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超声技术及其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俊 Jens Erik Nielsen-Kudsk(综述) 方丕华(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9-624,共6页
心内超声技术是将超声探头经股静脉途径送至心腔内,近距离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与传统的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比,心内超声的探测声窗不受心外组织结构的干扰,图像质量更加清晰。随着心内超声图像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图像融合技... 心内超声技术是将超声探头经股静脉途径送至心腔内,近距离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与传统的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比,心内超声的探测声窗不受心外组织结构的干扰,图像质量更加清晰。随着心内超声图像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图像融合技术发展,心内超声已成为复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超声 心律失常 介入诊疗 技术
下载PDF
心内超声在心脏介入电生理学中的作用
2
作者 胡晓丹 雷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第8期547-549,共3页
近几年心内超声(ICE)在国外已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ICE在心脏介入电生理中的应用和发展。研究发现,ICE能在检查过程中准确清晰地显示解剖部位和导管位置,与其他方法相比.ICE心内超声用于心脏介入电生理中有更高的安全性... 近几年心内超声(ICE)在国外已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ICE在心脏介入电生理中的应用和发展。研究发现,ICE能在检查过程中准确清晰地显示解剖部位和导管位置,与其他方法相比.ICE心内超声用于心脏介入电生理中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超声 介入电生理学 房颤 消融
下载PDF
单纯心内超声介导房间隔穿刺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澎 刘政 +10 位作者 韩振国 Biju Mathew Ismail Dairywala Dana Bowie Mani Vannan William F Armstrong 唐红伟 刘延玲 程克正 张技革 刘汉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本实验采用最新的心内超声技术 ,研究单纯超声心动图介导经皮房间隔穿刺术的可能性。方法  8条麻醉犬经右颈外静脉穿刺插入心内超声心动图探头 ,右股静脉穿刺行房间隔穿刺术。使用球囊导管扩张房间隔卵圆孔制造房间隔缺损。术中... 目的 本实验采用最新的心内超声技术 ,研究单纯超声心动图介导经皮房间隔穿刺术的可能性。方法  8条麻醉犬经右颈外静脉穿刺插入心内超声心动图探头 ,右股静脉穿刺行房间隔穿刺术。使用球囊导管扩张房间隔卵圆孔制造房间隔缺损。术中测量球囊的直径 ,房间隔缺损直径以及过隔血流。术后心脏行病理学检查与术中结果对照。结果 在单纯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所有犬均成功行房间隔穿刺并扩张制造房间隔缺损 ,平均手术时间为 37± 8.6min。心内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描述导管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即时评价房间隔缺损的大小以及过隔血流。球囊直径为 1 0 .0 2± 0 .79cm ,体外测量值 1 2 .41± 0 .0 2cm ,P <0 .0 5。术中房间隔缺损大小 (4.4± 0 .85cm )与术后病理 (4.38± 0 .88cm)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超声心动图 经房间隔穿刺术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心内超声技术在心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俊 方丕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心血管超声技术在心脏介入诊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TTE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容易... 心血管超声技术在心脏介入诊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TTE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容易受到含气的肺组织等其他心脏周围结构的影响,故TTE不能清晰显示远离探头的心房结构和近端心尖部结构。TEE可从食管显示心腔结构,特别是左心耳和瓣膜结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TEE检查,以及存在麻醉和潜在的食管损伤/穿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内超声
下载PDF
心内超声心动图及其临床应用
5
作者 章之川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4期221-223,共3页
随着超声导管探头的不断更新,使心内导管超声显像对心脏解剖更精确定位,引导心内心电定位射频消融治疗,从而为电生理诊治疾病提供了高质量的显像监控。
关键词 心内导管超声 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玉和 林瑶 +16 位作者 刘俊 赵洋 程敏 曹思敏 李晓枫 刘晓宁 申玉静 彭超 王凤娟 蔡迟 王靖 张竞涛 唐闽 楚建民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发作患者在局麻下完成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经皮左心室心内... 目的:探讨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发作患者在局麻下完成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经皮左心室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记录消融相关参数与病损参数。术前、术后住院期间与术后3个月随访期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15)岁,男性6例,5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曾行冠状动脉间隔支酒精消融。肥厚心室肌累及范围:6例单纯累及室间隔,1例累及室间隔和前壁,1例累及室间隔和后乳头肌肥大、4例累及室间隔+前壁+下壁。7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成功(其中2例经房间隔途径失败),5例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成功(其中3例经主动脉途径失败)。平均消融功率(37±3)W,平均消融累计时间(916±728)s,平均消融表面积(1.14±1.16)cm^2,平均消融深度(4.5±3.7)mm。1例患者消融术中发生心肌组织气爆现象,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中位数)23.5(第5和第95百分位数:1.0,84.0)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继续下降14(1,59)mmHg,较入院时总体下降37(2,78)mmHg,平均降幅36.4%(2.8%,80.4%)。随访期间11例患者无晕厥发作,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发作;所有患者均无心脏传导系统受损的心电图表现。结论: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内超声 射频消融 晕厥
下载PDF
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4
7
作者 华伟 楚建民 +3 位作者 唐闽 姚焰 欧阳非凡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4-637,共4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类因编码肌小节或肌原纤维的基因突变引发的以室间隔或心尖部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0.2%,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这个数值;室间隔肥厚可伴或不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类因编码肌小节或肌原纤维的基因突变引发的以室间隔或心尖部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0.2%,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这个数值;室间隔肥厚可伴或不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使左心室射血受阻,从而在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下)形成跨瓣压差,即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一般将静息或诱发时经超声多普勒测算的LVOTPG≥30 mmHg(1 mmHg=0.133 kPa)定义为梗阻[1]。大约只有20%~30%的患者静息状态下LVOTPG升高达标,70%的患者是在运动或药物诱发下才会出现LVOTPG升高[2],其中蹲起的诱发敏感性高于硝酸酯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晕厥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内超声导管
下载PDF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超声自发显影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忠东 王瑞英 +5 位作者 聂明 李桂芹 吴进 邱枫 李兢 李家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05-605,共1页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超声自发显影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杜忠东王瑞英聂明李桂芹吴进邱枫李兢李家宜心内超声自发显影(SEC)是心腔内旋涡、烟雾样自发回声现象,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等疾病[1]。晚近有报道成...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超声自发显影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杜忠东王瑞英聂明李桂芹吴进邱枫李兢李家宜心内超声自发显影(SEC)是心腔内旋涡、烟雾样自发回声现象,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等疾病[1]。晚近有报道成人心肌病超声检查时可探及SEC,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心内超声显影 发生率
原文传递
心内超声导管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中的优势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漠水 张福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标测技术已是当代的主流技术,三维标测可重建心脏三维结构,并与心电学有效结合,有助于术者快速确定各种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并直观、精准地定位有效靶点并消融,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X线量。但是三维...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标测技术已是当代的主流技术,三维标测可重建心脏三维结构,并与心电学有效结合,有助于术者快速确定各种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并直观、精准地定位有效靶点并消融,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X线量。但是三维标测所构建的心脏三维结构与实际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在一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中有一定局限性。近几年来,心内超声导管逐步发展,并与三维标测系统密切结合,弥补了单纯三维标测的不足,在一些特殊心律失常的消融中凸显了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标测 心内超声导管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心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左心耳封堵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10
作者 刘俊 Jens Erik Nielsen-Kudsk 方丕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经皮左心耳介入封堵术已经成为脑卒中与出血均高危的房颤患者的重要处理方法之一。传统手术模式是在全麻+食管超声指导下完成,而采用心内超声技术则可以在局麻下完成。临床研究证实采用心内超声指导下进行左心耳介入封堵不仅安全有效,... 经皮左心耳介入封堵术已经成为脑卒中与出血均高危的房颤患者的重要处理方法之一。传统手术模式是在全麻+食管超声指导下完成,而采用心内超声技术则可以在局麻下完成。临床研究证实采用心内超声指导下进行左心耳介入封堵不仅安全有效,还能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在心内超声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术中心脏CT图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术前CT测量左心耳相关参数对于选择合适的封堵器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内超声 综述 食管超声 左心耳 封堵
原文传递
心内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标测心脏传导系统心肌兴奋(摘要)
11
作者 尹立雪 蔡力 +2 位作者 李春梅 邓燕 罗芸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年第2期34-34,共1页
目的 应用具有高分辨率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标测心脏传导系统电兴奋诱导的心肌收缩,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和范围。 方法 5条狗开胸模型。通过11F血管鞘从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10F心内超声导管分别置留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和右... 目的 应用具有高分辨率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标测心脏传导系统电兴奋诱导的心肌收缩,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和范围。 方法 5条狗开胸模型。通过11F血管鞘从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10F心内超声导管分别置留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和右心室腔内。刺激电极随机置入心室壁内(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首先,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窦房结、右心房壁、房室交界区、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的解剖结构。其次,采用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获取窦性心律上述各点的心肌速度和加速度二维、M型和脉冲频谱图像。再次,在心室起搏时记录心肌速度和加速度起始和分布,其心肌机械兴奋的空间部位和时相分别与刺激电极的部位与电刺激时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系统 组织多普勒显像 超声显像 速度和加速度 心肌兴奋 四川省人民医院 房室交界区 心内超声 超声研究 电刺激
下载PDF
超声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
12
作者 刘向龙 孙许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445-1445,共1页
关键词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超声检查
下载PDF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对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敏良 李秀芳 +1 位作者 安培莉 师琼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320-1321,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对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Vol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800例高危孕妇进行检查,其中26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内膜垫缺损,再应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进行容积数据重建研究并脱机...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对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Vol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800例高危孕妇进行检查,其中26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内膜垫缺损,再应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进行容积数据重建研究并脱机回顾性分析,后与尸检或生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与常规超声在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中的准确率分别为92.42%、89.6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三维超声检查时间短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较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获得更多的切面,可在较短时间内准确、直观显示胎儿心内膜垫缺损,是能准确、简便地诊断胎儿期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垫缺损/超声检查 胎儿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
下载PDF
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伴一侧肾发育不良超声表现1例
14
作者 马艳敏 关华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8964-8964,共1页
关键词 心内膜垫缺损/并发症/超声检查 肾疾病/并发症/超声检查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胎儿 人类
下载PDF
心内三维超声指导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鹤 刘育 +4 位作者 赵庆彦 杨波 林逸贤 江洪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1期91-92,共2页
患者男性,75岁,因持续性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但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经股静脉途径将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置入右房,指导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及超声测量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型号为LAA-... 患者男性,75岁,因持续性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但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经股静脉途径将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置入右房,指导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及超声测量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型号为LAA-2430封堵器,再次心内超声和左心耳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卒中 左心耳 封堵 心内超声
原文传递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卫海燕 金兰中 +3 位作者 马桂琴 王芳韵 郑淋 张鑫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6期8851-8851,共1页
目的探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0-03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65例EFE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特点。结果 65例患儿均出现心脏增大、左室心内膜弥漫性增厚、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0-03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65例EFE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特点。结果 65例患儿均出现心脏增大、左室心内膜弥漫性增厚、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减低,5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大小、心内膜厚度、评估心功能改变,在EFE早期确诊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航 李越 +2 位作者 王瑶 郭亮 张艳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5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证实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微生物学检验及术中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n=34,81.0%)高于血培养阳性率(n=...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证实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微生物学检验及术中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n=34,81.0%)高于血培养阳性率(n=17,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对心脏基础病因和心脏并发症的判断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基础病因及心脏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人类
原文传递
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密淑 胡芯端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尸解或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对照,并进一步分析.结果 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中,5例伴有其他复杂严重畸形,...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尸解或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对照,并进一步分析.结果 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中,5例伴有其他复杂严重畸形,胎儿均已引产,其中4例进行尸检,尸检结论与超声检查完全一致,1例引产后未进行尸检,另1例经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结论 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在超声心动图上有特征性改变,因此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及早终止妊娠,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促进优生优育具有极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产前诊断 心内膜垫缺损/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iabetic foot syndrome: A long-term follow-up 被引量:1
19
作者 Gianluca Rigatelli Paolo Cardaioli +3 位作者 Fabio dell'Avvocata Massimo Giordan Giovanna Lisato Francesco Mollo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8-81,共4页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global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220 diabetic patients (78.5 ±15.8 years, ...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global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220 diabetic patients (78.5 ±15.8 years, 107 females, all with Fontaine Ⅲor Ⅳclass) who were referred to our centre for diabetic foot syndrome and severe limb ischemia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0.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a team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s and diabetologists in order to assess presence of concomit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nd eventual need fo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Stress-echo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diagnostic peripheral angiography. Patients with indications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submitted to combined diagnostic angiography and then to eventual staged peripheral and coronary interventions.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d foot transcutaneous oximetry of 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 (TcPO2)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were performed as well as stress-echocardiography and combined cardiologic and diabetic examination at 1 and 6 month and yearly. Results Stress-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94/220 patients and resulted positive in 5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mbined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ngiography. In the rest of 126 patients, combined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directly for concomitant signs and symptom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35 patient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was judged necessary in 85/129 patients and was performed percutaneously after peripheral interventions in 72 patients and surgically in 13 patients. For Diabetic foot interventions the preferred approach was ipsilateral femoral antegrade in 170/220 patients (77.7%) and contralateral cross-over in 40/220 patients (18.8%) and popliteal retrograde + femoral antegrade in 10/220 patients (4.5%). Balloon angioplasty was performed in 252 legs (32 patients had bilateral disease): the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 in 239/252 legs with an immediate success rate of 94.8% a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cPO2 and ABI with ulcer healing in 233/252 legs (92.4%). Freedom from major amputation was 82.8% at a mean follow-up of 3.1 ±1.8 years (range 1 to 5 years) whereas survival was 88%. Conclusions Global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syndrome patients seems to lead to an high immediate success and limb salvage rates and increasing survival compared to historical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NTION ANGIOPLASTY DIABETES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