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
1
作者 何文渊 赵莹 +1 位作者 钟建华 孙宁亮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背散射、二次成像及能谱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微米孔和微米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岩性为以页岩为主的细粒碎屑岩,矿物成分以黏...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背散射、二次成像及能谱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微米孔和微米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岩性为以页岩为主的细粒碎屑岩,矿物成分以黏土和长英质为主,在结构上显示出泥岩或页岩的特点,整体为长英质页岩;储层中微米孔、缝发育,类型多样。(2)研究区微米孔直径一般为1~2μm,最大可达70μm,多呈近圆形、扁圆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按成因可分为压实应力屏蔽孔、成岩自生孔、溶蚀孔、生排烃扩张孔、有机质孔和硅藻残留孔6类;压实应力屏蔽孔多发育在刚性矿物的两侧;成岩自生孔常发育在白云石、绿泥石、伊利石等成岩自生矿物中,以晶间孔为主;溶蚀孔多发育在碳酸盐矿物中,内部可见次生菌丝状絮凝体;生排烃扩张孔多呈垂直或近垂直成列产出,与轻质油形成的二次生烃和排烃有关;有机质孔发育在有机质内部,与植物的残留细胞及轻质油和天然气的充填有关;硅藻残留孔主要发育在硅藻内部和边缘,孔径较大,一般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3)研究区微米缝以顺层为主,宽一般为1~10μm,最大可达100μm,长主要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可见毫米级;可分为成岩收缩缝、溶蚀缝、生排烃扩张缝和构造/剪切缝4类,成岩收缩缝以张性缝为主,缝弯曲,缝壁参差不齐;溶蚀缝宽度可达60~70μm,裂缝内可见自生黏土,缝两侧有黄铁矿、磷灰石和白云石等自生矿物;生排烃扩张缝两侧多锯齿状参差不齐,绕过刚性矿物;构造/剪切微米缝一般平直,有与剪切相关的其他裂缝伴生。(4)研究区不同尺度的孔、缝之间连通性较好,形成了“纳米孔+纳米缝、微米孔+微米缝、毫米孔+毫米缝”三级储集和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 微米 储集空间 连通性 页岩油储层 青山口组 白垩系 古龙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钬离子掺杂氟氧钇亚微米晶的荧光量子化表征与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昕 于婧 +1 位作者 李德胜 林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7,共11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和高温煅烧法相结合制备了Ho^(3+)/Yb^(3+)共掺杂三方晶系的YOF亚微米晶体,该晶体具有较强的量子产率和良好的灵敏度。在977 nm激光泵浦下对晶体颗粒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测试系统绘制出样品的光谱功率... 采用水热合成法和高温煅烧法相结合制备了Ho^(3+)/Yb^(3+)共掺杂三方晶系的YOF亚微米晶体,该晶体具有较强的量子产率和良好的灵敏度。在977 nm激光泵浦下对晶体颗粒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测试系统绘制出样品的光谱功率分布。计算了光量子数分布和量子产率等绝对荧光参量。展示了在303~433 K温度范围内的荧光上转换发光性能并计算了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在977 nm激光激发下泵浦功率密度为73 m W/mm~2时,总光通量达到3.35 mlm,Ho^(3+)的绿光和红光的量子产率分别为2.97×10^(-5)和1.40×10^(-5),较高的量子产率确保了足够的荧光强度来实现温度反馈。在303 K时有最大相对灵敏度为0.437%K^(-1),当温度升至433 K时相对灵敏度仍能保持在0.331%K^(-1)。因此Ho^(3+)/Yb^(3+)共掺杂YOF亚微米晶体作为一种高效发光和高温度灵敏度材料为温度传感领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YOF亚微米晶体 上转换光子定量 量子产率 实时温度反馈
下载PDF
玛瑙球磨法制备微米介孔球状材料催化剂及其应用
3
作者 亢宇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利用玛瑙球磨法合成出一种负载酸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铜的微米级球状介孔材料,研究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微观形貌和催化反应活性。通过对环己酮和乙二醇的催化反应表明,样品作为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初次使用时环己酮转化率为97%,环己酮缩... 利用玛瑙球磨法合成出一种负载酸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铜的微米级球状介孔材料,研究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微观形貌和催化反应活性。通过对环己酮和乙二醇的催化反应表明,样品作为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初次使用时环己酮转化率为97%,环己酮缩酮的选择性为99%,经过4次使用后依旧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环己酮转化率为96%。环己酮缩酮的选择性为99%,远远高于工业用硫酸催化剂的环己酮转化率(90%)和环己酮缩酮的选择性(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球状介孔材料 玛瑙球磨法 三氟甲磺酸铜 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过程研究
4
作者 何志成 吴建军 +7 位作者 杨述明 车碧轩 欧阳 李健 郑鹏 段炼 张宇 程玉强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目的 探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层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去除原料微米硼的表面氧化层,然后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微米硼进行加速氧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加速氧化后硼颗粒的氧... 目的 探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层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去除原料微米硼的表面氧化层,然后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微米硼进行加速氧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加速氧化后硼颗粒的氧化层厚度及组成进行分析,总结表面氧化层结构及成分组成变化规律,揭示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结果 微米硼经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后,表面氧化层去除率达到50%。随着加速氧化时间的延长,硼颗粒氧化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由内向外硼颗粒表面可以用B-B_(x)O_(y)-B_(2)O_(3)三层结构来表示,B_(x)O_(y)总是伴随着B_(2)O_(3)同时出现的,且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颗粒表面B_(x)O_(y)的含量将超过B的含量。结论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为O_(2)向B颗粒内部单向扩散的反应机制,B先与O_(2)反应,形成低氧化物B_(x)O_(y),B_(x)O_(y)进而与O_(2)反应生成B_(2)O_(3)。随着氧化层厚度的增加,O_(2)向B颗粒内部扩散的阻力增大,氧化反应速率随之降低。相比湿度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加快硼表面氧化层的形成;温度一定时,湿度的增加可促进硼氧化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微米 氧化层 推进剂 点火药
下载PDF
亚微米尺寸K_(2)SiF_(6)∶Mn^(4+)红色荧光粉的沉淀法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5
作者 张鑫鑫 宋建宇 +2 位作者 雷云龙 沈龙海 张亮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亚微米尺寸K_(2)SiF_(6)∶Mn^(4+)荧光粉被认为是Micro-LED显示领域的变革性技术,但是小粒径K_(2)SiF_(6)∶Mn^(4+)荧光粉的合成技术不成熟,难以实现亚微米尺度下的高效发光。因此,本文报道了一种亚微米级K_(2)SiF_(6)∶Mn^(4+)荧光粉... 亚微米尺寸K_(2)SiF_(6)∶Mn^(4+)荧光粉被认为是Micro-LED显示领域的变革性技术,但是小粒径K_(2)SiF_(6)∶Mn^(4+)荧光粉的合成技术不成熟,难以实现亚微米尺度下的高效发光。因此,本文报道了一种亚微米级K_(2)SiF_(6)∶Mn^(4+)荧光粉的沉淀合成新方法。经荧光光谱分析,该荧光粉在450 nm蓝光激发下展现出典型的Mn^(4+)红色发光,其内量子效率高达94.9%。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合成的荧光粉粒径分布在150~450 nm范围。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猝灭性能,在443 K可保持室温发光强度的102%。将绿色荧光粉β-sialon∶Eu^(2+)和K_(2)SiF_(6)∶Mn^(4+)混合涂覆在蓝光芯片上制成白光LED,其色域覆盖范围达到133%NTSC,在驱动电流从10 mA增加到120 mA的情况下,色温波动~10%、显色指数波动~2%,总体性能保持稳定。本文将为亚微米尺寸K_(2)SiF_(6)∶Mn^(4+)荧光粉的合成提供新的方法,以促进Micro-LED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微米尺寸 Mirco-LED 合成方法
下载PDF
Ga掺杂ZnO微米棒紫外光探测器的制备与特性
6
作者 袁兆林 吴永炜 +4 位作者 余璐瑶 何剑锋 徐能昌 汪雪元 路鹏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2,共10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氧化锌(ZnO)基紫外光探测器,使用Ga掺杂ZnO(ZnO∶Ga)作为光敏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Ga掺杂浓度ZnO∶Ga微米棒,Ga与Zn的原子比分别为0%(未掺杂),0.5%,1%,2%和4%。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所有样品的晶体结构... 为了获得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氧化锌(ZnO)基紫外光探测器,使用Ga掺杂ZnO(ZnO∶Ga)作为光敏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Ga掺杂浓度ZnO∶Ga微米棒,Ga与Zn的原子比分别为0%(未掺杂),0.5%,1%,2%和4%。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所有样品的晶体结构,发现它们都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它们的形貌,都呈现棒状结构。进一步,制备叉指图案氟掺杂的氧化锡(FTO)导电玻璃基底,将不同Ga掺杂浓度ZnO∶Ga微米棒分别涂覆在FTO上,得到5种简单结构的紫外光探测器,系统研究了它们的性能。结果表明:所有ZnO∶Ga微米棒紫外光探测器对365 nm紫外光表现出良好的响应。其中,1%Ga掺杂ZnO∶Ga微米棒紫外光探测器性能最佳,经计算,在365 nm波长处,它的响应度、增益和比探测率分别为13.13 A/W(5 V),44.63(5 V),3.31×1012Jones,响应时间和衰减时间分别为12.3 s和36.4 s。说明在ZnO微米棒中进行合适Ga掺杂能有效提高紫外光探测器的性能。该研究有助于基于ZnO∶Ga材料的紫外光探测器及相关器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探测器 镓掺杂氧化锌 微米 水热法 响应度
下载PDF
微米/纳米二氧化硅共填充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7
作者 江帆 刘新玉 +1 位作者 田庆丰 丁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分散粒径为100 nm的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胶母粒,结合传统干法混炼技术制备了二氧化硅总填充量为60份(质量)的微米/纳米共填充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湿法混炼过程中填充的小粒径二...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分散粒径为100 nm的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胶母粒,结合传统干法混炼技术制备了二氧化硅总填充量为60份(质量)的微米/纳米共填充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湿法混炼过程中填充的小粒径二氧化硅仍然以小粒径分散,与橡胶分子链更倾向于形成紧密结合层。湿法混炼技术的使用提升了二氧化硅的分散性,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更弱。与干法混炼技术并用制备的小粒径与大粒径二氧化硅比例为50/10时,填料形成了较宽的粒径分布,形成了适中的填料-橡胶结合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微米/纳米共填充 紧密结合胶层 湿法混炼 PAYNE效应 拉伸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微米硅负极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常湘染 李天天 +1 位作者 李洋阳 辛燕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硅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新一代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在循环过程中大的体积膨胀和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应用。科研人员为克服以上技术挑战提出了许多方案,包括纳米化、碳包覆、合金化和多孔化。近年来,随... 硅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新一代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在循环过程中大的体积膨胀和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应用。科研人员为克服以上技术挑战提出了许多方案,包括纳米化、碳包覆、合金化和多孔化。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进一步提高。与纳米硅相比,微米硅制备成本低且比表面积小,具有更高的振实密度和更少的界面反应,有望应用在锂电池中实现高达500 Wh/kg的比能量。综述了微米硅的制备方法和改性策略,阐述了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微米 制备方法 改性策略
下载PDF
基于微米CT的磨介对产物三维形貌影响实验设计
9
作者 谢卫宁 林生茂 +1 位作者 王帅 冯芝勇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本文设计研究球形和六棱柱形研磨介质对煤炭破碎产物三维形貌特征影响的实验,具体过程包括不同时间批次煤炭破碎和筛分,基于高分辨三维X射线显微成像系统的粗粒级煤炭无损检测以及基于Dragonfly三维数据分析软件的完整颗粒分割提取和三... 本文设计研究球形和六棱柱形研磨介质对煤炭破碎产物三维形貌特征影响的实验,具体过程包括不同时间批次煤炭破碎和筛分,基于高分辨三维X射线显微成像系统的粗粒级煤炭无损检测以及基于Dragonfly三维数据分析软件的完整颗粒分割提取和三维形貌特征参数计算等环节。结果显示:在球磨机转速率较低的前提下,钢球和钢锻的总表面积或总质量相同时,钢球作用下物料的初始粒级破碎速率略高于钢锻,且-1 mm细粒级产率最高。研磨作用促使粗粒级物料的体积和表面积降低,3种研磨条件下表面积最大的钢锻对样品的“磨剥”作用最为明显,颗粒球形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CT 三维数据分析 破碎 实验设计
原文传递
利用吸合电极实现亚微米电极间隙的可制造性设计
10
作者 郑超越 孙珂 +2 位作者 钟朋 王放 杨恒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6,110,共5页
提出一种利用吸合电极结构的可制造性设计手段,实现亚微米电极间隙的方法。利用静电力拉动可动电极位移实现超出光刻和刻蚀能力的超窄间隙,使得敏感电极间隙由1.3μm减小至300nm,通过该方法获得的亚微米电极间隙对工艺离散性不敏感,电... 提出一种利用吸合电极结构的可制造性设计手段,实现亚微米电极间隙的方法。利用静电力拉动可动电极位移实现超出光刻和刻蚀能力的超窄间隙,使得敏感电极间隙由1.3μm减小至300nm,通过该方法获得的亚微米电极间隙对工艺离散性不敏感,电极间隙的不一致性可以下降1个数量级。结合本文提出的I2BAR结构的可制造性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完整的微机电系统(MEMS)振荡器可制造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合电极结构 可制造性设计 微米电极间隙 工艺离散性 微机电系统振荡器
下载PDF
图案化微米线阵列Nafion膜制备及燃料电池性能
11
作者 李蕴琪 谢函霏 +1 位作者 崔丽瑞 卢善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0-327,共8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中商业Nafion膜的平整表面结构造成膜和催化层界面接触面积偏小,Pt基催化剂利用率低,仅有25%~35%。为了提高催化层中Pt利用率,本工作以荷叶表面自然生长的乳突结构为模板,采用PDMS铸模剂复刻荷叶表面微观结构...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中商业Nafion膜的平整表面结构造成膜和催化层界面接触面积偏小,Pt基催化剂利用率低,仅有25%~35%。为了提高催化层中Pt利用率,本工作以荷叶表面自然生长的乳突结构为模板,采用PDMS铸模剂复刻荷叶表面微观结构,再将图案化纹理结构精确转印到Nafion膜表面,分别构筑了平均直径为(5.89±1.45)μm和(6.95±1.70)μm的微米线阵列结构。用图案化Nafion膜组装的单电池性能显著提升,最大功率密度由0.625W/cm^(2)提升至0.757W/cm^(2)。通过构建图案化结构能增强Nafion膜表面疏水性,强化传质效率,降低膜电极反应电阻和内阻。通过循环伏安曲线考察了Nafion膜上微米线阵列结构对Pt催化剂利用率的影响,Pt基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结果提高了151%,Pt利用率提高至43.4%。在Nafion膜表面构筑微米线阵列有利于形成电子/质子/反应物的三相反应界面,改善质子交换膜与催化层间界面结构,显著提升了Pt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ION膜 微米线阵列 传质强化 燃料电池
下载PDF
Ag增强ZnO微米棒偏振发光
12
作者 余超 楚学影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各向异性形貌的ZnO微米棒的偏振发光,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ZnO微米棒,再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出了ZnO/Ag微米棒。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微米棒呈哑铃型,横纵比约为6,ZnO微米棒中不含其它杂质。光致发光图表明,ZnO微米棒紫外发... 为了提高各向异性形貌的ZnO微米棒的偏振发光,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ZnO微米棒,再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出了ZnO/Ag微米棒。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微米棒呈哑铃型,横纵比约为6,ZnO微米棒中不含其它杂质。光致发光图表明,ZnO微米棒紫外发光峰峰形呈高斯对称,发光在380 nm左右,而在可见光区,在540 nm左右观测到一个较弱的宽发光峰。在与Ag复合后,ZnO微米棒的光致发光以及光吸收都获得提高。在325 nm He-Cd激光器激发下,通过计算ZnO微米棒的偏振度为0.31,ZnO/Ag微米棒的偏振度为0.44,表明与Ag复合后,ZnO微米棒的偏振获得提高,这使得其在紫外偏振探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微米 ZnO/Ag复合材料 偏振发光
下载PDF
平板电极下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探测方法与时空演化特性分析
13
作者 薛乃凡 魏来 +2 位作者 李庆民 王媛 杨睿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2-2142,共11页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在生产、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微米级粉尘,可能是诱发工程现场不明放电的根本原因。为检测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并研究浓度的时空演化特性,该文分析了10000目、200...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在生产、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微米级粉尘,可能是诱发工程现场不明放电的根本原因。为检测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并研究浓度的时空演化特性,该文分析了10000目、2000目和1000目粉尘的光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平板电极的粉尘浓度探测平台,实现了粉尘弥散浓度的定量探测。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在升压过程和持续加压下,不同粒径、不同初始质量微米级粉尘的弥散浓度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电压作用时间的增加,粉尘浓度快速出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在升压过程中会出现峰值现象,当粉尘粒径减小或初始质量增大时,均出现更大的浓度峰值。在粉尘运动过程中,存在团聚启举的特殊现象,造成严重的电场畸变,威胁气隙绝缘安全。该文结果阐释了微米级金属粉尘弥散浓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为GIS/GIL等电气设备中微米级金属污染物的监测和危险程度评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粉尘 光散射法 浓度检测 弥散特性 时空演化
下载PDF
亚微米级高洁净度聚倍半硅氧烷微球的制备
14
作者 欧阳昌伟 倪凯凯 +3 位作者 贺贤举 杨军 王翔 韩宇航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在去离子水溶液中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反应单体,通过水解-缩聚两步法合成了亚微米级聚倍半硅氧烷微球。考察了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和单体pH值对水解反应时间、聚合成球时间和微球粒径的影响,以及单体氯离子含量对微球表面洁净度的影响... 在去离子水溶液中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反应单体,通过水解-缩聚两步法合成了亚微米级聚倍半硅氧烷微球。考察了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和单体pH值对水解反应时间、聚合成球时间和微球粒径的影响,以及单体氯离子含量对微球表面洁净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布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所制备微球的形貌、粒径分布、有机功能基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15μS/cm、单体pH值为4~5以及单体氯离子含量小于0.023 mg/L的条件下,有利于制得亚微米级的高洁净度聚倍半硅氧烷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倍半硅氧烷微球 水解-缩聚 微米 高洁净度
下载PDF
大流量亚微米颗粒物气溶胶精准分离器设计
15
作者 符龙熙 易礼斌 欧强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亚微米颗粒物气溶胶分离器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实现颗粒物浓度高精度检测的先决条件。但当前的颗粒物气溶胶分离器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小流量时测量距离近,大流量时分离不精准等。该文设计出一种新型大流量亚微米颗粒物气溶胶精... 亚微米颗粒物气溶胶分离器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实现颗粒物浓度高精度检测的先决条件。但当前的颗粒物气溶胶分离器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小流量时测量距离近,大流量时分离不精准等。该文设计出一种新型大流量亚微米颗粒物气溶胶精准分离器,该分离器可实现远监测点的亚微米颗粒物的大流量富集以及精准分离。依据人造龙卷风抽吸原理以及Marple理论进行模型的初步设计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数值模拟,采用SIMPLE算法对压强-速度耦合求解。文章所述的颗粒物气溶胶分离器平衡了工作流量和切割粒径两者间的矛盾,并对结构进行了分析优化,最终该新型分离器在700 L/min及以上的大流量工况下,实现了对粒径为0.1μm的颗粒物精准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分离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旋流加速器 微米虚拟冲击器 大流量 精准分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界面区微米划痕试验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军 熊定邦 +2 位作者 李忠杰 丁庆军 贾大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用微米划痕试验联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室温下沥青混合料界面过渡区(ITZ)的特性,推定了ITZ区域空间几何范围,测试了其断裂韧度及摩擦系数,并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及纳米压痕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ITZ区域特性明显,荷载为1... 用微米划痕试验联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室温下沥青混合料界面过渡区(ITZ)的特性,推定了ITZ区域空间几何范围,测试了其断裂韧度及摩擦系数,并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及纳米压痕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ITZ区域特性明显,荷载为100 mN时更适用于微米划痕试验,此时ITZ区域在划痕作用下会出现较大破裂面,且其厚度在10~30μm波动,与纳米压痕试验结果相近;ITZ摩擦系数由集料至沥青胶浆呈线性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微米划痕试验测得的断裂韧度值与三点弯曲试验结果相近,且断裂韧度曲线可以较好地识别集料、ITZ和沥青胶浆三相介质,微米划痕试验可以相对简便有效地实现沥青混合料ITZ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界面过渡区 微米划痕 电镜扫描 微观力学参数
下载PDF
城乡混合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颗粒的微米化处理研究
17
作者 杨林 姜婷 钟钦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9期9-12,共4页
城乡混合垃圾具有量大且杂、含水率高、生物转化利用率高等特性,好氧发酵能够有效地实现多源副产物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收集城乡混合垃圾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产生的渗滤液,分别用滤纸和陶瓷膜过滤来调控有机物颗粒粒径,进行对比试验,采用... 城乡混合垃圾具有量大且杂、含水率高、生物转化利用率高等特性,好氧发酵能够有效地实现多源副产物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收集城乡混合垃圾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产生的渗滤液,分别用滤纸和陶瓷膜过滤来调控有机物颗粒粒径,进行对比试验,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分析渗滤液中有机物颗粒分布和团聚情况,设计陶瓷膜过滤设备,构建城乡混合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颗粒的微米化处理技术,并提出陶瓷膜过滤设备的通量恢复手段,为生产液体肥料和滴灌施肥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混合垃圾 渗滤液 有机物颗粒 微米化处理 陶瓷膜 通量恢复
下载PDF
微米CT扫描尺度下构造煤微裂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性的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相龙 潘结南 +3 位作者 王凯 李建新 程南南 李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5-1334,共10页
煤中裂隙是煤层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是影响和控制煤储层渗透性的直接因素。我国构造煤普遍发育,不同类型构造煤中裂隙特征差异显著,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对构造煤中裂隙与渗透性的研究十分必要。选取河南平煤十三矿和山西... 煤中裂隙是煤层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是影响和控制煤储层渗透性的直接因素。我国构造煤普遍发育,不同类型构造煤中裂隙特征差异显著,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对构造煤中裂隙与渗透性的研究十分必要。选取河南平煤十三矿和山西晋城胡底矿中、高煤阶的2种变形程度构造煤,首先利用环氧树脂制作了柱状构造变形煤样品,解决了构造变形煤制样难的问题;其次通过扫描电镜、微米CT扫描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展现了2种构造煤中开度大于15μm裂隙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态与结构的差异性;最后基于泊肃叶定律、三轴渗透实验结合CT扫描裂隙结构参数建立了渗透率预测模型,并探讨了裂隙结构对渗透性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度>15μm尺度下弱构造变形煤(偏向原生结构煤)多发育形态简单的大裂隙,裂隙连通性与连接强度均较差,而强构造变形煤中微裂隙形态复杂,裂隙的连通性与连接强度均较好,强构造变形煤的裂隙率大于弱构造变形煤。2种构造煤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大均呈负指数下降趋势。煤储层渗透率受多因素综合控制,包括裂隙开度、数量、体积、连通性与连接强度,其中裂隙开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到这些控制渗透率的因素以及裂隙分形维数与粗糙度建立了管状裂隙渗透率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在此尺度下预测渗透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裂隙 渗透性 微米CT 煤层气
下载PDF
阴极曲率半径对微米尺度气隙击穿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泽洲 孟国栋 +1 位作者 应琪 成永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2-1041,共10页
微米尺度气隙击穿特性研究对微结构绝缘性能评价和微放电等离子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微米气隙击穿的二维物理模型,利用粒子模拟/蒙特卡洛碰撞(PIC/MCC)方法开展微米气隙击穿过程中电场分布及带电粒子的仿真研究,得到阴极的曲... 微米尺度气隙击穿特性研究对微结构绝缘性能评价和微放电等离子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微米气隙击穿的二维物理模型,利用粒子模拟/蒙特卡洛碰撞(PIC/MCC)方法开展微米气隙击穿过程中电场分布及带电粒子的仿真研究,得到阴极的曲率半径对于微米气隙电场分布、带电粒子分布以及击穿路径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讨论分析极不均匀场下微米空气气隙击穿物理过程。结果表明,阴极曲率半径R_(0)对微米尺度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当R_(0)<5μm时曲率半径的变化对电场畸变的影响较大,进而导致击穿电压变化较大;当R_(0)>5μm时R_(0)对电场畸变的影响逐渐变小,对击穿电压影响减弱。当间隙距离d为5μm时阴极场发射电流占总电流的95%以上,证明了场致电子发射成为击穿的主导机制。同时,阴极表面的放电区域面积随曲率半径的增加而增大,进而导致击穿电流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微米尺度击穿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微观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间隙击穿 粒子模拟/蒙特卡洛碰撞 阴极曲率半径 场致发射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