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1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西方规范权力与资本关系的德法之道 被引量:1
1
作者 靳凤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00,共11页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商关系“亲、清”两原则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新时代政商关系抑或权力与资本关系的探讨日渐深入。由于中西方对待市场经济本质与作用的认知态度各不相同,致使其权力资本化的方式方法形同质异,资本权力化的生成路...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商关系“亲、清”两原则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新时代政商关系抑或权力与资本关系的探讨日渐深入。由于中西方对待市场经济本质与作用的认知态度各不相同,致使其权力资本化的方式方法形同质异,资本权力化的生成路径迥然有别。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数字化条件下,中西方权力与资本之间的运演机制面临更加复杂的伦理挑战:就数字权力资本化而言,它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就数字资本权力化而言,也同样生成了类型各异的表现形式。为求解这些难题,必须对当代中西方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底线道德、伦理规则和法治原则进行深度理论辨析,正确处理好三大问题:以何种态度对待弱势群体是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道德前提,持续构建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伦理规则体系,不断增强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法治保障。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应对和求解新时代我国政商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遇到的各种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政商关系 德法之道
下载PDF
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的逻辑与实践路向
2
作者 杨聪林 蒲清平 +1 位作者 周宇 王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85-94,共10页
“德法并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突出强调新时代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是遵循高校师德养成规律的内生要求,是顺应高校师德建设历史的逻辑选择,是解决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现实问题... “德法并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突出强调新时代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是遵循高校师德养成规律的内生要求,是顺应高校师德建设历史的逻辑选择,是解决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错误认知制约治理对象的思想认知,人情迁就成为治理主体的情感牵绊,机制运行不畅制约治理过程的运行效能。“德法并举”推进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提升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效能,需以“德法普及”为先手,统一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思想;以“信息公开”为抓手,夯实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环节;以“挂图作战”为推手,盘活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并举” 高校师德 内部治理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3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从启蒙到解放:马克思早期思想话语的嬗变——以《德法年鉴》文本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王浩斌 杨梦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9,共19页
马克思早期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并经历了一个从启蒙到解放的话语嬗变阶段。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两篇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与《论犹太人问题》中,揭示了启蒙在主体性、客体性、方法论三重视域下的困境。从主体性困... 马克思早期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并经历了一个从启蒙到解放的话语嬗变阶段。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两篇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与《论犹太人问题》中,揭示了启蒙在主体性、客体性、方法论三重视域下的困境。从主体性困境来看,启蒙并未真正确立人的主体性,相反却使资本成为了社会主体。从客体性困境来看,启蒙国家并未真正实现人的平等与自由,人的权利不得不让位于现实政治。从方法论困境来看,启蒙后立足于个人主义的个体难以构建真正的社会共同体。结合当时的德国启蒙现实,马克思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来实现人的解放,这不仅为洞穿启蒙困境提供了现实的原则方法,也为我们当下反思自由、民主、平等等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思想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年鉴》 主体性 客体性 方法论 话语
下载PDF
理实一体 德法兼修——基于高阶能力培养的刑法总论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5
作者 鲍莹玉 陈树斌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0期35-40,共6页
教学团队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提出“理实一体、德法兼修,培养高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创新改革思路。即以“OBE成果产出”为导向倒推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以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创建理实一体的“双五环”教学模式;以德法兼修为目... 教学团队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提出“理实一体、德法兼修,培养高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创新改革思路。即以“OBE成果产出”为导向倒推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以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创建理实一体的“双五环”教学模式;以德法兼修为目标建设“四维度课程思政教育矩阵体系”;以综合能力评估为需要创新教学环境、改革课程考核体系。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形成了校内校外资源深度联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科竞赛等素能提升的系列综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实一体 德法兼修 高阶能力培养
下载PDF
德法兼修 厚德铸魂——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孙群 《科学咨询》 2024年第6期57-61,共5页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依法治国和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必要途径。当前法律职业伦理已被纳入法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核心课程,但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受到传统教学观念...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依法治国和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必要途径。当前法律职业伦理已被纳入法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核心课程,但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及标准固化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重视。因此,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无论是从课程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及标准等方面都需要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 教育教学改革 德法兼修
下载PDF
德法并治视域下师范院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
7
作者 康晨 李静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师范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高低不仅关乎未来教师队伍法治建设的成效,更直接影响未来青少年法治教育质量以及国家法治建设发展水平,因此,师范院校持续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至关重要。院校应在分析现有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现实基础上,立足于德... 师范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高低不仅关乎未来教师队伍法治建设的成效,更直接影响未来青少年法治教育质量以及国家法治建设发展水平,因此,师范院校持续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至关重要。院校应在分析现有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现实基础上,立足于德法并治视域,通过对接社会资源,引入多元主体,实践与理论并行,在校园内以“搭建智慧线上平台、开展菜单式普法活动、构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为主阵地,打造全过程、广覆盖的校园法治培育路径,切实增强校园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推动师范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高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并治 师范院校 学生 法治素养 提升路径
下载PDF
北大荒精神融入高职“德法课”的有效路径
8
作者 宋欢 《农场经济管理》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针对当前北大荒精神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北大荒精神传承的重要路径:学校教育——思政课教育,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指出北大荒精神与其相融合的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对理论课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路... 本文针对当前北大荒精神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北大荒精神传承的重要路径:学校教育——思政课教育,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指出北大荒精神与其相融合的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对理论课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精神 德法课” 有效路径
下载PDF
德法兼修的新时代公安法治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9
作者 博淑均 李美荣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维文版)》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公安法治后备人才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法治公安建设的现实需求。公安院校作为公安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这一重任。与一般院校法治人才培养不同,公安院校应结合“... 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公安法治后备人才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法治公安建设的现实需求。公安院校作为公安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这一重任。与一般院校法治人才培养不同,公安院校应结合“公安之德”与“公安之法”,从铸牢培养根基,夯实培养载体,拓宽培养渠道等方面,积极探索德法兼修的公安法治后备人才培养路径,为公安事业培育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法治后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修 新时代 公安法治后备人才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德法”课的价值意蕴
10
作者 刘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182-0185,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二十大”精神和"德法"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德法"课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将这种精神注入"德法"课程,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以及强化其法治观念,更... 本文旨在探讨“二十大”精神和"德法"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德法"课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将这种精神注入"德法"课程,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以及强化其法治观念,更是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找到本土的铸魂力量。通过创新课程设计的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使之在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中起到深远、积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德法”课 法治人才 法治教育 课程设计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下高校法科学生德法兼修的本质、渊源及理路
11
作者 向达 《教育评论》 2024年第4期129-137,共9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的确定必将触动法律组织、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法律体系、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变革。就教育方面而言,高校法科主要涉及契合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问题。...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的确定必将触动法律组织、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法律体系、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变革。就教育方面而言,高校法科主要涉及契合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问题。培育新时代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所需的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需要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本质意涵基础上寻求与德法兼修的内在关联,梳理德法兼修深厚的礼法渊源,并厘清高校法科学生德法兼修的理路逻辑,以实现理论回溯实践和实践检验并提升理论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高校法科 德法兼修
下载PDF
德法兼治益彰显赫
12
作者 陈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新时代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法兼治乃是我们新世纪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法治与德治,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德法兼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聚合力,刚柔并济,益彰显赫,推... 新时代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法兼治乃是我们新世纪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法治与德治,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德法兼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聚合力,刚柔并济,益彰显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德法兼治的中国之治借助数字化智能化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德法兼治 数字智能
下载PDF
“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目标下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13
作者 尹珊珊 谭正航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3-87,共5页
“德法兼修”是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素养。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是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首先,法学专业应基于学生学习和“德法兼修”养成规律,按照认知、巩固、深化与行动四个阶段有序构建课程思政... “德法兼修”是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素养。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是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首先,法学专业应基于学生学习和“德法兼修”养成规律,按照认知、巩固、深化与行动四个阶段有序构建课程思政教学阶段体系,形成全过程育人模式。其次,从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文件、整体规划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协同机制、打造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系等强化教学运行体系的“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功能。并从组织保障体系、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及激励保障机制等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保障体系,促进“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修”法治人才 法学专业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建设
下载PDF
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德法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14
作者 蒙新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61-064,共4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音乐欣赏课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学音乐欣赏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德法融合的有效实践。通过挖掘经典音乐作品中的德法内涵、引入当代流行音乐的德法思考,创新教学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音乐欣赏课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学音乐欣赏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德法融合的有效实践。通过挖掘经典音乐作品中的德法内涵、引入当代流行音乐的德法思考,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拓展教育资源与空间等,进一步实现德法融合教育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渗透,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音乐 欣赏课 德法融合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角下民办高校德法课程建设研究
15
作者 石爽 《华章》 2024年第11期0132-0134,共3页
高校应该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计划的实施。通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是一条不可回避的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个要素被定义为“基础性、战略性支... 高校应该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计划的实施。通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是一条不可回避的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个要素被定义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本文以“产教融合”为背景,重点分析民办高校应当如何将产教融合与德法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及德法课教师应当如何适应这一转变,保证德法课程教学因时因事因势而新,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先进思想的优秀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德法 民办院校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法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16
作者 白露 陈丹丹 谭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137-141,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更是文化精神瑰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高校“德法课”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首先,该文分析了将中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更是文化精神瑰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高校“德法课”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首先,该文分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法课”的必要性,包括传承创新文化的迫切需求及增强课程实效性;其次,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德法课”的内在契合性,特别是道德伦理观念、法治思想及人文精神的共通性;最后,通过探究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文化素养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融合平台缺失及资源利用不足,提出了融入的基本路径,包括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融合平台及整合社会资源,以期为高校“德法课”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德法课” 教学路径 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