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9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热化瘀方调控Th17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林文勇 施雪斐 +6 位作者 张春伶 王栋元 牛振超 芦瑞霞 王丹 阮小芬 王肖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5-600,共6页
目的 探索清热化瘀方通过调控T辅助细胞17(Th17)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 45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清热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13、26、52 g/kg),各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清热化瘀方或蒸馏水7 d,通过左... 目的 探索清热化瘀方通过调控T辅助细胞17(Th17)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 45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清热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13、26、52 g/kg),各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清热化瘀方或蒸馏水7 d,通过左冠状动脉结扎30 min再灌注24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4 h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改变,TTC染色观察心脏梗死面积,试剂盒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心脏组织中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和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清热化瘀方组小鼠心功能提高,梗死面积减少,Th17细胞比例降低,促炎因子IL-17和IL-6水平降低,Th17/Treg动态平衡得到恢复(P<0.05)。结论 清热化瘀方可通过调节Th17恢复Th17/Treg稳态,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瘀方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TH17细胞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Ⅰ预防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田俊斌 赵静 +2 位作者 罗斌 吕建瑞 马磊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17-324,共8页
目的 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重楼皂苷I预防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IR)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购买的72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重楼皂苷I低、中和高剂量... 目的 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重楼皂苷I预防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IR)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购买的72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重楼皂苷I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分组后即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周,2周后构建MI/IR模型。模型构建成功24 h后先采用动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心脏功能,后处死大鼠收集相关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试剂盒检测心功能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谷草转氨酶(AST),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TUN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特点,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I3K、AKT、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无水肿,模型组有心肌纤维断裂,重楼皂苷I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明显改善心肌纤维断裂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LVEDP、LDH、CK-MB、AST和MDA明显升高(P<0.05),LVDP、+dp/dtmax、-dp/dtmax、SOD和GSH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重楼皂苷I低、中、高剂量组干预后,心肌梗死面积、LVEDP、LDH、CK-MB、AST和MDA明显降低(P<0.05),LVDP、+dp/dtmax、-dp/dtmax、SOD和GSH则明显升高(P<0.05)。Tunnel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几乎没有心肌细胞凋亡,而模型组呈现出明显的大量的细胞凋亡;与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和重楼皂苷I低、中、高剂量组凋亡情况明显好转。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PI3K、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ax明显升高(均P<0.05);相较于模型组,重楼皂苷I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阿司匹林组PI3K、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重楼皂苷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能够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I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心功能
下载PDF
阿芬太尼调节SphK1/S1P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3
作者 王盛华 黄庆先 李庆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究阿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作用及在该过程中对鞘氨醇激酶1(SphK1)/鞘氨醇-1-磷酸(S1P)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丹参组)和阿芬太尼低剂量组、... [目的]探究阿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作用及在该过程中对鞘氨醇激酶1(SphK1)/鞘氨醇-1-磷酸(S1P)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丹参组)和阿芬太尼低剂量组、阿芬太尼高剂量组、阿芬太尼高剂量+SphK1激动剂组(阿芬太尼+PMA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组均利用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后再灌注复制MIRI模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TTC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S1P的水平;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SphK1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AST的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MDA、S1P水平及SphK1蛋白表达均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阿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减轻,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AST的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MDA、S1P水平及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phK1激动剂可逆转高剂量阿芬太尼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结论]阿芬太尼对MIRI大鼠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phK1/S1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鞘氨醇激酶1/鞘氨醇-1-磷酸信号通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白杨素通过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的干预效果
4
作者 刘永政 刘晓静 +2 位作者 王俊侠 刘平原 刘淑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22,共4页
目的 探讨白杨素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SPF级SD老年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组(6只)、药物对照组(6只)、白杨素组(6只)。空白组... 目的 探讨白杨素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SPF级SD老年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组(6只)、药物对照组(6只)、白杨素组(6只)。空白组、模型组只进行生理盐水灌胃,不做其他处理,白杨素组给予白杨素20 mg/kg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予8μg/kg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检测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MB)、肌钙蛋白(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水平、SIRT1、AMPK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白杨素组CK、CK-MB、cTnI、MDA、ROS水平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药物对照组,SOD、SIRT1、AMPK 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高于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白杨素通过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心肌损伤,抑制异常氧化应激状态,改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5
作者 孙玉艳 杨然 高丽华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100 mg·kg^(−1));健康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5 d。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最终均纳入10只大鼠。检测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大鼠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发生次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心肌组织IL-23及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VF、VT持续时间缩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升高(P<0.05);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变化规律相同,灯盏花素变化高剂量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缓解MIRI大鼠心律失常、减轻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轴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实验验证
6
作者 王建茹 李兴渊 +4 位作者 谢世阳 程彦玲 郭红鑫 朱明军 于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83,共11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键基因。方法:首先,从数据库中下载大鼠MIRI相关数据集GSE122020、E-MEXP-2098和E-GEOD-4105。其次,一方面利用微阵列数据线性模型(limma)包筛选各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键基因。方法:首先,从数据库中下载大鼠MIRI相关数据集GSE122020、E-MEXP-2098和E-GEOD-4105。其次,一方面利用微阵列数据线性模型(limma)包筛选各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再用稳健排序整合(RRA)方法筛选稳健DEGs;另一方面,利用替代变量分析(SVA)包将各数据集合并为1个数据集,再利用limma包筛选合并DEGs;将2种渠道的DEGs取交集获取共同DEGs。接着,构建共同DEGs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最大邻域组件密度(DMNC)算法筛选关键基因,并绘制关键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然后,构建MIRI大鼠模型,检测关键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关键基因参与MIRI的研究开展文献回顾分析。最后,对关键基因开展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进一步揭示其介导MIRI可能的机制。结果:共鉴定出143个稳健DEGs,48个合并DEGs,两者取交集后,获得48个共同DEGs。在共同DEGs的PPI网络中,共筛选出了5个关键基因,即MYC原癌基因bHLH转录因子(MYC)、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血红素加氧酶1(HMOX1)、胱天蛋白酶3(CASP3)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PLAUR)。这些关键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在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MYC、PTGS2、CASP3和PLAUR的mRNA和蛋白高表达,而HMO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回顾文献,5个关键基因中仅PLAUR未被报道参与MIRI。PLAUR的GSEA结果显示,PLAUR的功能富集主要集中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脂肪酸代谢等途径。结论:MYC、PTGS2、CASP3、HMOX1和PLAUR参与了MIRI的病理过程。PLAUR为潜在的关键基因,其可能通过调控NOD样受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脂肪酸代谢等途径介导MIRI,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MIRI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生物信息学分析 稳健排序整合 关键基因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中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晓彬 王新强 +4 位作者 蒋虎刚 韩金晏 张晓刚 李应东 赵信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1-196,共6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早期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有效方法,但血液供应的恢复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从而加重心肌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干预MI/RI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独特...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早期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有效方法,但血液供应的恢复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从而加重心肌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干预MI/RI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独特优势。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与MI/RI密切相关,通过调控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作用减轻MI/RI进程。本文就JAK/STAT信号通路在MI/RI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调控该通路的中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MI/RI的防治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JAK/STAT信号通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述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睿 刘诗怡 +2 位作者 纪树亮 吴伟 章洁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获益的重要方向。本文从阳微阴弦、气虚血瘀、阳气亏虚、痰瘀互结、阳衰阴盛、浊毒内侵、热毒血瘀方面探讨MIRI中医病因病机;基于... 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获益的重要方向。本文从阳微阴弦、气虚血瘀、阳气亏虚、痰瘀互结、阳衰阴盛、浊毒内侵、热毒血瘀方面探讨MIRI中医病因病机;基于温阳活血、益气活血、行气通络、涤痰散结、解毒活血治法,总结中药复方通过调控自噬、细胞焦亡、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动态平衡、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含量、干细胞迁移与归巢、铁稳态、缝隙连接蛋白43磷酸化、钠钙交换蛋白1/Ca2+-ATP酶表达、心电传导速度等多种机制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浸润、纤维化、钙超载、心律失常及降低心肌酶学水平、改善心肌组织损伤及心梗面积等防治MIRI的保护作用;根据益气温阳,活血通脉、通窍活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不同功效,全面回顾中药复方在总体疗效评价、临床替代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方面防治MIRI的临床研究,初步显示中药复方防治MIRI具有协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因病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秋水仙碱通过激活AMPK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9
作者 陈国栋 罗素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目的探究秋水仙碱(CC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与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H/R)的方式在H9C2细胞上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用3 nmol/L秋水仙碱对行H/R处理的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手术的方式在雄性C57/BL6小鼠上建立心肌缺血再... 目的探究秋水仙碱(CC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与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H/R)的方式在H9C2细胞上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用3 nmol/L秋水仙碱对行H/R处理的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手术的方式在雄性C57/BL6小鼠上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I/R组、I/R+CCC组和I/R+CCC+Dorsomorphin(DSMP)组,每组8只。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使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及其磷酸化水平、氧化应激指标(NOX4、NRF2、SOD2)和凋亡指标(BAX、Bcl-2、cleaved caspase-3),使用商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ATP含量,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8-OHdG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率,分离心肌线粒体和胞浆后分别检测线粒体BAX(Mito-BAX)和胞浆细胞色素C(Cyt-Cyto C),使用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使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溶液染色评估梗死面积,使用商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为明确AMPK在其中的作用,使用DSMP抑制小鼠体内AMPK活性。结果体外实验中,H/R可以导致AMPK磷酸化水平、NRF2、SOD2和Bcl-2表达水平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并提高NOX4、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P<0.05);秋水仙碱处理可以减轻H/R的损伤效应(P<0.05)。体内实验中,与SO组相比,I/R组AMPK磷酸化水平、ATP含量、NRF2、SOD2和Bcl-2表达水平、心脏功能均显著降低(P<0.05),NOX4、Mito-BAX、Cyt-Cyto C、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心肌切片8-OHdG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染色率,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和cTnT含量显著升高(P<0.05),秋水仙碱治疗可以逆转I/R带来的损伤效应(P<0.05),但DSMP可以抵消秋水仙碱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秋水仙碱可以通过激活AMPK减轻氧化应激和凋亡来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AMPK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铜过载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鹏飞 任家孚 阿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5-368,F0003,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临床上治疗方法不断增加,但大量患者冠脉再通后会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使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进而发生心肌机械...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临床上治疗方法不断增加,但大量患者冠脉再通后会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使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进而发生心肌机械性破坏、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经济负担增加。铜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微量元素,其稳态与M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铜稳态失衡时,细胞内过量的铜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铜死亡等一系列途径,加重MIRI。本文综述机体铜水平与MIRI的关系,深入探讨铜过载加重MIRI机制,有助于更全面了解铜过载在M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MIRI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铜稳态 铜过载 铜死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中药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贾素霞 徐晓敏 +1 位作者 杨慧聪 刘树民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时的严重并发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在MIRI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中药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很好的效果。本...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时的严重并发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在MIRI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中药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总结中药复方和单体干预MIRI的作用机制,发现中药复方(益心方、温阳通脉方、定心方Ⅰ号方)以及中药单体萜类(银杏内酯、黄芪甲苷、人参皂苷等)、酚类(巴西苏木素、苏木酮A、白藜芦醇等)、醌类(芦荟素、大黄素)等均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从而减轻M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朱秋梦 石佳琦 +2 位作者 吕玮 张昕 肖云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丁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给... 目的观察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丁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d)丁香酚及30 mg/(kg·d)盐酸地尔硫[艹卓]灌胃14 d,假手术组、MIRI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于末次给药1 h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处仅穿线不结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摘取大鼠心脏,TTC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比。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LDH水平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IRI组(P均<0.05)。与MIRI组比较,丁香酚低剂量组共有10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94个基因上调、44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中剂量组共有5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7个基因上调、316个基因上调;丁香酚高剂量组共有19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51个基因上调、81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免疫反应、氧气输送、急性期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染色体、细胞外基质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趋化因子的活动、载氧活性、钙离子结合等。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其中以HIF-1信号通路富集得分最高且差异最明显。结论丁香酚可抑制大鼠MIRI,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录组学 HIF-1信号通路
下载PDF
2012—2022年针灸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分析
13
作者 刘琼琼 嵇波 +5 位作者 葛云鹏 谢亚娜 方洋 王佳佳 石天宇 刘翼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2012—2022年针灸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2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和Web of S... 目的系统分析2012—2022年针灸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2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实验动物、造模方法、干预方案、对照组措施和结局指标等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164篇文献,文献研究所用实验动物有大鼠、小鼠和兔子;干预措施涉及电针(n=149)、艾灸(n=16)等,电针治疗中有81篇针刺单穴内关,31篇针刺内关相关配穴,频率以2/100 Hz、2 Hz为多,刺激强度主要为1 mA,治疗时间以20 min为多;结局指标涉及形态学、功能学及分子生物学。结论目前的研究肯定了针灸治疗MIRI的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多关注实验动物选择、穴位配伍、针灸干预方案、干预手段联合作用效果的比较,注重对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探索,最终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灸 动物实验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黄芩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吴萌 李祥平 项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观察TAT肽修饰的载黄芩素(Bai)脂质聚合物纳米粒(Bai-TAT-LPN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纳米沉淀法构建Bai-TAT-LPNs;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以Bai作为阳性对照药,在缺血前4 h腹腔注射Bai-TAT-LP... 目的 观察TAT肽修饰的载黄芩素(Bai)脂质聚合物纳米粒(Bai-TAT-LPN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纳米沉淀法构建Bai-TAT-LPNs;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以Bai作为阳性对照药,在缺血前4 h腹腔注射Bai-TAT-LPNs;生理记录仪和血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清指标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印记实验检测心肌cleaved-caspase 3、Bcl-2、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Bai-TAT-LPNs外观呈均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7.0±2.6)nm。Bai-TAT-LPNs(含Bai 100 mg/kg)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LVDP、+dp/dt_(max)和-dp/dt_(max)(P<0.01);降低血清LDH、CK、MDA水平,并升高SOD水平(P<0.01);还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1)。同时,Bai-TAT-LPNs下调模型大鼠心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并上调Bcl-2和p-Akt蛋白表达(P<0.01)。Bai-TAT-LPNs的上述作用均优于Bai。结论 Bai-TAT-LPNs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效果优于Bai;该作用可能与增强药物穿膜作用、减轻氧化损伤和激活Akt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TAT肽 脂质聚合物纳米粒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入时机的研究探析
15
作者 孙千惠 古春凌 +4 位作者 杨守亲 杨智文 戴兴业 仇兴华 程凯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当前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骤,不具备临床可预见性,除了重视预处理外,在发病中和发病后进行干预同样具备临床适用性。通过查阅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 当前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骤,不具备临床可预见性,除了重视预处理外,在发病中和发病后进行干预同样具备临床适用性。通过查阅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对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进行探讨,将介入时机分为预处理和后处理,预处理对应前驱期即缺血前,后处理对应缺血后,分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旨在明确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为针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刺 介入时机 预处理 后处理
下载PDF
miR-30b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16
作者 杜佩珊 姜爱雯 +3 位作者 田艳珍 赵东坡 毛建云 宋永建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98-405,共8页
目的:探究miR-30b通过靶向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SD大鼠纳入研究,随机将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MIRI组(模型组)、miR-30b mimics组(miR-30b过表达组)、CY-09组(NLRP3... 目的:探究miR-30b通过靶向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SD大鼠纳入研究,随机将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MIRI组(模型组)、miR-30b mimics组(miR-30b过表达组)、CY-09组(NLRP3信号通路抑制剂组)、miR-30b+CY-09组(miR-30b过表达+NLRP3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10只大鼠;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内miR-30b相对表达;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参数(LVEDP、LVSP、+dp/dtmax、-dp/dtmax);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标志物(CK-MB、LDH、cTnI)水平;HE染色分析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炎症小体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I模型可以下调大鼠心肌组织内miR-30b的mRNA表达(P<0.05);miR-30b的过表达可以上调大鼠心肌组织内miR-30b的mRNA表达(P<0.05);与Sham组相比,MIRI模型的建立可以上调心功能参数LVEDP、心肌损伤因子(CK-MB、LDH、cTnI)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能力,下调心功能参数(LVSP、+dp/dtmax、-dp/dtmax)(P<0.05);miR-30b过表达质粒转染及NLRP3信号通路被阻断均可以下调心功能参数LVEDP、心肌损伤因子(CK-MB、LDH、cTnI)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能力,上调心功能参数(LVSP、+dp/dtmax、-dp/dtmax)(P<0.05);二者联合可以进一步下调心功能参数LVEDP、心肌损伤因子(CK-MB、LDH、cTnI)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能力,上调心功能参数(LVSP、+dp/dtmax、-dp/dtmax)(P<0.05)。Sham组大鼠心肌形态较为正常;MIRI模型的建立可以导致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出现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空泡化及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miR-30b过表达质粒转染及NLRP3信号通路被阻断均可以改善MIRI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二者联合组大鼠心肌形态改善力度最大;与Sham组相比,MIRI模型的建立可以上调大鼠心肌组织内NLPR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P<0.05);miR-30b过表达质粒转染及NLRP3信号通路被阻断均可以下调大鼠心肌组织内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P<0.05);二者联合可以进一步降低大鼠心肌组织内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P<0.05)。结论:miR-30b通过靶向抑制MLPR3炎症小体的激活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心脏功能低下、心肌细胞损伤加剧的表现,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30b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MG5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姚家芳 李小旺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25-28,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行PCI期间是否发生MIRI将患者分为MIRI组和非MIRI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血清MG53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G53对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检测价值。结果PCI后61例出现MIRI,发生率为42.96%;MIRI组患者血清MG53水平为(138.44±45.23)pg/mL,高于非MIRI组的(108.69±25.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G53水平与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呈正相关(r=0.386,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G53水平评估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AUC>0.7,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结论AMI患者PCI后血清MG53与MIRI之间存在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G53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蒙药干预治疗研究进展
18
作者 彩霞 张青山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60-62,共3页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可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降低病死率。然而,当缺血的心肌恢复血流供应后造成的更为严重的损害,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在用现代医学治疗MIRI的同时,蒙医药作为传...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可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降低病死率。然而,当缺血的心肌恢复血流供应后造成的更为严重的损害,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在用现代医学治疗MIRI的同时,蒙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本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蒙药干预MIRI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 蒙药
下载PDF
匝迪-5味丸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预测及验证
19
作者 乌日嘎 威力斯 +5 位作者 乌日拉嘎 苏斯 阿茹罕 佟立军 布图雅 呼日乐巴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48,共7页
目的探讨匝迪-5味丸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匝迪-5味丸改善M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丹参组[复方丹参滴丸80 mg/(kg·d)]和匝迪-5味丸高、中... 目的探讨匝迪-5味丸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匝迪-5味丸改善M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丹参组[复方丹参滴丸80 mg/(kg·d)]和匝迪-5味丸高、中、低剂量组[1.6、0.8、0.4 g/(kg·d)],每组12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穿线不结扎。检测建模后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共获得匝迪-5味丸的活性成分177个,作用靶点220个,参与改善心肌缺血相关的靶点51个,其中核心靶点为AKT1,涉及PI3K-Akt、内质网、缺氧诱导因子-1等多个通路。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和匝迪-5味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K、LDH、AST、CTn-T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中PI3K、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均明显改善;匝迪-5味丸低、中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匝迪-5味丸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改善MIR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匝迪-5味丸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激动剂LPS腹腔注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0
作者 班努·库肯 严金龙 +4 位作者 王敏敏 赵海燕 徐长生 徐霞 杨梦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剂LPS腹腔注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PS干预组(0.1 mg/kg、0.5 mg/kg、1 mg/kg,均为小剂量)、维拉帕米干预组、模型组、假手术组...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剂LPS腹腔注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PS干预组(0.1 mg/kg、0.5 mg/kg、1 mg/kg,均为小剂量)、维拉帕米干预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构建MIRI模型前7 d,LPS干预组给予0.1 mg/kg、0.5 mg/kg、1 mg/kg LPS腹腔注射,维拉帕米干预组给予2.5%维拉帕米(2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每日1次。然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处理后72 h,采用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算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FoxO3a、pFoxO3aS253、Beclin-1及LC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减小(P均<0.05);心肌损伤严重,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升高(P均<0.05);心肌组织中pFoxO3aS25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FoxO3a、Beclin-1、LC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维拉帕米干预组及LPS干预组大鼠LVEF、LVFS增加(P均<0.05);0.1 mg/kg及0.5 mg/kg LPS干预组大鼠心肌病变改善不明显,维拉帕米干预组和1 mg/kg LPS干预组大鼠心肌纤维水肿、断裂、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均减轻;维拉帕米干预组及LPS干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降低(P均<0.05),pFoxO3aS25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FoxO3a、Beclin-1、LC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均<0.05)。结论 小剂量TLR4激动剂LPS可预防大鼠M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使FoxO3a磷酸化及抑制Beclin-1、LC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激动剂 脂多糖 TOLL样受体4 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3a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 自噬效应蛋白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