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4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L1及微血管密度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赵媛 陈红 +2 位作者 谢燕 李宁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肾细胞癌 PD-L1 微血管密度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钟咏华 范梅花 +1 位作者 董敏 王宝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MVD)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分别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分为常规组和超声造影组各30例。评估两组的检出率、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及病灶直径。结...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MVD)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分别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分为常规组和超声造影组各30例。评估两组的检出率、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及病灶直径。结果 超声造影组确诊率为94.92%,常规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组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3.39%和1.69%,均低于常规组12.28%和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测量病灶直径为(1.85±0.60)cm,高于常规组(1.69±0.58)cm,常规组低于病理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造影组恶性中心部位达峰时间、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和MVD分别为(35.40±2.47)s、(16.96±1.56)dB、(11.12±1.26)和(27.81±2.09)个,均高于周围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部分治疗后,达峰时间、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评估病灶更接近病理结果,通过超声造影参数及MVD检测结果呈现相同趋势,能够有效评估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血管密度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肌瘤对术后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娜 王书华 +1 位作者 张梅娜 王京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肌瘤对术后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肌瘤对术后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VD、子宫微循环状态指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搏动指数(PI)],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IGF-Ⅰ、EGF、VEGF水平分别为(202.48±20.60)ng/mL、(260.35±20.71)pg/mL、(102.65±10.15)pg/mL,均较对照组[(140.20±18.01)ng/mL、(140.20±18.01)pg/mL、(114.06±13.00)pg/mL]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IGF-Ⅰ、EGF、VEGF水平分别为(70.05±11.28)ng/mL、(235.69±14.21)pg/mL、(86.72±8.18)pg/mL,均较对照组[(97.68±16.23)ng/mL、(258.01±19.05)pg/mL、(100.68±10.11)p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MVD为28.60±5.70、23.18±5.49,均较对照组(32.02±6.35、27.73±6.03)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RI、PI分别为2.25±0.15、0.79±0.04,较对照组(1.93±0.19、0.60±0.03)高,PSV为40.05±4.68,较对照组(40.05±4.68)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RI、PI分别为2.87±0.31、1.02±0.10,较对照组(2.20±0.21、0.81±0.05)高,PSV为36.42±4.00,较对照组(39.01±5.47)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33%,较对照组18.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戈舍瑞林可改善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促进子宫微循环状态恢复,还能降低复发率,值得被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戈舍瑞林 子宫肌瘤 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常见鞍区肿瘤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汤洋 徐婧 +5 位作者 瞿远珍 张旭乡 杨柳 李燕 娄雅凝 贾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目的:观察常见鞍区肿瘤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及与视野损伤的相关性,探索其在评估鞍区肿瘤患者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10/2022-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眼科就诊的常见鞍区肿瘤患... 目的:观察常见鞍区肿瘤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及与视野损伤的相关性,探索其在评估鞍区肿瘤患者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10/2022-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眼科就诊的常见鞍区肿瘤患者157例292眼(垂体腺瘤82例152眼、颅咽管瘤75例140眼),收集同期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眼科患者的家属、本院学生及工作人员90例18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OCTA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变化,及其与视野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鞍区肿瘤组患者视乳头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和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RCP)密度均较对照组降低[50.81%(46.49%,53.49%)vs 52.78%(50.73%,54.51%)和50.57%(48.13%,52.73%)vs 51.63%(49.78%,53.02%),均P<0.05]。颅咽管瘤组患者RPC密度较垂体腺瘤组患者更低[49.71%(44.33%,53.14%)vs 51.37%(47.42%,53.95%),P<0.05]。鞍区肿瘤组患者视野MD值为-4.33(-12.22,-1.85)dB,PSD值为3.37(1.91,8.82)dB,VFI为92%(65%,97%)。鞍区肿瘤患者各象限RPC密度与MD、VFI正相关,与PSD负相关,各象限SRCP密度与MD正相关,除Para-T外其余各象限与VFI正相关,与PSD负相关(均P<0.05)。结论:鞍区肿瘤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密度降低,血管密度越低,视野损害越严重。在临床工作中,将OCTA检查与视野检查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发现患者的视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颅咽管瘤 视网膜微血管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 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5
作者 马怡晖 严淑萍 +3 位作者 郑湘予 杨琛擘 孙淼淼 陈奎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8-860,86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卫星稳定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卫星稳定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SMA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SMA均明确表达于肿瘤间质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膜,在肠壁组织的正常血管内皮未见表达;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平均值为12.11,其在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P=0.030)和淋巴结转移(P=0.033)相关。结论PSMA在结直肠癌肿瘤相关血管中表达较高,且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PSMA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血管靶向治疗的新靶点,为PSMA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SMA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表达及与肿瘤负荷、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朱世祥 阚海峰 曹海燕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16-242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表达及与肿瘤负荷、微血管密度(MVD)相关性。方法按照1∶1∶1分别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标准化差异法下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的69例NSCL...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表达及与肿瘤负荷、微血管密度(MVD)相关性。方法按照1∶1∶1分别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标准化差异法下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的69例NSCLC病人(NSCLC组)、69例肺部良性疾病病人(良性组)、体检中心69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fractalkin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诊断NSCLC价值,比较不同血清fractalkine水平病人肿瘤负荷原发灶最长径、全身肿瘤代谢体积(MTVwb)、全身病灶总糖酵解值(TLGwb)、MVD,应用Pearson分析血清fractalkine与肿瘤负荷、MVD关系,并比较NSCLC组治疗前后血清fractalkine水平。结果NSCLC组血清fractalkine(646.44±208.12)ng/L、Pro-GRP(79.64±20.01)ng/L、NSE(34.52±11.71)μg/L、CYFRA21-1(4.87±1.29)μg/L、SCC(5.82±1.63)μg/L高于良性组[(422.03±153.59)ng/L、(30.99±8.74)ng/L、(14.38±4.52)μg/L、(1.90±0.53)μg/L、(1.45±0.37)μg/L]和对照组[(363.90±47.26)ng/L、(28.75±9.02)ng/L、(13.92±4.74)μg/L、(1.86±0.48)μg/L、(1.37±0.35)μg/L](P<0.05),良性组血清fractalkine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fractalkine诊断NSCLC的AUC与Pro-GRP、NSE、CYFRA21-1、SCC相近(P>0.05);血清Fractalkine高水平病人原发灶最长径、MTVwb、TLGwb、MVD均高于低水平病人(P<0.05);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原发灶最长径(r=0.72)、MTVwb(r=0.73)、TLGwb(r=0.82)、MVD(r=0.76)呈正相关(均P<0.05);NSCLC组治疗后血清fractalkin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NSCLC病人血清fractalkine升高,与病人肿瘤负荷、MVD有关,可作为诊断、评估病情及疗效的标志物,并有望为NSCLC治疗带来新的靶点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不规则趋化因子 肿瘤负荷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超声弹性对比指数联合微血管密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晓宇 蓝晓峰 +1 位作者 王红艳 代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弹性对比指数(ECI)联合微血管密度(M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PTC患者,术前所有PTC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测定ECI,术后收集所有PTC患者病理组织标本,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计... 目的 探讨弹性对比指数(ECI)联合微血管密度(M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PTC患者,术前所有PTC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测定ECI,术后收集所有PTC患者病理组织标本,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计数。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所有PTC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5例)及非转移组(55例),比较两组ECI和MVD计数。结果 转移组ECI、MVD均大于非转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I、MVD增高均是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显示,ECI和MVD联合诊断PTC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8.6%,AUC为0.865,均大于ECI和MVD单独预测的AUC(Z=4.137、3.679,P<0.05)。结论 ECI联合MVD检测对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超声弹性对比指数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通过提高心脏微血管密度缓解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星 陈铿铨 +1 位作者 汪璐芸 蒋建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目的:探究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通过调节心脏微血管密度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sham+2-乙酰基-5-四羟基丁基咪唑(2-acetyl-5... 目的:探究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通过调节心脏微血管密度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sham+2-乙酰基-5-四羟基丁基咪唑(2-acetyl-5-tetrahydroxybutyl imidazole, THI;S1P裂解酶抑制剂)组、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TAC)组和TAC+THI组。TAC手术后1周给予THI灌胃处理,实验终点检测各组小鼠血浆和心脏匀浆组织中S1P水平;心脏超声和Millar导管检测心功能;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心脏肥大程度,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间质和管周纤维化程度,CD31和麦胚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心脏微血管密度;RT-qPCR检测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 Ang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VEGF受体(VEGF receptor, VEGFR)、磷酸化VEGFR、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和磷酸化Akt的蛋白水平。结果:TAC小鼠体内S1P水平明显降低,给予THI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浆和心脏匀浆组织中S1P水平。S1P能显著改善心衰小鼠心功能,减轻心肌肥大和纤维化表型,抑制ANP、BNP、collagen type I和collagen type Ⅲ的表达,上调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Ang1和vWF的表达,激活VEGF-VEGFR-Akt信号通路,促进心脏微血管生成。结论:S1P通过VEGF-VEGFR-Akt信号通路提高心衰小鼠心脏微血管密度,从而缓解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心力衰竭 心脏肥大 心脏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IGF-1、E-cadherin、微血管密度表达与药物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竞 张兰 +1 位作者 曾利 马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2期74-79,共6页
目的分析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微血管密度(MVD)与药物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进行药物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95例... 目的分析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微血管密度(MVD)与药物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进行药物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95例为研究组、正常早孕患者10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统一药物方案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绒毛组织中IGF-1、E-cadherin和MVD的表达,并分析药物治疗发生不完全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绒毛组织中IGF-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和MVD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χ^(2)=4.67,P=0.03;χ^(2)=18.43,P<0.01;t=46.71,P<0.01);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不完全流产的发生率为18.72%;研究组不完全流产发生率(28.42%)高于对照组(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痛经(OR=2.24,95%CI:1.36~3.71,P<0.01)是药物治疗后发生不完全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绒毛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OR=0.69,95%CI:0.55~0.70,P<0.01)和MVD的表达(OR=0.72,95%CI:0.68~0.78,P<0.01)均为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发生不完全流产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IGF-1、E-cadherin表达和MVD含量较低;接受药物治疗后不完全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E-cadherin、MVD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E-钙黏附蛋白 稽留流产 微血管密度 药物治疗
下载PDF
PFT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陈颖 李伟 +1 位作者 林涛 杨丽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PFTAIRE蛋白激酶1(PFT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8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 cm),检测P... 目的探讨PFTAIRE蛋白激酶1(PFT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8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 cm),检测PFTK1表达,并进行MVD计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FTK1表达与MVD计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χ^(2)检验分析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NSCLC患者中,PFTK1总阳性率为70.45%(62/88)。不同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有无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之间PFTK1阳性率和MVD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级的NSCLC患者之间PFTK1阳性率和MVD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TK1阳性组MVD计数显著高于PFTK1阴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TK1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95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有淋巴转移、肿瘤直径>3 cm、PFTK1阳性是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PFTK1呈高表达,且与MVD计数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TAIRE蛋白激酶1 微血管密度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微血管密度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
11
作者 尹宜海 张守成 +2 位作者 张弛 高立永 刘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对胃癌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沛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蛋...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对胃癌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沛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蛋、MVD,探讨两者与胃癌复发、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率为75.0%(45/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68,P=0.026)。胃癌组织中MVD阳性表达率为83.3%(50/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15,P=0.017)。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组MVD值为42.33±11.41,高于MMP-2表达阴性组的20.0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1)。MMP-2阳性表达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28.3%,总生存率为30.2%,均低于MMP-2阴性表达组58.3%、6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0,P<0.001;χ^(2)=11.280,P<0.001)。MVD阳性表达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38.3%,总生存率为40.2%,均低于MVD阴性表达组的60.3%、70.2%(χ^(2)=12.230,P<0.001;χ^(2)=13.280,P<0.001)。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MMP-2、MVD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有关(P=0.01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23;P=0.004;P=0.008)。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P=0.011;P=0.038;P=0.019;P=0.021)。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MMP-2、MVD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期有关(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23;P=0.005;P=0.007)。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P=0.005;P=0.018;P=0.028)。结论MMP-2和MVD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有重要影响,两者可协同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微血管密度 预后 复发
下载PDF
超声测量血流阻力指数和微血管密度评估老年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琳琳 刘忠杰 蔺春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432-54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和微血管密度(MVD)对女性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治疗老年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超声血流参数和MVD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和微血管密度(MVD)对女性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治疗老年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超声血流参数和MVD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预后因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超声血流参数和MVD的生存分析。结果Ⅰ&Ⅱ期卵巢癌患者的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Ⅲ&Ⅳ期(P<0.001),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MVD显著低于Ⅲ&Ⅳ期(P<0.001)。年龄、肿瘤分期、PSV和MVD是老年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P<0.05)。RI和PI是老年卵巢癌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HR<1,P<0.05)。MVD和肿瘤分期是老年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RI是老年卵巢癌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HR<1,P<0.05)。与低MVD卵巢癌患者相比,高MVD卵巢癌患者预后显著较差(P<0.05),与高RI卵巢癌患者相比,低RI卵巢癌患者预后显著较差(P<0.01)。在Ⅰ&Ⅱ期及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中,高MVD患者显著均比低MVD患者预后差(P<0.05)。在Ⅰ&Ⅱ期及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中,高RI均显著比低RI预后好(P<0.05)。结论应密切监测老年卵巢癌患者RI和MVD,防止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超声血流参数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对兔VX-2肝癌模型微血管密度及Notch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波 李玉伟 +1 位作者 潘峰 刘玉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8-1434,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S)联合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对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兔VX-2肝癌模型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取50只用肿瘤种植法建立兔VX-2肝癌...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S)联合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对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兔VX-2肝癌模型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取50只用肿瘤种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分为模型组、TACE组、TACE+rhES组(TACE术+rhES溶液0.75 mg/kg)、Notch激活剂jagged1组(TACE术+jagged1溶液13 ng/kg)、TACE+rhES+jagged1组(TACE术+rhES溶液0.75 mg/kg+jagged1溶液13 ng/kg),每组10只,未造模的10只兔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2周后,行CT成像,获取兔肿瘤周边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渗透面积(PS)值;称取兔体重并处死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肿瘤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MV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癌灶周边非坏死肝脏组织Notch、Notch配体(jagge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化蛋白1(AP-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兔出现饮食、活动减少及精神萎靡现象,肿瘤结节为暗红色且出现坏死、液化及囊性改变等病理损伤,肝脏指数、肿瘤体积、肝组织MVD、Notch、jagged1、VEGF、AP-1蛋白表达升高(P<0.05),体质量、BF、BV及PS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TACE组肿瘤结节为乳白色,肿瘤体积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gged1组兔精神萎靡及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加重,肝脏指数、肿瘤体积、MVD、Notch、jagged1、VEGF、AP-1蛋白表达升高(P<0.05),体质量、BF、BV及PS水平下降(P<0.05);TACE+rhES组兔饮食、精神等好转,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减轻,肝脏指数、肿瘤体积、Notch、jagged1、VEGF、AP-1蛋白表达降低(P<0.05),体质量、BF、BV及PS水平升高(P<0.05)。与TACE+rhES组相比,TACE+rhES+jagged1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rhES联合治疗可通过抑制Notch/jagged1信号通路激活,抵抗肝癌模型兔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肝癌 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通路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卵巢癌与肉芽肿裸鼠模型微血管密度及VEGF与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对比分析
14
作者 文丹琳 谯朗 +2 位作者 徐嘉 黄秋韵 刁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23-0026,共4页
对比分析裸鼠人卵巢癌SKOV3及棉球肉芽肿免疫组化CD31、CD34和VEGF特点,及超声造影表现相关性。方法 针对50只裸鼠于前肢皮下注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培养卵巢癌模型36只;针对30只裸鼠于后肢皮下接种无菌棉球,培养肉芽肿模型26只,以上实... 对比分析裸鼠人卵巢癌SKOV3及棉球肉芽肿免疫组化CD31、CD34和VEGF特点,及超声造影表现相关性。方法 针对50只裸鼠于前肢皮下注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培养卵巢癌模型36只;针对30只裸鼠于后肢皮下接种无菌棉球,培养肉芽肿模型26只,以上实验对像分为卵巢癌组、肉芽肿组,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及TIC曲线特征,并对肿块病理切片行CD31、CD34、VEGF计数,比较组间免疫组化特征及超声造影表现差异。结果 肿瘤组在CD31、CD34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肉芽肿组,在VEGF平均光密度值小于肉芽肿;肿瘤组在CD31、CD34、VEGF阳性面积比率、H-Score均小于肉芽肿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肿瘤组和肉芽肿组在超声造影表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主要表现为灌注相整体不均匀高增强、清退相整体不均匀低增强。结论 卵巢癌与肉芽肿裸鼠模型微血管构架各具特征,但现有超声造影表现类似,鉴别诊断需待进一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肉芽肿 微血管密度 内皮生长因子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贺春娇 许阳阳 李红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6期937-940,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始增及峰值时间、峰值的增强强度及速率、50%倾斜率以... 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始增及峰值时间、峰值的增强强度及速率、50%倾斜率以及MVD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始增及峰值时间、峰值的增强强度及速率以及50%倾斜率与浸润程度以及MV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始增时间(t=19.246,P=0.000)、峰值时间(t=9.661,P=0.000)、增强速率(t=12.387,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峰值增强强度(t=6.781,P=0.000)以及50%倾斜率(t=8.622,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浸润程度患者的始增时间(F=5.257,P=0.000)、峰值时间(F=12.723,P=0.000)、峰值增强强度(F=10.284,P=0.000)、增强速率(F=11.505,P=0.000)以及50%倾斜率(F=12.337,P=0.000)之间的差异明显,不同浸润程度患者始增及峰值时间、增强速率由高至低分别是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50%倾斜率以及峰值增强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不同浸润程度患者的MVD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VD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通过相关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浸润程度以及MVD与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增强速率呈正相关,与50%倾斜率以及峰值增强强度呈负相关。结论超声指标与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性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甲状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血管密度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侵袭性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分析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袁王喜 陈文换 +4 位作者 严晓苓 邢晨阳 成兰云 路平 冀楠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7期0061-0063,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均接受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为6... 目的:探究分析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均接受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为64.00%,阴性率为36.00%;其中,肝癌组织直径>5厘米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70.59%)明显高于≤5厘米的患者(39.39%);肝癌组织有包膜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27.78%)明显低于无包膜患者(75.00%);肝癌组织有转移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93.75%)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50.00%);肝癌组织高分化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48.00%)明显低于低分化患者(80.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直径>5厘米的患者微血管密度为(36.15±6.33)个,明显多于≤5厘米患者的(32.63±4.77)个;肝癌组织有包膜的患者微血管密度为(24.22±4.05)个,明显少于无包膜患者的(36.26±8.81)个;肝癌组织有转移的患者微血管密度为(43.77±9.11)个,明显多于无转移患者的(25.83±5.79)个,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均与肝癌的发生、进展、转移等有明显关联性,临床上可以通过分析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来了解肝癌患者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对直肠癌裸鼠瘤体体积、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李江宁 杨昕 唐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26-5330,共5页
目的探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对直肠癌裸鼠瘤体体积、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PF级SD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莪术醇(C)组、荔枝核总黄酮(D)组,每组6只,B、C、D组采用直肠微注射直... 目的探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对直肠癌裸鼠瘤体体积、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PF级SD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莪术醇(C)组、荔枝核总黄酮(D)组,每组6只,B、C、D组采用直肠微注射直肠癌细胞进行直肠癌建模,A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C组灌胃80 mg/kg莪术醇,D组灌胃200 mg/kg荔枝核总黄酮,A、B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血流动力学监测左侧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直肠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直肠组织微血管密度,免疫印迹法检测裸鼠直肠组织VEGF蛋白表达。结果各组治疗前后MAP、HR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MAP、HR无显著差异(P>0.05);与B组比较,C、D组裸鼠瘤体体积均明显缩小,且D组较C组明显缩小(P<0.05);A组直肠组织结构完整,腺腔内含丰富的杯状细胞且排列规则,而B组直肠结构遭到明显破坏,黏膜肌薄而不完整,杯状细胞急剧减少且有大量癌细胞浸润,核仁明显,排列紊乱;与B组比较,C、D两组病理结构明显改善,且D组比C组改善明显;与A组比较,B组直肠组织中MVD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两组直肠组织中MVD表达显著降低,且D组比C组变化显著(P<0.05);与A组比较,B组直肠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两组直肠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D组比C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TFL对直肠癌具有显著疗效,其可显著降低直肠癌裸鼠瘤体体积,改善微血管密度,降低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直肠癌 瘤体体积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介入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
18
作者 谢俊 梁先春 +1 位作者 黄绪兰 周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56-1061,1067,共7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介入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25例拟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介入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25例拟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以癌组织MVD平均值为界分为高MVD组(n=114)和低MVD组(n=111),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其与MVD的相关性;根据随访1年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n=58)与非复发组(n=167),采用多因素Logistic法明确导致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VEGF、bFGF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结果高MVD组血清VEGF、bFGF水平均高于低MV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EGF、bFGF水平与癌组织MVD均呈正相关(r=0.469、0.505,P均<0.001)。术后1年复发率为25.78%,复发组多发病灶、无包膜/包膜不完整、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门脉癌栓患者占比及血清VEGF、bFGF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无包膜/包膜不完整、肿瘤直径>3 cm、门脉癌栓、VEGF高水平、bFGF高水平均是导致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VEGF高水平和低水平患者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65.0%、82.0%,两组患者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高水平和低水平患者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65.9%、81.5%,两组患者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癌组织MVD关系密切,且二者是肝癌介入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血清VEGF、bFGF低表达水平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手术 复发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子宫颈癌病理分级与微血管密度、Yes相关蛋白1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谭真 孙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病理分级与微血管密度(MVD)、Yes相关蛋白1(YAP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6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53例为对象,常规采集病灶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病灶≥3 cm)。根据子宫颈癌病理分级分为...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病理分级与微血管密度(MVD)、Yes相关蛋白1(YAP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6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53例为对象,常规采集病灶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病灶≥3 cm)。根据子宫颈癌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下MVD、YAP1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子宫颈癌病理分级与MVD、YAP1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子宫颈癌病灶组织中MVD、YAP1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子宫颈癌病灶组织YAP1表达于细胞质与细胞核;而MVD表达于细胞质,呈棕褐色、棕黄色,着色度较高;而癌旁组织中阳性染色细胞较少,MVD、YAP1着色程度较低;低分化组MVD、YAP1阳性率均高于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P<0.05);中分化组MVD、YAP1阳性率均高于高分化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果显示,子宫颈癌患者病理分级与MVD、YAP1表达均呈负相关(rs=-0.692、-0.452)。结论:MVD、YAP1在子宫颈癌病灶组织中呈阳性高表达,其高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 Yes相关蛋白1 子宫颈癌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