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1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肽素、同型半胱氨酸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急性肺栓塞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洋 范存存 王锦坤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分析合肽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肺栓塞(APE)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APE患者为观察组,按病情程度分为高、中、低危组分别为20例、41例和51例。... 目的 分析合肽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肺栓塞(APE)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APE患者为观察组,按病情程度分为高、中、低危组分别为20例、41例和51例。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18例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人群合肽素、Hcy、H-FAB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合肽素、Hcy及H-FABP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合肽素、Hcy及H-FABP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合肽素、Hcy、H-FABP、APACHEⅡ高于低中危组(P<0.05);APE患者血清合肽素、Hcy及H-FABP与APACHEⅡ评分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 合肽素、Hcy及H-FABP可作为APE病情评估指标,其水平随着病情程度增加而上升,且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肽素 半胱氨酸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肺栓塞 病情评估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洪 江跃全 +2 位作者 綦俊 张奇 尹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160例APE患者临床资料[男92例,女68例,年龄(51±12)岁]。根据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n=58,男33例,女25例,年龄(50±13)岁]、中危组[n=54,男30例,女24例,年龄(54±12)岁]及高危组[n=48,男29例,女19例,年龄(52±10)岁];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n=132)和死亡组(n=28),比较不同组间H-FABP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评价H-FAB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APACHEⅡ评分对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H-FABP和APACHEⅡ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FABP与APACHEⅡ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 0.784~0.927),其血浆H-FABP〉13.3μg/L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9.4%;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 0.812~0.932),其APACHEⅡ评分〉19.2分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0.4%。二者指标串联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7.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 0.825~0.948),其明显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结论 H-FABP联合APACHEⅡ评分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其可为临床APE患者个体化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急性肺栓塞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曾利 高全杰 +3 位作者 邓小飞 尹阳光 陈国柱 史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91-1992,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h内组和4~8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h内组和4~8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胸痛发作4h内,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h内和4~8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TnI与CK-MB在诊断早期AMI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琼 赵水平 洪绍彩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5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法检测患者发病0~3h、3~6h和6h后血清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法检测患者发病0~3h、3~6h和6h后血清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在0~3h(66.7%)和3~6h(100%)时间段显著高于cTnⅠ(33.3%、66.7%)和CK—MB(0%、61%);在诊断特异性上,H—FABP高于cTnⅠ,比CK—MB低;H—FABP诊断AMI的准确率高达94.15%。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AMI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心肌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淑华 王丽萍 侯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1期152-154,共3页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研究进展 诊断与治疗 AMI 临床医学 H-FABP 含量 可溶性蛋白 低分子量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阮丽波 陈军 师红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03-260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 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 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阳性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危险APE组H-FABP阳性率不同,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需用生强心药物维持、低血压、溶栓治疗及住院死亡率)的比例不同(P<0.01);(2)H-FABP阳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HFABP阳性与不良事件明显相关。结论:H-FABP对急性肺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不良事件 死亡率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肺栓塞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宾公 郑泽琪 +3 位作者 王梦洪 彭景添 颜琼 肖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肺栓塞(APE)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测72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受试者血浆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生化标...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肺栓塞(APE)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测72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受试者血浆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生化标志物与APE预后的关系。结果AP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PE组中H—FABP阳性组30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H—FABP阴性组(66.7%VS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ABP为AP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FABP阳性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性是H—FABP阴性者的50.44倍(95%CI7.40—342.38,P〈0.001)。结论H—FABP阳性APE者预后较差,H—FABP可用于APE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萍 王化芬 +2 位作者 许会彬 崔庆 刘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2期3007-300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心肌梗死组45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3、6、12、24h采静脉血检测其H-FABP和cTnT...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心肌梗死组45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3、6、12、24h采静脉血检测其H-FABP和cTnT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病6h以内,患者H-FABP显著升高(P<0.05),而12h以后的改变不明显。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发病24h以内,cTnT的改变并无显著意义,但心肌梗死患者的cTnT在24h内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H-FABP和cTnT水平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和不稳定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T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马荣 赵成艳 +1 位作者 石宏晏 王敏杰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联合检测 超敏C反应蛋白 质量 早期诊断 CK-MB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彪 邱振华 +1 位作者 许发珍 张灿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对溶栓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AMI患者分成三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12例(A组)、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组13例(B组)、尿激酶溶栓开通组22例(C组)...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对溶栓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AMI患者分成三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12例(A组)、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组13例(B组)、尿激酶溶栓开通组22例(C组)。分别在病人入院时和行梗死血管再通术后2h内检测血清中H-FABP浓度。结果 A组、B组、C组H-FABP浓度入院时和再通术治疗后水平依次为(70.36±10.23)μg/L、(69.89±9.65)μg/L、(71.34±8.99)μg/L和(74.89±4.98)μg/L、(158.65±18.98)μg/L、(197.18±20.02)μg/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治疗后C组与A组、B组对比差异亦显著(P<0.05);ROC曲线诊断灵敏度为85.9%,特异性为92.3%。结论因心肌细胞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成功再灌注可导致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因此脂肪酸结合蛋白可作为判断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重复灌注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彪 邱振华 +1 位作者 孙晓云 张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AMI症状发生后0~3h和3~6h采集47例AMI患者静脉血,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肌红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心型肌酸激酶同工...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AMI症状发生后0~3h和3~6h采集47例AMI患者静脉血,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肌红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心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检测H-FABPs、cTnI、MYO和CK-MB。结果 AMI症状发生后0~3h和3~6h,患者H-FABPs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I、MYO和CK-M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s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义峰 周钦海 +2 位作者 傅诚章 唐琦峰 钱燕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鄄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CK鄄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H鄄FABP和CK鄄MB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8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Ⅰ组,n=14)... 目的: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鄄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CK鄄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H鄄FABP和CK鄄MB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8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Ⅰ组,n=14),对照组(Ⅱ组,n=14)。分别在中心静脉开放后(T1),体外循环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主动脉开放1h(T4)、2h(T5)、3h(T6)、18h(T7),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鄄FABP和CK鄄MB。结果:两组患者H鄄FABP值在体外循环前即明显升高,主动脉开放即刻升高数十倍,主动脉开放1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3h明显下降(P<0.05),主动脉开放18h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乌司他丁组H鄄FABP值在T3、T4、T5点均低于对照组,在T3点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CK鄄MB升高的时间迟于H鄄FABP,仅在主动脉开放时才有明显变化,出现峰值时间和H鄄FABP相同,但持续时间要长于H鄄FABP。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相比CK鄄MB值在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鄄FABP与CK鄄MB相比具有变化早恢复快的特点,乌司他丁能减缓其变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 乌司他丁 瓣膜置换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子后 李培军 陈庆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7-640,共4页
心脏手术过程中,机体处于非生理状态,心肌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受损时,多种大量的心肌特异性蛋白由细胞内释放入血液,其变化可用于判定有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 心脏手术过程中,机体处于非生理状态,心肌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受损时,多种大量的心肌特异性蛋白由细胞内释放入血液,其变化可用于判定有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作为急性心肌损伤早期监测的生化标志物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肺栓塞 心肌 综述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Myo/H-FABP比值在诊断创伤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郎宇璜 缪京丰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yo)/H—FABP比值在诊断创伤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07年1月~2008年6月42例创伤患者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并根据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分为合并心肌...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yo)/H—FABP比值在诊断创伤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07年1月~2008年6月42例创伤患者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并根据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13例(A组)和无合并心肌损伤组29例(B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42例健康体检者和42例创伤患者伤后3、6、12小时血清cTnⅠ、H—FABP和Myo含量,绘制H—FABP和Myo/H—FABP比值诊断创伤后心肌损伤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 curve),并比较陆线下面积(AUC)。结果H—FABP和Myo/H—FABP比值对诊断伤后3、6、12小时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7、0.9098,0.9125、0.8329,0.8276、0.7772,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Myo/H—FABP比值明显高于同时间段A组Myo/H—FABP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和Myo/H-FABP比值对创伤后心肌损伤均具有早期诊断价值。Myo/H—FABP比值可用于区分创伤后心肌或骨骼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红蛋白 比值
下载PDF
血清H-FABP浓度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组织损伤的新型标志物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董瑨堃 孟舒 《医学综述》 2012年第5期659-662,共4页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关键的脂肪酸载体蛋白,人H-FABP是一种酸性蛋白质,其等电点为5.1。目前,H-FABP是最具潜质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0~3 h)即可检测到高水平的血浆H-FABP,并且其释放本质上依赖于心肌缺血...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关键的脂肪酸载体蛋白,人H-FABP是一种酸性蛋白质,其等电点为5.1。目前,H-FABP是最具潜质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0~3 h)即可检测到高水平的血浆H-FABP,并且其释放本质上依赖于心肌缺血损伤。对比其他已知心肌标志物,H-FABP对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不同形式的心肌缺血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H-FABP在其他组织损伤时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组织损伤 标志物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东运 高大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716-719,共4页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指标,受骨骼肌损害的影响极小,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显著的特异性;敏感性高,能灵敏的反映心肌损伤;分子量小,是目前常用心肌标志物中最小,心肌损伤后入血早;血中浓度与梗死面积相关性好,...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指标,受骨骼肌损害的影响极小,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显著的特异性;敏感性高,能灵敏的反映心肌损伤;分子量小,是目前常用心肌标志物中最小,心肌损伤后入血早;血中浓度与梗死面积相关性好,可用以估测梗死面积;发病后血中清除快(24h),比其他标志物更适合用于再梗死的诊断。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3h)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且对再灌注的判定也有肯定的意义,是一个优秀的心肌损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下载PDF
比较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文辉 刘志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目的 定量分析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120例,最后确诊AMI患者69例,非AMI患者51例为对照组,按胸痛发作距就诊时间分为<3 h、3~6 h和>6 h三组.采... 目的 定量分析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120例,最后确诊AMI患者69例,非AMI患者51例为对照组,按胸痛发作距就诊时间分为<3 h、3~6 h和>6 h三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各组H-FABP的浓度,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比较各指标在诊断AMI早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入院各时间段AMI组H-FABP血液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和cTnT在3h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6 h和>6 h两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的敏感度在发病3h内和3~6 h分别为74.1%和87.5%,高于CK-MB(18.5%、54.1%))和cTnT(14.8%、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h后H-FABP的敏感度为83.3%,低于CK-MB(88.9%)和cTnT(94.4%),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各检测指标中特异度最高的是cTn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定量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度,与其他高特异度指标联合检查可提高AMI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检测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梗死早期 优势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范树虹 杨曙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281-284,共4页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在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丰富。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肌损伤后血浆中H-FABP水平变化有时间规律性,且血浆H-FABP水平与心肌损伤程度成正相关,故H-FAB...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在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丰富。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肌损伤后血浆中H-FABP水平变化有时间规律性,且血浆H-FABP水平与心肌损伤程度成正相关,故H-FABP可作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现就H-FABP的生理化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燕 李靖 +1 位作者 李莉 关怀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0-832,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VSD)患儿4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6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30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5min、4h、24...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VSD)患儿4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6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30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5min、4h、24h测量血清H-FABP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清H-FABP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各组术后15min、4hH-FABP水平较术前均升高(F时间=55.312,F组间=62.161,P均<0.01),高峰均出现在术后15mi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封堵器释放次数是影响术后血清H-FABP水平的主要因素(β分别为0.666,-0.460,0.589,0.483,P均<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可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血清H-FABP水平升高程度与病理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封堵器释放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封堵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