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葙子、鸡冠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郑艳 陈士超 +1 位作者 沈保安 王小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3年第2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青葙子 鸡冠子 扫描电子显 微镜观察 鉴别 植物药
下载PDF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春梅 高捷 +2 位作者 赵志惠 景晓彬 石国强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及术前常规行UBM检查,诊断睫状体脱离,并对睫状体脱离的高度...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及术前常规行UBM检查,诊断睫状体脱离,并对睫状体脱离的高度、范围及与眼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UBM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1556只眼,并发睫状体脱离者904只眼,脱离高度0.2~3.5mm,脱离范围360度者868只眼,36只眼为象限性,与未脱离眼相比前房深度明显变浅。结论UBM检查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睫状体脱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急性发作期 睫状体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睫状体脱离 急性发作期 微镜观察 诊断价值 UBM 患者入院 前房深度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史伟云 牛晓光 +4 位作者 王富华 高华 李绍伟 曾庆延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判断真菌性角膜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为调整临床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诊治的3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选择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溃疡直径≤5mm患者58例(58...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判断真菌性角膜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为调整临床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诊治的3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选择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溃疡直径≤5mm患者58例(58只眼),常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对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局部菌丝密度、炎性细胞密度和形态以及角膜基质细胞的变化,以此判断治疗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对共焦显微镜未查见真菌菌丝及炎性细胞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完全停药,并继续随访2个月,以观察有无真菌复发。结果53例患者在药物治疗7d时有明显好转,病灶缩小,共焦显微镜表现为查到菌丝的位点减少,菌丝密度降低,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形态趋于均匀,同时可见正常形态的角膜基质细胞出现;14d时,37例溃疡愈合,23例共焦显微镜未查见菌丝和炎性细胞;28d时,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已完全愈合,其中22例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浅基质中存在少量菌丝或未消退的炎性细胞,其余31例患者均未见菌丝和炎性细胞。以上53例位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另5例在用药7d内病情加重,共焦显微镜下见菌丝密度明显增加,炎性细胞增多,角膜基质破坏范围扩大,提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故入院行角膜移植术。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是目前判断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病情转归的理想手段,能够为临床调整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后 微镜观察 共焦显微镜检查 角膜基质细胞 2003年5月 抗真菌药物治疗 炎性细胞 菌丝密度 中华眼科杂志 2001年 角膜移植术 治疗方案 临床用药 细胞密度 治疗效果 真菌菌丝 巩固治疗 病灶缩小 溃疡愈合
原文传递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春梅 高捷 +2 位作者 赵志惠 景晓彬 石国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9-711,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特点,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9例(19眼)原...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特点,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9例(1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者常规行裂隙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晶体脱位范围、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 19例19眼均被手术结果证实,晶体全脱位3眼,半脱位16眼.晶体脱位范围90度~360度,11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晶体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悬吊人工晶体.术前眼压大于21mmHg者17眼,术后眼压大于21mmHg者1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5眼,0.1~0.3者11眼,0.3以上者3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1眼,0.1~0.3者6眼,0.3以上者12眼.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可能由于急性发作期眼压骤然升高或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眼压波动过大所致;也可能是患者年龄较大,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致晶体位置异常、瞳孔阻滞而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脱位 原发性 眼合 微镜观察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2004年1月 小梁切除术 矫正视力 2000年 晶体全脱位 降眼压药物 急性发作期 晶体悬韧带 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流体切应力对骨髓来源破骨细胞空泡面积影响的相差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明 徐凌 梁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微镜观察 破骨细胞 面积 空泡 骨髓 正畸力作用 牙槽骨改建 牙列缺损 吸收速度 来源细胞 体外培养 不同时间 咬合力 骨组织 力系统 细胞内
原文传递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全层角膜组织改变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明 林跃生 +3 位作者 姚晓明 宋书华 陈家祺 陈龙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研究活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各层组织的共焦显微镜(confocalmicroscopy)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Confoscan 2.0共焦显微镜对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月~3年,角膜植片稳定的患者共17例17眼,进行扫描检查,记录与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 目的 研究活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各层组织的共焦显微镜(confocalmicroscopy)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Confoscan 2.0共焦显微镜对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月~3年,角膜植片稳定的患者共17例17眼,进行扫描检查,记录与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 共焦显微镜上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稳定角膜的上皮细胞、基底层细胞、前弹力层,它们同正常角膜的相应细胞在图像上没有显著差别。但植片与植床的基质细胞在共焦显微镜图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稳定角膜植片的基质细胞,细胞核较小呈中等反光,排列较植床的基质细胞紊乱。而角膜植床的基质细胞,细胞核较大也呈中等反光,排列较植片的基质细胞稍整齐。结论 1、Confoscan 2 0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改变。2、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可成功的重建眼表。3、活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稳定角膜上有自体角膜基质细胞与异体的角膜基质细胞同时共存,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 微镜观察 组织改变 共焦显微镜 角膜基质细胞 全层 板层角膜移植 角膜植片 形态学改变 基底层细胞 方法应用 扫描检查 上皮细胞 正常角膜 活体检查 病理改变 组织结构 重建眼表 形态结构 术后视力 结构紊乱 角膜板层
原文传递
共焦显微镜对活体Francois角膜营养不良中央混浊的观察
7
作者 Akira Kobayashi Kazuhisa Sugiyama Andrew J. W. Huang 陆遥(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5年第3期189-189,共1页
目的:报告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活体Francois角膜营养不良中央混浊的结果。方法:2位不相关的患者,一位78岁男性和一位75岁女性。均患有Francois角膜营养不良伴中央混浊,用常规裂隙灯活体显微镜和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共焦显微镜 活体显微镜 混浊 中央 微镜观察 裂隙灯
下载PDF
小肠粘膜初始淋巴管的活体观察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凤英 田牛 《微循环学杂志》 1993年第3期36-38,共3页
作者探索建立小肠绒毛初始淋巴管的活体观察方法。以大鼠为对象,麻醉、剖腹、暴露粘膜,显微镜观察。比较了4种示踪剂,经镜下活体观察及冰冻切片确认0.5%荧光素钠是一种既能活体显示初始淋巴管又不影响小肠功能的示踪剂。实验证明静脉注... 作者探索建立小肠绒毛初始淋巴管的活体观察方法。以大鼠为对象,麻醉、剖腹、暴露粘膜,显微镜观察。比较了4种示踪剂,经镜下活体观察及冰冻切片确认0.5%荧光素钠是一种既能活体显示初始淋巴管又不影响小肠功能的示踪剂。实验证明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很快流经小肠粘膜微血管壁,弥散到粘膜固有层,其后荧光素钠逐渐进入粘膜初始淋巴管内,并经粘膜下层淋巴管排出。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粘膜固有层内荧光逐渐减少,初始淋巴管逐渐充盈、集拢、排出的动态过程。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荧光进入固有层初始淋巴管的时间、灰度、象素。结果证明建立的显示小肠粘膜初始淋巴管的方法是科学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粘膜 观察方法 淋巴管 荧光素钠 图像分析仪 固有层 小肠绒毛 微镜观察 小肠功能 冰冻切片 活体观察 粘膜下层 微血管壁 静脉注射 微镜 动态过程 示踪剂 显示 排出
下载PDF
腹水中外来体的提取及形态特征观察
9
作者 李奇灵 辛晓燕 +3 位作者 卜宁 李亚玲 于月成 卢沁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444,共1页
关键词 形态特征 外来 腹水 提取 卵巢癌患者 高速离心 微镜观察 镜下观察 椭圆形 细胞膜
下载PDF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杰 刘祯 +1 位作者 景鹏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线粒体膜电位 活细胞 线粒体功能 测量 膜电位差 离子浓度 敏感指标 微镜观察 激光扫描 动态观察
下载PDF
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6
11
作者 晏长荣 雷芬 +3 位作者 邓成国 李斌 刘艳丽 郭青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1-532,共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基础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基础医学要适应新世纪对高级医学人才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科学的...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基础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基础医学要适应新世纪对高级医学人才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科学的、有特色的课程结构,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实际,谈一下我院组织学实验教学初步改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实验教学 基础医学 医学人才 组织切片 微镜观察 微细结构 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
下载PDF
ERK在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雯 彭芳芳 +3 位作者 张百芳 沈晗 吴少波 武栋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GF处理PC12细胞建立分化模型,运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时NGF对ERK1/2蛋白和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的影响,并观察MAPK/ERK激酶(MEK)抑制剂U01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GF处理PC12细胞建立分化模型,运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时NGF对ERK1/2蛋白和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的影响,并观察MAPK/ERK激酶(MEK)抑制剂U0126对NGF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ERK1/2蛋白的磷酸化呈现NGF剂量和时间依赖性。NGF作用细胞5min即可观察到明显的ERK1/2蛋白磷酸化,持续1h左右,2h时降低到初始水平,而细胞形态的改变出现在NGF作用12h以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PC12细胞分化的程度与ERK1/2活化持续的时间正相关,U0126可完全即时抑制ERK1/2的活化,而ERK1/2活化的抑制可完全阻断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结论ERK1/2的活化是PC12细胞发生分化的必需事件,其活化时间的长短对分化具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NGF ERK1/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细胞形态学改变 PC12细胞 免疫印迹检测 ERK激酶 时间依赖性 蛋白磷酸化 作用机制 分化模型 蛋白水平 作用时间 不同浓度 MAPK 微镜观察 细胞发生 决定作用 2蛋白 活化 抑制剂 NCF 正相关
下载PDF
HE和Giemsa染色在结膜刮片检测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健贤 张平 +5 位作者 李永平 郑健樑 钟秀风 张文忻 聂莉 张波 《眼科学报》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通过HE和Giemsa对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效果比较,寻找最佳染色方法。方法:对春季结膜炎20例病人进行结膜刮片,并分别作HE和Giemsa染色,最后用光学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Giemsa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比HE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清晰。结... 目的:通过HE和Giemsa对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效果比较,寻找最佳染色方法。方法:对春季结膜炎20例病人进行结膜刮片,并分别作HE和Giemsa染色,最后用光学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Giemsa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比HE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清晰。结论:实验表明,检测嗜酸粒细胞,采用Giemsa染色,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EMSA染色 嗜酸粒细胞 检测 刮片 春季结膜炎 效果比较 染色方法 微镜观察 微镜 HE染色 染色效果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山祥 余建洪 +3 位作者 赵刚平 梁先军 张良运 杨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缝线法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新西兰白兔5只10眼,用5-0号的丝线在角膜上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注射光敏剂Photofrin48h后...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缝线法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新西兰白兔5只10眼,用5-0号的丝线在角膜上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注射光敏剂Photofrin48h后行DIOMED630PDT激光照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NV生长情况,并且计算其面积、生长长度,照射后28d处死实验兔,取其眼球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角膜缝线后3d开始有新生血管长入,3wk后长到缝线的尖端。激光照射后2d开始角膜新生血管变得模糊不清,2wk后角膜新生血管近完全消失。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角膜,视网膜以及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组织正常。结论:光动力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治疗 组织病理学检查 PHOTOFRIN therapy 光动力学治疗 激光照射 新西兰白兔 微镜观察 角膜缝线 完全消失 缝线法 安全性 生长 光敏剂 裂隙灯 实验兔 视网膜 睫状体 脉络膜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涛 白海 +2 位作者 王景昌 路继红 欧剑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后,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测定生...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后,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培养扩增获取的成人骨髓MSCs形态均一,增殖能力强。所获得细胞CD44表达阳性,CD19、CD15、CD45、CD34、CD38、CD4、CD8表达阴性。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取骨髓黏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具有MSCs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 步研究 生物学特性 MSCs CD44表达 新生牛血清 流式细胞仪 微镜观察 抗原检测 细胞表面 生长曲线 增殖能力 CD19 CD15 CD45 CD34 CD38 黏附细胞 培养方法 培养液 CD8 细胞群
下载PDF
双相陶瓷生物骨的制备和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修晓光 李彦林 +2 位作者 李雅娜 刘旭 黄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按一定的方法制备出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ceramic-likebiologicbone,BCBB),观察BCBB与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相容性,为将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取材丰富的猪椎骨经煮沸... 目的:按一定的方法制备出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ceramic-likebiologicbone,BCBB),观察BCBB与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相容性,为将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取材丰富的猪椎骨经煮沸、脱水、低温锻烧等工艺处理制成的BCBB为载体,将体外培养的兔BMSCs复合到BCBB后第4、8天取材,行扫描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在第2、4、6、8、10天时用酶标检测仪测定光密度(OD)值.结果:4d后BCBB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贴附生长,8d后细胞明显增多,有胶原纤维形成.第8天时,BMSCs、载体联合培养细胞增殖达稳定期.结论:通过低温煅烧的方法可以制备出BCBB,BCBB与兔BMSCs有良好的相容性,第8天移植时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骨 相容性研究 制备 陶瓷 双相 BMSCS 骨髓基质干细胞 胶原纤维形成 体外培养 cells 酶标检测仪 微镜观察 扫描电镜 细胞贴附 细胞增殖 联合培养 移植时机 骨缺损 复合物 光密度 过低温 稳定期 取材 载体 天时
下载PDF
脉络膜血管铺片技术在氪激光诱发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学国 何守志 +1 位作者 赵军 史雪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血管铺片技术在氪激光诱发挪威棕色(BN)大鼠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挪威棕色大鼠20只,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于氪激光光凝后第7、14、21和28天用高分子量的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对脉络... 目的探讨脉络膜血管铺片技术在氪激光诱发挪威棕色(BN)大鼠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挪威棕色大鼠20只,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于氪激光光凝后第7、14、21和28天用高分子量的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对脉络膜血管进行灌注。灌注固定后,祛除眼前节,小心揭除神经视网膜层,获得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巩膜复合体标本。荧光显微镜观察CNV形态并照相。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CNV区域面积。结果视乳头周围的CNV与周围的脉络膜比较呈网状高荧光斑。从第7天至28天新生血管的面积逐渐增加(P<0.01)。第7、14、21和28天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2408±2988)μm2、(28543±4422)μm2、(32823±4028)μm2和(34003±5126)μm2。第14天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近似7d的2倍(P<0.01),第14、21和28天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之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脉络膜血管平铺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定性定量分析的可靠方法,可用于CNV病因学、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血管 激光诱发 铺片技术 大鼠 异硫氰酸荧光素 定性定量分析 血管面积 神经视网膜 计算机图像 视乳头周围 CNV 应用价值 激光光凝 高分子量 灌注固定 膜复合体 微镜观察 分析软件 治疗效果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液晶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屠美 牟善松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551-553,521,共4页
目的: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氨酯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胆甾醇液晶引入到聚合物中,制成液晶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探究... 目的: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氨酯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胆甾醇液晶引入到聚合物中,制成液晶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探究液晶/PU复合膜的血液相溶性;结果:在聚合物基材中加入亲水性的胆甾醇液晶可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有液晶微区的有序结构特征,复合膜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提高;结论:胆甾醇液晶能明显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改善的程度与液晶的组成及复合膜中液晶的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 复合膜 相容性研究 液晶 抗凝血生物材料 血小板粘附试验 复合材料 血液相溶性 抗凝血性能 血液相容性 胆甾醇 结构形态 微镜观察 凝血试验 结构特征 表面呈现 聚合物 生物膜 聚氨酯 溶血率 亲水性
下载PDF
染矽尘大鼠早期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海科 刘彦 +1 位作者 王世鑫 常爱华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染矽尘大鼠早期肺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形成的时间规律。方法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取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天狼猩红法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对Ⅰ、Ⅲ型胶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染... 目的探讨染矽尘大鼠早期肺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形成的时间规律。方法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取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天狼猩红法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对Ⅰ、Ⅲ型胶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染矽尘后第3天,Ⅲ型胶原开始增生,染矽尘后第7天,Ⅰ型胶原开始增生,直至染矽尘后第28天。这2种胶原进行性增加。Ⅰ、Ⅲ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在染矽尘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染矽尘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Ⅰ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27.12(P<0.01),24.73(P<0.01),16.01(P<0.05),52.45(P<0.01)。染矽尘后第3天、第28天,Ⅲ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2.20(P<0.01)、24.13(P<0.01)。结论染矽尘大鼠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加。Ⅰ、Ⅲ型胶原增生出现的时相有所不同,染矽尘后第3天,Ⅲ型胶原开始出现,染矽尘后第7天,Ⅰ型胶原开始形成,此后,Ⅰ、Ⅲ型胶原呈进行性增多的趋势。天狼猩红-偏振光显微镜法是一种定量检测Ⅰ、Ⅲ型胶原的更加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胶原 肺组织 矽尘 大鼠 早期 图像分析系统 Ⅰ型胶原 天狼猩红 时间规律 动物模型 石蜡切片 微镜观察 定量分析 不同程度 胶原增生 定量检测 微镜 偏振光 进行性 暴露法 百分比 面积 阳性 比分 出现
下载PDF
肺泡型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玉 李涛 麦根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组织,低密度接种,常规浓度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抗大鼠IgG包被与不包被,倒置显微...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组织,低密度接种,常规浓度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抗大鼠IgG包被与不包被,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纯度和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两种方法消化、分离组织,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肺组织程序相对简单、低密度接种、无血清培养所得细胞纯度能够满足体外研究肺泡型上皮细胞功能的需要,从而简化了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 无血清培养 改良 胶原酶消化法 经统计学分析 上皮细胞功能 体外培养 存活时间 不同浓度 显著性差异 细胞生长 微镜观察 细胞活力 电镜检测 消化分离 体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