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的初步构建
1
作者 笃铭丽 陈松文 +3 位作者 朱丽 姚娴凤 叶磊 刘少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初步构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为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体验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采用文献分析、质性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 目的初步构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为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体验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采用文献分析、质性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问卷的内容及各测量内容的权重。结果3轮专家的积极性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46、0.961、0.976,第2、3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30、0.370(P<0.001)。初步构建的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包含操作及技术质量体验、舒适度管理体验、信息与沟通交流体验、情感支持体验、服务流程与响应体验5个维度,共46个测量条目。结论根据专科特点初步构建的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不仅可以精准化评估患者体验现状,而且可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改进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导管消融术 患者体验 测量工具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PCLAA)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雷凯平 粟周海 +2 位作者 龙家全 商观锋 王世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65-0068,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PCLA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023年4月,本院拟行PCLAA治疗的20名心房颤动病人为研究对象,并将20名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两组均采用MSCT三维影像,利用佳能后...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PCLA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023年4月,本院拟行PCLAA治疗的20名心房颤动病人为研究对象,并将20名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两组均采用MSCT三维影像,利用佳能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左心耳的立体重建。比较 左心耳口区、左心耳长度、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宽度和长度、左心耳基底到左心室的距离。结果 实验组左心口区面积、长径、短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左心耳和左心房容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耳嵴宽、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左心耳基部到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之间的长度为(3.59±1.33)mm,对照组为(3.46±1.34)mm。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MSCT三维成像可以对左心耳和左心耳的三维形态进行重建,为PCLAA术前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对防止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 心房颤动(af)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PCLAA)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冷冻球囊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马媛 宋烨 +3 位作者 马瑛 胡利华 孙雪松 王永年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冷冻球囊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NVAF患者,均行冷冻球囊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并于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冷冻球囊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NVAF患者,均行冷冻球囊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并于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进行二维超声计算患者左心房血流动力学指标,行RT-3DE检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容积及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70例NVAF患者肺静脉收缩期S波峰流速(PVS)及舒张期D波流速(PVD)水平高于一站式手术前及术后3 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水平低于一站式手术前及术后3 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PVS)=3.055,t=4.057;t_(PVD)=2.115,t=3.544;t_(E峰)=2.957,t=3.481;P<0.05)。术后3个月患者左心房最小容积(LAV_(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_(max))及左心房收缩期前容积(LAVp)水平低于一站式手术前,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水平高于一站式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t=2.413,t=7.453,t=8.540;P<0.05);术后3个月患者LAV_(min)、LAV_(max)及LAVp水平低于术后3 d,LAEF水平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t=2.998,t=7.320,t=8.028;P<0.05)。结论:RT-3DE能够有效评价冷冻球囊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对NVAF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且未见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冷冻球囊消融 左心耳封堵术(LAAC) 一站式手术 心房颤动(af)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心房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黄荣森 郭晓丽 张明生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242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80例住院患者,40例AF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窦性心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分...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80例住院患者,40例AF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窦性心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分析AF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MMSE评分、MoCA评分、认知功能下降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AF和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危险比(HR)1.15,95%CI 1.02~1.27],新发痴呆(HR 1.29,95%CI 1.13~1.50)等有显著相关(P<0.05),并可以确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因为AF引发;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永久房颤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AF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临床需加强对AF的监测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影响
下载PDF
无线心电监测设备在脑梗死患者心房颤动(AF)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枝 吴丹红 韩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4,共5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至少15%的脑梗死是由AF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由于近半数患者的AF为阵发性且无临床症状,因此AF的检出率偏低。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办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至少15%的脑梗死是由AF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由于近半数患者的AF为阵发性且无临床症状,因此AF的检出率偏低。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本文就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心电监测 心房颤动(af) 脑梗死
下载PDF
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与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心房颤动(AF)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次调查研究,将60例心房颤动(A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心房颤动(AF)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次调查研究,将60例心房颤动(A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索他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成本与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成本为2111.04元,对照组的用药成本为735.2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与效果比较,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较高,效果较好。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较低,效果与胺碘酮相当,但对心脏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心房颤动(af) 成本与效果
下载PDF
慢性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心房颤动模型的构建及对心房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玲 孟庆军 +4 位作者 贾索尔.肖克热提 李杨 王雪生 周贤惠 汤宝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31-736,共6页
目的构建犬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并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动物实验模型,观察慢性OSA对犬心房电生理特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麻醉下气管插管的6只比格犬行人为的反... 目的构建犬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并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动物实验模型,观察慢性OSA对犬心房电生理特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麻醉下气管插管的6只比格犬行人为的反复气道阻塞,每天4h,共持续3个月,建立慢性呼吸暂停模型。通过程序刺激(S1S2)诱导AF模型,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2、3个月气管插管堵塞前、后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及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2、3个月右心房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和AF持续时间。通过HE及电镜观察右心房大体及超微结构的变化。6只比格犬麻醉气管插管,但不堵塞气管插管,作为对照取组织进行HE及电镜。结果所有犬均造模稳定,动物状态良好,与干预前相比较,3个月后PO_2和pH值逐月降低,PCO_2逐月增加,提示造模成功。犬心房ERP逐渐缩短和AF持续时间逐渐延长(P<0.05)。心房肌组织结构明显紊乱,部分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坏死部位肌间质线粒体聚集,线粒体大小、形态不一,部分线粒体肿胀,脊膜结构不清晰,部分线粒体萎缩、体积缩小。结论本方法能够成功构建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犬慢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犬心房ERP逐渐缩短和AF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心房肌结构明显紊乱。本AF模型可应用于慢性OSA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模型 心房颤动(af) 电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8
作者 田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0期74-75,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AMI合并AF的临床特征及处理,以进一步探讨AMI并发A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6月兵团总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心功能分级、梗死部位及面积、严重并发症... 目的总结分析AMI合并AF的临床特征及处理,以进一步探讨AMI并发A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6月兵团总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心功能分级、梗死部位及面积、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且房颤早发亚组中下壁心肌梗死与房颤晚发亚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并发房颤中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且预后差,应积极选择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房颤动(af) 处理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
9
作者 李雪锋 李存仁 刘丽媚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466-14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某院住院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3例ACS合并AF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治疗策略将其分为三联抗栓组(31例)...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某院住院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3例ACS合并AF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治疗策略将其分为三联抗栓组(31例)与双重抗血小板组(28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栓治疗情况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本组313例患者中,31例(9.91%)采用常规三联抗栓治疗,282例(83.9%)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行常规三联抗栓治疗8例(2.55%);房颤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2分且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共253例(80.83%),其中行常规三联抗栓治疗24例(9.46%);(2)三联抗栓组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10例(32.26%),高血压17例(54.83%);双重抗血小板组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105例(33.55%),高血压168例(53.67%);两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CS合并AF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以三联抗栓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为主,但三联抗栓治疗的应用率非常低,主要与患者HAS-BLED评分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心房颤动(af) 抗栓治疗
下载PDF
左心房和食道CT三维成像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方案研究
10
作者 谢冬生 叶靖 陈巍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同步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心脏CTA同步行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 目的:分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同步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心脏CTA同步行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与否,将其分为造影剂组(54例)和非造影剂组(47例)。对两组扫描及重建后的图像质量进行测量,主观评价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食道损伤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影剂组患者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及VAS评分均少于非造影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1,t=13.425,t=3.072;P<0.05)。术后造影剂组患者食道损伤率为1.9%,非造影剂组患者食道损伤率为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8,P<0.05)。结论:心脏CTA数字化三维成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手术效率,缩短X射线曝光时间,减少食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射频消融 三维成像技术 食道损伤 CT血管造影(CTA)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分析
11
作者 习艳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40-0042,共3页
在不断探讨的前提下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救治率。方法 以我院住院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313例ACS合并AF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治疗策略将其分为三联抗栓维(31... 在不断探讨的前提下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救治率。方法 以我院住院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313例ACS合并AF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治疗策略将其分为三联抗栓维(31例)与双重抗血小板组(282例),三联抗栓治疗采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治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采用阿司匹林+氯毗格雷治疗。针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栓治疗情况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本组313例患者中31例(9.91%)采用常规三联抗栓治疗,282例(83.9%)采用双重血小治疗治疗。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23分的患者,行常规三联抗栓治疗8例(2.55%),房颤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2分,HAS-BIED评分<3分的患者共253例(80.83%)。其中行常规三联抗检治疗24例(9.46%)。(2)三联组院期发生心力衰10例,血压1例(54.83%),双重抗血小板组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喝105例,(33.55%),高血压168例(53.67%);两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AF患者的治疗方案以三联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最好,可以在短效的时间内防止凝血的发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以及相关泵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心房颤动(af) 抗栓治疗 方案分析
下载PDF
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的原代培养与应用
12
作者 卞誉豪 张飞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探索成功培养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原代心房肌细胞的方法,能够为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取心胸外科行迷宫手术患者的左心耳,利用I型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培养房颤患者的原代心房肌细胞,通过免疫组化进行鉴定,同时对... 探索成功培养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原代心房肌细胞的方法,能够为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取心胸外科行迷宫手术患者的左心耳,利用I型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培养房颤患者的原代心房肌细胞,通过免疫组化进行鉴定,同时对培养的心房肌细胞进行初步研究。与动物实验相反,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40,Cx40)及Kv1.5钾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由此可见直接研究成人房颤患者的心房肌细胞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同时也证明了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的培养是研究其发病机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心房肌细胞 细胞培养 缝隙连接蛋白40(Cx40) 钾离子通道(Kv1.5)
下载PDF
基于BiLSTM-Attention的房颤的检测模型
13
作者 杨秋澍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1期131-133,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引发包括中风、血栓堵塞等的并发症。因此,对房颤早期准确的诊疗非常重要。但是,算法对大规模的心率数据运行效率较低,因此房颤的诊断仍面临...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引发包括中风、血栓堵塞等的并发症。因此,对房颤早期准确的诊疗非常重要。但是,算法对大规模的心率数据运行效率较低,因此房颤的诊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房颤检测架构BiLSTM-Attention。该架构包含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和Attention机制。在BiLSTM-Attention中,BiLSTM用于访问心率序列中的前项和后项数据,Attention机制用于给数据特征分配不同的权重,最终通过顶部全连接层分类房颤。在MIT-BIHAF数据库上对该架构进行了交叉验证,取得了98.54%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BiLSTM-Attention架构在测试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为进一步探索智慧医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心率 深度学习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Attention机制
下载PDF
ICU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淑燕 李冰玉 +1 位作者 沈美妹 王少崖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评价在我院ICU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新发房颤(NOAF)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ICU进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老年ACS患者440例.根据患者术后... 目的评价在我院ICU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新发房颤(NOAF)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ICU进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老年ACS患者44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NOAF将患者分为NOAF组与非NOAF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病史、超声与血管造影特征、治疗情况、术前实验室指标.对患者进行6个月隧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指标.采用多变量分析评价患者发生NOAF及6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预测因素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共有77例(17.5%)发生NOAF(NOAF组,n=77),363例(82.5%)未发生NOAF(非NOAF组,n=363).68例(15.5%)死亡.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肌梗死(MI)病史(OR=4.510,95%CI1.680~12.107,P=0.004)与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OR=1.103,95%CI1.055~1.153,P<0.001)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NOAF的独立预测因素.MH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MHR预测NOAF的截断值为15.873,敏感度为75.98%,特异度为65.03%.多变量Cox比例模型分析表明,NOAF(HR=2.330,95%CI2.489~8.625,P=0.019)与Killip分级Ⅲ/Ⅳ级(HR=2.951,95%CI 1.219~7.137,P=0.017)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I病史和MHR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NOAF的独立预测因素,NOAF与Killip分级Ⅲ/Ⅳ级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房颤动(af)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下载PDF
老年房颤合并ACS或PCI患者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921-926,共6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献报道显示,40岁以上AF发病率每年增加0.1%~0.2%,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2%~4%;近期意大利的一个研究报道...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献报道显示,40岁以上AF发病率每年增加0.1%~0.2%,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2%~4%;近期意大利的一个研究报道了年龄≥65岁老年人群无已知AF也未应用抗凝治疗的AF发生率总体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下载PDF
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合用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彭俊 刘志隆 李敬东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6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坎地沙坦,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坎地沙坦,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合用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坎地沙坦
下载PDF
敏感指标构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王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0094-0097,共4页
对罹患慢性心力衰竭(CHF)同时并发心房颤动(AF)的患者资料全面分析,探究治疗过程中敏感指标构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9年10月为研究起始时间,2022年1月为截止时间,而后依照电脑随机法指导,将筛选研... 对罹患慢性心力衰竭(CHF)同时并发心房颤动(AF)的患者资料全面分析,探究治疗过程中敏感指标构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9年10月为研究起始时间,2022年1月为截止时间,而后依照电脑随机法指导,将筛选研究对象分组,组别类型为:对照组、实验组,调查统计发现,2组对象具体构成为:60例患者,经临床各项检查后,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其中,常规护理在3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中实施,基于敏感指标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在另外3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中实施,将其分别设为研究对照组、研究实验组,比较2组护理成效,内容包括:心理状态(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1)常规护理、基于敏感指标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前,比较CHF合并AF患者具体数值,在SAS评分、SDS评分中无区别,P>0.05;护理干预后阶段,评分相较对照组(52.36±3.82、55.35±3.16),实验组CHF合并AF患者(38.91±3.65、41.22±3.07)低,P<0.05;(2)关于生活质量、满意度指标,实验组CHF合并AF患者(90.17±2.28、91.45±2.16)VS对照组CHF合并AF患者(78.95±6.43、80.12±4.09),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在改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促进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满意度良好提升方面,联合敏感指标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可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CHF) 心房颤动(af) 敏感指标构建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梅瑛 刘晓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0232-0234,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目前被认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机制复杂,环肺静脉隔离术目前已被人为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线方法,但是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用来对心房颤动射频术后复发进行预测的方...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目前被认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机制复杂,环肺静脉隔离术目前已被人为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线方法,但是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用来对心房颤动射频术后复发进行预测的方便快捷有效的指标仍然很少,目前已经研究过的有年龄、房颤的类型及持续时间、左心房大小、合并心脏疾病、心房心肌纤维化、肥胖等。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在预测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作用,本综述的目的是介绍和讨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在预测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应用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射频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