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衰竭病人行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邓猛 张星星 +5 位作者 魏金荣 俞云 李晓青 王文春 刘松桥 王艺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9-1753,共5页
目的:构建心肺衰竭病人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框架,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及热图分析法构建心肺衰竭病人行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 目的:构建心肺衰竭病人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框架,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及热图分析法构建心肺衰竭病人行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7%和100.0%,意见提出率分别为52.4%和11.1%,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1和0.223。最终形成的心肺衰竭病人行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32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心肺衰竭病人行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为心肺衰竭病人行ECMO治疗院际转运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衰竭 体外膜氧合 转运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休克指数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预测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发生心肺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东升 李惠萍 +1 位作者 张小红 张国文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6,73,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发生心肺衰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调查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598名急性胸痛患者,计算急诊预检分诊时的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修正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x, MSI...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发生心肺衰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调查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598名急性胸痛患者,计算急诊预检分诊时的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修正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x, MSI)、体温调整休克指数(temperature-adjusted shock index, ASI(T))、年龄休克指数(age shock index, AgeSI)、舒张休克指数(diastolic shock index, DSI)、呼吸调整休克指数(respiratory-adjusted shock index, RASI)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根据是否发生心肺衰竭分组,以不同类型SI分别联合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pO2)和MEWS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SI、MSI、ASI(T)、AgeSI、DSI、RASI和MEWS预测心肺衰竭的AUC为0.657、0.672、0.658、0.676、0.677、0.643、0.747;不同类型SI联合SpO2、MEWS后预测心肺衰竭的AUC为0.838、0.843、0.837、0.837、0.845、0.829。结论 基于DSI、SpO2、MEWS构建的预测模型利于筛查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心肺衰竭高危人群,对急性胸痛分诊、分级护理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休克指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心肺衰竭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模式联合结构化护理在行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心肺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班相青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0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联合结构化护理在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治疗的心肺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行E...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联合结构化护理在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治疗的心肺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行ECMO辅助治疗的严重心肺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MDT模式联合结构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物资准备时间、管路预充时间、ECMO置管时间、ECMO建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物资准备时间、管路预充时间、ECMO置管时间、ECMO建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55、26.032、20.133、30.43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结论:MDT模式联合结构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行ECMO辅助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衰竭 多学科合作 结构化护理 体外膜氧合 预后 抢救效率
下载PDF
手足口病心肺衰竭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8
4
作者 付海燕 王晓明 +7 位作者 赵欣 刘俊莹 殷润开 殷春兰 贾彬 李海花 张静 石伟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9-524,共6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心肺衰竭危险因素,建立风险模型及风险评分系统,为心肺衰竭患儿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的19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心肺衰竭组和非心肺衰竭组。以性...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心肺衰竭危险因素,建立风险模型及风险评分系统,为心肺衰竭患儿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的19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心肺衰竭组和非心肺衰竭组。以性别、年龄、最高体温、心率、呼吸、血压、EV71感染、皮疹、嗜睡、频繁呕吐、呼吸节律、肢体无力、抽搐、出现皮疹至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随机血糖等17项临床指标作为发生心肺衰竭的可能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然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模型并进行预测,用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和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经多因素分析,最高体温、频繁呕吐、随机血糖和呼吸节律不规整4个因素为手足口病发生心肺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概率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94。根据该模型,对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94.12%(64/68),特异度为97.71%(128/132),一致率为94.48%(192/199)。结论手足口病心肺衰竭模型可定量评估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心肺衰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心肺衰竭 危险因素 模型 统计学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心肺衰竭危险因素筛选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慧芬 赵秋民 +2 位作者 段广才 张卫东 朱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筛选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者发生心肺衰竭(CPF)的危险因素,构建重症 HFMD CPF 发病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重症 HFMD 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 CPF 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 目的::筛选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者发生心肺衰竭(CPF)的危险因素,构建重症 HFMD CPF 发病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重症 HFMD 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 CPF 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个月(OR =2.619,95% CI =1.609~4.262)、发热持续时间〉3 d(OR =4.167,95% CI =2.591~6.703)、血糖〉8.3 mmol/ L(OR =8.235,95% CI =4.356~15.571)、白细胞计数增多(OR =2.661,95% CI =1.695~4.178)为重症HFMD 发生 CPF 的危险因素。以此模型对重症 HFMD CPF 进行发病预测,诊断灵敏度为67.4%(31/46),特异度为85.7%(78/91),准确度为79.5%(109/137)。结论:重症 HFMD CPF 预测模型可定量评估重症 HFMD CPF 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心肺衰竭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EV71感染相关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肺衰竭 被引量:86
6
作者 何颜霞 付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87-1090,共4页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病原之一。大多数手足口病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但EV71有明显的嗜神经性,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重要病原,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少数中...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病原之一。大多数手足口病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但EV71有明显的嗜神经性,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重要病原,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少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严重的患者,病情可于短时间内迅速进展,发生肺水肿、肺出血以及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现重点介绍EV71感染相关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脏损害以及心肺衰竭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水肿 EV71 心肺衰竭 感染 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心肺衰竭患者监护要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洁 薛卫斌 金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42-1842,共1页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心肺衰竭 监护
下载PDF
重型手足口病合并心肺衰竭致死亡1例剖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厚娣 杜毅 +1 位作者 宋娟 李鑫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55-656,共2页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本院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尤其自今年4月份以来,手足口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并保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并有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心肺衰竭 死亡 重型 数据显示 病例数 婴幼儿 发病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肺衰竭3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谷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寻找重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手足口病住院,且临床分期为2期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321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组(...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寻找重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手足口病住院,且临床分期为2期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321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组(临床分期2期)306例,无死亡病例;心肺衰竭组(临床分期3、4期)15例,7例死亡,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肺衰竭组中位年龄9个月(6~20月龄),低于普通组的24月龄(3月龄~1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衰竭组患儿热峰(39.44±0.23)℃、热程(5.01±0.94)d,高于普通组的(39.12±0.20)℃、(3.93±0.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肺衰竭组呕吐、意识障碍、外周循环障碍、呼吸节律不齐以及肺水肿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肺衰竭组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85.7%,高于普通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衰竭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均增高(100.0%),普通组35.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HFMD出现呕吐、意识障碍、循环障碍、呼吸节律紊乱,以及EV71阳性和NT-pro BNP水平升高,存在发生心肺衰竭的风险,需重点监测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心肺衰竭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1例肺栓塞致重度肺动脉高压并发心肺衰竭的急救护理体会
10
作者 张小青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3457-3458,共2页
肺血栓栓塞症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大,出现右... 肺血栓栓塞症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大,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回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栓塞部位的肺血流量减少,肺泡死腔量增大、通气/血流失调、右心房压升高,产生心内右向左分流、栓塞部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萎陷,呼吸面积减少、可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多种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重度动脉高压 心肺衰竭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酚妥拉明在慢性肺心病心肺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附12例分析
11
作者 陈广平 《海南卫生》 CAS 1989年第4期25-26,共2页
血管扩张剂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已有报导。近年来又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我院自1986—1988年二年来在1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用酚妥拉明治疗,同样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酚妥拉明 心肺衰竭
下载PDF
亚洲象化脓性关节炎引发心肺衰竭死亡的病理剖检
12
作者 李同义 《河南畜牧兽医》 2002年第1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亚洲象 化脓性关节炎 心肺衰竭死亡 病理剖检
下载PDF
严重手足口病并发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小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9例严重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并发心肺衰竭分为心肺衰竭组33例、不伴有心肺衰竭1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严重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9例严重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并发心肺衰竭分为心肺衰竭组33例、不伴有心肺衰竭1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HFMD合并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震颤、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齐、四肢无力、心率过慢、血压高、外周循环障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咽反射、频繁呕吐、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脑钠肽(BNP)增加、EV-71感染、S100β蛋白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加、肌钙蛋白增加等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呕吐、外周循环障碍、肠道病毒EV-71感染、呼吸节律不齐、BNP水平升高是严重HFMD合并心肺衰竭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频繁呕吐、循环障碍、EV-71感染、呼吸节律不齐、BNP水平升高预示着严重HFMD患儿可能并发心肺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衰竭 手足口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床旁心肺整合超声在指导心肺衰竭患儿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永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6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心肺衰竭患儿诊治过程中床旁心肺整合超声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例心肺衰竭患儿,实施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快速诊断的急诊床旁肺超流程(BLUE流程)及根据肺超进行液体治疗的流程(FALLS流程),...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心肺衰竭患儿诊治过程中床旁心肺整合超声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例心肺衰竭患儿,实施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快速诊断的急诊床旁肺超流程(BLUE流程)及根据肺超进行液体治疗的流程(FALLS流程),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1例患儿采用BLUE流程行床旁肺部超声评估,结果显示双肺背侧呈现"B型"征象,结合病史、氧合指数、影像学等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撤离呼吸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另1例为先心病肺炎、呼吸衰竭,采用FALLS流程行床旁超声评估,提示弥漫肺部B线,伴有左室、左房扩大,下腔静脉充盈扩张,考虑心源性肺水肿,经利尿、应用多巴酚丁胺及正压通气治疗后好转。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儿的诊治中,床旁心肺整合超声检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衰竭 床旁整合超声 源性水肿
下载PDF
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治疗重症心肺衰竭患者的护理
15
作者 傅丽琴 孙仁华 +2 位作者 屈百鸣 姚惠萍 洪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4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肺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系统(percutaneous cardiopulmonary support system,PCPS)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PCPS支持的13例重症心肺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危重冠心病严重主干...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肺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系统(percutaneous cardiopulmonary support system,PCPS)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PCPS支持的13例重症心肺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危重冠心病严重主干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中行PCPS支持5例,心肺功能衰竭行床边PCPS治疗8例。结果 5例PCI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治愈出院。8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中有6例心肺功能明显好转,其中4例治愈出院;其余2例患者因心功能损害严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PCPS是治疗急性重症心肺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辅助治疗期间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是提高PCPS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辅助循环 功能衰竭 护理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心肺衰竭临床常见问题的护理
16
作者 辛向红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慢性 心肺衰竭 临床 问题 护理
下载PDF
心肺衰竭症状的中医护理
17
作者 郑晓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1S期87-88,共2页
中医护理手段有中药护理、一般护理、以及起居、心理护理等。各种护理措施综合实施可以缓解心肺衰竭症状,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心肺衰竭 辨证治疗 中医护理 理护理 饮食护理
原文传递
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肺衰竭的抢救护理心得
18
作者 陈明 贾曦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4期738-738,共1页
关键词 婴幼儿 抢救护理 心肺衰竭 并发 病情危重 危重患儿 儿科医护人员 儿科常见病 小儿
下载PDF
ECMO联合CRRT在严重心肺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19
作者 李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7-0060,共4页
分析在严重心肺衰竭患者实施中ECMO联合CRRT时如何做好相关的护理操作。方法 将因患严重心肺衰竭而进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共计挑选出80例患者,均属于重症患者,为其采取ECMO联合CRRT治疗措施,同时对这些患者采取分组的方式来完成对应的护... 分析在严重心肺衰竭患者实施中ECMO联合CRRT时如何做好相关的护理操作。方法 将因患严重心肺衰竭而进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共计挑选出80例患者,均属于重症患者,为其采取ECMO联合CRRT治疗措施,同时对这些患者采取分组的方式来完成对应的护理工作,分成两小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在住院治疗操作期间为其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不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且还为其采取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护理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其中,尿素、肌酐、血钾数值得到明显控制,而且并发症率较低,相较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联合CRRT是严重心肺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获得更高的疗效水平,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O CRRT 严重心肺衰竭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儿童心肺衰竭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效果分析
20
作者 沈美丽 朱广福 +1 位作者 陈志旭 巢建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58-0061,共4页
探讨儿童心肺衰竭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联... 探讨儿童心肺衰竭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的3例心肺衰竭患儿,原发病均为重症腺病毒肺炎,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呼吸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容量负荷情况。结果 经ECMO治疗后,患儿PaO2与PH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CRRT治疗后,患儿尿素氮、肌酐以及乳酸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P<0.05);ECMO治疗期间引起体液超负荷,联合CRRT可有效改善机体血容量。结论 ECMO可有效改善重症腺病毒患儿心肺功能,联合应用CRRT可缓解ECMO治疗期间体液超负荷情况,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肺衰竭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体外膜氧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