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肺复苏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刘凯 姜艳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肺复苏(CPR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抢救方式的不同将采用CRRT救治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CRRT联合心...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肺复苏(CPR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抢救方式的不同将采用CRRT救治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救治的6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恢复自主循环时间、CPR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以及入院即刻、心肺复苏1 h和6 h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比值(E/A)、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PaO_(2)与氧体积分数(FiO_(2))比值(PaO_(2)/FiO_(2))。采用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CPC)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PR成功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以及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7,t=8.697,t=2.540;P<0.05);CPR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x^(2)=2.540;P<0.05);CPR成功后1 h的LVEF、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5,t=3.671;P<0.05)。两组入院即刻、心肺复苏1h和6 h的PaO_(2)、PaCO_(2)及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入院即刻、心肺复苏1h和6 h的LVEF和E/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46,F=3.198;P<0.05)。LVEF、E/A、PaO_(2)及PaO_(2)/FiO_(2)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PaCO_(2)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观察组CPC中1~2级例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3~5级例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0,x^(2)=7.490;P<0.05)。两组患者CPR成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2.13 d,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2.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1,P<0.05)。结论:采用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救治可有效缩短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及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提高CPR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改善LVEF、E/A心功能指标,降低CPC分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 搏骤停 复苏(cpr) 生存预后
下载PDF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PR)猝死患者94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方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7期32-33,共2页
猝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虽然原因多种多样.发生机制复杂、但其处理方法大致相同。猝死患者能否急救成功,最重要的是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故及时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脏骤停(CA)4min抢救的黄金时间.是提高CPR成功率... 猝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虽然原因多种多样.发生机制复杂、但其处理方法大致相同。猝死患者能否急救成功,最重要的是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故及时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脏骤停(CA)4min抢救的黄金时间.是提高CPR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沈阳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猝死患者94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复苏(cpr) 猝死
下载PDF
萝卜硫素对猪心肺复苏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张龚平 谢璐涛 +3 位作者 卢晓驰 杨雪林 潘群婕 兰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SFN)对猪心肺复苏(CPR)后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选择24头普通级大白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9)和SFN组(n=9)。选择右心室放电诱导心脏骤停(CA)10 min与CPR 6 min的方...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SFN)对猪心肺复苏(CPR)后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选择24头普通级大白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9)和SFN组(n=9)。选择右心室放电诱导心脏骤停(CA)10 min与CPR 6 min的方法建立室颤型猪CA/CPR模型。于造模成功后5 min时,SFN组经股静脉泵入SFN 2 mg/kg,整个时长10 min。于造模前及造模后4 h观察期间,应用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模块定期检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变化。于造模后24 h处死动物并获取左肺下叶组织样本,应用凋亡细胞检测(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以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结果 (1)造模前,各组猪的ELWI和PVPI值处于一致的生理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ELWI和PVPI值均显著上升,SFN组2 h内ELWI值和各时间点PVPI值均显著上升(均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SFN组造模2 h后ELWI值和1 h后PVPI值均显著下降(均P<0.05)。(2)造模后24 h,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SFN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cleaved caspase 3、RIP3和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SFN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RIP3和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SFN能有效减轻猪CPR后ALI程度,同时产生积极的保护作用,其保护途径与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SFN) 脏骤停(CA) 复苏(cpr) 急性损伤(ALI) 组织 细胞凋亡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4
作者 吴小雯 程鹏飞 +4 位作者 梅媛 张娜 周明 张翔 张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36-642,共7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CPR)对心脏骤停(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2月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CPR)对心脏骤停(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2月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计2694例患者,其中体外心肺复苏(ECPR)组717例患者,传统心肺复苏(CCPR)组19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PR相比,ECPR可以提高CA患者短期(出院或1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OR=2.93,95%CI(1.76,4.87),P<0.0001]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OR=0.12,95%CI(0.07,0.17),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在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中实施ECPR对改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预后方面异质性较大(组内I 2≥50%,P<0.05),而在改善长期神经功能预后方面亚组间的异质性较小(组内I 2<50%,P≥0.05)。结论ECPR可以改善CA患者出院或1个月内短期以及3个月以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优于CCPR。但ECPR对CA患者出院前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制定严格的纳入标准,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体外复苏(Ecpr) 体外膜氧合(ECMO) 脏骤停(CA) 神经功能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区域性复苏中心体外心肺复苏治疗难治性心脏骤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瑞秋 叶志钢 +1 位作者 刘长智 左六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43-646,共4页
目的本中心为区域性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中心,回顾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难治性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临床数据,为临床的救治提供经验。... 目的本中心为区域性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中心,回顾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难治性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临床数据,为临床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因难治性CA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临床资料。本中心的院内CA是在床边建立ECMO;院外CA或区域内合作医院的院内CA是建立ECMO后再转运至本中心救治。结果共纳入并分析75例难治性CA患者。ECMO撤机成功率33.3%,生存出院率25.3%,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率22.6%。生存组初始心律失常为可电复律的比例高于死亡组(73.7%vs.35.7%,χ^(2)=10.008,P=0.002);生存组年龄小于死亡组(岁:43.5±11.9 vs.51.9±16.6,t=-2.024,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地点、旁观者实施CPR,复苏(CPR)比例、建立ECMO方式、建立ECMO时间及低血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应用严格的ECPR标准,即同时满足年龄≤65岁、初始心律失常为室颤/室速、旁观者实施CPR、低血流时间≤90 min的四个条件患者共24例,患者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率可提高至41.6%。结论区域性ECPR中心具有可行性,筛选合适患者,可进一步提高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ECMO) 复苏(cpr) 脏骤停(CA)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唐莹 杨晓英 +1 位作者 杨海银 王婷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1-76,共6页
目的 调查在校大学生CPR知信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CPR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在张欣欣等人设计的机场工作人员急救知识信行现状调查量表基础上设计在校大学生CPR知信行问卷,随机选取就读于云南省各高校1 476名在校大学生进... 目的 调查在校大学生CPR知信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CPR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在张欣欣等人设计的机场工作人员急救知识信行现状调查量表基础上设计在校大学生CPR知信行问卷,随机选取就读于云南省各高校1 47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在校大学生CPR知识得分(4.64±2.43),CPR相关态度得分(13.99±3.23),CPR相关行为得分(10.80±6.2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校大学生CPR的知信行的共同影响因素是专业,性别和学历会影响知识和态度得分,年级会影响知识和行为得分,而民族只对行为有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学习和实施CPR的态度积极,但CPR知识和相关行为掌握不理想。高校需要重视专业、性别、年级、学历、民族带来的差异,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培养计划,提供专业化教育资源,加强非医学生教育是综合提升大学生CPR急救素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复苏(cpr) 知信行 现状调查
下载PDF
117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及出院存活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明华 许臻晔 +5 位作者 蒋婕 陆峰 许萍 叶继 叶静 陆一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A数据分析:出院组11例,ROSC后死亡组106例,存活出院率9.4%。②与死亡组比较,出院组心源性疾病,有进行目击者CPR、急救反应时间〈4rain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前心律[室颤/室速(VF/VT)],出院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肾上腺素剂量与出院成功率呈明显负相关;复苏后心律变化与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较气管插管通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患者插管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VF/VT、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可能是影响院前CPR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低剂量肾上腺素与球囊通气可能有利于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院前急救 影响因素 出院率 自主循环恢复(ROSC) 脏骤停(CA)
下载PDF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养老护理员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程玲 杨春 +3 位作者 赵思宇 李春静 辛程 张会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64-2265,共2页
谭严等〔1~3〕的调查研究显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太低、专业知识严重缺乏、整体素质较低。针对这种不乐观的现状,要想达到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心肺复苏( CPR)水平,探寻出适合其特点的CPR培训方法至关重要。案... 谭严等〔1~3〕的调查研究显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太低、专业知识严重缺乏、整体素质较低。针对这种不乐观的现状,要想达到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心肺复苏( CPR)水平,探寻出适合其特点的CPR培训方法至关重要。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是将案例教学法和立体教学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精品网络课程、电化教学等手段,精心设计教案、课件、立体展现仿真(也称为虚拟或数字)病人、病例讨论资料〔4〕。同传统的培训方法相比较,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立体直观系统展现教学内容,富有极强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首次在养老护理员的CPR培训中引入CTTM,并评价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养老机构 护理人员 复苏(cpr)培训
下载PDF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由第一目击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优势Meta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鹏程 毕超 +9 位作者 姜婷 王魏魏 李春雨 陈君 邓波 吴漂女 郝瑜 张劲松 曹克将 陈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 评价第一目击者在医护急救人员(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到来之前对院前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时是否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 目的 评价第一目击者在医护急救人员(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到来之前对院前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时是否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对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在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是否早期使用AED进行CPR的临床队列研究,并对获得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按照Cochrane Handbook5.1.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5.3软件分别对三个结局指标(存活至出院、存活至入院、自主循环恢复)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个研究,共计9478例患者,其中由第一目击者应用AED的CPR(CPR+AED)组3014人,第一目击者未应用AED的CPR(CPR-Only)组646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CPR+AED相比CPR-Only而言可以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8,95%CI 1.35~1.63,P<0.00001)。在纳入的10项研究中,5项报道了入院存活率,Meta分析结果同样表明:CPR+AED相比CPR-Only对于提高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入院生存率也具有一些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 1.12~1.37,P<0.0001)。3项研究报道了ROSC,而Meta分析结果表明CPR+AED与CPR-Only改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CI 1.00~1.19,P=0.05)。结论 在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和入院生存率方面,由第一目击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CPR效果优于未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或在医护人员到场之后才进行除颤的心肺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脏骤停(OHCA) 第一目击者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公共场所除颤方案(PAD) 复苏(cpr)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培训模式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蒋婕 朱莹 +3 位作者 金奇 诸晓花 陆一鸣 童建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SDL)对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85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43名采用传统教师授课模式,42名采用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对培训时间... 目的分析和评价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SDL)对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85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43名采用传统教师授课模式,42名采用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对培训时间、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两种培训模式的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1%VS.61.9%,P〉0.05);但视频指导自学模式更节约时间[(45±15)minVS.(255±15)min,P〈0.05]。结论通过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医务人员能有效地掌握CPR技能,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培训 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 视频指导自学模式
下载PDF
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南平 章武强 +5 位作者 林智亮 陈月 熊妍妍 郭兰芳 周能一 罗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CA)患儿不同时间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12入本院急诊科1岁以内可用环抱法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脏骤停(心跳停止时间〈30min)患儿105例,其中甲组38例,乙组26例,丙组20...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CA)患儿不同时间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12入本院急诊科1岁以内可用环抱法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脏骤停(心跳停止时间〈30min)患儿105例,其中甲组38例,乙组26例,丙组20例;回顾性的选择2007-01-2011-12未行气管插管的心脏骤停患儿21例为对照组。结果①四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19、17.660,P=0.001)。②甲组与乙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ROSC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6、0.172,P〉0.05)。③甲组与丙组的初步复苏成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2,P〈0.05)。④甲组、乙组与对照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5、18.759,14.751、11.367,P〈0.01)。⑤丙组与对照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9.P〉0.05)。结论院内抢救心脏骤停患儿推荐经5-10个循环CPR后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内给药的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15个循环CPR后行气管插管的患儿及未行气管插管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CA) 气管插管 复苏(cpr) 自主循环恢复率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应用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曹春水 黄亮 +4 位作者 吕农华 占钻 殷勤 杨继斌 熊华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徒手和心肺复苏(CPR)仪行CPR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探讨CPR仪在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7例心搏骤停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徒手CPR(n=42)及心... 目的比较徒手和心肺复苏(CPR)仪行CPR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探讨CPR仪在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7例心搏骤停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徒手CPR(n=42)及心肺复苏仪(n=45)CPR,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复苏时间、存活时间及死亡率。对46例ROSC维持〉24h的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血清肌钙蛋白I含量及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进行监测;比较两组CPR方法对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血清肌钙蛋白I、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升高,CPR仪CPR组明显低于徒手CPR组;徒手CPR组复苏持续时间小于CPR仪CPR组;CPR仪组患者ROSC持续〉24h例数明显多于徒手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患者的ROSC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心肺复苏仪行CPR更能持久、有效地使心、脑血管再灌注,减轻心脑组织细胞缺血性损伤,但不能提高CPR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复苏(cpr) 缺血性损伤 自主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质量监测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郑亮亮(综述) 朱华栋(审校) +1 位作者 徐军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心脏骤停(SCA)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心脏骤停发生后,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而在CPR的各项措施中,胸外按压是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最重要的措施.由于CPR非常消耗体力,持续的、高质量的CPR难以保证,因此,对CPR的过程进行... 心脏骤停(SCA)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心脏骤停发生后,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而在CPR的各项措施中,胸外按压是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最重要的措施.由于CPR非常消耗体力,持续的、高质量的CPR难以保证,因此,对CPR的过程进行实时的质量监测和反馈控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目前CPR过程中的有创和无创质量监测措施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SCA) 复苏(cpr) 质量监测与控制
下载PDF
心肺复苏中外周血B型钠尿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金高 黄继义 +3 位作者 吴伟程 孔德全 杨成彬 潘晓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动态变化与心肺复苏(CPR)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67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A组(33例):CPR30min,无效死亡;B组(20例):复苏成功,自主循...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动态变化与心肺复苏(CPR)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67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A组(33例):CPR30min,无效死亡;B组(20例):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h,但最终死亡;C组(14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选择2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于CPR即刻(0h)、3、6、12和24h留取静脉血,检测BNP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CPR初期,A、B、C三组BNP无明显激活,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CPR3h激活程度与C组接近,于CPR6h显著激活,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持续至24h;C组于CPR3h激活,6h达峰值,24h降至较低水平。结论CPR过程中,BNP的激活呈动态变化,患者CPR后出现了心功能不全。BNP的早期激活对机体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BNP大量持续表达可能提示CPR患者心力衰竭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心功能不全、提高心排血量、改善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可能成为提高CPR成功的主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骤停 复苏(cpr) B型钠尿肽
下载PDF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亚 孙峰 +3 位作者 付阳阳 徐军 朱华栋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9-653,共5页
心肺复苏(CPR)是心脏骤停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肺复苏的质量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缺乏心肺复苏质量控制的临床标准和执行规范。为提高我国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协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的实施高质量的心... 心肺复苏(CPR)是心脏骤停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肺复苏的质量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缺乏心肺复苏质量控制的临床标准和执行规范。为提高我国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协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的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进一步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亟待制定中国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质量控制 院内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早期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晓玲 党伟 +3 位作者 果应非 张宪 张建波 赵晓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对34例心搏骤停患者在CPR早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以往5年内76例类似病例的复苏效果比较,分析溶栓治疗对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CPR早期选择性联合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对34例心搏骤停患者在CPR早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以往5年内76例类似病例的复苏效果比较,分析溶栓治疗对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CPR早期选择性联合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CPR的成功率、缩短复苏时间、减少心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低脑缺血、缺氧并发症发生,而不会增加出血危险。结论对于没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患者,CPR早期联合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抗凝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远期生存和脑组织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卓晓军 李诺 +3 位作者 覃涛 阮氏芳英 谢露 陈蒙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索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PD)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远期生存和脑组织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采用经食道交流电刺激的方法诱导大鼠发生心室颤动(VF)、建立CA/CPR模... 目的探索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PD)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远期生存和脑组织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采用经食道交流电刺激的方法诱导大鼠发生心室颤动(VF)、建立CA/CPR模型,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32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n=16),分别给予PD(0.3mg/kg,干预组)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OSC后72h内两组大鼠的生存情况。第二部分:另选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n=24),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再观察ROSC后12、24、48、72h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大鼠6只,取脑组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OS水平。结果①干预组生存时间(44.25±23.28)h较对照组(25.31±23.52)h明显延长(P〈0.05);干预组大鼠在ROSC后12、24、48和72h累积生存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②干预组和假手术组在12、24、48和72h的ROS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OS于24h达高峰。结论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可延长CPR后大鼠的生存时间,明显降低脑组织ROS水平,对复苏后动物的远期生存状态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CA) 复苏(cpr) PD98059(PD) 活性氧(ROS) 生存时间
下载PDF
音乐辅助心肺复苏训练可有效提高胸外按压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耕 王聪 +3 位作者 马玉华 涂家红 关岚 赵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9-832,共4页
目的:通过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引入音乐辅助控制按压节奏,以期提高胸外按压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将其分为试验组(音乐组),培训过程中循环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并要求受训者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胸... 目的:通过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引入音乐辅助控制按压节奏,以期提高胸外按压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将其分为试验组(音乐组),培训过程中循环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并要求受训者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胸外按压。对照组(非音乐组),进行无音乐常规培训。两组受训者在两周后分别进行每人1 min的持续胸外按压考核(无音乐环境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平均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按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在平均按压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平均按压频率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vs 48%),平均按压深度达标率略高于对照组(47% vs 43%)。对照组在平均按压频率和平均按压深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试验组内两者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音乐辅助心肺复苏培训在帮助操作者合理控制胸外按压频率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培训 胸外按压 音乐
下载PDF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长罗 周利平 +3 位作者 龙勇 袁锋 黄国庆 杨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探讨MPO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急诊科收集心脏骤停经CPR后ROS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及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探讨MPO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急诊科收集心脏骤停经CPR后ROS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及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临床资料,从CPR开始选取6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MPO水平。结果共收集临床病例248例,其中134例患者在ROSC后3 h内死亡;32例患者在ROSC后3 h以上,6 h以内死亡;12例患者在ROSC后6 h以上,12 h以内死亡;5例患者在ROSC后12 h以上,24 h以内死亡;35例患者在ROSC后24 h以上,20 d以内死亡;30例患者存活在ROSC后20 d以上。ROSC后3 h内死亡的134例患者血清MPO水平与其他114例患者血清MP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存活24 h以上,但在20 d以内死亡的35例患者与ROSC后存活20 d以上的30例患者比较各时间点血清MP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PO水平可能与CPR后ROSC的患者近期预后有关,血清MPO水平越高,预后越差;但血清MPO水平可能不能用来判断此类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MPO) 脏骤停 复苏(cpr)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主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急诊科心肺复苏结局与肾上腺素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胜勇 朱华栋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研究急诊科心肺复苏(CPR)的结局和抢救中累计使用的肾上腺素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进行CPR的所有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骤停(CA)病因、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和CPR... 目的研究急诊科心肺复苏(CPR)的结局和抢救中累计使用的肾上腺素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进行CPR的所有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骤停(CA)病因、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和CPR结局,CPR结局包括有无自主循环恢复、是否存活出院,以及是否为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存活出院,其中以是否为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存活出院为主要分析目标。统计分析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和CPR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843例CA患者,纳入13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530例(38.1%)恢复自主循环,49例(3.5%)存活出院,35例(2.5%)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存活出院。肾上腺素累计剂量>5 mg者与CPR结局差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素累计超过5 mg的CPR患者结局明显偏差,具有良好神经功能存活出院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CA) 复苏(cpr) 肾上腺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