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微血栓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君 李群 +1 位作者 曹吴冰 祝国宁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689-691,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微血栓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DK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微血栓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DK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患中医症状评分、肾功能、微血栓相关指标的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尿频量多、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肢体麻痛、肌肤甲错等中医症状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UAER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D-二聚体)、Fbg(纤维蛋白原)、P-S(P-选择素)、TXB_(2)(血栓素B_(2))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西药联合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治疗有利于减轻DK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和微血栓状态,延缓肾功能下降,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益气养阴通络汤 肾功能 微血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P-选择素 血栓素B_(2)
下载PDF
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蔡敏 吴建新 +2 位作者 李力 王斌 范建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18-2422,共5页
目的:应用7.5%高渗盐水(HS)或低分子右旋糖酐40(Dx)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和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组织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SAP组、HS组、Dx组于建模后经尾静脉持续注射4 mL/kg生理盐... 目的:应用7.5%高渗盐水(HS)或低分子右旋糖酐40(Dx)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和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组织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SAP组、HS组、Dx组于建模后经尾静脉持续注射4 mL/kg生理盐水、HS组及Dx组各2 h,另设假手术组(OS)。12 h后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GMP-140,同时测定腹水量,采集胰腺作普通病理检查并计数微血栓,部分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1)SAP诱发后12 h,SAP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S组或Dx组(P<0.05);治疗组存活数虽有不同,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2)胰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HS组或Dx组微血栓数、病理评分显著少于SAP组(P<0.05);腹水量、淀粉酶、D-dimer、vWF、GMP-140等检测结果也显示HS组或Dx组较SAP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HS组或Dx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采用HS或Dx进行液体复苏能提高SAP大鼠生存率,胰腺病理损害减轻,胰组织微血栓数量减少,与出血、凝血机制紊乱相关的指标如D-dimer、vWF、GMP-140等改善。本研究未显示HS与Dx在改善SAP上述有关指标方面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微血栓 液体复苏 盐水 高渗 右旋糖酐类
下载PDF
蛇毒PCA改善冠脉微血栓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曙 张根葆 +1 位作者 洪云 陆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CA)改善冠脉微血栓(CAM)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AM组、低、中、高剂量PCA[CAM+PCA(0.5mg/kg)、CAM+PCA(2 mg/kg)、CAM+PCA(8 mg/kg)]干预...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CA)改善冠脉微血栓(CAM)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AM组、低、中、高剂量PCA[CAM+PCA(0.5mg/kg)、CAM+PCA(2 mg/kg)、CAM+PCA(8 mg/kg)]干预组,每组10只。通过从主动脉根部直接向左心室注入月桂酸钠1.0 mg/kg(浓度10 g/L)以建立大鼠冠脉微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系统(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测定各组血浆中内皮素-1(ET-1)、P-选择素(P-select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P-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CA大剂量干预组凝血时间和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Alpha角度、最大幅度和血凝指数值减小(P<0.05),血浆CK-MB、LDH、AST、ET-1和P-selectin的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P-selectin和TNF-α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病理观察显示中、高剂量PCA干预组大鼠冠脉未形成微血栓。结论:蝮蛇毒PCA组分可以限制冠脉微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浆ET-1和P-selectin的含量,抑制心肌组织P-selectin和TNF-α表达,改善微血栓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效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蛋白C激活物 微血栓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微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文林 王玉红 唐义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微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40名HSP患儿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d3、d10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行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微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40名HSP患儿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d3、d10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行比较。结果肝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D-二聚体值无显著差异,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P<0.05);治疗后d3肝素治疗组D-二聚体值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后d10肝素治疗组D-二聚体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及促进纤溶作用,可以抑制HSP患儿微血栓形成,加速微血栓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微血栓 紫癜 过敏性
下载PDF
超选左前降支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织工程学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晶 傅向华 +6 位作者 贾辛未 马宁 谷新顺 刘晓坤 樊欣娜 姜云发 范卫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691-3695,共5页
背景:既往心力衰竭模型制作方法主要通过开胸结扎不同部位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该方法创伤大、开胸手术复杂,动物死亡率高、术后恢复较慢。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 背景:既往心力衰竭模型制作方法主要通过开胸结扎不同部位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该方法创伤大、开胸手术复杂,动物死亡率高、术后恢复较慢。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方法:对小型猪行冠状动脉造影监测心电图及应用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pigtail导管测量左室舒张末压的变化,以4F导管超选左前降支行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注入,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心肌灌注分级〈2级和左室舒张末压力〉15mmHg(1mmHg=0.133kPa)时停止注射,间隔10min重复注射,待左室舒张末压稳定在15~18mmHg后结扎血管,并加压包扎。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造模后1,7,14,30d行心脏超声检查,造模30d复查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行心脏病理检查,认定和评价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与结论:造模30d后共有14头小型猪成活,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病理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病生理过程。其中13头小型猪达到动物模型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升高(P〈0.01),心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模型成功率为76.47%;病理检查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33.85±4.43)%。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病理生理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力衰竭 微血栓球混悬液 心肺组织工程
下载PDF
家兔微血栓栓塞中风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维亭 于冰 +1 位作者 赵专友 汤立达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脑血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采用微血栓经颈内动脉栓塞兔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建立微血栓栓塞中风模型并观察应用巴曲酶的效果。结果微栓子量达到(0.63±0.57)mg时可使一半动物出现中风症状,模型科学、可靠。巴曲酶0.5BU/kg... 目的研究脑血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采用微血栓经颈内动脉栓塞兔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建立微血栓栓塞中风模型并观察应用巴曲酶的效果。结果微栓子量达到(0.63±0.57)mg时可使一半动物出现中风症状,模型科学、可靠。巴曲酶0.5BU/kg治疗后6h能明显提高致半数卒中微栓子量(ES50),1.0BU/kg作用更明显,治疗后6h及24hES50分别提高了2.2倍、1.8倍;巴曲酶1.0BU/kg给药后1h可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明显增加,较模型对照组增加了23.25%;巴曲酶0.5BU/kg及1.0BU/kg给药后可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降低,以给药后6h最明显;巴曲酶0.5BU/kg及1.0BU/kg给药后对脑出血类型及出血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微血栓经颈内动脉栓塞大脑中动脉形成微血栓栓塞中风模型,方法成功,药物评价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微血栓 脑栓塞 巴曲酶
下载PDF
急性实验性冠状动脉狭窄时血栓和微血栓的形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士良 武效宏 +2 位作者 王小冬 杨杰 刘晓靖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狭窄与血栓和微血栓的关系。方法:将实验犬用微米缩窄器造成冠脉左回旋支定量狭窄,形成心电图ST段下移组(A组)与ST段抬高组(B组),经60 min缺血后观察冠脉血流量变化和冠状窦内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并做血管组织病...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狭窄与血栓和微血栓的关系。方法:将实验犬用微米缩窄器造成冠脉左回旋支定量狭窄,形成心电图ST段下移组(A组)与ST段抬高组(B组),经60 min缺血后观察冠脉血流量变化和冠状窦内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并做血管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冠脉血流量轻度下降,B组冠脉血流量严重下降;A、B两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乳酸和血栓素B2(TXB2)增加,血小板生长因子1α(PGF1α)、纤维连接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减少;两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揭示,冠脉急性狭窄后出现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的聚集、附壁血栓的形成以及微循环内以红色血栓与白色血栓组成微血栓形成。A、B两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实验性急性冠脉狭窄可以引起心电图ST段下移和抬高不同变化,并造成冠脉内皮的损伤、血栓和微血栓的形成,这在不稳定心绞痛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栓 微血栓 心电图 冠脉流量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窦超微结构及微血栓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范建高 郑晓英 +1 位作者 张梅 杨兆瑞 《肝脏》 2005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结构 肝窦 大鼠 脂肪性肝纤维化 微血栓形成 肝炎肝纤维化 内皮损伤 高脂饮食 透射电镜 病毒性 纤维素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白色微血栓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达胜 王礼周 +1 位作者 韩子明 陈新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研究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和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肾病综合征 (NS)并发肾静脉血栓形成 (RVT)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螺旋CT肾静脉连续薄层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 2mm) ,将 10 0例NS患儿分为Ⅰ组 (无肾静脉血栓组 ,88例 )和Ⅱ组 (合并... 目的 研究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和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肾病综合征 (NS)并发肾静脉血栓形成 (RVT)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螺旋CT肾静脉连续薄层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 2mm) ,将 10 0例NS患儿分为Ⅰ组 (无肾静脉血栓组 ,88例 )和Ⅱ组 (合并RVT组 ,12例 )。甲皱微循环下观察白色微血栓 ;ELISA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水平。并以 5 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 Ⅱ组甲皱微循环白色微血栓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0 5 )。Ⅱ组血浆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Ⅰ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NS患儿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阳性和血浆D -二聚体水平升高和RVT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肾病综合征 肾静脉血栓形成 白色微血栓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栓素/前列环素与小儿肾病综合征白色微血栓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达胜 浮纪玲 +1 位作者 杨献云 盛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1期636-637,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栓素 /前列环素 (TXA2 /PGI2 )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WS - 9型体表微循环观察仪检测甲皱微循环 ,根据有无白色微血栓将 71例PNS患儿分为无白色微血栓组 (1组 ,5 0例 )和有白... 目的 :探讨血栓素 /前列环素 (TXA2 /PGI2 )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WS - 9型体表微循环观察仪检测甲皱微循环 ,根据有无白色微血栓将 71例PNS患儿分为无白色微血栓组 (1组 ,5 0例 )和有白色微血栓组 (2组 ,2 1例 )。用放免法测定两组患儿血和尿中血栓素A2 (TXA2 )和前列环素(PGI2 )代谢终产物血栓素B2 (TXB2 )及 6 -酮前列环素F1a(6 -K -PGF1a)。正常对照组 31例。结果 :2组血清TXB2 明显高于 1组和对照组 (P <0 .0 1)。 2组TXB2 /6 -K -PGF1a比值明显高于 1组 (P <0 .0 5 ) ;1组TXB2 /6 -K -PGF1a比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组尿TXB2 和TXB2 /6 -K -PGF1a比值明显高于 1组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栓素 /前列环素失衡在小儿肾病综合征白色微血栓形成和肾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栓 前列环素 白色微血栓 小儿
下载PDF
早期肝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仁彧 章志丹 马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早期肝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和疗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肝素组和假手术组。12h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集胰... 目的观察和评价早期肝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和疗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肝素组和假手术组。12h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集胰腺行普通病理检查并计数微血栓。结果SAP诱发后12h,SAP组大鼠的存活率显著低于肝素组和假手术组(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肝素组微血栓数、病理评分显著少于SAP组(P<0.05);血清淀粉酶、D-dimer、TNF-α以及IL-6检测结果也显示肝素组较SAP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早期肝素治疗能减轻胰腺病理损害,减少胰腺组织微血栓数量,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提高SAP大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微血栓 早期肝素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对大鼠心肌微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敏 张根葆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大鼠心肌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凝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微血栓(MI)组、MI+PCA组和PCA组,其中MI+PCA组又分为1mg/kg、3mg/kg、6mg/kg三个剂量组,每组8... 目的:观察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大鼠心肌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凝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微血栓(MI)组、MI+PCA组和PCA组,其中MI+PCA组又分为1mg/kg、3mg/kg、6mg/kg三个剂量组,每组8只。以月桂酸钠复制大鼠心肌微血栓模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浆中PAF、ET-1、vWF、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心肌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MI+PCA(3mg/kg)组及MI+PCA(6mg/kg)组大鼠血浆中PAF、ET-1、vWF、MDA的含量较MI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亦显示MI+PCA(3mg/kg)组及MI+PCA(6mg/kg)组心肌无微血管血栓形成、无梗死;PCA组与SH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PCA可有效抑制微血栓形成,其除了可通过激活蛋白C系统抗凝外,保护血管内皮亦可能是其另一抗凝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蛋白C激活物 微血栓 月桂酸钠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仓鼠微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先祥 戴岳 +2 位作者 刘青云 夏伦祝 高兴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69-97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的金色仓鼠微血栓模型。方法将仓鼠颊囊外翻后内套入玻璃片,从仓鼠颈静脉注入鱼精蛋白中和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再注入凝血酶,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血栓形成。以仓鼠颊囊内直径为10-50μm的微动脉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形...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的金色仓鼠微血栓模型。方法将仓鼠颊囊外翻后内套入玻璃片,从仓鼠颈静脉注入鱼精蛋白中和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再注入凝血酶,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血栓形成。以仓鼠颊囊内直径为10-50μm的微动脉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形成血栓的微动脉的百分率,观察阿司匹林药物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在镜下可观察到清晰的仓鼠颊囊微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注入凝血酶后形成明显微动脉血栓,阿司匹林能降低形成血栓的微动脉百分率。结论该文提供了一种直观的仓鼠微血栓形成模型,适用于抗血栓药物的筛选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色仓鼠 微血栓 模型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的微血栓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如军 刘志红 +3 位作者 周虹 陈惠萍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 - 6 75bp4G/ 5G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 (LN)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关系。 方法 :选取 10 1例LN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活检。其中 46例患者伴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微血栓 (T组 ) ,5 ...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 - 6 75bp4G/ 5G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 (LN)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关系。 方法 :选取 10 1例LN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活检。其中 46例患者伴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微血栓 (T组 ) ,5 5例患者不伴血栓 (non T组 )。应用PCR SLP法分析基因型。同时收集肾活检时各患者的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包括 12 8名健康成人。  结果 :①T组血清肌酐 (SCr)水平显著高于non T组 ,蛋白尿和血尿也较non T组严重 ;但两组间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无差异 ;②PAI I基因 4G/ 4G基因型及 4G型等位基因与T组显著相关 ;LN中 4G/ 4G型患者形成袢内血栓的相对风险率为OR =2 96 ,95 %CI:1 2 6~ 6 92。  结论 :LN肾小球微血栓的形成与PAI I基因 4G/ 5G多态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微血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第4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微血栓问题(Internet网上病例讨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刚 沈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5-256,F00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微血栓
下载PDF
Fgl-2凝血酶原酶介导的微血栓形成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艳 王朝晖 +4 位作者 李晓卫 刘晓倩 苏冠华 刘辉 熊信林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2-15,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样-2(Fgl-2)凝血酶原酶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变化,探讨Fgl-2凝血酶原酶介导的微血栓形成在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组)。建立T2DM大鼠...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样-2(Fgl-2)凝血酶原酶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变化,探讨Fgl-2凝血酶原酶介导的微血栓形成在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组)。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第19周、第23周、第28周处死大鼠,测定24h尿蛋白、血肌酐(Cr)、尿素氮(BUN)、相对肾重;HE、PAS、MASSON染色观察不同病程T2DM组及NC组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肾脏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计算单位肾小球面积内微血栓所占阳性面积比例;以逆转录PC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Fgl-2凝血酶原酶在T2DM大鼠肾脏组织细胞上的表达,并将其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与单位肾小球内微血栓阳性面积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大鼠Cr、BUN、相对肾重、24h尿蛋白均升高,Fgl-2凝血酶原酶的表达量亦明显增多,主要表达在T2DM大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肾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T2DM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且微血栓阳性面积比例明显高于NC组。分析显示Fgl-2凝血酶原酶的蛋白表达量与单位肾小球内微血栓阳性面积比例呈正相关。结论:首次发现Fgl-2凝血酶原酶mRNA及蛋白质在T2DM大鼠肾脏中表达上调,与单位肾小球内微血栓阳性面积比例呈正相关,提示Fgl-2凝血酶原酶介导的肾脏内微血栓形成可能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鼠 肾脏损害 微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酶介导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滤过
下载PDF
移植前快速冰冻病理活检在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肾微血栓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光辉 马俊杰 +6 位作者 徐璐 尹威 方佳丽 张磊 赖兴强 潘光辉 陈正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索移植前快速冰冻病理活检评估在发现肾小球内微血栓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供肾获取后在进行移植手术前,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活检,根据肾脏病理组织学评分标准和临床指标进行初步评估,决定供肾是否可以用于进行移植手术。结果 1年中... 目的探索移植前快速冰冻病理活检评估在发现肾小球内微血栓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供肾获取后在进行移植手术前,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活检,根据肾脏病理组织学评分标准和临床指标进行初步评估,决定供肾是否可以用于进行移植手术。结果 1年中共产生捐献案例88例,有32例进行移植前快速冰冻病理评估,在其中5例的供肾组织学评分中,有4个A级和1个B级,但却因肾小球内多发微血栓形成而导致肾脏弃用。5例供肾捐献者的血肌酐水平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且获取前血肌酐水平未见明显升高,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明显。对其中供肾进行体外低温机械灌注,并在灌注液中加入50万U尿激酶,并在灌注后再次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活检,供肾肾小球内微血栓未见明显改善,最终弃用该肾脏。结论因器官捐献者在进行获取手术前经历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会导致临床不能发现的脏器功能损害,在移植前供肾快速冰冻病理可以发现肾脏潜在的病理改变;同时,针对供肾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后是否可以应用于临床仍需大样本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冰冻病理活检 DCD供肾 肾小球微血栓
下载PDF
吞噬刺激素及其抑制物对急性胰腺炎胰腺微血栓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莉 成雨 罗建飞 《微循环学杂志》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病情发展过程中吞噬刺激素 (Tuftsin ,Ts)及其抑制物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 4组 ,每组 18只 ,分别为对照组、AP组、AP +Ts组、AP+Ts抑制物组。胰胆管逆行注射 4%牛磺胆... 目的 :探讨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病情发展过程中吞噬刺激素 (Tuftsin ,Ts)及其抑制物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 4组 ,每组 18只 ,分别为对照组、AP组、AP +Ts组、AP+Ts抑制物组。胰胆管逆行注射 4%牛磺胆酸钠建立AP模型 ,Ts及其抑制物组自制模 2 0min后从股静脉注入Ts或其抑制物 75ug/kg。按随机原则在制模后 3、6、12h分批处死 ,留取胰腺 (体部 )组织甲醛固定 ,HE染色光镜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程度 ,纤维素染色观察微血栓情况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 5 0个视野 ,计数微血栓数量。结果 :制模后各组在不同时间段微血栓数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AP组、AP +Ts组、AP +Ts抑制物组在 3、6、12h各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微血栓数量逐渐增加 ,差别均有显著性 ;AP +Ts组在制模后各时间段均较AP组微血栓数量明显增加 ;AP +Ts抑制物组在制模后 6、12h微血栓数量明显减少 ,与单纯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制模后 3h微血栓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进展过程中Ts使胰腺微血栓数量增加 ,胰腺微循环障碍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噬刺激素 抑制物 急性胰腺炎 胰腺微血栓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白色微血栓和血液流变学与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达胜 盛凯 +3 位作者 韩子明 秦元旭 王礼周 陈新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 研究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和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肾病综合征 (NS)并肾静脉血栓形成(RVT)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螺旋CT肾静脉连续薄层增强扫描 ,将 10 0例NS患儿分为Ⅰ组 (无RVT ,88例 )和Ⅱ组 (合并RVT ,12例 )。甲皱微循环下观察... 目的 研究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和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肾病综合征 (NS)并肾静脉血栓形成(RVT)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螺旋CT肾静脉连续薄层增强扫描 ,将 10 0例NS患儿分为Ⅰ组 (无RVT ,88例 )和Ⅱ组 (合并RVT ,12例 )。甲皱微循环下观察白色微血栓。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按常规方法 ,包括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血细胞压积。结果  1.Ⅱ组白色微血栓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1)。 2 .Ⅰ组、Ⅱ组全血比粘度 (高切、低切 )、红细胞电泳时间、血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1) ;Ⅱ组全血比粘度 (高切、低切 )、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0 1)。Ⅰ、Ⅱ组血细胞压积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Ⅰ、Ⅱ组、对照组血浆比粘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白色微血栓 血液流变学 肾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大鼠冠脉微血栓栓塞后左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曼 谢明星 +2 位作者 王朝晖 吴婕 谢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脉微血栓栓塞对大鼠左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冠脉微血栓组12只,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诱发冠脉微血栓形成;对照组12例,自主动脉根部注入生理盐水。...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脉微血栓栓塞对大鼠左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冠脉微血栓组12只,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诱发冠脉微血栓形成;对照组12例,自主动脉根部注入生理盐水。术前及手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术后加用QTVI测量收缩期峰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血栓组LVESD、LVEDD、EDV显著增加(P<0.01);FS、LVEF显著降低(P<0.01);微血栓组心尖四腔左室侧壁及后间隔二尖瓣环、左室长轴观前间隔及后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大鼠慢性冠脉微血栓栓塞后,心室发生重塑,收缩功能下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评价大鼠冠脉微血栓栓塞后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冠脉微血栓 大鼠 左室重构 收缩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