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内容的“盈亏模型”与醉酒经验中的认知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侠 郭巧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3,共11页
通过对醉酒经验的考察,提出表征中的心理内容盈亏模型,揭示心理内容的形成机制和心理内容的加载模式,以及从意识到心理内容的认知链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心理内容整合中的绑定问题。
关键词 心理内容 盈亏模型 绑定问题 认知
下载PDF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 被引量:9
2
作者 付有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31,共7页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 ,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 ,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 ,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 ,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 ,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 ,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 ,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 ,还是属于无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 心理内容 定向反应理论 生理反应
下载PDF
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心理内容的表征维度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3,共4页
心理内容问题最初起源于人们对自身心灵之谜的探索。当代心理内容问题研究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表征问题。心理表征是表征的最根本形式。在心理表征的ARC结构分析中,表征状态和表征内容被再次予以哲学思考。
关键词 心理内容 心理表征 ARC分析 心灵哲学
下载PDF
当代认识论研究的新方向:心理内容的表征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侠 王慜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自笛卡尔以降,认识论研究重新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阵地。这期间,认识论的研究纲领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以语言学革命为代表的从内向外的认识论研究纲领,它的发展链条是意识、语言与世界;其次是当代认识论以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 自笛卡尔以降,认识论研究重新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阵地。这期间,认识论的研究纲领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以语言学革命为代表的从内向外的认识论研究纲领,它的发展链条是意识、语言与世界;其次是当代认识论以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等为基础,发展了一种从外向内的认识论研究纲领,它的发展链条是:刺激、情绪、感受、意识再到心理内容。基于这种线索,分析了心理内容的三种修改模式,并探讨了当代认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心理内容 感受性 表征
下载PDF
心理内容:探索心灵世界的新维度——当代心理内容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宋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0,共5页
心身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想领域中最为根本,也最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和探索,推动了整个人类精神的发展。现当代,依托不断涌现的最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西方心灵哲学正在向纵深推进,新的理论形态、新的论证方... 心身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想领域中最为根本,也最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和探索,推动了整个人类精神的发展。现当代,依托不断涌现的最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西方心灵哲学正在向纵深推进,新的理论形态、新的论证方法层出不穷,还出现了多种并行不悖的新走向。得益于这些抽丝剥茧的讨论与剖析,我们对人类心身关系及其活动的奥秘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加深,但同时一些更为根本的实质性的困惑也进一步呈现于思想者面前。为此,我刊特别组织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灵哲学研究中心的几位专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心灵哲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内容 心灵世界 当代 维度 思想渊源 创造性使用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时期
下载PDF
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心理内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81,共8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布伦塔诺、罗素等人都曾对心理内容问题予以关注和思考。当代心理内容研究是传统意向性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并已成为探索心灵世界的一个专门领域。虽然当代心理内容研究的流派众多且争论不断,但学者们仍有着...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布伦塔诺、罗素等人都曾对心理内容问题予以关注和思考。当代心理内容研究是传统意向性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并已成为探索心灵世界的一个专门领域。虽然当代心理内容研究的流派众多且争论不断,但学者们仍有着诸多共同的研究旨趣,如对命题角色问题、内容自然化问题等的关注,由此而形成了三大研究传统:分析传统、现象学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究其实质,心理内容是主体心灵指向对象的方式,它体现了心灵把握世界的特有能力,主要在四个维度上被呈现出来,即语言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语言表达主体所理解或把握的语句或语词的意义)、逻辑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用来呈现语句意义的命题)、现象学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经验内容)和表征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心灵中对象被表征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内容 意向性 命题角色 表征
下载PDF
心理内容:心灵自我认识的聚焦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新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6,20,共7页
随着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心灵哲学在此背景下对心理地形学、结构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认识的深化,心理内容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前沿课题主要有心理内容的本质、存在方式、自然化和因果作用等处于... 随着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心灵哲学在此背景下对心理地形学、结构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认识的深化,心理内容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前沿课题主要有心理内容的本质、存在方式、自然化和因果作用等处于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交叉地带的问题。本文在简要追溯有关概念的起源和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表征"、"心理语义性"、"意向性"、"心理内容"、"意义"、"关于性"等范畴的联系与差别,厘清了当代心理内容研究的逻辑理路和问题域,阐释了围绕内容的宽与窄、个体主义与反个体主义解释以及内容在自然结构图景中的本体论地位、存在方式、因果作用等所形成的有代表性的理论。本文认为,对心理内容问题的关注,开辟了一条揭示心灵内在奥秘的重要途径,是心灵哲学等学科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对认识论、逻辑学、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内容 意向性 自然化 因果性
下载PDF
艺术通感的心理内容 被引量:8
8
作者 金开诚 《社会科学》 1980年第6期129-135,共7页
艺术通感,是指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左右逢源,促进创作。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古今许多优秀艺术家身上,而且各行各业的有心人也往往在其本职工... 艺术通感,是指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左右逢源,促进创作。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古今许多优秀艺术家身上,而且各行各业的有心人也往往在其本职工作中感觉到类似的情形。可见,通感的存在,决非某些人故弄玄虚。但是,如何从认识论的角度,并落实到心理活动上,来解释通感的产生和运用,这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通感 心理内容 认识论 创作实践 心理活动 艺术家 日常生活 有心人 工作中 表象联想
下载PDF
意可译,无常译——翻译研究的心理内容表征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萍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2-17,共6页
翻译离不开意向性,也离不开心理内容的表征。翻译是在跨文化语境中,由译者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以意向性为导向,在理解原文作品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经历、学养等,有限度地发挥并解释原文,通过比较、推理、创新构成心理表征的... 翻译离不开意向性,也离不开心理内容的表征。翻译是在跨文化语境中,由译者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以意向性为导向,在理解原文作品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经历、学养等,有限度地发挥并解释原文,通过比较、推理、创新构成心理表征的语义内容,完成译文创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心理内容表征 空间 时间
下载PDF
浅析体质(调研)、体质综合评价中心理内容及指标的探讨分析——兼与何仲凯、郝树源二位先生商榷
10
作者 杨丽华 刘东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论证体质(研究)、体质综合评价中存在心理内容和心理指标,而心理内容在体质(调研)中是隐性存在的;在体质综合评价中是以人人平等,即等权、等重处理的。这样会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建议把饮食心理与行... 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论证体质(研究)、体质综合评价中存在心理内容和心理指标,而心理内容在体质(调研)中是隐性存在的;在体质综合评价中是以人人平等,即等权、等重处理的。这样会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建议把饮食心理与行为,终身体育思想与行为,吸烟、酗酒、吸毒的心理与行为纳入体质(调研)和体质综合评价的心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调研) 综合评价 心理内容 指标
下载PDF
艺术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关于心理内容表征问题的一些思考
11
作者 李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8,共4页
艺术作为一种外在知觉刺激,唤醒了我们的情绪、感受,并由此形成意识,最后这种刺激进入到心理内容领域。由于心理内容可以分为两类,概念性的与非概念性的内容,艺术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唤醒了对于非概念性内容的表征与再表征过程,由此可以发... 艺术作为一种外在知觉刺激,唤醒了我们的情绪、感受,并由此形成意识,最后这种刺激进入到心理内容领域。由于心理内容可以分为两类,概念性的与非概念性的内容,艺术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唤醒了对于非概念性内容的表征与再表征过程,由此可以发现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诸多隐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脑觉醒 心理内容 非概念化 表征
下载PDF
心理内容:心灵王国的一朵奇葩
12
作者 宋荣 《社会心理科学》 2014年第11期40-41,共2页
我们通常处在某种心理状态之中。当我们相信时总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相信;当我们期望时总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期望;当我们想象时总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想象。例如,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期望空气中的雾霾会消失;我们想象自... 我们通常处在某种心理状态之中。当我们相信时总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相信;当我们期望时总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期望;当我们想象时总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想象。例如,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期望空气中的雾霾会消失;我们想象自己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子。在这里,“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空气中的雾霾会消失”“自己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子”是“相信”“期望”“想象”这些心理状态所包含的内容。研究这样的心理状态所具有的内容或者心灵关涉对象的方式的学问,就是当代心灵哲学中前沿的心理内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内容 心灵哲学 “想象” 王国 心理状态 关涉对象 期望 美好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内容
13
作者 叶伯泉 《北方论丛》 1985年第4期11-17,共7页
普列汉诺夫的现实主义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和多方面的思想内容以及鲜明的思想特征。对于其中的客观性、真实性、典型性、倾向性以及人民性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征,学术界早巳注目并多有论述。这当然是必要的,正确的,因而为我们所... 普列汉诺夫的现实主义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和多方面的思想内容以及鲜明的思想特征。对于其中的客观性、真实性、典型性、倾向性以及人民性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征,学术界早巳注目并多有论述。这当然是必要的,正确的,因而为我们所完全赞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拟对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另一面即社会心理内容和思想特征,作一些粗浅的论述和初步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理论 普列汉诺夫 心理内容 社会 思想特征 思想内容 客观性 典型性
下载PDF
试论艺术灵感的心理内容
14
作者 薛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灵感,是人类创造思维中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许多艺术家、理论家对此作过许多生动形象的描述,但对它的产生过程及其质的内核,都缺乏科学的解释和定义。本文试从心理学,文艺理论方面,对艺术灵感产生的条件和心理机制,试图作些探讨。
关键词 艺术灵感 艺术家 艺术表象 心理内容 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 创造性想象 暂时联系 作家 大脑皮层
下载PDF
关于“心理形式和心理內容”的关系問題
15
作者 彭飛 《心理学报》 1959年第2期83-88,共6页
(1)心理学資产阶級思想批判运动后,紧接着提出了許多学术問題在討論,其中也有关于“心理形式和心理內容”的問題,这个問題并不是什么新問題。因为当談到心理学对象时,首先就遇到这个問題:心理学是把心理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还是把... (1)心理学資产阶級思想批判运动后,紧接着提出了許多学术問題在討論,其中也有关于“心理形式和心理內容”的問題,这个問題并不是什么新問題。因为当談到心理学对象时,首先就遇到这个問題:心理学是把心理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还是把心理內容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問題不明确起来,难以确定严正的科学体系和具体任务。 在这个問題的討論中,有人孰为形式和內容是一致的,所以心理內容有阶級性,心理形式也有阶級性。有人主张,尽管心理內容有阶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 研究对象 科学体系 思想批判 心理内容 运动后 学术 心理规律 主观世界 内部世界
下载PDF
积极健康心理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PERMA)下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弹性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亚琼 欧阳艳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究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弹性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3月某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心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弹性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3月某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家庭功能、自我效能、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并评估两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172,6.955,12.324;P<0.05);干预后两组家庭功能评定表(FAD)评分均下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的FAD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t=-15.115,9.663;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12.023,-15.359,-9.773;P<0.05);干预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8.940,9.393,11.838,9.708;P<0.05)。研究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Z=6.140,P<0.05)。结论: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及家庭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积极健康心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心理干预 心理弹性 家庭功能 自我感受负担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意向性·意义·内容——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围绕心理内容的争论及其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新民 刘占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1,共6页
关键词 意向性 意义 当代 西方心灵哲学 心理内容
原文传递
基于心理内容的信念修正与认知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侠 孙丹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5,共6页
通过对心理治疗历史的梳理,指出认知治疗的核心在于信念修正,并从心理内容的角度对信念的形成以及信念的三维结构给出说明,提出信念建基于心理内容的基础上。因此,信念修正应该从心理内容的修复开始,指出心理内容的三种修改模式:删减、... 通过对心理治疗历史的梳理,指出认知治疗的核心在于信念修正,并从心理内容的角度对信念的形成以及信念的三维结构给出说明,提出信念建基于心理内容的基础上。因此,信念修正应该从心理内容的修复开始,指出心理内容的三种修改模式:删减、替换与增加,并结合神经生物学的可塑性与协调现象,给出信念修正与认知治疗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内容 信念修正 认知治疗 协调
原文传递
论感受性在心理内容表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感受性概念的提出,在意识与心理内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两个心灵哲学的思想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作为经验主观特性的感受性的存在。感受性在心理内容表征中具有四个关键性作用:心理内容的分类、提取、计算和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桥梁,从而... 感受性概念的提出,在意识与心理内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两个心灵哲学的思想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作为经验主观特性的感受性的存在。感受性在心理内容表征中具有四个关键性作用:心理内容的分类、提取、计算和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桥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心理表征的速度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性 知觉经验 思想实验 心理内容 表征
原文传递
从心理内容到语言表达式意义的联接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书全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8,共6页
从弗雷格开始,分析哲学家就把心理内容和语言的意义区分开来,不把心理内容看作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这种反心理主义的观点切断了意义和心理内容之间的联系,无法根本解决心智问题。心智哲学集中于对身心问题的研究,抛开了对语言的研究,也没... 从弗雷格开始,分析哲学家就把心理内容和语言的意义区分开来,不把心理内容看作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这种反心理主义的观点切断了意义和心理内容之间的联系,无法根本解决心智问题。心智哲学集中于对身心问题的研究,抛开了对语言的研究,也没有对意义问题给出更好的回答。分析哲学家所谈的意义预设了心理内容,必然导致心智哲学家重新回归到心理主义的角度去谈论意义。语言意义和心理内容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是如何联接的,是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需要解决却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给出如下回答:语言意义和心理内容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货币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离开了后者前者就失去了来源。人们在拥有心理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交流活动赋予符号以意义,从而形成语言。在交流过程中人们赋予语言以意义并达到心理的确定性,获得确定性是从心理内容形成语言意义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理论 自然语言 人工语言 心理内容 确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