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心内畸形的产前超声观察
1
作者 汤梦霞 他林昆 +3 位作者 黄燕玲 陆永萍 李祥碧 杨家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合并心内畸形类型及妊娠演变。方法 基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影像采集及病例系统中9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病例资料,回顾分析胎儿合并的心内、外畸形类型,妊娠结局。结果 (1)76例(84.4%)胎儿在22~24周... 目的 探讨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合并心内畸形类型及妊娠演变。方法 基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影像采集及病例系统中9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病例资料,回顾分析胎儿合并的心内、外畸形类型,妊娠结局。结果 (1)76例(84.4%)胎儿在22~24周系统超声检查时诊断PLSVC,14例(15.6%)胎儿在晚孕期发现;(2)90例胎儿中,合并心内异常26例(28.9%),合并心外异常21例(23.3%),未合并异常50例(55.5%);(3)心内异常以主动脉弓缩窄或弓发育不良最常见(34.6%),其次为室间隔缺损(26.9%),心外异常以单脐动脉最常见(15.6%)。结论 永存左上腔静脉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密切;对于发现PLSVC的胎儿,孕期加强心功能观测;产前超声筛查在四腔及三血管切面基础上增加无名静脉切面,提高PLSVC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左上腔静脉 产前超声检查 心内畸形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方法研究
2
作者 黄慧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在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31例,分为选择性顺行脑灌组(DHLF组)和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组),其中DHLF组18例,DHCA组13例。统计分析两组术中体外循环转流... 目的研究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在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31例,分为选择性顺行脑灌组(DHLF组)和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组),其中DHLF组18例,DHCA组13例。统计分析两组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情况、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再缩窄发生率。结果DHLF组患儿的最低肛温高于DHCA组(P<0.05),DHLF组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短于DHCA组(P<0.05);DHLF组术后24h胸引流量少于DHCA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DHCA组,DHLF组和DHCA组患儿均未出现截瘫、肌张力增高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4/18)、23.07%(3/1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DHLF组和DHCA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再缩窄情况。结论与DHCA技术相比,DHLF在小儿CoA合并心内畸形矫治中能减少降温程度、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及机械通气时间,更有利于脏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选择性顺行脑灌 深低温停循环 小儿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成珪 肖诗亮 +4 位作者 董念国 孙宗全 杨辰垣 周诚 邱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用3种术式共行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矫治18例。分期手术4例,一期主动脉缩窄修复,Ⅱ期室间隔缺损闭合(组Ⅰ);双切口一期手术8例,在循...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用3种术式共行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矫治18例。分期手术4例,一期主动脉缩窄修复,Ⅱ期室间隔缺损闭合(组Ⅰ);双切口一期手术8例,在循环阻断或局部灌注心肺转流下行主动脉缩窄修复和室间隔缺损闭合(组Ⅱ);正中切口一期手术6例,正中开胸非心肺转流下缩窄修复,同期闭合室间隔缺损(组Ⅲ)。结果组Ⅰ中死亡3例,1例出血心跳骤停,2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组Ⅱ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组Ⅲ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2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残余轻度主动脉缩窄,组Ⅱ2例、组Ⅲ1例,均无症状且无需再次手术。各组均未发现体循环高血压、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手术策略主要根据心内畸形和缩窄病变特点决定,能一期手术矫治者最好一期手术,其效果优于分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分期手术 一期手术
下载PDF
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矫治 被引量:6
4
作者 陶麒麟 陈张根 +4 位作者 贾兵 李炘 叶明 沈华 钟慧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总结婴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28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者行一期手术矫治。CoA为导管前型18例,邻近或正对导管处10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6例,动脉导管未闭22例。合... 目的总结婴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28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者行一期手术矫治。CoA为导管前型18例,邻近或正对导管处10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6例,动脉导管未闭22例。合并的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5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D-TG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采用左胸后外侧联合胸骨正中切口(双切口)径路手术12例,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单一切口)手术16例。采用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20例,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4例,左锁骨下动脉翻转扩大成形术4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7h~13d,住ICU时间3~18d。因术后心脏扩大延迟48~72h关胸4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3例,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术后下肢收缩压高于上肢10~20mmHg18例(64.3%),收缩压上、下肢相差不大8例(28.6%),上肢分别高于下肢15mmHg和20mmHg2例(7.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50个月,1例D-TGA/VSD患者因重度三尖瓣反流、肺部严重感染和呼吸功能衰竭于术后3个月死亡;其余27例患者恢复顺利。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1例采用端端吻合法、1例采用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在CoA纠治处仍存在压差,分别为25mmHg、28mmHg,均未再次手术。结论一期手术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可以缩短疗程,有利于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可采用单一胸骨正中切口或胸骨正中联合左胸后外侧切口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Ⅰ期手术纠治 被引量:6
5
作者 陶曙光 王建明 +3 位作者 杨仕海 谷疆蓉 韩剑刚 宋海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34-536,559,共4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6±0.9)岁(6 d~3岁),平均体质...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6±0.9)岁(6 d~3岁),平均体质量(7.2±2.5)kg(2.8~12kg)。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3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同时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手术方法采用双切口I期纠治5例,正中切口I期纠治3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翻转法(8例)、人工补片法(6例)、端端吻合法(15例)、端端吻合+补片法(13例)。结果:本组42例中,死亡1例,术后9 d死于肺部感染,病死率2.4%。术后均复查心脏彩超显示降主动脉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3例提示降主动脉内仍存在20~40 mmHg(1 mmHg=0.133 kPa)压差,心脏彩超示吻合口处狭窄,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采用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方法经胸骨正中切口I期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彻底切除缩窄段及导管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Ⅰ期手术
下载PDF
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6 位作者 闵家新 王学峰 钟前进 刘欲团 陈柏成 陈进劲 曾祥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 探讨合并心内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外科治疗 ,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6 3例患者 ,分别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 ,或体外循环辅助下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 ,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早期死亡 ... 目的 探讨合并心内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外科治疗 ,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6 3例患者 ,分别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 ,或体外循环辅助下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 ,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早期死亡 3例 (4.76 % )。发生呼吸衰竭 7例 ,肾功能衰竭 1例 ,严重室性心律紊乱 1例。 6 0例痊愈出院 ,随访 2个月至 8年 ,恢复良好。结论 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 ,浅低温心脏跳动下经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 ,同时矫正心内畸形疗效优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畸形 PDA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莫绪明 谷兴琳 +5 位作者 戴约 钱龙宝 夏建海 任振 张儒舫 顾海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7-609,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PD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70例,其中同时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H)47例。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同期根治和分期手术两组。结果 分期手术... 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PD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70例,其中同时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H)47例。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同期根治和分期手术两组。结果 分期手术组31例患儿结扎PDA及0.5~2年后17例行心内手术,死亡2例;同期根治组139例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于围术期死亡8例,远期死亡2例。总病死率7.1%(12/170),其中合并重度PH者死亡率12.8%(6/47);手术死亡率与病种、年龄、体重、PH程度等明显相关。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把握最佳手术时机、避免发生严重PH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尽量减少心脏切口、防止发生气栓、保护术后心功能和术后PH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畸形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1期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冲 伯平 +1 位作者 司安家 程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4月共手术治疗Co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2例,其中合并VSD 2例,ASD 3例,VSD+PDA 7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全组均行一期矫治,1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后外侧切口...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4月共手术治疗Co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2例,其中合并VSD 2例,ASD 3例,VSD+PDA 7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全组均行一期矫治,1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后外侧切口进行矫治,11例行胸骨正中单一切口。其中8例患者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或端侧吻合,3例患者补片扩大成形,1例行人工血管植入。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顺利出院。随访3~40月,术后恢复良好。超声复查无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处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手术策略主要根据心内畸形和缩窄病变特点决定,应视病变长短、并发症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避免复发及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畸形纠治的前景 被引量:3
9
作者 阮秀璇 江国健 +4 位作者 郑振雄 张和英 林榕 翁国星 黄志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 (VATS)下心内畸形纠治术的前景作初步评估。方法  17例VATS下心内畸形纠治术 ,房间隔缺损 (ASD) 13例 ,室间隔缺损 (VSD) 4例 ;年龄 13~ 4 5岁 ,体重 31.5~ 6 0kg与同时期成人先心病常规体外循环 (CPB)病例 16例 ...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 (VATS)下心内畸形纠治术的前景作初步评估。方法  17例VATS下心内畸形纠治术 ,房间隔缺损 (ASD) 13例 ,室间隔缺损 (VSD) 4例 ;年龄 13~ 4 5岁 ,体重 31.5~ 6 0kg与同时期成人先心病常规体外循环 (CPB)病例 16例 (ASD和VSD各 8例 )分为A ,B两组行多参数对比 t检验。结果 年龄 ,体重 ,心胸比例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上腔静脉阻断时间 ,下腔静脉阻断时间 ,术后在ICU带管时间和滞留时间 ,术后到出院时间A、B两组间无差别。而停机后关胸时间、术后主诉伤口疼痛例数 ,镇痛药用量及术后 2 4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A组显著优于B组。 33例无死亡。结论 VATS心内畸形纠治术是一项较新的技术 ,与传统心脏外科相比已显示其优越性 ,但此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体外循环 心内畸形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弓畸形合并心内畸形外科手术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彬彬 张卫达 +2 位作者 张雪花 薛楚卿 王晓武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786-787,共2页
主动脉弓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约占1%-4%[1]。主动脉弓畸形包括主动脉弓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右位主... 主动脉弓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约占1%-4%[1]。主动脉弓畸形包括主动脉弓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右位主动脉弓、先天性血管环和悬带,其中COA和IAA较为常见,这两种畸形常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畸形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弓离断 心内畸形 室间隔缺损 心血管畸形 主动脉峡部 主动脉弓缩窄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双孔二尖瓣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凤梧 陈子英 +5 位作者 谢英奎 刘绍贤 刘苏 陈立华 张文立 张天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9-41,共3页
双孔二尖瓣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石凤梧陈子英谢英奎刘绍贤刘苏陈立华张文立张天舒自1989年10月~1996年3月手术治疗罕见双孔二尖瓣畸形合并其它心脏畸形6例。其中合并部分性房室管畸形3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 双孔二尖瓣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石凤梧陈子英谢英奎刘绍贤刘苏陈立华张文立张天舒自1989年10月~1996年3月手术治疗罕见双孔二尖瓣畸形合并其它心脏畸形6例。其中合并部分性房室管畸形3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畸形 心内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宪平 王胜利 +3 位作者 胡型锑 杨美高 赵曙光 赵琦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总结 4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2例均一期手术治疗 ,采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 ,先切开肺动脉处理动脉导管 ,然后纠正心内畸形。结果 :治愈 41例 ,死亡 1例 ;并发灌注肺综合征 1例 ,无脑气栓发生 ;术... 目的 :总结 4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2例均一期手术治疗 ,采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 ,先切开肺动脉处理动脉导管 ,然后纠正心内畸形。结果 :治愈 41例 ,死亡 1例 ;并发灌注肺综合征 1例 ,无脑气栓发生 ;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PDA遗留 1例 ,直径 2mm ;术前漏诊 12例在术中发现 11例PDA。结论 :PDA合并心内畸形时术前易漏诊 ,术前诊断宜慎重 ,术中应加强心内外探查 ;一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等技术可避免脑气栓、灌注肺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外科手术 心内畸形
下载PDF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34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巍 胡建国 尹帮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3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外科治疗的 3 4例成人PDA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3 2例痊愈 ,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1例死于出血 ,死亡率 5 ... 目的 :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3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外科治疗的 3 4例成人PDA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3 2例痊愈 ,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1例死于出血 ,死亡率 5 9% ;随访复查心脏B超 ,导管无再通 ,房室间隔无残余分流。结论 :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 ,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术 ,加强术后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畸形 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辛 吴骏 洪伟 《云南医药》 CAS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心内畸形 动脉导管未闭 并发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云清 吴慧兰 马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250-251,共2页
目的总结一例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A)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此例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A)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患儿的护理过程。主要包括:术前、术后护理特点,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详细、必要的出院健康维... 目的总结一例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A)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此例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A)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患儿的护理过程。主要包括:术前、术后护理特点,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详细、必要的出院健康维护指导等。结果采用一期根治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其它心内畸形病种少见,病情复杂,自然死亡率高,尽早手术可提高生存率。术前、术后给予针对性强,有计划的、有效的护理手段,提高治疗效果。术后随着时间延长,生存率有下降趋势,因此必须提供详细、充足、指导性强的健康维护知识,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中断 心内畸形 先天性 健康维护 患儿 护理经验 生存率 术后恢复 术前 根治手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振斌 周光华 +1 位作者 王哲 陈安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3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畸形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婴儿主动脉缩窄或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完全一期手术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冰 徐岩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606-608,共3页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以及主动脉弓中断常伴发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室流出道狭窄、右室双出口、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等心内畸形而危及患儿生命需尽早手术治疗。目前,外科手术策略已从以往的...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以及主动脉弓中断常伴发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室流出道狭窄、右室双出口、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等心内畸形而危及患儿生命需尽早手术治疗。目前,外科手术策略已从以往的分期手术转变为经胸骨正中切口完全一期手术。完全一期手术优点为:可一次解决所有心脏畸形;立即恢复正常的解剖及生理;能确切地解除横弓发育不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一期手术 心内畸形 术后护理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左室流出道狭窄
原文传递
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双梅 谢庆 韩盖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纠治的护理配合。方法全组均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微流量(DHLF)方法,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并发的心内畸形。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6~243min,主动脉阻断时...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纠治的护理配合。方法全组均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微流量(DHLF)方法,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并发的心内畸形。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6~2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169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0~62min;术后15例上下肢无压力阶差,下肢血压低于上肢2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例;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5.26%。结论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和并发心内畸形,可同时纠治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术中建立上下肢测压,维持循环稳定;精确监测鼻咽温、肛温,使用温控垫同步复温等深低温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纠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经胸骨正中切口 主动脉阻断时间 深低温微流量 深低温停循环 肺功能恢复 护理配合 转流时间 体外循环 循环时间 压力阶差 手术死亡 主动脉弓 发育不良 手术时间 循环稳定 手术成功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附125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建海 莫绪明 +5 位作者 谷兴琳 戴约 钱龙宝 任振 张儒舫 顾海涛 《交通医学》 2002年第6期644-645,共2页
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心内畸形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PD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 12 5例 ,其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PH) 3 3例。按病情分同期根治和分期手术两组。结果 :分期手术组 3 1例结扎PDA ,术后 0 .5~ 2年... 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心内畸形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PD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 12 5例 ,其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PH) 3 3例。按病情分同期根治和分期手术两组。结果 :分期手术组 3 1例结扎PDA ,术后 0 .5~ 2年有 17例行心内手术 ,死亡 2例 ;同期根治组 94例行心内直视手术 ,围术期死亡 7例 ,远期死亡2例。总死亡率 8.8% (11/12 5 ) ,期中合并重度PH死亡率 18.2 % (6/3 3 ) ;手术死亡率与病种、年龄、体重、PH程度等明显相关。结论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术式、把握手术时机、避免严重PH是手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畸形 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合并症 儿童
下载PDF
右胸外侧小切口用于先天性单纯心内畸形矫治术
20
作者 张泽伟 李建华 +5 位作者 胡劲 朱雄凯 俞建根 姜力骏 林茹 舒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单纯心脏畸形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该切口体外循环手术25例,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12例。同期纠正合并畸形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右流出道狭窄2例。结果全...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单纯心脏畸形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该切口体外循环手术25例,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12例。同期纠正合并畸形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右流出道狭窄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结论认为这种切口具有损伤小,疤痕小和隐蔽,不引起胸骨鸡胸畸形,美观效果好。除复杂心脏畸形外,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矫治某些单纯心脏畸形或可作为传统手术方式的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 小切口 先天性 矫治术 心内畸形 心脏畸形 疤痕 补充 替代 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