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汤微量稀释法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检测的评价
1
作者 钟业腾 王洁莹 +3 位作者 陈灼霖 许玉妮 邱文华 裴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0-846,共7页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罗氏比例法和BMD法药敏结果平均判读时间分别为28.0、8.5 d。罗氏比例法检测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的耐药率高于BMD法(均P<0.001);BMD法检测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高于罗氏比例法(均P<0.001)。以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BMD法检测耐药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100%、95.69%~100%,除EMB(87.39%)、INH(94.96%)外,BMD法检测其他药物的耐药性符合率均≥95%。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76.19%(32/42),BMD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23.81%(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8,P<0.001)。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MTB共34株,罗氏比例法耐药+BMD法敏感的26株MTB中,22株(84.62%)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罗氏比例法敏感+BMD法耐药的11株MTB中,5株(45.45%)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结论BMD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MDR-MTB敏感性检测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罗氏比例 肉汤微量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MIC的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长贵 张丽君 +2 位作者 曾贤铭 陈汉美 孙关忠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1-332,335,共3页
目的 评价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s)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参考常量稀释法测定 5种抗真菌剂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及 2株ATCC质控菌的MICs。结果 微量稀释法测得对念珠菌MICs 结果 (... 目的 评价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s)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参考常量稀释法测定 5种抗真菌剂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及 2株ATCC质控菌的MICs。结果 微量稀释法测得对念珠菌MICs 结果 (4 8h)与参考方法 (4 8h)比较 ,在± 1稀释度范围内总符合率为 93 2 % ,2株新型隐球菌 72h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相同。对 2株ATCC质控菌各测定 5 0次 ,则测定结果在质控中位数± 1稀释范围度内总符合率为 95 8%。结论 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MICs,其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适合于常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微量稀释法 MIC 抗真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Neo-Sensitab纸片法与微量稀释法检测常见酵母菌对酮康唑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红 陈裕充 +1 位作者 温海 陈江汉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 探讨Neo Sensitab纸片法检测酵母菌对酮康唑的敏感性及与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的微量稀释法的符合率。方法 采用Rosco酵母真菌药敏纸片对 4 2株常见临床分离的酵母菌作了检测 ,同时根据NCCLS的M 2 7A方案采用... 目的 探讨Neo Sensitab纸片法检测酵母菌对酮康唑的敏感性及与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的微量稀释法的符合率。方法 采用Rosco酵母真菌药敏纸片对 4 2株常见临床分离的酵母菌作了检测 ,同时根据NCCLS的M 2 7A方案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对酮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并对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Neo 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法与微量稀释法检测的 4 2株致病酶母菌对酮康唑的敏感性符合率为 95 .2 4 %。结论 Neo 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法具有操作简便、观察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能及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微量稀释法 常见 纸片 NCCLS 敏感性 抗真菌药 酵母菌 致病
下载PDF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与NCCL SM27-A微量稀释法测定97株酵母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浩翔 张永信 +1 位作者 章强强 龙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6-510,共5页
目的比较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和NCCLS微量稀释法的一致性,评价该商品化方案的稳定性。方法同时采用NCCLSM27-A微量稀释法和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97株酵母对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5-氟胞嘧啶(5-FC)、酮康唑(K... 目的比较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和NCCLS微量稀释法的一致性,评价该商品化方案的稳定性。方法同时采用NCCLSM27-A微量稀释法和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97株酵母对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5-氟胞嘧啶(5-FC)、酮康唑(KCZ)和伊曲康唑(ITC)等五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两种方法的药敏结果一致率分别为AMB100%,FCZ94.8%,5-FC93.8%,KCZ75.3%和ITC84.5%。结论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药敏测试结果一致率较高,以FCZ、AMB和5-FC最佳,该方法检测敏感株的准确率较高,而在区分耐药株和中介株方面有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抗真菌药物 敏感性 NCCLS M27-A微量稀释法 Neo-Sensitab纸片扩散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维达 王金燕 吴建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30株皮肤癣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0.06~4μg/ml和1~32μg/ml,均值分别为0.32μg/ml和7.76μg/ml.结论: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MIC初步显示了用药量少、重复性好、结果较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 伊曲康唑 最低抑菌浓度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抗酵母样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的两种终点判定法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陆小军 康梅 +3 位作者 徐克和 刘际芬 潘培根 陈拯 《华西医学》 CAS 1999年第2期234-235,共2页
许多因素可影响抗酵母样菌药物体外药敏结果,包括选用的方法,培养基,接种菌量,孵育温度和时间,终点判定方法等。其中终点判定方法是最为直接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两种终点判定即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加以比较讨论。1材料与方... 许多因素可影响抗酵母样菌药物体外药敏结果,包括选用的方法,培养基,接种菌量,孵育温度和时间,终点判定方法等。其中终点判定方法是最为直接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两种终点判定即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加以比较讨论。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抗酵母样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样菌 抗菌素 MIC 微量稀释法 终点判定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检测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应春妹 汪雅萍 +2 位作者 沈薇 杨海慧 刘立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酵母菌对抗真菌剂的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01年2~3月临床分离酵母菌共54株,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4株酵母菌对两性霉素、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酵母菌对两性霉素...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酵母菌对抗真菌剂的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01年2~3月临床分离酵母菌共54株,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4株酵母菌对两性霉素、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MIC值在0.25~1.0μg/ml之间,氟康唑的MIC值在2.0~8.0μg/ml之间。酮康唑的MIC值>16μg/ml。结论 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为氟康唑(18.5%),酮康唑耐药率最高(79.6%)。微量稀释法方法简便,结果较可靠,可用于常规检测酵母菌的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微量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对肿瘤患者术后合并感染ESBLs菌株的检测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鹏 张文芳 陈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用新型微量稀释法对肿瘤患者术后合并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检测验证。方法:双纸片法初试微量稀释法验证,对27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32株大肠埃希氏前进行赵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fc-tru... 目的:用新型微量稀释法对肿瘤患者术后合并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检测验证。方法:双纸片法初试微量稀释法验证,对27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32株大肠埃希氏前进行赵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fc-trum-tuctamases,简称ESBLs)检测。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ESBLs携带率分别为14.8%(4/27)和9.4%(3/32)。结论:微量稀释法是一种新型的验证方法,不但可以测ESBLs,还可以同时测多种头孢三代类抗生素的MIC,具有不易漏检,重复性好,准确,操作简便,终点易于判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手术后感染 Β内酰胺酶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检测常见酵母菌耐药性的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汪雅萍 应春妹 +2 位作者 潘杰 张灏旻 于嘉屏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痰液标本分离酵母菌的耐药性并比较两者符合率,试找出一种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丹麦ROSCO公司抗真菌药敏纸片法检测痰液标本分离的86株常见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用法国生物... 目的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痰液标本分离酵母菌的耐药性并比较两者符合率,试找出一种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丹麦ROSCO公司抗真菌药敏纸片法检测痰液标本分离的86株常见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FUNGUS 2念珠菌药敏板条测定4种抗真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2种方法完全符合率分别为95.3%、95.3%和88.4%,未出现一种方法敏感而另一种方法耐药的严重错误现象;对86株痰液标本分离常见酵母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氟胞嘧啶的敏感率高,分别为95.4%、98.8%、95.3%,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15.1%)。结论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相比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抗真菌药敏纸片种类多,便于随时根据临床所需增加单个药敏结果,易于在各临床实验室开展。酵母菌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应加强酵母菌的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药敏试验 纸片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应用微量稀释法对伊曲康唑于皮肤癣菌MIC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维达 王金燕 吴建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4-336,共3页
测定抗真菌药物 MIC的方法和程序急待标准化 ,多种实验因素可影响 MIC值。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 2 0株红色毛癣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 ,用正交设计表 L9( 34 )法分析比较了不同 p H值、培养温度、接种密度及结果判读时间等对 MIC值的... 测定抗真菌药物 MIC的方法和程序急待标准化 ,多种实验因素可影响 MIC值。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 2 0株红色毛癣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 ,用正交设计表 L9( 34 )法分析比较了不同 p H值、培养温度、接种密度及结果判读时间等对 MIC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 RPMI 1640液基上 ,p H7.0、2 7℃培养、1× 10 5个孢子 /ml接种量以及 8天培养期为适宜实验条件。这些为今后测定丝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皮肤癣菌 伊曲康唑 MIC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多量与微量稀释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冬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X期321-322,326,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多量与微量稀释法。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的多量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45株念珠菌(包括来自国外AIDS患者的28株氟康唑耐药株,15株国... 目的 对比研究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多量与微量稀释法。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的多量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45株念珠菌(包括来自国外AIDS患者的28株氟康唑耐药株,15株国内临床分离株和2株ATCC模式株)对氟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采用NCCLS推荐的多量稀释法与微量稀释法测定45株念珠菌对氟康唑的MIC值一致为91%。结论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多量稀释法与微量稀释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微量稀释法可以做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量稀释 微量稀释法 NCCLS方案 MIC 氟康唑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酵母菌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致病酵母对氟康唑敏感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维达 张秀丽 于长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40,共3页
测定MIC是估计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方法。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0株念珠菌和20株新型隐球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白念珠菌40株敏感(76.92%),7株耐药,5株中介。克柔念珠菌... 测定MIC是估计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方法。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0株念珠菌和20株新型隐球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白念珠菌40株敏感(76.92%),7株耐药,5株中介。克柔念珠菌几乎全部耐药,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多数非敏感。新型隐球菌MIC均值高于念球菌属。来自阴道分泌物的白念珠菌其耐药频率高于其它来源的菌株。电泳核型Ⅱ型菌株氟康唑非敏感株显著多于Ⅰ型菌株。这些结果表明临床进行抗真菌治疗及监测时测定药物敏感性及菌种鉴定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酵母 氟康唑 微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万里 高昆山 官旭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2期155-156,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肿瘤、AIDS等免疫缺陷患者不断增多,广谱抗生素常规应用于危重病人及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大量使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酵母菌感染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纸片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检测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结果分析
14
作者 吴炜 干梦九 朱建国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12期761-762,共2页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微量稀释法 检测 临床用药
下载PDF
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晋兴 武爱荣 +2 位作者 黄波 周娜 曹义战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用于临床常见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测定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为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临床分离的97株葡萄球菌和86株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与微量稀释法对以上临... 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用于临床常见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测定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为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临床分离的97株葡萄球菌和86株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与微量稀释法对以上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对葡萄球菌和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别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不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用于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测定的一致性较好,应注意个别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不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测定 微生物 纸片扩散抗菌试验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检测男性不育患者脲原体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运恒 石晓星 +2 位作者 杨阳 顾伟鸣 马红霞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通过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的分离自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样本的64株脲原体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通过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的分离自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样本的64株脲原体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脲原体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为0.015~64μg/mL。脲原体对环丙沙星的MIC50和MIC90最高,分别为16和64μg/mL;对多西环素的MIC50和MIC90最低,分别为0.25和0.5μg/mL。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和相关参考文献折点判断,脲原体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环丙沙星(92.2%)、左氧氟沙星(70.3%)和安妥沙星(64.0%);耐药率最低的分别为阿奇霉素(0.0%)、交沙霉素(1.6%)和多西环素(3.1%)。结论男性不育患者脲原体菌株对12种常见抗菌药物的MIC分布范围均较广;多西环素对脲原体的抗菌能力最强,环丙沙星的抗菌能力最差。脲原体耐药率最高的是喹诺酮类,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和多西环素可作为治疗男性不育患者脲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稀释法 脲原体 男性不育 耐药性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K-B琼脂扩散法与微量稀释法两种药敏试验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素 贺建群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用K—B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标准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此来评价微量稀释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量稀释法和K—B琼脂扩散法具有相同的准确性。但K—B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仅限于定性;... 用K—B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标准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此来评价微量稀释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量稀释法和K—B琼脂扩散法具有相同的准确性。但K—B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仅限于定性;而微量稀释法既可定性也可以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B琼脂扩散 微量稀释法 标准菌株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活性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尹光美 苏刘艳 +4 位作者 李俊 李加秀 胡金玲 张祎 王睿睿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通过对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检测,比较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筛选研究中的应用,优选更适合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通量筛选的方法.分别用2种药物筛选方法检测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合对白... 通过对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检测,比较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筛选研究中的应用,优选更适合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通量筛选的方法.分别用2种药物筛选方法检测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计算抑菌联合指数,其抑菌联合指数(FICI)<0.5,则表明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均能验证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倍比微量稀释法操作更简单,抑菌联合指数的计算更直观,更适用于大批量药物的筛选.倍比微量稀释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的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棋盘 倍比微量稀释法 抗真菌 联合用药 药物筛选
下载PDF
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测定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碧霞 徐成良 孔海深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酵母样真菌感染 真菌药敏试验 微量稀释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 步研究 抗真菌药物 测定 体外药敏试验 临床合理用药 广谱抗生素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检测小诺霉素与氯霉素合用的体外抗菌作用
20
作者 袁红 刘强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小诺霉素 氯霉素 微量稀释法 检测 体外抗菌作用 药敏试验 联合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