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1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酸激酶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吴晴晴 闫蕊 +5 位作者 郭明 赵伟 李紫旋 王宇平 郭金成 翟光耀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例,均于PCI术后1周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IMH及微血管阻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每6 h测定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获取峰值,共检测24 h。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K峰值、CK-MB峰值对IMH的预测价值,计算CK峰值的最佳预测界值。根据最佳预测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影响因素。结果CK峰值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效能高于CK-MB峰值(AUC=0.757,95%CI:0.694~0.820比AUC=0.710,95%CI:0.643~0.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且CK峰值预测IMH的最佳界值为2351 U/L,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58.9%。将患者分为两组:CK峰值<2351 U/L组(108例)和CK峰值≥2351 U/L组(133例)。与CK峰值<2351 U/L组相比,CK峰值≥2351 U/L组的男性比例、入院时心率、入院时随机血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尿酸水平、前壁心肌梗死比例、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级比例、IMH(55.6%比13.9%)及微血管阻塞(60.2%比16.7%)比例明显升高,而年龄较年轻、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OR=2.105,95%CI:1.321~5.338,P=0.026)、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OR=8.908,95%CI:1.029~17.148,P=0.037)、CK峰值≥2351 U/L(OR=5.543,95%CI:2.823~10.896,P<0.001)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K峰值可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发生,且CK峰值≥2351 U/L、前壁心肌梗死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与IMH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心肌内出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在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内出血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何 吴小芳 万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综述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CMR)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内出血中的诊断技术以及发展方向。心肌内出血是急性STEMI病人PCI后的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与不良预后和不良心室重塑息息相关,... 综述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CMR)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内出血中的诊断技术以及发展方向。心肌内出血是急性STEMI病人PCI后的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与不良预后和不良心室重塑息息相关,CMR能够对心肌的形态、功能进行良好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内出血 心室重塑 T1 mapping技术 综述
下载PDF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进展
3
作者 廖福顺 游宇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以左心室流出道动态性梗阻为特征,可引起心源性猝死;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为室间隔减容治疗HOCM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围绕PIMSRA治疗HOCM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肌 肥厚型 室间隔 电凝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诊断心肌内出血1例
4
作者 于建才 刘永兴 +2 位作者 彭万忠 刘凤海 徐泽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19-1019,1028,共2页
患者男性,78岁。因意识丧失3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3小时于劳作时突发意识丧失,伴抽搐,大便失禁,意识自行恢复,家属将其送来我院急诊。血压:86/60mmHg,心率110次/min,指尖血氧饱和度90%,心电图: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2mv,化验TNI:11... 患者男性,78岁。因意识丧失3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3小时于劳作时突发意识丧失,伴抽搐,大便失禁,意识自行恢复,家属将其送来我院急诊。血压:86/60mmHg,心率110次/min,指尖血氧饱和度90%,心电图: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2mv,化验TNI:11435.5ng/ml,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CAG提示:PD完全闭塞,为IRA,余冠状动脉血流TIMI3级(图1,2),根据冠状动脉情况无法解释晕厥原因。正位X线摄影发现心包双边影,进一步行主动脉CTA排除主动脉夹层但提示心包积血(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肌内出血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急诊PCI后心肌内出血风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
作者 魏群 孟浩宇 +1 位作者 张敏 耿益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 建立并验证老年冠心病急诊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内出血的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收治的54例行PCI的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行PCI的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 目的 建立并验证老年冠心病急诊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内出血的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收治的54例行PCI的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行PCI的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验证组;以心脏磁共振成像作为诊断和评估心肌内出血的金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心肌内出血风险因素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 心肌内无出血者29例(无出血组),出血者28例(出血组)。出血组心肌梗死部位、病变支数、开通时间、肾功能不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病变支数为多支、开通时间>45 min、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患者术后心肌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t(P)=0.695×心肌梗死部位+0.756×病变支数+0.678×开通时间+0.702×肾功能不全;该预测模型预测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肌内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769~0.972,P<0.001);在验证组中采用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90.32%,阳性预测值为85.00%,阴性预测值为93.33%,准确率为90.00%,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 通过心肌梗死部位、病变支数、开通时间、肾功能不全构建的预测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肌内出血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内出血 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阻塞与心肌内出血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勇 杨亚茹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9期819-822,共4页
微血管阻塞(MVO)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的严重微循环障碍。心肌内出血(IMH)是在MVO的基础上,再灌注过程中发生的,是心肌梗死MVO形成后的二次损伤,和MVO的出现严格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时间越长,梗死面积越大,心肌越容易出现MVO;再... 微血管阻塞(MVO)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的严重微循环障碍。心肌内出血(IMH)是在MVO的基础上,再灌注过程中发生的,是心肌梗死MVO形成后的二次损伤,和MVO的出现严格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时间越长,梗死面积越大,心肌越容易出现MVO;再灌注时,越容易出现IMH。现从临床角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MVO和IMH的形成机制及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阻塞 心肌内出血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近期疗效分析
7
作者 杨琳洁 徐敬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3-0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PIMSRA术治疗的26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 目的分析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3-0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PIMSRA术治疗的26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的超声资料,记录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和心功能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室间隔厚度(IVS)上升,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LVOTPG、左心室射血分数(E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S、左心房前后内径(LA)、L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室间隔厚度、LVOTP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LV、E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2.21±1.33)h(范围:0.80~3.50 h),气管插管时间(4.91±1.78)h(范围:0.80~24 h),术后ICU时间(1.90±1.86)d(范围:0~3 d)。术后3个月内3例患者的LVOTPG>50 mmHg,1例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室间隔穿孔。术后3个月时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于术后第3天因急性流出道梗阻、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心搏骤停死亡。结论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HOCM,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室间隔厚度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下载PDF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近期效果分析
8
作者 何俊 马小静 +3 位作者 肖红艳 余正春 何亚峰 夏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00-806,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intramyocardial sep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IMSRA)治疗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obstructio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MVOHCM)的近期效果。方法:... 目的:探讨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intramyocardial sep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IMSRA)治疗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obstructio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MVOHCM)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IMSRA治疗的16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及6个月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参数变化特点。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室间隔厚度、左心室中部压差、左心室质量指数、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组织多普勒测得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等。实验室检查参数包括c Tn I及NTpro BNP。结果:16例MVOHCM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3.0±14.4)岁。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厚度均增大[(25.7±3.6)vs.(24.3±3.8)mm;(23.6±3.2)vs.(22.3±3.4)mm,P <0.05],左心室中部压差降低[(27.3±14.6) vs.(63.6±23.4)mmHg(1mmHg=0.133kPa),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前室间隔厚度、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中部压差均减小[(20.9±3.7)vs.(16.3±1.7)vs.(25.7±3.6)mm,P <0.05;(19.5±3.4)vs.(15.1±1.5)vs.(23.6±3.2)mm,P <0.05;(166.8±25.8)vs.(142.5±21.1)vs.(189.6±29.8)g/m2,P<0.05;(20.8±15.1)vs.(15.1±9.9)vs.(27.3±14.6)mmHg,P <0.05], cTnI、NT-proBNP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LVEF无明显减低,4例合并室壁瘤患者室壁瘤无明显增大(P> 0.05)。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术前好转,LVEDD、e`增大,E/e`比值、LAD及NT-proBNP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IMSRA可以有效解除左心室中部梗阻,手术创伤小、消融范围广、恢复快,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 左心室中部梗阻 射频消融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对心肌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任道元 陈铟铟 +5 位作者 金航 徐仁德 戴宇翔 黄嘉 王齐兵 钱菊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66-272,共7页
目的探讨心肌内出血(IMH)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影响以及cTnT对IMH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共计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心肌内出血(IMH)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影响以及cTnT对IMH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共计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4~7 d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根据CMR表现分为IMH组(45例)和非IMH组(19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间点cTnT水平对IMH的预测价值。结果基于不同时间点的cTnT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即刻cTnT水平、峰值cTnT水平与CMR各参数的Spearman秩相关性最强。其中术后即刻cTnT及峰值cTnT与IMH容积呈正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74(均P<0.001);与IMH T2*值呈负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65(均P<0.001);与梗死容积呈正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50(均P<0.001);与LVEF呈负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59(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即刻cTnT预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IMH具有最大的AUC为0.95(P<0.001),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5.6%、100.0%和82.8%,截断值为4.71 ng/ml。术后即刻cTnT预测IMH的AUC与峰值cTn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而与术后1 d(P=0.025)、术后3 d(P=0.034)及术后5~7 d(P=0.01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即刻cTnT(OR 2.40,95%CI 1.44~4.00,P=0.001)仍是STEMI患者发生IM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cTnT水平可作为患者发生IMH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内出血 心肌肌钙蛋白T
下载PDF
治疗性血管再生采用心肌内直接注射骨髓细胞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
10
作者 蒋晖(摘译) 刘汉雄(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前瞻性随机试验 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性血管再生 直接注射 骨髓细胞 心肌内 心脏病学会年会 随机对照研究 左室射血分数 骨髓单核细胞 心肌内直接注射
下载PDF
心肌内环境对骨髓干细胞转化成心肌细胞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翠萍 金连弘 +4 位作者 杨宝峰 井玲 方春晓 李为民 傅世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内环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 )向心肌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MSCs;然后将MSCs分别移植到正常和疤痕心肌组织中 ,在 10d和 2 0d时观察移植细胞的情况。结果 移植的细胞在正常心肌组织中存活并向... 目的 探讨心肌内环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 )向心肌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MSCs;然后将MSCs分别移植到正常和疤痕心肌组织中 ,在 10d和 2 0d时观察移植细胞的情况。结果 移植的细胞在正常心肌组织中存活并向心肌细胞转化。HE染色结果 :胞浆嗜酸性 ,胞核居细胞中央 ,免疫组化染色鉴定BrdU阳性 ;心肌特异性抗体 (肌钙蛋白和肌凝蛋白重链 )结果呈阳性。在疤痕心肌组织中未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转化。结论 正常的心肌组织内环境能促进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 ,在疤痕组织中不能实现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转化 ,因此 ,利用骨髓干细胞进行细胞移植时 ,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目的 ,选取不同状态 (诱导否 )的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内环境 骨髓干细胞 心肌细胞 转化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心肌内心电图监测的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一新 孟旭 +3 位作者 李岩 韩杰 张海波 罗天戈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内心电图的表现,探讨心肌内心电图(IMEG)各种数据监测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次心脏移植后心肌活检结果,与同期描记的心肌内心电图数据。对移植物发生Ⅱ级(含)以上排斥...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内心电图的表现,探讨心肌内心电图(IMEG)各种数据监测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次心脏移植后心肌活检结果,与同期描记的心肌内心电图数据。对移植物发生Ⅱ级(含)以上排斥反应时的心肌内心电图,分析其心率、心肌阻抗、QRS波幅、心室除极反应时间及心室除极反应T波降支最大斜率数据,并与其基础数据分析比较,判断排斥反应发生心肌内心电图的的表现,计算其变化率及在最佳诊断分割点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回顾性分析各指标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可靠性及因此可能避免的心肌活检次数和漏诊率。结果:Ⅱ级(含)以上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内心电图的心率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0%,其敏感度为82.8%,特异性为87.0%;心肌阻抗的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5%,其敏感度为78.1%,特异性为96.1.%;QRS波幅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5%,其敏感度为81.2%,特异性为92.2%;心室除极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心室除极反应T波降支最大斜率降低10%为限,其诊断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84.4%。如以4项指标联合诊断排斥反应,回顾性分析诊断敏感度可达95.3%,特异性为96.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7(95%CI为0.8132~0.9924)。采用心肌内心电图联合诊断可以避免52.5%心肌活检数量,将出现4.7%的漏诊率。采用IMEG监测AR的患者较未采用的患者,预计5年生存率高。结论:IMEG某些指标数据有较好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联合诊断将更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可以减少心肌活检的次数,但也存在漏诊。连续的IMEG监测可以做为心脏移植后无创的、方便的及长期的排斥反应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心肌内心电图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内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磊(综述) 关怀敏(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期开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外膜闭塞血管,但半数以上患者远端冠状动脉微循环未得到有效恢复,进而增加死亡率。因此,缺血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不容忽视,目前认为CMD可能主要包括...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期开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外膜闭塞血管,但半数以上患者远端冠状动脉微循环未得到有效恢复,进而增加死亡率。因此,缺血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不容忽视,目前认为CMD可能主要包括微血管渗漏、微血管梗阻和心肌内出血,IMH是心肌微循环障碍最严重的类型,并可维持数月,严重时可发生心肌内血肿甚至心肌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内出血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蛋白酶体-C2亚基基因在烫伤脓毒症大鼠心肌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传安 柴家科 +2 位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蒋金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 m g/ kg)制成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心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用核糖核酸印迹杂交(Northern杂交)检测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大鼠烫伤后2 h和6 h,单位心肌内3MH含量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而伤后6 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 1)。脓毒症大鼠伤后2 h和6 h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和6 h较对照组也均显著升高(P均<0 .0 1)。结论 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动物心肌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持续增强现象,蛋白降解率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烧伤脓毒症时心功能异常的蛋白代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心肌内 表达及 亚基基因 Northern杂交 Wistar大鼠 高效液相-荧光法 mRNA表达 烧伤脓毒症 三甲基组氨酸 核酸印迹杂交 对照组 内毒素攻击 心肌细胞内 蛋白降解率 心功能异常 Ⅲ度烫伤 体表面积 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
下载PDF
一种不依赖呼吸机的小鼠心肌内注射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逸杰 戴明彦 +2 位作者 曹权 陈俊婷 包明威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4期32-3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洁高效、不依赖辅助通气的小鼠心肌内注射的实验方法,并浅析操作细节及技巧。方法 44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2只)和对照组(22只)。麻醉后于左侧第4肋间隙挤出心脏,向左心室壁内注射靶向CPT-1b(实验组... 目的建立一种简洁高效、不依赖辅助通气的小鼠心肌内注射的实验方法,并浅析操作细节及技巧。方法 44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2只)和对照组(22只)。麻醉后于左侧第4肋间隙挤出心脏,向左心室壁内注射靶向CPT-1b(实验组)或靶向无关基因(对照组)的重组慢病毒。10周后,取心脏及后肢骨骼肌,行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PT-1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至16周龄,小鼠存活率90.9%。实验组小鼠心肌中CPT-1b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骨骼肌中CPT-1b的表达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肌内注射技术所介导的RNA干扰高效、特异地下调了心肌组织中目标基因的表达,该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将外源物质定向导入心肌组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心肌内注射 RNA干扰 动物模型 手术效率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环境对移植干细胞心肌内存活、分化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艾旗 袁春菊 余国龙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1期3908-3910,共3页
近年实验研究与初步临床研究表明,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减少心肌梗死体积,促进心肌梗死区域血运重建,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并改善心功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 近年实验研究与初步临床研究表明,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减少心肌梗死体积,促进心肌梗死区域血运重建,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并改善心功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总体疗效有限,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移植干细胞在心肌内存活率低、定向分化不足。近期国内外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环境是移植干细胞在心肌内存活、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干细胞 心肌内环境 存活 分化
下载PDF
心肌内心电图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默 吴树明 +1 位作者 庞昕焱 宋惠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内心电图(intramyocardial electrogram,IMEG)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04年4月~11月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2例患者,将采用IMEG诊断的急性排异反应结果与采用临... 目的:探讨心肌内心电图(intramyocardial electrogram,IMEG)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04年4月~11月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2例患者,将采用IMEG诊断的急性排异反应结果与采用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胸片和心肌酶谱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以判断IMEG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心脏移植术后第8天和第9天出现IMEGQRS波振幅下降,下降幅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分别为27%和30%,提示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经治疗后IMEGQRS波振幅恢复正常,与联合诊断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IMEG监测急性排异反应,敏感,可靠,无创伤,可作为心脏移植患者抗排异疗效观察及选择性心内膜活检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 无创监测 心肌内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内出血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亮 沈珠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血管重建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然而,即使成功开通了心外膜血管,仍有相当比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研究发现,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引起的"无复流"现象及随...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血管重建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然而,即使成功开通了心外膜血管,仍有相当比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研究发现,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引起的"无复流"现象及随后出现的心肌内出血是参与此过程的重要因素。了解心肌内出血在"无复流"现象和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对制定新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心肌内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影像学、临床意义和治疗策略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内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永刚 郭静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心肌内移植 治疗 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下载PDF
心肌内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海 臧旺福 刘开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心肌内细胞移植 治疗 终末期 心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