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7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对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雪倩 禚映辰 +1 位作者 李婷 陈珂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1-334,33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血压、糖脂及肾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血清VEGF、CXCL12水平。分析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VEGF和CXCL12水平升高(均P<0.05)。与A组比较,B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FBG、Scr、VEGF、CXCL12是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VEGF、CXCL12与TC、FBG、Scr呈正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清VEGF、CXCL12在单纯T2DM和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均升高,且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更高。两者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XC配体1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环状RNA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汤绍芳 何庆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环状RNA(circRNA)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ircRNA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发展的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环状RNA(circRNA)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ircRNA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发展的重要调控分子,有可能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也有望成为治疗DR、DKD和DPN的分子工具。因此,该文就circRNA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生物学作用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茴 吴年玮 陈倩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550-555,共6页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为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实时血糖波动情况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同时依据血糖浓度可有效预测或诊断老年DM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及早...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为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实时血糖波动情况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同时依据血糖浓度可有效预测或诊断老年DM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及早进行干预,防止病情恶化。DM慢性并发症主要以微血管患病变为主,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DM人群血糖管理指标已有突破性进展,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具有直观显示血糖水平的特点,俨然成为目前血糖监测的重点研究指标,由此本文对TIR、DM慢性并发症及二者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从心支别络痛论治冠脉微血管病变发微
4
作者 宋昕宾 何庆勇 +1 位作者 孟培培 李一翔 《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冠脉微血管病变是由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以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心痛”范畴。心支别络痛是一种病位在心之细小络脉的心痛病。本文通过探析支别络与微血管在结构、生理功能上的共性,... 冠脉微血管病变是由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以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心痛”范畴。心支别络痛是一种病位在心之细小络脉的心痛病。本文通过探析支别络与微血管在结构、生理功能上的共性,认为可以从心支别络痛论治冠脉微血管病变。依据心支别络相关古籍文献,得出心支别络痛病性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风邪痰饮或气滞血瘀所致,虚证多因中焦虚弱,其病机为邪乘心支别络,络阻而痛,故临床治疗上以通络止痛为总治疗原则,分3种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法,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陈汤加味;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法,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失笑散加味;健脾益气、通络止痛法,方用归脾汤加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支别络痛 冠脉微血管病变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米秋香 梁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n=40,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联合治疗组(n=40,采取...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n=40,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联合治疗组(n=40,采取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血清脂联素、脉搏波传导速度[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或P<0.01);2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脂联素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单一治疗组(P<0.05或P<0.01);2组baPWV、cfPWV慢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慢于单一治疗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vs.12.50%,χ^(2)=0.827,P=0.363)。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同时还可改善机体血液黏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西格列汀 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液流变学 血糖
原文传递
基于家系管理模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宁静 万梦红 +2 位作者 夏卿 潘烨 胡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家系管理模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式组与传统组,各58例。传统组接受... 目的:分析基于家系管理模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式组与传统组,各58例。传统组接受常规门诊指导及用药干预,新式组接受基于家系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踝肱指数低于干预前,且新式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新式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新式组腓神经传导异常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家系管理模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微血管病变程度,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管理模式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王欣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23-0126,共4页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微血管病变将其分成2组,再选取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都对糖...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微血管病变将其分成2组,再选取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都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检测,并对三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未发生微血管病及有微血管病的患者血清 FBG及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与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患者相比,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清 HbAlc、 FBG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Apelin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琦 翟爱华 +1 位作者 刘玉林 刘旭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62-5366,共5页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到2040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预计将增加到10.4%,即6.42亿糖尿病患者[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细胞内慢性高血糖和遗传易感性最终会影响微血管系统,导致来自肾脏、眼睛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Apelin是脂肪...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到2040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预计将增加到10.4%,即6.42亿糖尿病患者[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细胞内慢性高血糖和遗传易感性最终会影响微血管系统,导致来自肾脏、眼睛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Apel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抗糖尿病的特性。Apelin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的G蛋白耦联受体(APJ)的特异性配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pelin/APJ系统与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不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9
作者 王霞 严靓 +2 位作者 李伟琴 马卫国 刘凯歌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探讨N-cadherin、E-cadherin对糖尿病微血管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24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 目的观察不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探讨N-cadherin、E-cadherin对糖尿病微血管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24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DR合并DKD各60例,分别纳入糖尿病组、DR组、DKD组、DR合并DKD组;选择60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cadherin、E-cadherin,分析血清N-cadherin、E-cadherin与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cadherin、E-cadherin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N-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DR组、DKD组、DR合并DKD组血清N-cadherin水平高于糖尿病组(P均<0.05)。糖尿病各组血清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DR组、DKD组、DR合并DKD组血清E-cadherin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均<0.05)。DR组中,增殖期患者血清N-cadherin水平高于非增殖期患者(P<0.05)。血清N-cadherin与糖尿病患者病程、PBG、UAER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50、0.205、0.375),与LDL、E-cadherin呈负相关(rs分别为-0.218、-0.475);血清E-cadherin与糖尿病患者病程、N-cadherin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60、-0.475),与UAER、LDL、TC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75、0.205、0.170)。病程、UAER、LDL、N-cadherin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共同的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N-cadherin、E-cadherin对单纯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均较好。结论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N-cadherin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降低,与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相关因素密切相关。血清N-cadherin、E-cadherin有望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钙黏蛋白 N-钙黏蛋白 E-钙黏蛋白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姚丽丽 唐祝奇 +2 位作者 陈炜 赵小芹 朱晓晖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2月—2022年8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病例分为对照组(n=52)及观察组(n=52)。对照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2月—2022年8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病例分为对照组(n=52)及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予麝香保心丸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脂和血液黏度,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麝香保心丸 微血管病变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维生素D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刘元志 刘富佳 +4 位作者 艾杨 于璐 张伟 宋雷 宋晓红 《医疗装备》 2023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D[25(OH)D]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0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检...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D[25(OH)D]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0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并发症组(152例)及无并发症组(257例)。两组均采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酶循环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LDL、Hcy、25(OH)D水平。结果并发症组的LDL、Hcy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25(OH)D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Hcy、25(OH)D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LDL、Hcy、25(OH)D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均具有相关性,可为发现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D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琼 王静 陆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血糖波动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将142例2型糖尿病(T2DM)病人分为DMAP组和对照组(NDMAP组)。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 目的:探讨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血糖波动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将142例2型糖尿病(T2DM)病人分为DMAP组和对照组(NDMAP组)。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和动态血糖指标。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DMAP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DMAP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HbA1c、TIR对DMAP的预测价值。结果:DMAP组和NDMAP组比较,病程、HbA1c、总胆固醇(T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T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MAP与TIR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24,P<0.01),与HbA1c、MBG、SDBG、MAGE呈正相关关系(r=0.471,0.314,0.371,0.23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DMAP的危险因素,TIR是DMAP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bA1c、TIR预测DMAP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和0.763。结论:HbA1c、TIR均与DMAP相关,且可预测DMAP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连芪麦冬方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对2型糖尿病心脑肾微血管病变因子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鑫 张宏颖 +1 位作者 魏凤婷 杨志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69-1272,1281,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连芪麦冬方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对心脑肾微血管病变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 目的观察自拟连芪麦冬方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对心脑肾微血管病变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磷酸西格列汀片每日早餐时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连芪麦冬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G)]、Framingham评分、AIP指数、TyG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2hP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ysC、β_(2)-MG水平及Framingham评分、AIP指数、TyG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3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1%(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芪麦冬方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较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心脑肾微血管病变因子指标,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连芪麦冬方 磷酸西格列汀片 微血管病变 益气养阴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一菲 何玉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2,178,共6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micro vascular disease, MVD)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7例T2DM住院患者(男性均≥50岁,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micro vascular disease, MVD)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7例T2DM住院患者(男性均≥50岁,女性均已绝经)相关资料,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将患者分为MVD组(178例)、无MVD组(139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微血管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T2DM合并MVD者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无MVD者更高(43%vs 28%,P=0.007)。在调整了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高血压、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是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是独立保护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男性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女性患者中无相关关系。结论 男性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梅 姜超 +2 位作者 裴存文 刘磊 段运动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T2DM患者。根据眼底照相半自动测量视网膜血管直径并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T2DM患者。根据眼底照相半自动测量视网膜血管直径并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CRVE)、动静脉比值(AVR)。按不同微血管病变分为4组:无微血管病变(NC)组有94例,单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有69例,单一糖尿病肾病(DN)组有24例,糖尿病肾病伴视网膜病变(DNR)组有26例。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非增殖期DR患者不同分期之间的血管差异性,使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微血管病变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C组、DR组、DN组和DNR组四组分组中,CRVE分别为(257.05±22.40)μm、(266.97±23.66)μm、(270.24±17.67)μm及(278.64±25.91)μm,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VR分别为(0.69±0.06)、(0.66±0.06)、(0.65±0.06)及(0.64±0.08),动静脉比值逐渐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10例非增殖期DR患者中,无DR组有117例,DRⅠ期组有39例,DRⅡ期组有32例,DRⅢ期组有22例。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RVE与非增殖期DR分期正相关(r=0.235,P=0.001),AVR与非增殖期DR分期负相关(r=-0.217,P=0.002)。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VE、AVR与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视网膜静脉直径增大和动静脉比值减小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视网膜静脉直径增大和动静脉比值减小预示着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微循环病变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直径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林通 徐晓 +2 位作者 王佳 马国斌 兰俊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观察组)47例。测定两组血管循环内皮细胞(CEC)数...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观察组)47例。测定两组血管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率(FMD)及平均动脉压(MAP)。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EC、ET-1、MAP及FMD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微血管病变指标与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EC、ET-1及MAP均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后,患者CEC、ET-1及MAP水平下降,FMD水平上升(P均<0.05)。CEC、ET-1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3、-0.486,P均<0.05),与MA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7、0.516,P均<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压升高与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者共同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 血流介导性舒张率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血清VEGF、Cys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雯 李焕庭 黄丽嫦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277-278,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发生微血管病变者纳入DMAP组(98例),未发生微血管病变者纳入非DMAP组(102例)...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发生微血管病变者纳入DMAP组(98例),未发生微血管病变者纳入非DMAP组(102例),比较两组的VEGF、CysC水平,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DMAP组的VEGF和CysC水平均高于非DM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和CysC均为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时血清VEGF、CysC水平均升高,VEGF与CysC均为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病情监测与诊断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12例狼疮性肾炎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成学琴 赵非 +3 位作者 丁桂霞 赵三龙 陈秋霞 朱春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寻找与非TMA的LN患儿临床及病理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收住南...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寻找与非TMA的LN患儿临床及病理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的12例合并TMA的LN患儿为TMA组,选择同期住院行肾活检的24例不合并TMA的LN患儿为非TMA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等情况。结果12例LN合并TMA的患儿中,8例(67%)伴有高血压,3例(25%)发展为慢性肾脏病5期。与非TMA组比较,TMA组肾小管间质损害较重,发病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更高,胆固醇水平更高(P<0.05)。两组在新月体比例、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合并TMA患儿高血压比例高,肾小管间质损害较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高,有较高水平的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临床特点 儿童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晓琴 宋琳琳 秦迎雪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T2DM组),根据是...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T2DM组),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将患者分为未并发微血管病变组(n=60)和并发微血管病变组(n=60);另选择同期在聊城市中心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受试者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ABX-120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小板参数,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等血凝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Hcy水平。比较健康对照组与T2DM组、未并发微血管病变组与并发微血管病变组受试者的血小板参数、血凝指标、HbA1c、FPG及Hcy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与FPG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组患者的MPV、PDW及Hcy、D-D、FIB、HbA1c、FP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LT、PT、APTT及TT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MPV及Hcy、D-D、FIB、HbA1c、FPG水平显著高于未并发微血管病变组,PLT、APTT显著低于未并发微血管病变组(P<0.05);未并发微血管病变组与并发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PDW、PCT、PT和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cy与FPG呈正相关(r=0.384,P<0.05),D-D与FPG呈负相关(r=-0.079,P<0.05),FIB、PT、APTT、TT、PLT、MPV、PDW、PCT与FPG无相关性(r=0.056、-0.368、-0.016、0.056、0.150、0.112、0.150、-0.07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D-D、FIB、HbA1c及FPG是T2DM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T2DM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比较,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的PLT、APTT显著下降,MPV及Hcy、D-D、FIB、HbA1c、FPG水平显著升高;Hcy、D-D、FIB、HbA1c和FPG是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早期判断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仙康 杨丽霞 +1 位作者 崔阳阳 米登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581-586,共6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由高糖高脂引起的一组特异性疾病,可累及心肌、肾脏、视网膜、周围神经,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钙储存、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当细胞遭遇...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由高糖高脂引起的一组特异性疾病,可累及心肌、肾脏、视网膜、周围神经,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钙储存、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当细胞遭遇高糖、缺氧、炎症、氧化应激、感染等病理因素侵扰时,ER内环境稳态失衡,功能受损,未折叠和错误折叠的蛋白积聚,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ERS是机体应对蛋白质折叠错误、糖脂代谢异常的自适应调节行为,适度的ERS有助于减轻因糖尿病代谢异常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综述了近五年内质网应激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和相关机制研究,旨在为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防治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脂代谢 微血管病变 内质网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