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粒浮选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
作者 肖遥 韩海生 +2 位作者 孙伟 彭建 张碧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贫、细、杂的矿物资源将越来越成为资源的主体来源,人们面临着如何高效利用这部分资源的问题;同时,为了使低品位的矿床能够经济开采,微细颗粒的浮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微细粒矿物浮选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贫、细、杂的矿物资源将越来越成为资源的主体来源,人们面临着如何高效利用这部分资源的问题;同时,为了使低品位的矿床能够经济开采,微细颗粒的浮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微细粒矿物浮选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近年来人们针对微细粒难以浮选的问题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最后,分析了微细粒浮选装备需要满足的流体动力学条件,总结了近年来微细粒浮选装备的发展,并对未来微细粒浮选技术和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浮选 微细粒浮选技术 微细粒浮选装备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三种木材纤维微细结构分析及制浆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忠明 李阳 +3 位作者 王文波 王守娟 刘梦茹 孔凡功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制浆造纸企业纤维原料供应持续紧缺,如何拓宽原料来源渠道是造纸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缓解造纸原料短缺的问题,采用柳树、美人梅、猕猴桃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分析三种木材原料的组分、纤维长度、宽度以及表面形态,解析纤维的红外结构、... 制浆造纸企业纤维原料供应持续紧缺,如何拓宽原料来源渠道是造纸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缓解造纸原料短缺的问题,采用柳树、美人梅、猕猴桃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分析三种木材原料的组分、纤维长度、宽度以及表面形态,解析纤维的红外结构、元素组成、结晶度、热稳定性。柳树、美人梅、猕猴桃纤维的长度范围分别为:0.1 mm~1.2 mm,0.1 mm~1.0 mm,0.1 mm~2.0 mm,平均宽度分别为16.5μm,15.7μm,25.1μm,长宽比分别为27.2,30.6,35.9猕猴桃纤维的长度范围、宽度和长宽比均优于柳树和美人梅,具有造纸的潜力。通过硫酸盐法蒸煮实验发现柳树、美人梅、猕猴桃三种木材具有较高的制浆得率,纸张物理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生产质量的要求,可以替代部分现有的纤维原料,以减轻造纸工业对木材原料需求的压力,缓解制浆造纸原料短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短缺 木材纤维 制浆性能 微细结构
原文传递
微细粒矿物浮选综述:增大颗粒表观尺寸与减小气泡直径 被引量:3
3
作者 任浏祎 肖丹丹 覃文庆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尤其是增大颗粒表观粒径过程中新药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从减小气泡尺寸角度出发,以微纳米气泡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落脚点,阐述了微纳米气泡现有的稳定性机理,为后续微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不同种类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现状;从微纳米气泡与颗粒间界面作用机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微纳米气泡在界面作用中的角色;举例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的研究进展。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细粒浮选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基于微纳米气泡、矿浆精准可控的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是微细粒矿物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矿物 微纳米气泡 浮选 絮凝 浮选柱 界面作用
下载PDF
PCD微细刀具的皮秒激光加工特性研究
4
作者 夏浥 郭语 +2 位作者 李晓晖 周金宇 何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5,共9页
锋利且耐磨的微细刀具在高精密微细加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金刚石材料因卓越的硬度及导热性能、极高的耐磨性而备受推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锋利耐用的切削刀具。近年来,金刚石微细刀具已成为研究的焦点,但其制备复杂、成本高... 锋利且耐磨的微细刀具在高精密微细加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金刚石材料因卓越的硬度及导热性能、极高的耐磨性而备受推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锋利耐用的切削刀具。近年来,金刚石微细刀具已成为研究的焦点,但其制备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本研究采用皮秒脉冲激光制备聚晶金刚石(PCD)微细刀具,系统研究了激光切割参数,包括脉冲能量、脉冲间距、激光波长以及材料特性(如PCD晶粒尺寸等)对加工结果的影响。揭示了皮秒脉冲激光加工PCD刀具刃口及表面的形成机理。皮秒激光加工后的PCD表面粗糙度达到Ra 200nm,制备出的PCD微细刀具具有良好的无氧铜及硬质合金切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微细刀具 皮秒激光 微细加工
下载PDF
Cu-4Ag合金微细丝拉拔极限预测模型
5
作者 张学宾 谷继华 +4 位作者 封存利 鲁龙龙 张彦敏 宋克兴 皇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采用三室真空冷型竖引连铸设备制备了Cu-4Ag合金铸态杆坯,并利用连续冷拉拔变形得到了不同线径的Cu-4Ag合金微细丝,通过拉拔实验获取了不同线径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基于线径与强度的关系,构建了微细丝拉拔极限预测模型。结果表... 采用三室真空冷型竖引连铸设备制备了Cu-4Ag合金铸态杆坯,并利用连续冷拉拔变形得到了不同线径的Cu-4Ag合金微细丝,通过拉拔实验获取了不同线径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基于线径与强度的关系,构建了微细丝拉拔极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拉拔过程中,Cu-4Ag合金微细丝的线径与抗拉强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修正后的拉拔极限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线径的Cu-4Ag合金微细丝能够达到的拉拔极限。将拉拔极限模型产出的数据导入MATLAB中,构建了三维曲面模型,可以更为直观地分析材料的拉拔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4Ag合金微细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拉拔极限预测模型 MATLAB
原文传递
气流场驱动喷射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及表面浸润性调控
6
作者 彭子龙 江宜凡 +3 位作者 张峻源 王萌杰 张佳茗 李一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所获得的聚乳酸微细纤维进行了表面浸润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相对于静电纺丝等微细纤维制造方法,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通过控制不同的打印参数,可以有效实现纤维直径在6~18μm、孔隙率在55%~96%范围内的有效调控。通过3D打印工艺,可实现具有宏观路径可控、微观具有高孔隙率微纤维结构的制作。表面浸润性结果显示,打印微细纤维由于材料分子基团及高孔隙率综合作用,具有疏水性及粘附性特征,通过对微观局部进行亲水处理,实现了同一材料局部疏水和亲水共存结构的制作,证明了该方法表面浸润性调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场驱动 熔融聚乳酸 三维打印 微细纤维 表面浸润性
下载PDF
针状电极作用下相分离结构逆流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7
作者 罗小平 陈伟强 范一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1-280,共10页
为研究针状电极与相分离结构强化技术组合作用下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平行逆流微细通道热沉,针对顺流和逆流微细通道,通过高低压切换实现气相分离。以乙醇为试验工质,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多孔疏液膜(polyvinylidene f... 为研究针状电极与相分离结构强化技术组合作用下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平行逆流微细通道热沉,针对顺流和逆流微细通道,通过高低压切换实现气相分离。以乙醇为试验工质,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多孔疏液膜(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作为气液相分离工具,在入口过冷度为10℃,有效热流密度范围为48.08~87.29 kW/m^(2)工况下开展流动沸腾试验,引入饱和沸腾传热系数传热强化因子(Fht)研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孔数(4孔PSS-1、6孔PSS-2、10孔PSS-3)(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PSS)和不同电场强度(200、400、600 V)组合作用下的微细通道沸腾强化传热特性规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与普通微细通道(无相分离结构0孔PSS-0和无电场)相比,单独相分离结构和单独针状电极作用下微细通道的传热性能均得到有效提高,10孔相分离结构和600 V电场强度分别作用时的最大Fht为1.14和1.20,相分离结构和针状电极组合作用下微细通道传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10孔和600 V电场强度组合条件下的最大Fht为1.29,结果表明相分离结构和针状电极2种强化技术存在一定的协同效果。研究结果为微尺度复合强化沸腾传热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电极 电场强度 相分离 微细通道 流动沸腾
下载PDF
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
8
作者 罗小平 李晓婷 杨书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为研究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以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水溶液为试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率为121.25 kg·m^(-2)·s^(-1)、热流密度为90.31~151.23 k W·m^(-2)的工况下,针对0、800... 为研究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以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水溶液为试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率为121.25 kg·m^(-2)·s^(-1)、热流密度为90.31~151.23 k W·m^(-2)的工况下,针对0、800、1 600 V不均匀电场,在截面为2 mm×2 mm的不同相分离结构逆流微细通道内开展流动沸腾试验,研究不同电场和不同相分离结构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局部饱和沸腾传热系数及影响规律,结合可视化结果分析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受限气泡长径比变化以及强化机理。利用平均传热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评估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的传热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电场无相分离结构,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局部饱和沸腾传热系数和受限气泡单位时间长径比变化比率ζ分别最大提高了61.22%、605.5%;平均传热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最高可达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相分离结构 电场 流动沸腾 可视化
下载PDF
逆流相分离结构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与均温性
9
作者 罗小平 侯云天 范一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4-2485,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参数对强化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微细通道试验段,分别为相分离结构(PSS)位置不同的PSS-1(上下游均匀分布)、PSS-2(上下游靠近中部)和PSS-3(上下游靠近两... 为探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参数对强化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微细通道试验段,分别为相分离结构(PSS)位置不同的PSS-1(上下游均匀分布)、PSS-2(上下游靠近中部)和PSS-3(上下游靠近两端),其中PSS-1分为A、B、C三种,分别对应4孔、6孔、10孔。以乙醇为试验工质,在有效热通量为17.12~87.25 kW/m^(2)、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速为86.11 kg(/m^(2)·s)的工况下,对截面为2 mm×2 mm的矩形微细通道开展流动沸腾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影仪对通道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引入传热强化因子和壁面温度标准差研究了不同相分离结构对强化微细通道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以及相分离结构在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内的强化机制。研究表明,传热强化效果随相分离排气孔数增加而提升,相分离结构位置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在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内有所不同。PSS-1-C微细通道的温度均匀性最好,在热通量为83.11 kW/m^(2)时微细通道平均壁面温度较无相分离相同通道降低了1.9℃,温度标准差降低了14.2%。可视化图像表明,相分离结构在压差作用下能实现气相转移,进而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相分离结构 逆流 流动沸腾 传热 两相流 均温性
下载PDF
无取向硅钢中微细夹杂物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海军 牛宇豪 +3 位作者 凌海涛 乔家龙 何飞 仇圣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1,共9页
随着家电行业变频技术的实施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和电机节能及高效化发展,市场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持续大幅上升,但同时对无取向硅钢低铁损、高磁感的磁性能要求愈加苛刻。研究表明,钢中小于1μm的微细夹杂物(如MnS、AlN、Al_(2... 随着家电行业变频技术的实施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和电机节能及高效化发展,市场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持续大幅上升,但同时对无取向硅钢低铁损、高磁感的磁性能要求愈加苛刻。研究表明,钢中小于1μm的微细夹杂物(如MnS、AlN、Al_(2)O_(3)、Cu_(2)S)对其磁性能的劣化最为严重,因此,如何控制无取向硅钢中微细夹杂物的类型、总量、尺寸分布等备受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研究者对影响磁性能的微细夹杂物尺寸分布界定,从控制机理上分析了钙、稀土变质夹杂物的根本原理,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微细夹杂物控制工艺技术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团队科研成果指出了当前无取向硅钢微细夹杂物控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稀土变质微细夹杂物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微细夹杂物 磁性能 变质
下载PDF
Fe(Ⅲ)-XG配合物选择性絮凝微细粒赤铁矿与石英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英棋 杨志超 +4 位作者 滕青 张郭阳 方淑华 张素红 刘生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电位、红外光谱和显微镜分析,揭示Fe(Ⅲ)-XG对赤铁矿的絮凝作用机理。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Fe(Ⅲ)为絮凝剂,无法实现赤铁矿与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而黄原胶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Fe(Ⅲ)-XG配位絮凝剂,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6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91.50%和39.96%。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Fe(Ⅲ)-XG作用下,赤铁矿颗粒形成块状絮体,且絮体密实程度更大,而石英颗粒间未发生团聚作用,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吸附量实验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原胶主要通过羧酸基团的羰基C=O与Fe^(3+)发生配位作用形成Fe(Ⅲ)-XG配合物,Fe(Ⅲ)-XG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方式不同,因而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量不同。Fe(Ⅲ)-XG中的羟基氧和赤铁矿表面的铁元素发生化学键合特异性吸附在赤铁矿表面,而在石英表面只有微弱的氢键吸附。通过FeCl_(3)·6H_(2)O与黄原胶配位组装可显著提升微细粒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离效果,为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选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XG配合物 赤铁矿 石英 絮凝剂 选择性絮凝 微细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灰岩微细观损伤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汉香 叶刁瑜 +1 位作者 别鹏飞 朱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6,共12页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微细观试验,从微细观角度研究了岩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损伤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加载条件对微细观损伤的影响,开展了宏观和微细观参数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内部的损伤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在破坏前,随着应力幅值和循环周次的增加,表现为以小孔隙的生成、扩展和贯通为主,大孔隙的数量轻微增加且数量相对少得多;与变上限应力加载相比,变下限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小孔隙的连通和大孔隙的形成,导致岩样内部微裂隙面积更大,在宏观上表现为平均弹性模量的降低;在变上限应力时,低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对岩石内部结构劣化效应比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大,而高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反而可能对岩石内部孔隙有一定压密作用,导致孔隙度相对较小,劣化效应相对减弱;综合多种微细观损伤变量演化趋势,可判断岩样在循环加卸载下经历了一段裂纹稳定扩展的阶段,对应的上限应力和下限应力范围分别为(0.4~0.6)σ_(f)(σ_(f)为静态峰值强度)和(0.3~0.5)σ_(f)。研究成果有助于从微细观层次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动力学特性,为岩质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行为和灾害孕育及启动过程提供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微细观损伤 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核磁共振试验 电镜扫描试验
原文传递
微细粒矿物载体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娟 谢海云 +4 位作者 张群丽 晋艳玲 郭图悦 冯梦菲 刘殿文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473-481,共9页
微细粒矿物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常规选矿方法浮选效率低。载体浮选作为一种有效的微细粒矿物浮选技术,通过采用合适的载体,可显著提高微细粒矿物的浮选效率。阐述了微细粒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行为,以及载体浮选的基本原理,... 微细粒矿物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常规选矿方法浮选效率低。载体浮选作为一种有效的微细粒矿物浮选技术,通过采用合适的载体,可显著提高微细粒矿物的浮选效率。阐述了微细粒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行为,以及载体浮选的基本原理,载体与微细粒矿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微细粒矿物载体浮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载体浮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针对同类载体、异类载体和分支载体三种载体浮选,指出了各类载体浮选的特点和优缺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载体浮选的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 浮选 同类载体 异类载体 分支载体浮选
下载PDF
脉动高梯度磁选分离微细铜钼混合精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康宁 曾剑武 +4 位作者 杨晶 黄会春 谢金成 邵延海 陈禄政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黄铜矿(顺磁性)和辉钼矿(逆磁性)存在微弱的磁性差异,可以通过高梯度磁选分离。采用SLon-100型周期式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金堆城钼业某铜钼混合浮选粗精矿(铜、钼品位分别为14.42%和12.40%、-0.019 mm产率83.80%)进行了黄铜矿与辉钼矿... 黄铜矿(顺磁性)和辉钼矿(逆磁性)存在微弱的磁性差异,可以通过高梯度磁选分离。采用SLon-100型周期式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金堆城钼业某铜钼混合浮选粗精矿(铜、钼品位分别为14.42%和12.40%、-0.019 mm产率83.80%)进行了黄铜矿与辉钼矿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脉动冲程为5 mm、脉动冲次为150 r/min、棒介质直径为1.5 mm、矿浆流速为2.0 cm/s、粗选磁感应强度为1.6 T、扫选磁感应强度为1.7 T的条件下,经1粗1扫脉动高梯度强磁选,获得了产率48.64%、铜品位22.82%、钼品位4.40%和铜回收率77.82%的铜精矿,及产率51.36%、铜品位6.16%、钼品位19.96%和钼回收率82.73%的钼精矿,实现了有效的微细粒铜钼矿物分离。研究结果证明了脉动高梯度磁选分离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的有效性,可以为类似铜钼混合精矿的绿色分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高梯度磁选 微细铜钼分离 分离工艺
下载PDF
数控工具在微细球铣刀上的加工与应用
15
作者 解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8期0101-0104,共4页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数控工具在微细球头铣刀加工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采用六轴数控工具磨床CNS7d进行刃磨加工的结构和运动原理。文章对机床的主要规格参数进行了详尽解析,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磨床的基本参考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砂轮...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数控工具在微细球头铣刀加工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采用六轴数控工具磨床CNS7d进行刃磨加工的结构和运动原理。文章对机床的主要规格参数进行了详尽解析,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磨床的基本参考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砂轮在X、Z轴方向上实现平动,同时刀具能够在U、Y轴方向平动并绕A、W轴进行旋转。砂轮与刀具的初始相对位置的设定为后续加工提供了基本参考。通过实际加工实验,采用圆柱形砂轮对标准微细球头铣刀以及设计的直刃和圆锥面微细球头铣刀进行刃磨,深入研究了微细球头铣刀的刃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工具 微细球头铣刀 六轴数控工具磨床 微细球头铣刀刃磨原理刃磨原理
下载PDF
同轴式微通道壁面润湿性对微细气泡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
16
作者 汪琴 孙丽霞 +3 位作者 张玉峰 张其久 宁宏阳 黄智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0-697,共8页
微细气泡的生成时间和大小对污水处理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微通道壁面润湿性对微细气泡生成特性的影响,采用两相流水平集的方法模拟研究不同接触角下微细气泡的生成过程。以接触角为主变量,液体流量、气体压强和气体类型为次变量... 微细气泡的生成时间和大小对污水处理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微通道壁面润湿性对微细气泡生成特性的影响,采用两相流水平集的方法模拟研究不同接触角下微细气泡的生成过程。以接触角为主变量,液体流量、气体压强和气体类型为次变量,探究次变量对微细气泡生成时间和脱离体积的影响。设计并制造了同轴式微流控芯片,开展微细气泡生成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接触角在0~180°递增时,微细气泡的生成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脱离体积先增加后减小,其中90°接触角为生成时间的分界点和脱离体积的峰值点。此外,3个次变量中液体流量的变化对微细气泡生成特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液体流量越大,其生成时间和脱离体积越小。实测值与仿真值的偏差在正负百分之十以内,验证了微通道壁面润湿性对微细气泡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气泡 润湿性 接触角 生成时间 脱离体积
下载PDF
微细金属管制造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文凯 明平美 +4 位作者 闫亮 张新民 李欣潮 张亚赛 牛屾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微细金属管具有微环境下的微通道封闭、定向导向、稳流导流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工电子、传热、光学等领域。受加工工具小型化、尺寸效应对材料性能和摩擦行为的改变等限制,微细金属管的制备极具挑战性。总结了微细金属管常用制... 微细金属管具有微环境下的微通道封闭、定向导向、稳流导流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工电子、传热、光学等领域。受加工工具小型化、尺寸效应对材料性能和摩擦行为的改变等限制,微细金属管的制备极具挑战性。总结了微细金属管常用制备技术的制备原理、特点、制造能力以及优缺点,包括热挤压成形、冷拔成形、无模拉拔成形以及电铸成形,并对微细金属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金属管 制备方法 无模拉拔成形 电铸成形
下载PDF
微细粒锡石涡流强化浮选及CFD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葛昱谦 李晓恒 +3 位作者 孙志新 韩鑫定 张明青 闫小康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提高微细粒锡石矿物的浮选回收效果,采用基于湍流涡调控技术的新型涡流浮选装置对微细粒锡石(d50=16.45μm)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考察了涡流发生器结构及矿浆循环量对微细粒锡石浮选的影响。通过涡流矿化管内部流场CFD数值模拟,分析了... 为提高微细粒锡石矿物的浮选回收效果,采用基于湍流涡调控技术的新型涡流浮选装置对微细粒锡石(d50=16.45μm)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考察了涡流发生器结构及矿浆循环量对微细粒锡石浮选的影响。通过涡流矿化管内部流场CFD数值模拟,分析了涡流矿化改善微细粒浮选效果的原因。浮选实验表明,使用矩形涡流发生器诱导方式且在循环量0.6 m3/h(Re=21 220)时锡石的回收率为92.96%,精矿锡品位为3.32%。在获得精矿锡品位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回收率相较于光管提高了25.73个百分点;CFD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内置矩形涡流发生器的矿化管内平均湍流耗散率和平均湍流动能最高,分别是光管的13.01倍和7.03倍,碰撞概率从1.07%提高到2.32%,矩形涡流发生器能显著改善矿化管的湍流环境,增大了微细颗粒-气泡的碰撞概率,从而起到强化微细粒锡石浮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微细 浮选 涡流发生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细粒锡石选别难点及浮选药剂应用研究现状
19
作者 黄山 黄凌云 +4 位作者 李亚民 张梅 李巧蕾 童雄 李汶交 《矿冶》 CAS 2024年第3期339-346,共8页
锡资源日益匮乏,微细粒锡石成为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对其难选、嵌布粒度低等特性及与影响浮选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指出了嵌布粒度和细泥罩盖是影响微细粒锡石浮选的两个关键问题,阐述了难免离子对微细粒锡石浮选的影响。在锡石浮... 锡资源日益匮乏,微细粒锡石成为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对其难选、嵌布粒度低等特性及与影响浮选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指出了嵌布粒度和细泥罩盖是影响微细粒锡石浮选的两个关键问题,阐述了难免离子对微细粒锡石浮选的影响。在锡石浮选过程中,不同类型捕收剂和调整剂均对锡石浮选效果有影响,介绍了pH调整剂、活化剂和抑制剂在锡石浮选中的作用,以及絮凝剂与锡石的作用机理。研究浮选药剂的应用现状,可以为提高微细粒锡矿的浮选指标,解决矿物细泥罩盖和难免离子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锡石 浮选 细泥罩盖 难免离子 絮凝剂 捕收剂 调整剂
下载PDF
微细直写掩膜电解加工非晶合金平面微线圈工艺研究
20
作者 毕经新 彭子龙 +3 位作者 王萌杰 周帅 刘中皓 李一楠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1,共7页
针对掩膜电解加工工艺固化、流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细直写聚合物材料的图案化掩膜电解加工方法。对直写掩膜工艺应用于微细电解加工平面线圈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获得了直写加工参数对掩膜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实验获得... 针对掩膜电解加工工艺固化、流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细直写聚合物材料的图案化掩膜电解加工方法。对直写掩膜工艺应用于微细电解加工平面线圈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获得了直写加工参数对掩膜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实验获得了加工电压、阴极振动频率和占空比等工艺参数对成形精度的规律。建立了加工微结构尺寸的预测模型,利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在厚度30μm合金薄片上加工出宽度为300μm平面微线圈结构,通过网络分析仪对电流传感效应进行检测,获得了阻抗变化率为3.46%的响应。证明了直写掩膜应用于微细掩膜电解加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写掩膜 微细电解加工 非晶合金 工艺规律 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