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具身德育理论的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1
作者 孙晓晓 王海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127-129,134,共4页
具身德育理论主张德育的身体生成性,这与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以身体为载体来培养个人体育品德的内涵相吻合,赋予了传统德育宝贵的时代新意。该文基于具身德育理论,对红色体育文化传承进行功能转向和创新路径探索,将具身化德育理论充分融... 具身德育理论主张德育的身体生成性,这与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以身体为载体来培养个人体育品德的内涵相吻合,赋予了传统德育宝贵的时代新意。该文基于具身德育理论,对红色体育文化传承进行功能转向和创新路径探索,将具身化德育理论充分融入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去,为新时代实现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德育理论 红色体育文化 传承发展 创新路径
下载PDF
科尔伯格德育理论对高校体育课程道德教育的启示
2
作者 李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5期191-194,共4页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梳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发展,阐述科尔伯格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道德教育的历史存在,分析传统德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面临的困境,讨论科尔伯格德育理论对高校体育课程...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梳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发展,阐述科尔伯格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道德教育的历史存在,分析传统德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面临的困境,讨论科尔伯格德育理论对高校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的启示,为我国大学生道德养成提供借鉴意义。主要启示:发挥隐性课程资源优势,营造道德教育氛围;基于公正团体方法理论基础,探索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科尔伯格德育理论与传统德育思想相得益彰,共助道德教育发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德育实践育人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伯格德育理论 高校 体育课程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孙彩平,彭文超: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呼唤文化共契自觉
3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11期79-79,共1页
孙彩平,彭文超在《当代教育科学》2023年第8期《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呼唤文化共契自觉——一种对心理主义德育的矫正》一文指出,道德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文化自觉应该成为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的重要立场。以关注儿童精神成长的中国问... 孙彩平,彭文超在《当代教育科学》2023年第8期《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呼唤文化共契自觉——一种对心理主义德育的矫正》一文指出,道德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文化自觉应该成为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的重要立场。以关注儿童精神成长的中国问题为起点,超越西方心理学思路的德育局限,提炼日常伦理生活中独具民族特色的德育话语。具体而言,中国德育理论要实现对心理学化的超越,就要回到以文化共契为指向的中国德育传统,回到社会心理—心灵合一的建构框架中,以“大心灵”培育为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论 西方心理学 心理学化 心理主义 德育传统 彭文 文化心理结构 日常伦理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与德育理论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子良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网络环境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了转型期德育理论创新的步伐。近年来围绕着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研究很多,观点纷呈。总结此类研究观点可以概括出三种德育理论,即普遍主义的网络道德"底线伦理"理论、主体德育与自主型道德发展理论... 网络环境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了转型期德育理论创新的步伐。近年来围绕着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研究很多,观点纷呈。总结此类研究观点可以概括出三种德育理论,即普遍主义的网络道德"底线伦理"理论、主体德育与自主型道德发展理论、虚拟德育范式理论。这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网络道德 德育理论 德育理论创新
下载PDF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概述
5
作者 倪愫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7-41,共5页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以批判传统理论为起点。20世纪初,由杜威倡导的进步主义德育理论,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认知学派等,都是对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以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为代表的新传统德育理论,又以重振传统德育为己任,从而引...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以批判传统理论为起点。20世纪初,由杜威倡导的进步主义德育理论,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认知学派等,都是对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以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为代表的新传统德育理论,又以重振传统德育为己任,从而引发了传统德育理论与反传统德育理论之争。现代德育观念在理论渊源上与两大哲学思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无论是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都存在偏颇之处,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代德育理论必须要寻求两者的平衡和融合。新德育理论是在不断地总结和借鉴传统德育理论和现代德育理论各自的理论基础和长处的基点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分析现代西方德育理论时,一方面要批判其阶级实质和历史局限性,同时,也必须借鉴和汲取其合理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德育理论 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德育理论
下载PDF
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被引量:103
6
作者 王啸 鲁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20,共5页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这表现在: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确立,强调个性教育、责任教育,深入德育功能认识,反对道德灌输,以及把生活世界视为道德教育的根基等。
关键词 德育理论 科学化 人性化 发展趋势 个性教育 主体性德育
下载PDF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综述 被引量:22
7
作者 罗石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3,共7页
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社会道德问题促使西方德育研究成为热点,产生了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同时,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又影响和指导着现代西方的德育实践。本文概要介绍了理性主义和永恒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和改造主义、新托... 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社会道德问题促使西方德育研究成为热点,产生了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同时,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又影响和指导着现代西方的德育实践。本文概要介绍了理性主义和永恒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和改造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论 道德思想
下载PDF
开放德育:开放社会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模式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月细 王守恒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8,共5页
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推动着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变,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特征对传统封闭型德育提出了构建开放型德育的要求。开放德育对封闭型德育的取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在德育领域的反映,也是德育适应当今社会和世界... 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推动着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变,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特征对传统封闭型德育提出了构建开放型德育的要求。开放德育对封闭型德育的取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在德育领域的反映,也是德育适应当今社会和世界文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本质特征要求的表现,是我国传统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社会 开放德育 德育理论 德育模式
下载PDF
体谅与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来自体谅关心德育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红菊 岳远彬 栗晓冬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9-60,共2页
本文从体谅关心德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入手,提出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点启示:关心群体、体谅个体,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注重情感、真诚对话,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创设情境、注重实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整合力量、形成... 本文从体谅关心德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入手,提出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点启示:关心群体、体谅个体,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注重情感、真诚对话,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创设情境、注重实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整合力量、形成氛围,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谅关心德育理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中西方德育理论和内容的异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余华 何善秀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中西方德育无论是在德育理论还是德育内容上都存在较大差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 德育理论 德育内容 中西方 异同 中国 差别 借鉴 国情 经验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毕明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封闭德育到开放德育、从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德育理论
下载PDF
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应用局限简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伟武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6-117,共2页
生活德育让学校从知性德育的说教王国走出并回归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去创造新生活,从而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但生活德育理论所固有的局限性却制约着生活德育的生动实践,使之生成应用上的局限,即德育目标的局限性、... 生活德育让学校从知性德育的说教王国走出并回归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去创造新生活,从而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但生活德育理论所固有的局限性却制约着生活德育的生动实践,使之生成应用上的局限,即德育目标的局限性、德育手段的局限性和德育对象的局限性。建立以"三德"为主导,以"人本"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实现德育手段和德育模式多样化发展,实施"六个结合",推动德育教育科学化、生活化和持续化发展是克服这一局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德育 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理论 应用局限 “六个结合”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主题嬗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忠华 叶雨涵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1,共8页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的四十年。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德育理论研究在各个时期都有明确的主题与之相适应,四十年来德育研究主题的嬗变大体上遵循科学化研...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的四十年。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德育理论研究在各个时期都有明确的主题与之相适应,四十年来德育研究主题的嬗变大体上遵循科学化研究-现代化研究-人性化研究-生活化研究的逻辑。每个研究主题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我国德育理论多元发展的特征。全面梳理、考察分析与反思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丰富发展德育理论、改善德育实践和今后加强德育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德育理论 科学化研究 现代化研究 人性化研究 生活德育
下载PDF
对高校德育理论几个基本问题的思索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林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5-11,共7页
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了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上 ,从而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 ,不仅高校德育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 ,而且高校德育理论也必... 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了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上 ,从而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 ,不仅高校德育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 ,而且高校德育理论也必须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高校传统德育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把道德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 ;把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混为一谈 ;忽视个人利益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片面强调集体或整体利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理论 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 利己动机
下载PDF
德育理论的中国探索与转型之路(1949—2019)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9,共1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型和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化"改造再到中苏关系解体之后的"中国化"探索,从"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德育理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型和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化"改造再到中苏关系解体之后的"中国化"探索,从"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德育理论研究在波折中不断前进,在波折中不断探索,实现着自身的现代转型及改革创新.新世纪以来,中国德育学者继续开展德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更加注重在本土教育语境及现实问题背景下展开中国德育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的创新,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原创性与实践引领性的德育模式,展现了多元开放姿态下的学术争鸣与学术创造.展望未来,中国德育理论研究必将在中西方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走向深化和拓展,并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话语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德育理论 德育话语体系 德育转型
下载PDF
全国德育理论重点课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时忠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65,共2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德育学科规划组,于1999年1月13日至15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德育理论重点课题交流与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德育理论专家、学者共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德育的...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德育学科规划组,于1999年1月13日至15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德育理论重点课题交流与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德育理论专家、学者共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德育的本质内涵、道德教育哲学、市场经济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论 研讨会 德育本质 内涵 德育哲学 市场经济 学校德育 德育模式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德育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典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20世纪是西方德育理论空前活跃和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德育流派,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理论特色和实践价值取向。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德育理论,以及在其指导下西方所进行的德育实践与尝试,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德... 20世纪是西方德育理论空前活跃和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德育流派,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理论特色和实践价值取向。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德育理论,以及在其指导下西方所进行的德育实践与尝试,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创新我国德育实践的思维与方法,不断提升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西方德育理论 发展 启示
下载PDF
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过程研究——以人大复印资料《G1教育学》(1981~2005)为研究样本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炎轩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以我国人大复印资料《G1教育学》(1981-2005)所转载的德育论文及其引用著作文献为主要研究样本,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或阶段:1981~198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1989~199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 以我国人大复印资料《G1教育学》(1981-2005)所转载的德育论文及其引用著作文献为主要研究样本,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或阶段:1981~198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1989~199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1999~2005是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性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论发展 中心课题的转移
下载PDF
熔铸“知识公器”和闪耀“文化灵光”--德育理论研究的两种功能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峻杉 侯前伟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33-40,共8页
新时代的德育研究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研究范式和功能,并加以方法论层面的优化。"知识生产"的视角发人深思,但其暗含的对差异性和原创性的追求,可能会把德育理论研究带往一条"知性"路线和碎片化的境地。寻找其他可... 新时代的德育研究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研究范式和功能,并加以方法论层面的优化。"知识生产"的视角发人深思,但其暗含的对差异性和原创性的追求,可能会把德育理论研究带往一条"知性"路线和碎片化的境地。寻找其他可兹补充的视角或功能描述,从而形成整全的视域,就成为值得探索的问题。先秦时期的"文化"意涵以及当代中国鲁洁教授等学者的德育研究,都启迪了一种新的"文化"视角的可能性。本文将区别于"知识生产"视角而反映"文化"传递路径的视角,概括为"文化诠释",其强调的内容,既有根植于人类文明基础的宏大视野和境界本根之论,也有直指人心、精微灵动之"文光"。"知识生产"与"文化诠释"这两种视角相映成趣,对其来源、目标、相关隐喻、功能、评价标准等的对照比较可以将这两种视角的特点和价值阐释得更为清楚。这两种视角也反映了德育理论研究的两种功能或取向需要相互关联和彼此圆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文化诠释 文以载道 德育理论 方法论反思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德育理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走向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宝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37-45,共9页
中国德育理论70年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知性德育理论阶段、自性德育理论阶段、关系德育理论阶段,中国德育理论发展是三者彼此迭代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是收缩型社会、城市型社会、消费社会、碎片化社会与生态化社会,其对中国... 中国德育理论70年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知性德育理论阶段、自性德育理论阶段、关系德育理论阶段,中国德育理论发展是三者彼此迭代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是收缩型社会、城市型社会、消费社会、碎片化社会与生态化社会,其对中国德育理论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唤醒国族伦理、关注市民公德、提升消费德性、增进道德整合与构筑共生格局。面向未来,中国德育理论发展应确立面向中国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定位系统,构建扎根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系统,探究涵养“中国人”心性的方法体系,研制瞄准中国道德问题的道德改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中国德育理论 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 德育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