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玫教授“治未病”思想在心系疾病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1
作者 蔡朕 汪蕾 +3 位作者 佟丽 仇盛蕾 刘玉山 金玫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94-497,共4页
“治未病”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心系疾病往往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很多患者平时较为平稳,遇诱因反复发作或加重。而诱因往往与患者的情志不调[1]、饮食不节、感受外邪、季节变换等相关。通过中医辨证调治,可使病情长期维持稳定,或... “治未病”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心系疾病往往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很多患者平时较为平稳,遇诱因反复发作或加重。而诱因往往与患者的情志不调[1]、饮食不节、感受外邪、季节变换等相关。通过中医辨证调治,可使病情长期维持稳定,或防止加重,即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金玫教授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致力于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对心系疾病的“治未病”有很多的心得经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治未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丁书文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临证应用
2
作者 仇玉平 江镇 +2 位作者 李晓 李伟 丁书文(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02-404,409,共4页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亦调脾胃后天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书文 李东垣 学术思想 脾胃论治 心系疾病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从补论治心系疾病合并咯血的临床体会
3
作者 高嘉良 王阶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86-689,共4页
咯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其中心系疾病合并咯血治疗中存在的抗栓和止血药物之间的使用平衡度是临床医生需解决的难题。络管破损是心系疾病合并咯血的病理改变。补法是心系疾病合并咯血的有效治法。张锡纯治疗咯血久不愈者,以补为重,兼有其... 咯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其中心系疾病合并咯血治疗中存在的抗栓和止血药物之间的使用平衡度是临床医生需解决的难题。络管破损是心系疾病合并咯血的病理改变。补法是心系疾病合并咯血的有效治法。张锡纯治疗咯血久不愈者,以补为重,兼有其他三法,创补络补管汤,可补络管之破损,补养血管之肌以助新生,补中寓降,具有“能补肺络以成止血之功,而不至有遽止之患,致留瘀血为恙”的特点,或可为临床医师在面临抗栓与止血药物使用程度之间的抉择提供治疗思路。补络补管汤可成为治疗心系疾病合并咯血的基础方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知常达变,结合辨证、辨证论治,灵活化裁,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法 补络补管汤 心系疾病 咯血
下载PDF
刘真教授膏方治疗心系疾病辨证思路及方药规律研究
4
作者 付达 马晔清 刘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刘真教授膏方治疗心系疾病的辨证思路及方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2020年刘真教授门诊膏方病案,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信息采集并建立数据库。通过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刘真教授应用膏方的辨治... 目的探讨刘真教授膏方治疗心系疾病的辨证思路及方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2020年刘真教授门诊膏方病案,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信息采集并建立数据库。通过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刘真教授应用膏方的辨治思路和方药规律。结果收集膏方252首;病种包括胸痹、心悸、心衰病等;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中药是党参、五指毛桃、茯苓、百合、黄芪。将支持度设置为60,置信度设为0.95,提取出药物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其中的关联度,置信度为1的药物组合共有20对,包括党参和茯苓、党参和五指毛桃等。结论刘真教授膏方治疗心系疾病以五脏同调、健运中焦、调畅气机为原则,用药有三因制宜、动静结合、润燥相合、畅达气机等特点。体现其“治心不唯心,五脏同调,以脾胃为中心,重视肝脾两脏同治,兼顾肺肾,畅达气机”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膏方 数据挖掘 辨证思路 方药规律 刘真
下载PDF
基于运气因素探讨心系疾病发病及用药规律——以辛丑年为例
5
作者 谢燊 吴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调护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该文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以辛丑年为例分析运气特点,探究运气因素对心系疾病发作的影响,...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调护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该文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以辛丑年为例分析运气特点,探究运气因素对心系疾病发作的影响,总结用药规律。辛丑年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根据各气特点加减:初之气佐以疏风通络,二之气佐以泻心火滋肾水,三之气佐以清暑利湿,四之气佐以健脾利湿,五之气佐以养阴润肺,终之气佐以温补阳气。辛丑年选药组方多燥之、温之,佐以运化脾胃、慎用寒凉,以防助湿,为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辛丑年 心系疾病 用药规律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薛一涛运用膏方辨治心系疾病思路探析
6
作者 姜永浩 李焱 +1 位作者 张冰睿 张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膏方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平调、缓图、长效的特点,薛一涛教授使用膏方治疗心系疾病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临床上将“辨体-辨病-辨证”与“因时-因人-因地”相结合,灵活考究用药、化裁处方,并以“一脏为主,兼调五脏”为纲,应用膏方防治... 膏方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平调、缓图、长效的特点,薛一涛教授使用膏方治疗心系疾病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临床上将“辨体-辨病-辨证”与“因时-因人-因地”相结合,灵活考究用药、化裁处方,并以“一脏为主,兼调五脏”为纲,应用膏方防治心系疾病的传变。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使用膏方进行调补,可增强体质,不仅能扶正祛邪,对于疾病的并发症也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膏方 辨体质 辨病证 治病纠偏 治未病 薛一涛
下载PDF
温阳法治疗以心系疾病为主要表现的长新冠综合征思路
7
作者 唐祖宣 余森豪 +1 位作者 唐含笑 刘炯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康复后,仍有一部分会出现主要累及呼吸、心血管、泌尿和消化等多个系统的长期临床症状,即所谓长新冠综合征。以心系疾病为主要表现的长新冠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心痹”等范畴,...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康复后,仍有一部分会出现主要累及呼吸、心血管、泌尿和消化等多个系统的长期临床症状,即所谓长新冠综合征。以心系疾病为主要表现的长新冠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心痹”等范畴,临床表现有多寒、多虚、多瘀的特点,病机主要为水饮凌心、心阳不振、气虚血瘀。治疗本病可采用温阳法,用姜附之类温热剂,兼以强心利水、理气散寒、祛瘀通脉,临床疗效明显。附验案3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后遗症 长新冠综合征 温阳法 心系疾病
下载PDF
基于经络学说探讨心系疾病辨治思路
8
作者 王欢 房玉涛 +1 位作者 杨静 付莹坤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1371-1374,共4页
从空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脏腑经络的互联观,人体复杂的经络系统加强了心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分经辨治心系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分经施治,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从时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气血... 从空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脏腑经络的互联观,人体复杂的经络系统加强了心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分经辨治心系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分经施治,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从时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气血流注的恒动观,经络气血的流注随着时间推移所表现出的恒动性与周期性亦为依时辨治心系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相关症状的时间特点综合辨证可为明确病位提供思路和线索。同时,结合心脏相关经络气血的特点依时施治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心系疾病 空间-时间 分经辨治 依时辨治
下载PDF
汪再舫运用升陷汤化裁治疗心系疾病验案3则
9
作者 王素芹 张曙光 +1 位作者 李鹤 汪再舫(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55-57,共3页
汪再舫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教研工作50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疾病,尤其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颇多。升陷汤一方即出自《医... 汪再舫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教研工作50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疾病,尤其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颇多。升陷汤一方即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陷汤 心系疾病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汪再舫 验案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术语英译研究
10
作者 曹思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74-2280,共7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推进,中医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疫情得到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因中医术语艰涩难懂、内涵丰富多变、语义深奥等问题,中医翻译困难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推进,中医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疫情得到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因中医术语艰涩难懂、内涵丰富多变、语义深奥等问题,中医翻译困难重重。现有的中医翻译存在不规范、欠准确、不通顺等问题,使得其他国家居民难以理解中医药,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向全世界的传播,故中医药的翻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功能对等理论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的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分为心血不畅导致的病症相关名词翻译和心神不宁相关症状名词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兼顾西方读者的文化语境与思维习惯,准确地向西方学者传达中医典籍的真实含义,有助于规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翻译。本文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不同版本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既能够表达原文含义,又容易被国外读者理解接受的翻译作为规范。提高全世界对中医的理解与接受,为中医古籍的英译提供翻译理论上的借鉴和可靠的方法学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心系疾病 英译
下载PDF
名中医郭维琴基于“脏-神-气”论治心系疾病郁证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洁洁 孟伟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7期933-935,940,共4页
郭维琴是全国名老中医,多年来致力于对心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法-方体系,且临床疗效显著。郭维琴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出五脏皆可致郁,双心疾病的病位并非只在心,情志过激首先耗伤心神,并影响其他四脏,五脏藏神,喜、怒、忧... 郭维琴是全国名老中医,多年来致力于对心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法-方体系,且临床疗效显著。郭维琴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出五脏皆可致郁,双心疾病的病位并非只在心,情志过激首先耗伤心神,并影响其他四脏,五脏藏神,喜、怒、忧、思、悲、恐、惊会导致相应脏器的精气神损伤。各种类型的情志失常会引起气机逆乱,并提出“脏-神-气”三位一体的辨治纲要,疏肝降火、养心安神、理气健脾、益气泻肺、滋肾清热的治法,五脏调和,五神得安,心脏疾病和相关性郁证均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郁证 “脏-神-气”三位一体 五脏藏神 气机 郭维琴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庆国治疗心系疾病临证析要
12
作者 陈聪爱 王雪茜 +3 位作者 程发峰 李长香 鲁艺 王庆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66-169,共4页
王庆国教授临床注重中西汇参,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心系疾病以振奋阳气为首要,同时重视驱逐阴邪,包括水饮、痰浊、瘀血,随证灵活加减用药;并兼顾阴阳、气血,补气以助血运,治血以气血互生。组方用药时注重平衡阴阳,“以平为期”。本文对... 王庆国教授临床注重中西汇参,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心系疾病以振奋阳气为首要,同时重视驱逐阴邪,包括水饮、痰浊、瘀血,随证灵活加减用药;并兼顾阴阳、气血,补气以助血运,治血以气血互生。组方用药时注重平衡阴阳,“以平为期”。本文对王庆国教授治疗3种典型心系疾病,即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动过缓、冠心病的经验进行详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王庆国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丁书文教授基于热毒病机治疗心系疾病的运用
13
作者 董峰 杨金龙 +4 位作者 王永成 李兆钰 吴斯佳 王琳 李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8期3463-3466,共4页
阐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丁书文教授“心系疾病热毒学说”理论,分析其近20余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丁书文心系疾病热毒学说系统阐述了热毒化生的内涵、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以及辨证论治等,构建了心系疾病热毒理论体系,为中医学诊治心血... 阐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丁书文教授“心系疾病热毒学说”理论,分析其近20余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丁书文心系疾病热毒学说系统阐述了热毒化生的内涵、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以及辨证论治等,构建了心系疾病热毒理论体系,为中医学诊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热毒病机 丁书文 运用概述
下载PDF
试论“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莉君 杨洛琦 谢连娣 《河南中医》 2023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损谷则愈”本义是指久病新瘥,脾气尚弱,宜节制滋补之品以待脾胃之气来复。心脾两脏,气血互济,若脾胃虚衰则气血生化乏源,易致心气血虚衰。疾病新愈,胃气尚弱,却强予进补之物损伤脾胃,导致心脾两虚之心悸,予“损谷”之法顾护脾胃,以利... “损谷则愈”本义是指久病新瘥,脾气尚弱,宜节制滋补之品以待脾胃之气来复。心脾两脏,气血互济,若脾胃虚衰则气血生化乏源,易致心气血虚衰。疾病新愈,胃气尚弱,却强予进补之物损伤脾胃,导致心脾两虚之心悸,予“损谷”之法顾护脾胃,以利脾胃之气来复,促进气血化生,濡养心脉。消补不当,损伤脾胃,聚生痰湿,犯于心胸,痹阻心脉所致胸痹心痛,应在通阳宣痹的基础上加健脾行气方药,且尤当注意节制饮食。脾虚所致水湿痰瘀是心力衰竭的关键病机,治疗关键在于顾护中焦脾胃,当损谷、损酒。脾胃受损,寤寐枢机失调是形成不寐的关键病机,治疗当用“损谷”之法,于健补脾胃之中佐以消食行气之品,损其有余,护养脾胃,则不寐自除。“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实质是指调治食药,顾护脾胃之气以濡养心脉、安抚心神,既是一种“坚者削之,逸者平之”的治病思路,又是一种健补脾胃、安养心神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损谷则愈 心脾相关
下载PDF
风药在心系疾病中的临证运用
15
作者 白栋汉 谭雨晴 +2 位作者 李军 汪燕红 陈恒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6期1103-1105,1123,共4页
风药由来已久,治疗心系疾病过程中配伍风药,运用其轻灵走窜的特点,在调畅气机、宣痹止痛、安定内风、引经止眩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为提高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 心系疾病 风药 冠心病 心律失常 高血压
下载PDF
徐凤芹从厥阴论治心系疾病经验举隅
16
作者 郭曼萍 梅俊 徐凤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30-33,共4页
厥阴处于阴阳之气相互顺接的关键点,阴寒盛极,为阴尽阳生之节点。厥阴病最常见的证候为阴阳失调所致的寒热错杂证。乌梅丸为平治厥阴之主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临床用以治疗厥阴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证,纵观全方,酸甘化阴、辛甘化阳、... 厥阴处于阴阳之气相互顺接的关键点,阴寒盛极,为阴尽阳生之节点。厥阴病最常见的证候为阴阳失调所致的寒热错杂证。乌梅丸为平治厥阴之主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临床用以治疗厥阴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证,纵观全方,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开苦降,使阴阳之气相顺接。《伤寒论》厥阴病篇并未明确提出论治心病的条文,但厥阴经脉与心相关联,生理上相互联系,基于寒热错杂病机设立的主方乌梅丸可从寒热辨证方向论治心系疾病。徐凤芹教授从厥阴论治心系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凤芹 厥阴 乌梅丸 心系疾病 医案
原文传递
从“厥气”论治心系疾病
17
作者 吴怡茹 程晓振 +2 位作者 许韵 陈兴娟 冯玲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6-9,共4页
“厥气”之名出自《黄帝内经》,是一种从肝肾逆上的内生邪气,其有寒热之分,且稽留日久易生痰饮、瘀血而成积聚之候。心为君主之官,处胸膈之上,而“厥气”具上逆之性,故心易受其犯,引起心胀、心痛、不寐、噫气等心系疾病。针对“厥气”为... “厥气”之名出自《黄帝内经》,是一种从肝肾逆上的内生邪气,其有寒热之分,且稽留日久易生痰饮、瘀血而成积聚之候。心为君主之官,处胸膈之上,而“厥气”具上逆之性,故心易受其犯,引起心胀、心痛、不寐、噫气等心系疾病。针对“厥气”为病,治疗可以祛邪疏利为主,同时辨别“厥气”寒热,临证时慎用攻下、兼顾补益。热厥心痛急用金铃子散,后予枳术丸;寒厥心痛予术附汤、乌头赤石脂丸等大热之剂。心胀予离照汤化裁;不寐予半夏秫米汤合桂枝汤加减;噫气当以旋覆代赭汤治之,若噫气见于心痹,还应结合痹之本邪,并根据风、寒、湿邪气夹杂的不同选用不同方剂,如瓜蒌薤白白酒汤、桃红饮、苓桂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气 心胀 心痛 不寐 噫气 心系疾病
下载PDF
张仲景“以阳为先”辨治心系疾病学术思想探究
18
作者 翟惠奇 李婉盈 +1 位作者 康亮 李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4期2688-2691,共4页
“以阳为先”是张仲景辨治心系疾病的总体学术思想,张仲景认为心系疾病多阳虚,其治首重温阳通阳,主以辛温、甘温之法。张仲景针对心系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扶阳温阳、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调畅情志四大治疗法则,辨治心系疾病用药以辛... “以阳为先”是张仲景辨治心系疾病的总体学术思想,张仲景认为心系疾病多阳虚,其治首重温阳通阳,主以辛温、甘温之法。张仲景针对心系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扶阳温阳、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调畅情志四大治疗法则,辨治心系疾病用药以辛温为主,寒凉为辅,桂附姜苓草枣参常用,张仲景重视调畅情志,分列疏肝解郁、舒缓滋养、重镇安神三种调畅情志方法,调治心神,多取茯苓、龙骨、牡蛎、柴胡、小麦、甘草、大枣等性味平和,具有疏利、镇摄、和缓功效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以阳为先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心系疾病论治用药浅析
19
作者 林鼎峰 张立晶 +6 位作者 刘用 叶家奇 刘碧绒 李蒙 潘熠 牛超峰 王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1期4028-4032,共5页
心血管疾病负担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原因,作为重要典籍的《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对于心系疾病论治的相关条文及方药,对胸痹心痛、心悸、心力衰竭都有不同的论述及其常用方药。这些方药又进一步经过近2000年的临床验证及现代中药药... 心血管疾病负担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原因,作为重要典籍的《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对于心系疾病论治的相关条文及方药,对胸痹心痛、心悸、心力衰竭都有不同的论述及其常用方药。这些方药又进一步经过近2000年的临床验证及现代中药药理学佐证,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而在使用这些方药时,也应该建立在中医理论框架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伤寒杂病论 方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浅析张元素《脏腑标本药式》对中医心系疾病治疗用药的理论创新
20
作者 张宇坤 孙晓 任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72-74,共3页
张元素受华佗《中藏经》“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辨证思想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注重脏腑辨证,以补泻温凉为论治纲要,规范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编纂出经典著作《脏腑标本药式》,亦称《脏腑标本寒热虚实... 张元素受华佗《中藏经》“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辨证思想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注重脏腑辨证,以补泻温凉为论治纲要,规范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编纂出经典著作《脏腑标本药式》,亦称《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使脏腑辨证理论逐步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书中记载的中医心病治疗用药方法言简意赅,既有对经典的继承,又有个人的理论创新。本文对张元素《脏腑标本药式》的治疗用药理论进行剖析,介绍与金元四大家等其他医家辨治理论的异同,以期能为中医心系疾病的治疗用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系疾病 脏腑辨证 治疗用药 张元素 《脏腑标本药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