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郝亚逢 张利峰 +4 位作者 王学智 李远 苗睿 王献忠 武国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4-517,522,共5页
目的:探究^(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估冠心病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8例,入组患者均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采用^(99m)Tc-MIBI GMPI对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心功... 目的:探究^(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估冠心病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8例,入组患者均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采用^(99m)Tc-MIBI GMPI对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以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参照,对^(99m)Tc-MIBI GMPI检查的准确性进行探究。结果: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患者经^(99m)Tc-MIBI GMPI检查心肌血流灌注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卡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6,一致性较好。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患者经^(99m)Tc-MIBI GMPI心功能结果[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ICC一致性检验,ICC=0.812,一致性较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有所好转,患者完全闭塞、重度狭窄占比降低,轻度狭窄占比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EDV、ESV水平降低,LVEF、CO升高(均P<0.05)。78例患者经过治疗,出现8例症状性低血压,2例轻度血管性水肿,6例肾功能损伤,3例高钾血症,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4.36%。结论:^(99m)Tc-MIBI GMPI评估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情况与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一致,可以准确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变化。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得到改善,但需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下载PDF
心肌血流灌注SPECT新技术进展及其临床价值
2
作者 马天予 张德斌 +1 位作者 王瑞 程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691-697,共7页
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的心肌血流灌注成像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常规诊断手段之一。近年来,心脏SPECT成像仪器技术、图像算法技术不断发展,心肌血流定量评估成为技术与... 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的心肌血流灌注成像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常规诊断手段之一。近年来,心脏SPECT成像仪器技术、图像算法技术不断发展,心肌血流定量评估成为技术与临床结合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回顾心脏SPECT系统在探测器技术、系统结构、准直技术、图像重建算法以及心肌血流定量化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路线,简要阐述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进展,以及新仪器技术水平进步所带来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心肌血流灌注成像 探测器 图像重建 定量化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延迟时间临床价值
3
作者 郭生鹏 何俊 +4 位作者 张甜 库雷志 杨宇 李鸿 熊青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774-1778,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48 h内心肌血流灌注延迟时间(MFPD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71例已行pPCI治疗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48 h行左心室超声造影检查,分析MFPDT与节段心肌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48 h内心肌血流灌注延迟时间(MFPD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71例已行pPCI治疗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48 h行左心室超声造影检查,分析MFPDT与节段心肌功能(RM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依据RMF分为轻度组和严重组,比较两组间MFPDT及LVEF差异及术后平均8.5个月房室大小、LVEF、室壁瘤发生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48 hMFPDT与RMF呈正相关(r=0.5420,P<0.0001),术后48 h MFPDT与LVEF呈弱相关,与末次随访时LVEF不相关(r分别为-0.2869、-0.1950,P分别为0.0153、0.1034)。心肌受损轻度组31例,室壁瘤4例,严重组40例,室壁瘤18例,两组术后48 h MFPDT及术后室壁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80、8.4100,P=0.0003、0.0037),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房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FPDT是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OR=3.0460,P<0.0001,95%CI:1.750~5.301)。结论STEMI患者pPCI术后48 h内MFPDT可初步预测患者心肌损伤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超声造影 心肌血流灌注 心肌功能
下载PDF
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与新发心房颤动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鸿渐 王思月 王方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治疗的STEMI患者109例,其中术后心肌灌注良好者87例,心肌灌注不良者22例;术后新发房颤26例,未发房颤83例。分析术后心肌灌注良好和不良、术后新发房颤和未发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心肌灌注不良者合并糖尿病比例、再灌注时间、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别为45.45%、(5.89±1.50)h、(651.19±98.28)pg/ml和(70.20±11.12)g/ml,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5.50±9.40)%,明显低于心肌灌注良好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再灌注时间、NT-proBNP水平和LVEF均是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新发房颤患者年龄、NT-proBNP、cTnI水平和术后心肌灌注不良比例分别为(68.72±8.02)岁、(634.43±90.21)pg/ml、(66.65±12.04)g/ml和57.69%,明显高于术后未发房颤者(P<0.05);而LVEF为(56.65±8.89)%,明显低于未发房颤者(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NT-proBNP水平和术后心肌灌注是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受到是否合并糖尿病、再灌注时间、NT-proBNP水平和LVEF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血流灌注 新发心房颤动
下载PDF
ECT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宜冠 刘奇良 +5 位作者 黄德魁 张大维 卜殷中 徐敏敏 谢赟 于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ECT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16例胸闷、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行静息状态下心脏ECT检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心脏ECT上心肌血流灌注、左心室各壁运动情况,并行QGS评分,对其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指曾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曾... 目的探讨心脏ECT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16例胸闷、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行静息状态下心脏ECT检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心脏ECT上心肌血流灌注、左心室各壁运动情况,并行QGS评分,对其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指曾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曾行PCI术、或经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及明确排除冠心病(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明显病变,无心梗及PCI史)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6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心脏ECT检测为正常血流灌注者42例,血流灌注减低者174例;174例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者86例,明确排除冠心病者48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的比率占95.3%(82/86),明确排除冠心病者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的比率占6.25%(3/48)。结论静息心脏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 心肌血流灌注 室壁运动 冠心病
下载PDF
国产腺苷负荷实验在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应红 马渝 +4 位作者 唐渝萍 徐凤 杨明胜 彭丽 史若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945-1947,1952,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负荷实验在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中的安全性及对冠心痛的诊断价值,以及用药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国产腺苷对50例临床确诊或疑诊为冠·,12病患者行腺苷负荷或腺苷负荷/静息^99m Tc—MIBI心肌血流灌注断层...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负荷实验在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中的安全性及对冠心痛的诊断价值,以及用药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国产腺苷对50例临床确诊或疑诊为冠·,12病患者行腺苷负荷或腺苷负荷/静息^99m Tc—MIBI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腺苷以0.14mg·kg^-1·min^-1采用三通静脉泵入,泵药3min末时静脉推注”^99Tc—MIBI 925MBq,共6min,用药开话至停药后5min全程监护心电图、血压.注射^99Tc—MIBI后1~1.5h采集图像,对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进行定性分析。结果(1)总的症状性不良反应发生率68%,主要表现为气促、心悸、头昏、胸闷、心前区不适等,上述症状可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2)用药前后心电图改变26例,主要以T波倒置、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为主。(3)血流动力学方面,用腺苷第1分钟内心率、血压变化不明显,第3分钟心率增加到(17±4)次/分,42例患者收缩压平均降低1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平均降低8~10mmHg。停药3min心率、血压基本恢复到用药前水平,不良反应完全消失。腺苷负荷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结果与已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符合率7s%。结论国产腺苷虽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临床表现轻,持续时间短,多无需特殊处理。患者耐受性好,临床应用安全,腺苷负荷实验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腺苷 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冠心病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增加大鼠心肌血流灌注量的药效动力学 被引量:9
7
作者 宋洪涛 郭涛 +3 位作者 赵明宏 张汝华 胡海洋 陈宪英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方法 以大鼠心肌血流灌注量为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麝香保心丸在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特征 ,其最低起效剂量为 0 .5 4mg·kg-1,效应呈现半衰期为 0 .5 3h ,效应消除半衰期为 1.2 1h ,药效作...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方法 以大鼠心肌血流灌注量为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麝香保心丸在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特征 ,其最低起效剂量为 0 .5 4mg·kg-1,效应呈现半衰期为 0 .5 3h ,效应消除半衰期为 1.2 1h ,药效作用期为 3.4 8h ,效应达峰时间为 1.13h ,体存生物相当药量的吸收半衰期为 0 .2 3h ,消除半衰期为 1.4 7h ,达峰时间为 0 .88h。结论 麝香保心丸在体内具有吸收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心肌血流灌注 药效动力学
下载PDF
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犬慢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姜峰 管骏涛 +3 位作者 宋佳成 严降雨 林松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616,共6页
目的:观察主动等长收缩训练对犬慢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应用Ameroid缩窄器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G组)(n=6),主动等长收缩训练组(AIE组)(n=6)。主动等长收缩训练:采用100%最... 目的:观察主动等长收缩训练对犬慢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应用Ameroid缩窄器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G组)(n=6),主动等长收缩训练组(AIE组)(n=6)。主动等长收缩训练:采用100%最大强度训练1min,休息1min,每日重复20次,每周训练5天,训练时程为6周。训练6周末,所有模型犬行心脏SPECT成像测定心肌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免疫组化法测定犬缺血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结果:AIE组缺血区域静息血流灌注心肌节段总评分(23.00±2.35)较CG组(46.4±8.88)明显降低(P<0.05),AIE组缺血心肌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22.40±2.07)显著高于CG组(15.20±5.40)(P<0.05)。结论:主动等长收缩训练可以增加慢性心肌缺血犬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促进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 心肌缺血 心肌血流灌注 核素灌注显像 毛细血管密度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海洋 刘琳 +2 位作者 申文宇 乔崇 李京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行急诊PC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 目的观察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行急诊PC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指引导管到位,指引导丝通过病变确定在真腔后,观察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照组依据血压情况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注射液,比较两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及心功能变化,统计90 min内ST段回落率及随访1年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90 min的ST段回落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急诊PCI急性STEMI病人的血流灌注,从而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硝普钠注射液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血流灌注
下载PDF
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玲 刘香格 +6 位作者 李强 邢慧敏 马晓鹏 武报佳 范海超 任宇 付静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使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PCI术前应用硝酸甘油,观察组在术前应用尼可地尔。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的心肌血流灌注、心功能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升高(χ^(2)=65.214、69.643,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54,P<0.05)。观察组的无复流现象(NR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07,P<0.05),ST段回落率(STR)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80,P<0.05),术后即刻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406,P<0.05)。与术前比两组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明显降低(t=12.325、3.658、8.605、2.348、6.325、5.697,P<0.05)。观察组术后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913、2.986,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2.222,P<0.05);两组术后2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24 h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44、0.687、0.687、0.020,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保护心功能,并且对患者血压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血流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尼可地尔 心功能
下载PDF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对其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雨 林振宇 +2 位作者 谷阳 严山 张喜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3期2500-2504,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对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在球囊通过梗死相关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对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在球囊通过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后,A组直接进行PPCI,B组在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300μg,C组在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用0. 9%氯化钠溶液稀释) 10 ml,B组和C组均于注射30 s后再行PPCI。观察项目:三组TIMI血流分级、IRA血栓评分、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动脉血管部位、血栓抽吸率、支架置入平均数量;术后TIMI帧值(TIMIFC)、无复流或者慢血流、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情况;术后评定心功能: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肌钙蛋白(cTnI)以及术前与术后收缩压差值。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三组术前血流TIMI分级、IRA血栓评分、病变血管平均支数、梗死相关动脉部位、血栓抽吸例数、置入支架平均数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C组即刻cTFC低于A组和B组(P <0. 05),C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2 h内ST段回落明显高于A组和B组(P <0. 05),C组CK-MB峰值、LVEDD、WMSI、cTnI均低于A组和B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术前与术后收缩压差值3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术后7 d,C组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最低,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 <0. 05)。而三组心绞痛、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原心力衰竭加重以及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5)。术后3个月各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尼可地尔预防性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PCI术前,可改善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保护心肌功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 尼可地尔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PCI手术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臻 吴炜 杨光耀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阿司匹林+替...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n=57)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51)。比较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脏超声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2 h、1 d、3 d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 3级比重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8~20 h CK-MB水平和CK-MB达峰时间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4周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流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
下载PDF
黄蛭口服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建功 林凯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3期2119-212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使用黄蛭口服液治疗对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使用黄蛭口服液治疗对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在急诊PCI术前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前30 min以及术后加用黄蛭口服液,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占比,术后ST段回落率(STR)≥50%占比,术前与术后1周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无复流现象(NRP)发生率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TMPG 3级占比、WMSI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MPG 3级占比及STR≥50%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WMSI、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PCI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24.0%、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NRP发生率分别为10.0%、16.0%,治疗组术中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术后使用黄蛭口服液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TIMI血流分级及心功能,降低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黄蛭口服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无复流现象
下载PDF
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发现胸腺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江林 何竞 +1 位作者 唐淑萍 林兆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86-586,共1页
关键词 心肌血流灌注 断层显像 胸腺瘤 诊断
下载PDF
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在热射病患者心肌损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治国 郭佳 +1 位作者 石庆学 张国旭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45-545,共1页
热射病(HS)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意识障碍,临床分为劳力性热射病(EHS)和非劳力性(典型)热射病(CHS)。其中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高热对机体有广泛的损伤作用,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 热射病(HS)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意识障碍,临床分为劳力性热射病(EHS)和非劳力性(典型)热射病(CHS)。其中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高热对机体有广泛的损伤作用,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高温作业者、部队官兵由于训练强度大,救灾、作战等各种任务中易出现劳力性热射病。热射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本研究应用单光子发射体层显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技术针对热射病患者的心肌受损状况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体层显像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热射病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血流灌注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少文 董少红 +2 位作者 石丹 翟丽华 吴瑛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心肌声学造影 (MCE)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血流灌注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用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综合技术对 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行静态MCE检查。采用 16段划分法 ,对心肌显影进行目测... 目的 :前瞻性研究心肌声学造影 (MCE)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血流灌注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用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综合技术对 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行静态MCE检查。采用 16段划分法 ,对心肌显影进行目测半定量计分 (MCS)分析。计分方法 :回声均匀性增强 ,显影时间≤ 90s为 1分 ;回声低淡不均匀 ,显影延时 ( >90s)为 0 .5分 ,充盈缺损为 0分。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直径狭窄≥ 5 0 %为诊断标准 ,MCE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 88%(k =0 .75 )。MC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差 (r =-0 .17)。结论 :MCE技术能较准确的预测冠状动脉狭窄 ,但心肌显影程度并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 ,因除狭窄程度外 ,与狭窄的范围、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声学造影 心肌血流灌注 血管造影术 间歇二次谐波 脉冲反转显像
下载PDF
替罗非班用药时机对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PCI疗效及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维 郭晓平 刘倩倩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9期142-145,共4页
目的 观察在不同时机使用替罗非班对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疗效及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9月于笔者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 目的 观察在不同时机使用替罗非班对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疗效及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9月于笔者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后用药组。观察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情况、ST段回落情况、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 术前用药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术后用药组高(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前用药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术后用药组高(P<0.0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前用药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与术后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h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前用药组患者的ST回落值比术后用药组高(P<0.05);术前用药组患者心电图ST段部分回落与完全回落、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与术后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中,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患者血栓形成,避免血流受阻,使血流速度加快,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用药时机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血流灌注
下载PDF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对其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飞 肖纯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对其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冠状动... 目的探究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对其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观察组则注射尼可地尔,比较两组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术后6个月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IMI血流分级方面,观察组3级占比为74.20%(23/31),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1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级、1级和2级占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9.68%(3/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也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尼可地尔 心肌血流灌注 预后
下载PDF
ATP-SPEO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19
作者 钟吉俊 高钱纲 +3 位作者 刘威平 蔡海鹏 吕国菊 林祖近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31-133,共3页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广泛开展,心肌桥导致的心肌缺血已被逐渐认识并重视。心肌桥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下降,继而导致心肌缺血、猝死等的发生。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评价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和心肌血流...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广泛开展,心肌桥导致的心肌缺血已被逐渐认识并重视。心肌桥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下降,继而导致心肌缺血、猝死等的发生。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评价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和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十分重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是目前无创评价心肌血流灌注最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 ATP-SPEOT心肌血流灌注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间歇谐波氟碳微泡对比超声成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游向东 周颖 +4 位作者 单江 翁少翔 张闻 陈建科 鲍晓峰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2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 :评价氟碳气体微泡 (全氟显 )经静脉注射后在间歇谐波技术下能否产生显著的心肌对比作用。方法 :7只健康杂种犬 ,采用间歇谐波技术 ,静脉注射全氟显前后视觉观察左室短轴切面心肌显影效果 ,通过AD分析软件对心肌视频密度进行定量分... 目的 :评价氟碳气体微泡 (全氟显 )经静脉注射后在间歇谐波技术下能否产生显著的心肌对比作用。方法 :7只健康杂种犬 ,采用间歇谐波技术 ,静脉注射全氟显前后视觉观察左室短轴切面心肌显影效果 ,通过AD分析软件对心肌视频密度进行定量分析 ,监测造影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经静脉注射全氟显未见血流动力学影响 ,注射后均产生视觉可见的心肌显影。定量分析显示 ,造影后心肌视频密度均值较造影前显著增高 (5 1.5 0± 2 8.6 2 VS 6 .6 5± 1.82 ) ,P<0 .0 0 1。结论 :间歇谐波小剂量氟碳气体微泡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可产生显著的心肌对比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谐波 氟碳微泡 超声 评价 心肌血流灌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