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理旋转效应的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志刚 韩磊 +2 位作者 梅家林 贺世明 杨永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72-1382,共11页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内部为典型弱视觉参照环境,极易诱发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准确辨识隧道线形、隧道轮廓和交通信息,驾驶绩效降低,行车风险增大。为缓解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提升小半径公路长隧道交通安全水平,从其视觉环境典型行车安...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内部为典型弱视觉参照环境,极易诱发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准确辨识隧道线形、隧道轮廓和交通信息,驾驶绩效降低,行车风险增大。为缓解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提升小半径公路长隧道交通安全水平,从其视觉环境典型行车安全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心理旋转效应的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结果表明: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参照系具有诱导信息过渡剧烈、违背驾驶期望和冗余性欠缺等特点,突出表现为视线诱导信息不连续、局部视觉参照信息与整体视觉环境信息不一致、轮廓诱导信息与线形诱导信息协同作用差等方面。根据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等评价要素,结合视知觉恒常性、整体优先性、多层次诱导等理论,提出构建恒常稳定、连续一致、信息冗余的视觉参照系的优化思路。总结提出通过布设多频率、多尺度、多形状的视线诱导设施,利用局部视觉参照元素构建与整体行车环境信息相连续一致的参照线索,加强轮廓诱导与线形诱导,借助高位、中位与低位诱导信息的协同作用构建信息冗余的多层次视觉参照系,有效缓解心理旋转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行车安全、舒适、低成本、可持续的优化目标。该研究可为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小半径光学长隧道的交通安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 心理旋转效应 恒常性 整体优先性 多层次诱导
下载PDF
行人过街安全岛的心理旋转效应理论优化方法研究
2
作者 杜志刚 杨柳 +2 位作者 韩磊 许富强 陈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43-3050,共8页
城市交叉口不同方向的驾驶人识别行人过街安全岛容易产生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及时准确地辨识交通岛轮廓及线形,导致车辆撞击行人、撞击安全岛事故时有发生。以行人是否受伤害的关键速度30 km/h、50 km/h为依据,结合颜色恒常性与形状恒常性... 城市交叉口不同方向的驾驶人识别行人过街安全岛容易产生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及时准确地辨识交通岛轮廓及线形,导致车辆撞击行人、撞击安全岛事故时有发生。以行人是否受伤害的关键速度30 km/h、50 km/h为依据,结合颜色恒常性与形状恒常性,提出一种具备多级线形诱导、多级轮廓诱导功能的安全岛设施设计方法,以缓解心理旋转效应。结合3ds Max软件构建仿真模型对改善后的有益效果进行验证,并以驾驶人视认距离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针对安全岛改善后方案,交叉口各入口方向驾驶人视认距离能够提升44%以上。城市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岛采用多级线形诱导与多级轮廓诱导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并优化驾驶人视距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城市交叉口 行人安全岛 心理旋转 视认距离
原文传递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心理旋转特点及干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 刘芳芳 +4 位作者 钟琳 何红瑶 高小焱 左彭湘 宋然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究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心理旋转特点及动作视频游戏的干预效果。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7-11月从新疆某地区7所小学3~5年级学生中筛选出阅读障碍组(DD)、生理年龄匹配组(CA)及阅读水平匹配组(RL)... 目的:探究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心理旋转特点及动作视频游戏的干预效果。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7-11月从新疆某地区7所小学3~5年级学生中筛选出阅读障碍组(DD)、生理年龄匹配组(CA)及阅读水平匹配组(RL)各120名,比较其三维心理旋转能力差异,并采用动作视频游戏对DD组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三、四、五年级的DD组、CA组、RL组的三维心理旋转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F=4.27,5.36,10.81;P<0.05),且3组心理旋转能力均表现出性别差异(t=6.04,2.61,3.01;P<0.05),进行两两比较发现DD组、RL组低于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过12小时的AVG干预,DD干预组的得分(15.83±4.53)高于DD控制组(11.97±3.55)和RL组(12.63±4.2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但小于CA组(18.67±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56;P<0.01)。结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发育迟滞现象,且男孩的心理旋转能力强于女孩。通过动作视频游戏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DD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障碍 心理旋转 动作视频游戏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飞行员低氧敏感指标在心理旋转认知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琼 何琳 +6 位作者 陈晓健 徐玉林 郭庆军 陈春雷 郑蔚 章炎文 许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采用经典心理旋转范式对飞行员在低氧状态与正常氧状态下的脑认知加工过程进行测量,以此考察低氧状态对飞行员在视觉空间操控过程中脑活动的影响,提取对低氧状态敏感的指标。方法选取15名健康男性空军飞行员分别在模拟5000 m高空低... 目的采用经典心理旋转范式对飞行员在低氧状态与正常氧状态下的脑认知加工过程进行测量,以此考察低氧状态对飞行员在视觉空间操控过程中脑活动的影响,提取对低氧状态敏感的指标。方法选取15名健康男性空军飞行员分别在模拟5000 m高空低氧和正常氧状态下完成关于正常字母R和反写字母R的6种旋转角度(0°、60°、120°、180°、240°、300°)的空间心理旋转任务(MRT)。飞行员的任务是判断字母R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并按键反应。测量及分析的指标包括行为指标(正确率、反应时)、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指标(P2、N2)、ERP频谱指标(Alpha、Beta)。对比分析在低氧状态与正常氧状态下各种指标的差异。结果低氧状态并未对飞行员在空间MRT中行为层面上的反应时、正确率造成显著影响。低氧状态导致P2幅值显著降低(P<0.05),N2潜伏期显著变短(P<0.05),Alpha、Low beta、Mid beta三种波的功率值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ERP成分P2幅值、N2潜伏期以及Alpha、Low beta、Mid beta的功率值可以作为考察飞行员在低氧状态下的脑活动及相关认知过程的ERP指标,进而可作为对低氧训练任务中飞行员认知加工状态及任务表现进行测评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缺氧训练 低氧敏感指标 事件相关电位 心理旋转
下载PDF
虚拟现实下空军飞行员心理旋转测试方法及正常参考值的研究
5
作者 张梦迪 王蒙 +3 位作者 徐先荣 熊巍 翟丽红 金占国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0-1325,共6页
背景近年来虚拟现实的发展为了解人类空间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目的建立空军飞行员虚拟现实下心理旋转测试方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评估空军飞行员空间视觉化能力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3-10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体检... 背景近年来虚拟现实的发展为了解人类空间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目的建立空军飞行员虚拟现实下心理旋转测试方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评估空军飞行员空间视觉化能力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3-10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空军飞行员,进行虚拟现实下字母R的旋转测试。采用飞行员技术水平评定量表作为测量效标,记录测试的反应时间,并以95%CI建立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同时按年龄、飞行时间及机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反应时间。结果131例飞行员均为男性,年龄(30.52±6.84)岁。R字母旋转测试反应时间的参考值范围为14.00~29.00 s。22~28岁年龄组飞行员的反应时间显著低于35岁以上年龄组飞行员(P<0.05)。飞行时间<1000 h组飞行员的反应时间显著低于飞行时间1000~2000 h组及>2000 h组的飞行员(P<0.05)。不同机型飞行员的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相关性分析显示,全部受试者飞行技术水平量表得分与反应时间呈弱负相关(r=-0.242,P=0.005);全部受试者年龄、飞行时间与反应时间呈弱正相关(r=0.282,P=0.001;r=0.324,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心理旋转测试方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评估飞行员空间视觉化能力及航空医学鉴定提供了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飞行员 视觉化 心理旋转 R字母旋转测试
下载PDF
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鹏 游旭群 刘永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4-1166,共3页
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也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心理旋转加工的大脑机能一侧化问题,阐释了心理旋转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探讨了基于心理旋转能力可塑性的提高空间智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 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也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心理旋转加工的大脑机能一侧化问题,阐释了心理旋转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探讨了基于心理旋转能力可塑性的提高空间智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心理旋转领域的研究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 空间认知 优势半球 差异性 可塑性 心理旋转能力 个体差异性 转换形式 空间表征 心理学家
下载PDF
复合字母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香 傅小兰 +2 位作者 隋丹妮 李健 唐一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复合字母材料结合正镜像判断任务,首次揭示了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一延长复合字母材料的呈现时间,检验心理旋转实验常用的正镜像判断任务中的视知觉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将实验一的复合字母材料旋转一定角度,考察心理... 采用复合字母材料结合正镜像判断任务,首次揭示了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一延长复合字母材料的呈现时间,检验心理旋转实验常用的正镜像判断任务中的视知觉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将实验一的复合字母材料旋转一定角度,考察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结果发现:(1)延长复合字母呈现时间后的字母正镜像判断任务中,被试判断大字母和判断小字母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大小字母是否一致对大字母判断和小字母判断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在排除了视知觉的整体优先效应存在的情况下,发现心理旋转加工中存在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大字母(整体)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小字母(局部)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3)旋转角度一致性对大字母旋转和小字母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心理旋转的整体优先效应模式可能有别于视知觉加工的整体优先效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 整体优先效应 复合字母刺激
下载PDF
心理旋转能力与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绩效的关联 被引量:8
8
作者 田雨 陈善广 +2 位作者 王春慧 田志强 蒋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心理旋转能力是否会影响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绩效。方法选取16名男性受试者参加心理旋转能力测验与模拟人控交会对接实验;对受试者心理旋转能力指标与模拟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绩效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试者三维(3D)心理旋转能力... 目的探讨心理旋转能力是否会影响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绩效。方法选取16名男性受试者参加心理旋转能力测验与模拟人控交会对接实验;对受试者心理旋转能力指标与模拟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绩效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试者三维(3D)心理旋转能力指标与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绩效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而二维(2D)心理旋转能力指标与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绩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人的3D心理旋转能力可能在人控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控交会对接 心理旋转 相关分析 绩效
原文传递
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林仲贤 张增慧 韩布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59,共3页
采用 12套不同视觉形状图形 ,探讨了儿童 (7— 9岁 ,均龄 8岁 )、中青年 (2 3— 47岁 ,均龄 31.3岁 )及老年人 (6 1— 79岁 ,均龄 6 5 .6岁 )的心理旋转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对图形方位匹配... 采用 12套不同视觉形状图形 ,探讨了儿童 (7— 9岁 ,均龄 8岁 )、中青年 (2 3— 47岁 ,均龄 31.3岁 )及老年人 (6 1— 79岁 ,均龄 6 5 .6岁 )的心理旋转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对图形方位匹配判断的准确性还是完成判断任务的速度 ,中青年组被试的成绩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被试。儿童组被试在完成判断的速度上明显优于老年组 ,但在准确性方面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各个年龄组的成绩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能力 儿童 中青年 老年人 视觉图形
下载PDF
积极情绪对心理旋转的影响:趋近动机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丽霞 张玉静 +1 位作者 肖晶 张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8-1241,共14页
基于Gable和Harmone-Jones提出的动机维度模型,采用行为的和认知的情绪诱发手段,研究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对复合字母刺激心理旋转整体优先效应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微笑的面部表情配合三种身体姿势(前倾、挺直和后倚)分别诱发高中... 基于Gable和Harmone-Jones提出的动机维度模型,采用行为的和认知的情绪诱发手段,研究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对复合字母刺激心理旋转整体优先效应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微笑的面部表情配合三种身体姿势(前倾、挺直和后倚)分别诱发高中低三种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实验二采用金钱激励延迟范式作为情绪诱发手段,增加中性情绪对比条件。结果表明:(1)在后倚和挺直时大字母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小字母(p<0.05),而前倾时大小字母无显著差异(p>0.05);(2)奖励(获得/不获得)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但是在目标后获得反馈和目标后意外获得反馈两种条件下大字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小字母(p<0.05),而目标前获得线索条件下大小字母间反应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趋近动机强度调节着积极情绪对心理旋转整体优先效应的影响;但是没发现效价(积极情绪/中性情绪)调节心理旋转整体优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动机 积极情绪 心理旋转 动机维度模型 金钱激励延迟范式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心理旋转能力与视空间认知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华 杜晓霞 +4 位作者 孙蓉 王强 荣湘江 宋鲁平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心理旋转反应特点,以及心理旋转特征与视空间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选取3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招募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手心理旋转任务测试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视空...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心理旋转反应特点,以及心理旋转特征与视空间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选取3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招募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手心理旋转任务测试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部分测试。结果实验组手心理旋转任务反应时显著长于对照组(F=95.6,P<0.001);随着旋转角度增加,两组反应时均延长,旋转180°所需的反应时最长(F=345.672,P<0.001)。实验组手心理旋转任务正确率低于对照组(F=6.444,P<0.05);随着旋转角度增加,两组正确率均降低,旋转180°的正确率最低(F=102.911,P<0.001)。实验组各旋转角度反应时与MoCA视空间认知评分负相关(P<0.05),各旋转角度正确率与视空间认知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心理旋转能力受损,但反应方式与正常人相似。脑卒中患者的手心理旋转能力与视空间认知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旋转 运动想象 视空间认知
下载PDF
自我和物体为参照系的心理旋转分离:内旋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维东 孙弘进 +1 位作者 闫京江 周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4,共11页
采用虚拟的旋转不同角度左、右手模型,构建"左右手判断(Left and right hand judgment:LR)"任务和"相同-不同判断(same and different judgment:SD)"任务,考察这两种实验任务是否都存在内旋效应和角度效应,以此推... 采用虚拟的旋转不同角度左、右手模型,构建"左右手判断(Left and right hand judgment:LR)"任务和"相同-不同判断(same and different judgment:SD)"任务,考察这两种实验任务是否都存在内旋效应和角度效应,以此推论被试采用何种旋转策略。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任务结果均表现出显著的角度效应;(2)在LR任务条件下,存在显著的内旋效应,而在SD任务中不存在内旋效应。从而表明当人手图片作为心理旋转材料时,它具有双重角色。被试心理旋转加工时究竟选用何种参照系的旋转策略,与实验材料和实验任务两者都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 内旋效应 角度效应 自我参照系 物体参照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玖 杨来启 +5 位作者 赵瑾 刘光雄 张彦 吴兴曲 马文涛 邓自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的脑电生理机制,完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空间能力方面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功能联系。方法对来自解放军第三医院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ERP...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的脑电生理机制,完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空间能力方面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功能联系。方法对来自解放军第三医院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ERP测定。测量其P300家族成分中P500的潜伏期、波幅及其错误数和反应时。结果与对照组P500[PZ:(493.39±54.00)ms,(5.63±4.22)μv;P3:(495.68±42.00)ms,(6.50±3.76)μv;P4:(478.89±43.42)ms,(4.93±3.67)μv;CZ:(487.11±45.21)ms,(5.34±4.10)μv]相比,患者组合计潜伏期均延迟[PZ:(573.37±45.01)ms,t=3.38;P3:(584.70±43.13)ms,t=2.92;P4:(578.30±41.71)ms,t=-2.30;CZ:(493.39±54.00)ms,t=-2.56],合计波幅均降低[PZ:(3.04±1.32)μv,t=3.26;P3:(4.02±1.52)μv,t=2.80;P4:(2.73±2.00)μv,t=-2.20;CZ:(5.63±4.22)μv,t=-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正镜像时,患者组正像和镜像潜伏期都延迟、波幅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受损,正镜像受损程度不一致,正镜像加工的电生理机制可能不同,提示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旋转 事件相关电位 P500
下载PDF
幼儿二维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侯公林 缪小春 +2 位作者 陈云舫 胡世红 徐微云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94-497,共4页
在以旋转的米老鼠图形作为测试项目,对每半岁为一个年龄段共133名3.5一6.5岁的幼儿进行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幼儿在4岁时已经开始建立心理旋转能力.其发展特征呈连续性;男女幼儿间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存在,但统计结果... 在以旋转的米老鼠图形作为测试项目,对每半岁为一个年龄段共133名3.5一6.5岁的幼儿进行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幼儿在4岁时已经开始建立心理旋转能力.其发展特征呈连续性;男女幼儿间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存在,但统计结果提示无显著性意义;男女幼儿在5-6岁间都发现有一个负增长阶段,其原因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 空间表征 幼儿 能力发展
下载PDF
氦氧暴露对潜水员空间记忆与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公林 赵娜 +3 位作者 陈锐勇 肖卫兵 余浩 汪家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0~2.50 MPa氦氧暴露对潜水员空间记忆广度、二维和三维心理旋转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棋盘的方法对潜水员的空间记忆进行评价,并进一步通过二维与三维心理旋转测验的方法评价其空间认知能力。结果 0~2.50 MPa高气压环境会直接... 目的研究0~2.50 MPa氦氧暴露对潜水员空间记忆广度、二维和三维心理旋转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棋盘的方法对潜水员的空间记忆进行评价,并进一步通过二维与三维心理旋转测验的方法评价其空间认知能力。结果 0~2.50 MPa高气压环境会直接损害潜水员的空间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为降低潜水员空间记忆能力,二维和三维心理旋转正确率下降。结论潜水员空间认知能力受损可能与高气压对大脑整体的抑制有关,并非对某个中枢的选择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员 氦氧饱和 空间记忆 心理旋转 空间认知
原文传递
不同平面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游旭群 王鹏 晏碧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
采用实验方法,分别在水平面和冠状面内对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表征转换的角色方式对心理旋转产生显著影响,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易于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即存在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 采用实验方法,分别在水平面和冠状面内对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表征转换的角色方式对心理旋转产生显著影响,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易于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即存在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并不是在特定旋转条件下才出现的,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 第一人称角色 第三人称角色 水平面 冠状面
下载PDF
心理旋转中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庆宝 鹿麒麟 唐一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691,共5页
性别差异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男性在执行空间认知任务时的表现往往好于女性,在心理旋转任务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近年来,人们在行为和脑成像等层面对心理旋转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对其中一部分研究的... 性别差异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男性在执行空间认知任务时的表现往往好于女性,在心理旋转任务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近年来,人们在行为和脑成像等层面对心理旋转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对其中一部分研究的回顾描述了心理旋转的性别差异在行为及脑成像实验中的表现,总结了可能导致这种性别差异的生理及策略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心理旋转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汉族、基诺族及布朗族7~9岁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仲贤 张增慧 +1 位作者 丁锦红 傅金芝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2期23-26,共4页
该研究探讨了我国 7~ 9岁汉族、基诺族、布朗族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年龄及性别差异是否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汉族儿童的结果与基诺族及布朗族儿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7~ 9岁儿童的心理旋... 该研究探讨了我国 7~ 9岁汉族、基诺族、布朗族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年龄及性别差异是否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汉族儿童的结果与基诺族及布朗族儿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7~ 9岁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未见男女性别上存在“心理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基诺族 布朗族 儿童 心理旋转能力
下载PDF
双任务情境下心理旋转的并行加工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彦文 游旭群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5-794,共10页
采用心理不应期研究范式,三个反应时实验检测了心理旋转任务和其他认知操作任务能否并行加工的问题。在每个实验中要求被试快速、系列地完成对高低音的辨别任务(T1)和不同旋转角度的正反像辨别任务(T2),T1和T2呈现的时间间隔运用变化的... 采用心理不应期研究范式,三个反应时实验检测了心理旋转任务和其他认知操作任务能否并行加工的问题。在每个实验中要求被试快速、系列地完成对高低音的辨别任务(T1)和不同旋转角度的正反像辨别任务(T2),T1和T2呈现的时间间隔运用变化的SOA。结果发现:(1)T1的反应选择对T2的反应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T2上PRP效应显著。心理旋转的操作成绩随着SOA的缩短而降低。(2)在T1上同样存在随着SOA缩短,反应时增加,正确率下降的趋势。T2的反应选择对T1的反应选择同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T2的反应选择对T1的中枢加工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表明当T1的反应选择占据中枢瓶颈时,心理旋转任务和其他认知操作任务在中枢瓶颈中并行得到了有效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不应期 心理旋转 系列加工 并行加工
下载PDF
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对心理旋转加工的影响:眼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维东 黄希庭 +6 位作者 张慧 凤四海 刘强 陶晓丽 谢超香 李红 孙弘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5,共16页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在左右手判断任务条件下人手心理旋转加工是否受到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的影响。两个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和眼动数据均发现:(1)心理旋转加工受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效应;(2)显著的内旋效应;(3)被...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在左右手判断任务条件下人手心理旋转加工是否受到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的影响。两个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和眼动数据均发现:(1)心理旋转加工受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效应;(2)显著的内旋效应;(3)被试心理旋转加工时注视点取样存在着不均衡性。这些结果表明:在左右手判断任务中,心理旋转加工的对象是被试自身人手的表象,是自我参照的心理旋转,并且内旋效应是由被试对自身人手表象进行旋转时受到人手生理机制约束所致,而不是被试旋转刺激图片的表象由"生理机制约束知识"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 自我参照系 生理机制约束 内旋效应 眼动追踪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