扩弓器位置后移更有利于其平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腭部形态 微种植钉 上颌骨性扩弓器
下载PDF
应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伸长磨牙的疗效
4
作者 张晶晶 王超 +5 位作者 王宏伟 姚瑶 回宏伟 任素锋 杜红芳 齐素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750-575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伸长磨牙的疗效。方法100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依据不同的修复方案将直接固定修复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微种植钉压低伸长磨牙患者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分情况、生... 目的探讨应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伸长磨牙的疗效。方法100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依据不同的修复方案将直接固定修复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微种植钉压低伸长磨牙患者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分情况、生活质量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语言功能、固位功能、舒适程度、美观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LI、GI、SB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体健康、牙齿美观程度、自我感受、咀嚼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伸长磨牙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功能评分,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美观度和满意度,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支抗压低伸长磨牙 牙列缺损 语言功能 咀嚼功能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和传统支抗治疗在安氏III型错颌致畸性治疗临床应用上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徐爱生 吉沛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S01期7-9,共3页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安氏III型错颌的微植入钉支抗和传统种植体支抗的临床使用效果,特别选择了我院收治的正畸患者50例为本课题研究的实验组(微植入钉支抗)和对照组(传统支抗),并于临床治疗完成后,通过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时间、U6近中移动...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安氏III型错颌的微植入钉支抗和传统种植体支抗的临床使用效果,特别选择了我院收治的正畸患者50例为本课题研究的实验组(微植入钉支抗)和对照组(传统支抗),并于临床治疗完成后,通过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时间、U6近中移动率、UI舌侧移动率来佐证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支抗 正畸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6
作者 黄朝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911-1916,共6页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ARPE)突破了传统上颌快速扩弓(RPE)的最适年龄上限,且扩弓效果更为可靠,成为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TD)的一种新方法。本文综述了MARPE临床应用尤其是扩弓装置设计、扩弓效应、术后的复发与保持等相关研究及...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ARPE)突破了传统上颌快速扩弓(RPE)的最适年龄上限,且扩弓效果更为可靠,成为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TD)的一种新方法。本文综述了MARPE临床应用尤其是扩弓装置设计、扩弓效应、术后的复发与保持等相关研究及进展,以期为推广临床应用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腭中缝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下载PDF
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魏惺 赵立星 +2 位作者 许桢睿 唐娜 赵志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测量中,前牙区最大牙根间距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后牙区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2)在下颌近远中测量中,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之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能够充分识别牙槽骨和牙齿根间区的结构关系,为中国人牙槽骨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安全植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应用解剖 安全区 支抗 螺旋CT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在压低上颌伸长磨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剑虹 张风华 +1 位作者 韩壮 张彦霞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508-509,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临床应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16例患者,均为上颌磨牙伸长,导致下颌缺失牙没有足够的修复间隙。在上颌伸长磨牙的颊腭侧各植入一枚微种植钉,应用橡皮链直接施加压入力... 目的探讨口腔临床应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16例患者,均为上颌磨牙伸长,导致下颌缺失牙没有足够的修复间隙。在上颌伸长磨牙的颊腭侧各植入一枚微种植钉,应用橡皮链直接施加压入力。结果经过3~9个月,16例上颌伸长磨牙均被有效压低,下颌牙获得了足够的修复间隙。结论由于牙齿伸长导致对合缺失牙修复困难,又不接受全口固定矫治或截冠处理的患者,可尝试应用微种植钉支抗对伸长牙齿进行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支抗 伸长磨牙 压低磨牙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矫治双侧后牙正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熊红珍 万贤凤 +2 位作者 包丽娜 刘从华 魏叶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支抗在矫正双侧后牙正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牵引压低颊向倾斜的上颌后牙,或(和)牵引压低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矫正双侧后牙正锁,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种植钉支抗对...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支抗在矫正双侧后牙正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牵引压低颊向倾斜的上颌后牙,或(和)牵引压低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矫正双侧后牙正锁,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种植钉支抗对锁牙有一定的压低作用,U7-PP,L7-MP均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钉支抗有效控制了下颌平面角FH-MP的增大,矫治前后FH-MP无明显改变(P>0.05);SNA、SNB、AN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种植钉支抗矫正双侧后牙正锁,可有效压低患牙,控制患者的垂直高度,方法简单、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支抗 双侧 正锁
下载PDF
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控制“过山车”效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晓晴 项飞 +4 位作者 樊明月 宋怡 王晓慧 张玲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 :探讨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控制“过山车”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1±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且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 目的 :探讨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控制“过山车”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1±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且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所有病例均采用G6设计,其中实验组(8例)在治疗初始即采用微种植钉进行牙的三维控制,对照组(8例)采用常规G6方案,出现明显的“过山车”效应时植入微种植钉辅助解决。采用Graphpad Prism6.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及组间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拔牙间隙均顺利关闭,面型获得明显改善。治疗中,实验组前牙转矩控制良好,未出现“过山车”效应;对照组6例在治疗中前牙明显舌倾(P<0.05),后牙开,前牙区微种植钉施加压低力后,咬合关系改善。结论:微种植钉能有效预防、消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关闭间隙过程中发生的“过山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双颌前突 间隙关闭 “过山车”效应 微种植钉
原文传递
腭中缝微种植钉联合铸造支架前移上磨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勤伟 赵宁 +1 位作者 钱文昊 马晓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研究微种植钉和铸造支架直接牵引上颌第二、第三磨牙前移关闭上颌第一磨牙缺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且只接受局部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腭中缝两侧植入微种植支抗钉2颗,制作铸造支架,稳定连接上颌同... 目的:研究微种植钉和铸造支架直接牵引上颌第二、第三磨牙前移关闭上颌第一磨牙缺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且只接受局部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腭中缝两侧植入微种植支抗钉2颗,制作铸造支架,稳定连接上颌同侧前磨牙和微种植钉。设计力线接近阻抗中心,颊舌侧加力牵引磨牙近中移动,关闭间隙。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间隙均顺利关闭,磨牙近中平均移动5.7 mm,磨牙轴倾度基本正常,牙周状况良好,其余牙保持原有咬合关系。结论:利用微种植钉和铸造支架可以有效牵引上颌第二、第三磨牙近中移动,关闭上颌第一磨牙缺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铸造支架 间隙关闭
原文传递
微种植钉支抗临床应用中的负面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雪 封小霞 赵志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93-495,共3页
微种植钉支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正畸支抗的方式并拓宽了正畸治疗的范围,正畸医师对微种植钉的应用已有清晰的了解。随着微种植钉支抗的广泛应用,其在矫治过程中伴随的负面效应也开始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将针对微种植钉临床应... 微种植钉支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正畸支抗的方式并拓宽了正畸治疗的范围,正畸医师对微种植钉的应用已有清晰的了解。随着微种植钉支抗的广泛应用,其在矫治过程中伴随的负面效应也开始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将针对微种植钉临床应用中伴随产生的负载后微移动、引起不需要的牙移动、增加牙根吸收的风险和不规则牙槽骨形成等负面效应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支抗 负面效应
下载PDF
微种植钉联合NiTi片段弓长距离前移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晓晴 项飞 +4 位作者 张玲 丁伟丽 王晓慧 秦静 钱文昊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目的评价微种植钉联合NiTi片段弓长距离前移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损,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健康的青少年病例16例.分期拔除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根,微种植钉提供支抗,NiTi片段... 目的评价微种植钉联合NiTi片段弓长距离前移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损,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健康的青少年病例16例.分期拔除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根,微种植钉提供支抗,NiTi片段弓提供单力偶、双力偶辅助第二磨牙直立,实现整体前移关闭间隙.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第二磨牙移动到位,与邻牙、对颌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下前牙长轴、第二磨牙牙轴及其牙周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0例第三磨牙自动漂移到位,6例局部片段弓辅助移动到位.结论微种植钉配合NiTi片段弓可提供磨牙整体前移所需要的力和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磨牙前移 力偶 NiTi片段弓
下载PDF
头帽-J钩与微种植钉压低上颌切牙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伟清 邵胜 +3 位作者 汤惠忠 朱旭霞 冯慧 许辉明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914-917,共4页
目的比较头帽-J钩与微种植钉压低上颌切牙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前部牙槽骨发育过度的成年患者21例,分J钩组9例,种植组12例,分别使用头帽-J钩和微种植钉压低切牙,比较2组压入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相关指标及矫治时间。结果 2组U1-P... 目的比较头帽-J钩与微种植钉压低上颌切牙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前部牙槽骨发育过度的成年患者21例,分J钩组9例,种植组12例,分别使用头帽-J钩和微种植钉压低切牙,比较2组压入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相关指标及矫治时间。结果 2组U1-PP均明显减少(P<0.01),种植组减少量大于头帽-J钩组(P<0.01);U1-Sv种植组增大(P<0.01),头帽-J钩组减少(P<0.01);U1/PP角种植组增大(P<0.01),头帽-J钩组变化不明显(P>0.05);U6-PP2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6-Sv种植组增大(P<0.01),J钩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压低时间种植组小于头帽-J钩组(P<0.01)。结论微种植螺钉和头帽-J钩均可以很好的压低切牙,微种植螺钉压入效果优于头帽-J钩,并用时少,但会引起切牙唇倾加重后牙支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切牙 压入 微种植钉 J钩
下载PDF
微种植钉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露龈笑患者侧貌、面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进 冯道宽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露龈笑患者侧貌、面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招募就诊于正畸科的90例露龈笑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三组,每组30...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露龈笑患者侧貌、面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招募就诊于正畸科的90例露龈笑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三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采用高位J钩牵引治疗,微种植钉组(微钉组)接受微种植钉法治疗,联合组在微种植钉法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我效能干预治疗。比较三组牙龈暴露量、侧貌和面型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三组治疗前牙龈暴露量相比无差异(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4、6、8个月,微钉组牙龈暴露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微钉组(P<0.05)。治疗后8个月,微钉组侧貌、面型指标变化优于常规组(P<0.01),而联合组与微钉组无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微钉组、联合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且联合组优于微钉组(P<0.01)。与常规组相比,微钉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满意度为93.3%,微钉组为7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种植钉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显著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牙龈暴露量,对患者侧貌、面型也有一定效果,且治疗过程负面情绪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自我效能干预 口腔正畸 软组织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微种植钉植入上颌后牙区的安全区域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颖荷 钟小龙 +2 位作者 李杏蕊 彭伟 姜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双尖牙与磨牙间不同水平断层和不同矢状层面的微种植钉植入安全区域,为临床植入微种植钉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T轴层(横断面)图像,将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区域的横断面划分为从牙槽嵴向根方的SL1到SL9共9层,每层... 目的:探讨上颌双尖牙与磨牙间不同水平断层和不同矢状层面的微种植钉植入安全区域,为临床植入微种植钉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T轴层(横断面)图像,将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区域的横断面划分为从牙槽嵴向根方的SL1到SL9共9层,每层间隔1.0mm。将每一横断面从颊侧向舌侧沿牙根间隙平分线Pb划分10层矢状面Pv,每层间隔1.0mm。分别测量每一横断面中不同矢状面Pb与双尖牙和磨牙牙根的距离;测量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表面到颊腭侧牙槽骨表面的距离;测量牙槽骨厚度。结果:牙根间隙最大为8.0mm,位于SL9的Pv第6层;最小为2.6mm,位于SL4的Pv第4层。Pb与上颌第一双尖牙牙根表面的距离:从横断面看,从SL1到SL9总体是从小到大;从矢状面看,Dp1到Dp10是两侧大、中间小,即牙根间隙从颊侧到中间和从舌侧到中间均是由大到小。Pb与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表面的距离:从横断面看,从SL1到SL9总体变化不明显;从矢状面看,Dm1到Dm10在SL1到SL5是两侧大、中间小,即牙根间隙从颊侧到中间和从舌侧到中间都是由大到小;SL6到SL10,Dm从颊舌侧向中间过渡时,开始是由大变小,但在接近中间时再变大,体现双根牙的特征。牙根表面到牙槽骨表面的距离:上颌第一双尖牙牙根表面到腭侧牙槽骨表面的距离从SL1的1.39mm到SL9的5.05mm,由小到大变化明显,其余牙根表面到牙槽骨表面的距离从SL1到SL9无明显渐进性变化。牙槽骨厚度从SL1的13.89mm到SL9的16.25mm,呈现明显由小到大的变化。结论:在不同的区域牙根间隙及牙根周围骨质量存在差异,植入微种植钉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位置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安全区域 CT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技术用于直立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剑虹 张风华 韩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直立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以利于修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对13例共13颗近中倾斜的下颌磨牙进行矫治。共种植13颗微种植钉,均种植于近中倾斜的磨牙后垫区,种植后即刻负载,并对效...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直立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以利于修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对13例共13颗近中倾斜的下颌磨牙进行矫治。共种植13颗微种植钉,均种植于近中倾斜的磨牙后垫区,种植后即刻负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6个月,13颗近中倾斜的下后磨牙均获得了有效直立。结论:对一些特殊的病例如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患者要求固定桥修复第一磨牙,又不接受第二磨牙牙髓治疗和全口固定矫治者,可尝试应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支抗 近中倾斜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自攻型微种植钉支抗与传统支抗在青少年上颌前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静 李晨晨 +1 位作者 陈彬 孟箭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106-109,119,共5页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种植钉支抗与传统支抗在青少年上颌前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上颌前突正畸需拔牙矫治的青少年患者的资料,按照采用支抗的类型分为支抗钉组(n=30)和传统...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种植钉支抗与传统支抗在青少年上颌前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上颌前突正畸需拔牙矫治的青少年患者的资料,按照采用支抗的类型分为支抗钉组(n=30)和传统组(n=30)。支抗钉组采用自攻型微种植钉加强支抗,传统组应用口外弓+腭杆加强支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的头影测量值及治疗时间。结果 7枚微种植支抗钉在治疗过程中松动脱落,脱落率为11.6%(7/60)。支抗钉组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突度及角度改变均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抗钉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支抗钉组上牙槽突度及上唇-E线距改变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抗钉组的治疗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口外弓配合腭杆传统支抗,自攻型微种植钉支抗作用更好,患者能获得更加协调的侧貌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支抗 口外弓腭杆支抗 青少年 上颌前突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在SUS^2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中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继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通过Pancherz法对比研究微种植钉支抗在SUS^2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中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24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病例进行功能矫治,其中12例不使用微种植钉支抗,为C组,另外12例... 目的:通过Pancherz法对比研究微种植钉支抗在SUS^2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中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24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病例进行功能矫治,其中12例不使用微种植钉支抗,为C组,另外12例采用微种植钉增加下颌牙弓支抗,为T组,所有患者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颏前点位置改变(Δpg/OLp),下颌切牙变化(Δli/OLp-Δpg/OLp)和下颌磨牙变化(Δlm/OLp-Δpg/OLp)均有统计学差异。2组覆盖明显减小,C组骨因素45.8%,牙因素54.2%,T组骨因素71.2%,牙因素28.8%。两组磨牙关系均得到改善,C组骨因素54.6%,牙因素45.4%,T组骨因素81.4%,牙因素18.6%。结论:2种方法矫治Ⅱ~1类错均可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覆盖和磨牙关系。Pancherz分析法分析表明,在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的改善中,SUS^2联合微种植钉支抗表现出相对更多的骨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错[牙合] SUS2矫治器 微种植钉支抗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赖晓宇 陆笑 +1 位作者 刘冰 刘妍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6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修复空间不足,需要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病例,使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结果20颗伸长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足够的临床修复空间,完成种植义齿或活... 目的探讨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修复空间不足,需要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病例,使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结果20颗伸长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足够的临床修复空间,完成种植义齿或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时间为12~20个月。结论临床上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磨牙 伸长 压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